2019年5月31日 星期五

好多事情想做,為什麼總是跨不出第一步? http://bit.ly/2WJ7L2Z 是不是有些事情明明「想做」,卻遲遲沒有動作?如果你想要讓自己從「想」到「做」,用這些方法試試看吧! 在生活中實踐「現在能做的事」 容易受左右的人常這麼說: 「只是去山上採蘑菇,結果卻害我食物中毒⋯⋯我再也不去採蘑菇了。」 「待在海邊都能被水母螫到?我這輩子再也不要去海邊游泳了。」 像這樣限制自身行動的想法,換到職場上就有可能造成人際關係或工作問題。 如果無論如何都想吃蘑菇,大可仔細調查資料,弄清楚「吃哪些蘑菇才安全」,就算受人邀請一起去採蘑菇,也可以選擇不食用。 如果熱愛大海,現在就想到海邊玩,只要查清楚哪一帶有水母出沒就好,如果喜歡游泳,也可以選擇去游泳池,而不是放棄游泳。(推薦你看:寫下你的恐懼清單!承認恐懼讓你更加成長) 自我設限會讓自己的選擇範圍越來越狹隘,反而限制了真正的自由。 請別再「擔憂未來、悲嘆過去」,應該試著去感受「此時此刻」,思考身在此地的自己是什麼樣的狀態:「我現在想做什麼?」、「我現在能做什麼?」 我有一陣子也相當煩惱,像我這樣曾經遭到霸凌、因憂鬱症入院的人,真的能成為臨床心理師嗎?我想是過去的記憶留在心中,成為我的弱點。但最後我還是成為了臨床心理師。那麼,現在的我會因為過往經驗而對別人造成負面影響嗎?也許這反而是正面影響也不一定。既然現在的我能活得如此坦然,現在的你一定也能做到許多事情。 有些人一旦經歷過「陷入憂鬱狀態的自己」,總會擔心「萬一又惡化了怎麼辦」、「我是不是沒把工作做好」、「是不是又像以前一樣白忙一場」。 但是,現在的你每天都能待在公司,回覆他人的提問,也能完成自己能力所及的工作量。每個當下,都存在著唯有你能做出的貢獻。如果老是忽視自己已經完成的貢獻,就算能做到的事也會變得做不到。 同時,為了自己的脆弱、敏感、不安而慌張驚慌失措,也完全沒有必要,只要認清自己現在的狀態,做好能力所及的事就可以了。 從「想做」到實際行動 是不是有些事情明明「想做」,卻遲遲沒有動作? 如果想做,就不要只是想而已,先決定自己到底「要做」還是「不做」。決定了這一點,你就能實際感受到自己的變化。 先從做到下列三個步驟開始: 1. 想完成的目標是什麼? 2. 現在是否有能力辦到? 3. 如果想做也有能力辦到,實際上該如何執行? 遇到「想做」的事,許多人只停留在煩惱這一步,不過只要遵循下列三個步驟,你也能把「想做」的事變成「實際能做到」的事。 「想做卻沒有行動」其實跟下定決心不要改變是一樣的,也就是不想耗費任何心力的意思。而在要做或不做之間,還有一個「現在暫時不做」的選項,也就是猶豫不前的人,幾乎都屬於這種狀態。 如果明確知道自己為什麼會選擇「現在暫時不做」,雖然難免會因為「自己沒有採取行動」而產生罪惡感,但也不是問題。 只要確定現在不想做,可以把它分類在「現在不做,未來可能會做」的類別,或在「做與不做」之外再多分出一個「不知道」的選項也沒關係。但若決定要做,至少要試著做一件讓自己更接近目標的事情,無論多麼微不足道的小事都好。(看看更多:別讓「做自己」成為逃避改變的盾牌) 決定「要做」就要採取行動,即使是一小步也好|時報文化提供 想考證照,那就開始念書準備考試。如果要求自己念書有點困難,那就去報名函授課程,或者光是告訴某人「我想考取證照」也可以。 