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a 女人迷 womany.net https://ift.tt/2DRghUf
2018年11月22日 星期四
學校沒有教怎麼投票,但我們都該學著釐清自己的核心價值 https://ift.tt/2DRghUf 能夠推進社會真正前進的動力,是開啟無數個理性、經過思考,且含有尊重包容的對話。藉由選舉、投票等公民參與政治方式,我們都將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價值觀,學習如何開啟對話。 每每到了選舉,很多人會厭惡這個社會在選舉期間被族群操弄、撕裂,不同的黨派不同的意見互相對立攻訐,造成社會的混亂,連帶產生對「民主社會」的質疑。覺得過度民主過度自由只會帶來「社會亂七八糟,吵得要命,族群撕裂,人民不團結」這樣的結果。 然而民主國家的選舉機制,在於一個前提,就是人民有「自由選擇」的能力跟權利。而能夠自由選擇奠基於能「獨立思考」,要能獨立思考需要的是邏輯推論跟清晰的價值觀。不論是各樣的政見發表,以至於抹黑造謠,還是似是而非的網路轉貼,不知是真是假的民調結果,在考驗的其實都是我們自己的「判斷能力」。 回想我們從小到大,決定我們行動的方式,好像多是服膺權威,不然就是西瓜偎大邊,很小我們就學會避風頭,或是隱藏自己真正的意見,因為「誠實」常常帶給我們的並不是甜美的果實。 父母親都以教出很乖的小孩為榮,好像養出一個聽話的小孩,代表爸媽教養得宜,也證明了爸媽的權威。(應該沒有爸媽會因為自己養出一個天天跟自己唱反調的孩子而揚揚得意的吧!) 圖片|來源 在學校裡面,班級選舉也教我們少數服從多數,選班長就選功課最好最熱心公益的就對了,如果是老師指派,就更無懸念了。長大後,網路說哪部電影好看就去看,說哪一間店好吃就馬上爆紅為排隊名店,說哪一本書很棒就成為排行榜的暢銷書。 我們自己是不是真的喜歡?不重要,是不是和我們的胃口?不重要。重要的是:趕上了流行。 這個社會不喜歡我們跟大多數的人不一樣,你看捷運上多常聽到父母親這樣說:「坐好,你看別人都好好坐著。」「別人都自己站走路你還要媽媽抱,羞羞臉。」然後,當我們漸漸長大「你看別人考幾分你考幾分?」「你怎麼都不像隔壁某某某一樣這麼會念書?」「你為什麼不能就找一份像樣的工作!?」 這些話依舊不絕於耳。成長的過程中有機會讓我們練習表達自我的意見,而不被權威或是多數的聲音壓迫,每一票都一樣重要的,讓每一種不同的聲音都被接受嗎?當然不!跟標準答案不同的答案就是錯的答案,而不是所謂「另一種聲音」。 在這個號稱有「民主選舉」機制的國家裡,其實從小到大的教育,考試制度,家庭風氣,其實都崇尚威權,也鼓勵「從眾」。於是到了「選舉」時節,人民其實並沒有扎實的民主素養,去明辨自己想要的候選人,到底需要具備怎樣的條件。 常常都是,爸媽說要投誰,網路上說誰的民調很高,我的朋友都投誰,因為他是某某黨所以我要支持他。選舉時誰真的會拿出投票單上的候選人政見,逐一細查並且去檢視這個候選人之前的作為是否利民愛民,學歷背景從業經驗是否足夠專業。 大多時候,我們還是處於一種被媒體轟炸,被網路餵養資訊的狀態,而民主社會基礎,是一人一票,所以是「每一個人」都需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推薦閱讀: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愛上閱讀的五個好理由) 圖片|來源 如果,我們一路以來,都沒有去理解人民投票的權利,學會分辨學會選擇對自己城市或國家好的領導者,沒有善用人民本來就有的監督機制,每到選舉,我們就會一再的陷入這樣的混亂,然後政治新聞變成比鄉土劇更鄉土劇的戲劇演出,靠眼淚、靠控訴、靠互相指責來博取版面,來博取同情也博取選票。 選舉不像看電視,拚完收視率之後就可以關電視,我們的選擇都會影響我們未來四年的生活與政策,甚至更久。選舉像考試,選對選錯不只是一個數字的問題,及格不及格影響的不只自己的學業仕途,更是我們的共同生活。 這次的公投,數量爆表,讓人民在選擇各鄉鎮市長議員外,還必須去理解各項公投議題的種種面向,頗像一次科目爆棚的聯考。但是,投票偏偏不是有參考書可以看,有標準答案可以猜的考題,投票是一件學校沒有教的事,卻是一件必須釐清自己核心價值的事。 這個候選人所提的政見,有實行的可能嗎?他的評估有所根據嗎?那個造勢現場人山人海的候選人,支持他的又是怎麼樣的族群呢?他的口號喚醒了激情,也包含良知嗎?