無論什麼事情都好,一旦繳了學費,不認真準備就太浪費了,就算只是讓朋友知道這件事,不認真讀書的自己不就成了說話不算話的人嗎?實際採取行動、截斷自己的退路,對於增加學習動力也有幫助。至於實際行動後能否成功,還得靠一點運氣,所以無論成功也好、失敗也罷,都別太過在意。 總而言之,先決定自己要做還是不做,決定之後,就能把「想做」的事變成「動手做」的事,至少也能著手進行相關準備。不如就從這一步開始吧! 轉移焦點是好方法 如果發生了令你耿耿於懷的事,刻意轉移焦點也是個好方法。 「對向車道走來認識的人,雖然我揮了揮手,對方卻什麼反應也沒有。」 只看這一瞬間,也許你會覺得對方故意裝作不認識。如果試著觀察對方的整體狀況又會如何呢? 憑著對方的行為、表情,也許可以推測:「他好像身體狀況不太好,是不是沒有餘力注意周遭狀況?」、「可能只是單純沒看到我而已?」|時報文化提供 另外,也可以試著把焦點轉移到自己身上:「平常完全不會在意這種小事,今天可能是我太累了。」換個角度觀察環境則會發現,可能是自己剛好站在陰暗處,對方看不清楚臉的緣故。嘗試反覆轉移焦點有助於刺激想像力,也能注意到其他可能性。 事情真如自己所想嗎?或者純粹是自己想太多才產生不愉快?只要培養良好的判斷能力,就能輕易擺脫「我被討厭了」、「他故意忽視我」的猜想,不被自己虛構的不安情緒操弄。 不開心的經驗也很有幫助 如果發生了不開心的事,請好好看清楚後續事態的發展。 過去我在處理危機事故壓力的工作中,接觸到許多受害者,他們分別遭遇過筆墨難以形容的痛苦經驗。隨著看待自己過去、未來的角度不同,他們的發展也大不相同。 其中有人全家都被地震引發的海嘯捲走,獲救後唯有孩子不知去向,最後只找回遺體,並為孩子舉辦了葬禮,心裡想必悲慟萬分,難過得無法承受;但他還是為了復興災區費盡心力,只為幫助別人堅強地活下去。藉由正向面對失去孩子的悲痛,堅定地將此化為力量,用以幫助他人。 在相處過程中,這群背負痛苦經歷的人們教會我,必須正視自己的遭遇,並且充分意識到自己「儘管如此也要活下去」的重要性。除了能夠認清自我之外,對於生命也有著更為深刻的體會。 「當時周遭的狀況都差不多,我也無能為力。那現在的我能做些什麼?」 許多人抱持這種想法,決定成為震災經驗的傳述者,將自己見證的一切流傳後世。「雖然非常難過,不知道該怎麼活下去,但是我不想就這樣等死,而是希望能為別人做點什麼。」這就是他們找到的答案。 「為了長長久久地把經驗傳述下去,必須保持身體健康、預防疾病。」有些人抱持著這個理念,在災民當中推廣健康體操運動。 「為了講述當時的事件經過、告訴大家往後該注意哪些事情,我們要好好活在當下。」這是他們的一致結論。 不要一味想著「如果沒發生那種事該有多好」,而是換個角度思考:「正是因為當時發生了那種事⋯⋯」透過這種方式逐漸釐清現在自己能力所及,並且找到答案:「我想以這種方式活下去,決定要這麼做。」 完全無法預見未來的發展、猝不及防的事情總是令人懼怕。如果能拼湊出自己的故事,了解到「現在的自己是由過往經歷堆疊而成」,未來也會朦朦朧朧地浮現出來。 受到重大打擊後要面對未來,就像是獨自身處一片黑暗、腦中浮現「說不定旁邊就是懸崖,一旦踩空便會跌落谷底」的想法,實在很難邁步前進。 但如果一路走來都沒什麼問題,只是走到這裡時才突然陷入一片漆黑,你還是能想像前方,也能推測未來可能發生什麼狀況。只要正視過去,就能重新認知到前方「有路可行」,也能重拾面對未來的信心。(延伸閱讀:【人類圖氣象報告】過去已經過去,每個當下你都可以重新選擇) 建立信心之後,我們再來思考自己能從中學到什麼,之後會想做些什麼。儘管過往曾經非常晦澀,但此時此刻,你仍然好好活著。意識到這件事後,心中對於未來也會有個底。 萬一為此深受打擊、無法振作,那就抱著膝蓋坐在原地也無妨,甚至手忙腳亂地向人求救也沒有關係。但是只憑著一句「沒問題」就不再思考、帶著空泛的期待往前走,反而有可能跌進坑洞裡。 看不見前路的時候,必須伸手探索,嘗試觸摸眼前的地面,再決定自己要不要往前走。有時候不安或難受的記憶也能幫你一把,請把這件事情牢記在心。 徹底了解事件的全貌 我個人非常排斥恐怖片,絕對不會主動觀看,不過家人在看的時候難免會不小心瞄到幾眼。 偏偏就是會在這種時候瞄到特別駭人或惹人反感的片段,如果立刻移開目光,駭人的印象便會變得特別鮮明,印在腦海裡揮之不去。 但是恐怖片的驚悚場面也只占部分,電影本身一樣有故事、有主旨,也有作者想表達的核心理念。試著深入了解故事背後希望傳達的訊息,便能沖淡心中對於電影本身的恐懼。所以若不小心看到恐怖的片段,我會盡量把全片看完。 舉例來說,看到野狼啃食兔子的場景當然會覺得很血腥,但是如果前面的故事是這樣呢? 「因為受傷而瀕臨死亡的兔子,看見一匹飢餓難耐的野狼緩緩走來。知道自己壽命將盡的兔子決定在生命的最後一刻為世界做出一點貢獻,於是要求野狼吃了自己。野狼聽了這番話後,決定迅速了結兔子的生命,不讓牠受到太多痛苦,最終帶著敬意吃下兔子。」 這是不是和一開始的印象完全不同? 「野狼啃食兔子」的場景十分血腥,但也不要一被嚇到就關電視,說不定看到最後就會發現野狼遇見兔子後是如何學會愛與慈悲,也能理解作者的創作初衷。無論如何,不被片段的資訊誤導、能夠在了解事件全貌之後從中學習,並且活用經驗,才是值得推薦的做法。 看見事情的全貌,了解片段的涵義|時報文化提供 處理兒時創傷也是同樣的道理,若把討厭的記憶封閉在心裡,痛苦就會像被急速冷凍一樣鎖在原處,持續產生負面影響。 國小時受到傷害的經驗也曾讓我痛苦不已,也是透過心理諮商的協助,我才能正視這段經歷。雖然面對傷痛時非常難熬,但正因如此,我才能學到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相關知識,並且走上心理諮商這條路,開始了解加害者與被害者的心理。回顧一路走來的歷程,對我來說,傷痛經驗最終帶來了皆大歡喜的圓滿結局。 若是以恐怖片來譬喻,就像看完電影後,說不定你會注意到導演天馬行空的創造力和獨特觀點,也可能發現「原來這部電影是在控訴環境問題」啊。不要只看到一部分資訊就嚇壞自己。試著看清事情的全貌,從中解讀那個片段代表的涵義,這才是最重要的。 本文摘自玉川真里《誰讓你總是先說好:害怕被討厭而無法說 NO?拒絕當個濫好人,別讓過度體貼委屈自己》,由時報文化授權原文轉載,欲閱讀完整作品,歡迎參考原書。 《誰讓你總是先說好:害怕被討厭而無法說 NO?拒絕當個濫好人,別讓過度體貼委屈自己》 June 01, 2019 at 09:00A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bit.ly/2WJ7L2Z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