(推薦閱讀:張鐵志專欄:在黑暗的道路裏尋找光明──對話黃之鋒、黎汶洛) 最常被提起也是最像強心針的「拚經濟」口號,人人想要,但不能不去了解,當年經濟奇蹟的形成是肇基於多少農業人口北移,投入廉價勞力市場而造成的。 如今南北發展不均,環境汙染破壞,長久不去面對國家主權問題,難道不都是一句因為「拚經濟」而掩蓋了其他的重要的價值,因為一句「拚經濟」,讓多少的父母去左右孩子學業上的選擇,職業上的選擇,還不就是因為希望他們「生活安定」。 而當年所謂的「生活安定」,是戒嚴之下的假象,那時沒有這麼多的意見百花齊放,大家可以安心賺錢,就是威權時代體制下所謂的「理想生活」。只要不去討論所謂的「意識形態」,只討論「實際問題」;社會不要改變、階級不要流動、意見不要衝撞、政黨不要輪替,就能保有難得的和平,遠離戰爭。 但這一切,難道不是肇基於許多異議份子被消音,許多黑暗剝削的事實被掩蓋,許多歷史被掩埋才形成的「假和平」? 圖片|來源 於是,在國家未真正解殖的前提下,我們很難真正的操作民主,因為我們會相信荒謬的推論,而不求證。會相信「支持OOO,就等於支持XXX」「選OOO,就能賺大錢」「學校教了OO,孩子就會變成XX」這些口號全都是在弱化我們的公民獨立思考能力。 口號背後訴諸的不是理性判斷,而是恐嚇,利用恐懼去支配我們的選擇跟行動,用經濟去作為一種利誘,用愛家作為一種藉口,去實行不平權之實。 然而這樣的口號為何能夠一用再用?因為我們的教育真的沒有鼓勵我們實事求是,真的沒有鼓勵我們去追根究柢,媒體餵養我們也都是淺碟不經求證的「結論」,讓我們喪失「辨別真偽」的能力。 於是在人人網路上癮的時代,只要網路大軍發動攻擊,真假新聞三毛五毛大量灌爆,大家就被轟得昏頭轉向。「假的說久就變成真的」三人成虎,指鹿為馬,也要有不思考的人民才能成功。 要真正成為名符其實的「民主國家」,請從重視教育開始,教育孩子懂得獨立思考,不要讓威權跟從眾的思想,去破壞了孩子正在建立的思考脈絡。不要立馬用是非對錯去定義孩子,給他們嘗試犯錯的機會、給他們誠實表達的空間、給他們實踐自我的時間,我們才能培養看清事實的眼光,解決問題的能力,還有自我表達的勇氣。 尊重他們做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包括他們對未來職業的選擇,對象的選擇。如果我們不能將公民素養加入家庭教育跟學校教育裡面,等孩子長大成人擁有投票的權利時,是不可能一時之間就懂得選舉的意義,為自己選擇一個想要的未來。 讓孩子擁有選擇的權利,讓他們有說要跟不要的權利,讓他們學習承擔自己的選擇,不要直接告訴他們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更不要去否定他們的感受,因為判斷力是從各樣的感受累積而來。 如果孩子長久以來不被當作一個可以思考的個體,行為動機都被勉強支配,就會慢慢喪失感受的能力,慢慢喪失為自己負責的行動力,慢慢的成為人云亦云的群眾。最後,成為覺得民主社會很煩的那種大人,終究把自己的權力奉送給那些──用蜜糖口號釣我們上鉤,卻濫用資源剝削愚弄我們的政客。 我們已經「維持現狀」超過一甲子,真正該面對的國家主權問題至今懸而未決,因為我們從未學會「選擇」與「代價」之間的關聯,從來沒有釐清我們的過去,於是無法走向一個共同決斷的未來。如果我們從來沒有好好學習過「民主」,「選舉」與「公投」永遠只是一場場充滿口水與煙硝的鬧劇,投的永遠只是同情與激情。 殘存的威權思想不只沒有教會我們民主,也沒有教會我們平等,如果最基礎的「人人平等」的精神有深植於我們心中,就根本不會有所謂的愛家公投。(推薦閱讀:第 10 案公投辯論文字直播!愛家公投:同性結合,沒有男女婚姻的價值) 身為家長會擔心孩子因為學校教了性別平等的課程,就會變成同性戀,這是一種對孩子擁有獨立思維的不信任,危險的不是學校幾年級開始性教育課程,最傷害孩子的是把他們教成對書本只會照單全收,不思考的木頭人,只會為社會增加更多面對侵犯也不懂得保護自己的被害人。 讓孩子懂得選擇、學習思辨,才是保護孩子的武器;增強自我的民主素養,才是面對每一次選舉的明鏡,在每一次政見發表與公投辯論中,請理性與感性並用,「用自己手中的一票決定我們共同的未來」。看待孩子是未來的公民,也期許自我,讓我們的獨立思考能力,配得起這一張得來不易的珍貴選票。 圖片|來源 November 22, 2018 at 05:00PM 女人迷 womany.net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