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a 女人迷 womany.net https://ift.tt/2NCMEKT
2018年9月12日 星期三
記憶衰退、精神渙散,你也有「青年痴呆」嗎? https://ift.tt/2NCMEKT 你聽過「青年癡呆」嗎?造成注意力容易分散、無法長時間專注的青年癡呆現象為何?透過心理學,我們一起來一探究竟。 KY 作者|夏超 公號 ID:knowyourself2015 公號簡介:人人都能看懂、但只有一部分人才會喜歡的泛心理學。 很多人可能覺得,學心理學的人一定眼光犀利、思維敏銳,能嫻熟控制注意力,很少粗心大意。然而,我們辦公室從不缺少「傻事」: 某位小姐姐上了半天班才發現:咦?手機落在早晨的出租車上了;另一位小姐姐碰見一個人想要加好友,拿出手機卻打開了收款碼;某位小哥哥想給幾個姑娘群發消息,結果拉成了一個微信群⋯⋯至於戴著眼鏡找眼鏡這種事,那就更是數不勝數了。 很多人都做過類似的傻事,估計你也很難倖免。為什麼身心狀態良好的年輕人們會在生活裡頻頻「失智」?他們的注意力跑哪兒去了?是巨大的生活壓力讓他們變得越來越「癡呆」嗎? 如果這些「青年癡呆」的現象也讓你膝蓋一痛,莫方,還有得救,繼續看下去。 圖片|來源 01. 什麼是青年癡呆? 說起注意力不集中、記不清東西,我們可能覺得這是一些小孩子或老年人才會遇到的問題,青年人擁有良好的身心狀態,應該很少出現這些情況。 青年們的理想狀態是,有著明確的目標,在正確的時間內能將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需要完成的任務上,做事有條有理、清晰準確,很少馬虎犯錯。然而,實際情況是,我們似乎越來越癡呆,常常粗心大意、說錯話、記錯事,有時智商還不在線。 【例句】「最近我的青年癡呆似乎越來越嚴重了,到了公司才發現,我早上分別穿了兩雙襪子的各一隻,一黑一白,真潮⋯⋯」 那麼,常見的青年癡呆有哪幾類呢? 1. 注意力被劫持 你有明確的目標,但是你沒有控制自己的注意力,而被別的事情吸引了,比如你在街上走路,當前的目標是查看路況、注意安全,但是手機提示有人給你發來消息,你不由自主地和對方聊起來,結果腳下出現一道馬路牙子,你就被絆倒了。 這主要是因為,注意力本身就是有限的,而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裡,注意力更是成為了重要的資源。大商場裡的巨幅廣告屏不停播放,手機的信息提示燈不斷閃爍,一些微信公號起著令人咋舌的標題⋯⋯這些都在吸引我們的注意力。 如果你不去控制自己的注意力,很容易從原本的目標上偏移,難免會出現一些癡呆的情況,比如你起身去接水,突然看到窗外的雲天很美,到了飲水機才發現,剛才從桌上拿起的根本不是水杯,而是筆筒。 2. 無法長時間專注在目標上 你有明確的目標,即便你想要集中注意力完成它,但你發現自己很難做到,思緒總是不停遊走,比如在難得的空閒週末,你想讀一本期待已久的小說,當你翻開書,讀兩頁就讀不下去了,讀著讀著眼睛就失焦,不知道作者在寫啥。 想到中學時代能全神貫注地一天天學習,很多人覺得好像那時候才是自己人生的智商巔峰。現在讀一本書、完整地看一部電影都很困難,注意力無法持久地傾注在一件事情上,我們似乎習慣了碎片化的生活方式,注意力不停地從一件事跳到另一件事。 有時候,注意力發生了轉移,我們都毫無意識,比如刷了半天手機,才想起自己明明應該正在學習,剛才本想用手機查查資料,不知怎麼就刷起了朋友圈⋯⋯真是神思飄忽。 3. 思緒隨意遊走 你沒有明確的目標,所以沒有特別需要注意的事,注意力漫無目的地四處遊走。聽起來這種情況比較少見,現在每個人都這麼忙,一件事連著一件事,怎麼可能沒目標呢。但這種莫名放空的狀態並不少見,比如你上了一天班,回到家坐到沙發上,一坐就是十幾分鐘,什麼都沒做,也沒想某件具體的事,很多事在腦海裡一閃而過、甚至什麼都沒想,你就呆呆地坐在那裡(Pang, 2016)。 圖片|來源 02. 青年癡呆是怎麼發生的? 是什麼原因讓青年人頻頻出現這類痴傻的情況?是因為高強度的工作,還是不規律的生活作息,或是巨大的社會壓力?下面,就來看看一些能夠影響我們的注意力的因素。 1. 不要覺得你什麼都能注意到 有些人走路想事情,結果撞到路邊的電線桿。那麼,是因為他們沒有察覺到眼前的電線桿,還是他們察覺到了,但認知系統因想事情被佔用而無法對做出反應? 注意力的負荷理論(Load theory)認為,人的知覺能力是有限度的,當我們的知覺能力全部被佔用時,我們就無法再注意其他的東西了,所以有些人在專心致志地工作時,他們很難聽到別人喊自己的名字;而當我們正在做的事在知覺負荷上很低,我們剩餘的知覺能力就會無意識地從任務上移走,去尋找其他的刺激物,從而造成分心。如果不想受到走神的困擾,我們就需要耗用自己的認知資源來控制這些可能遊走的注意力(Lavie, 2010)。 所以,不要過分相信你什麼都能察覺,當你費力思考別的事情,你的注意力可能會被全部佔用,這時那些看似非常的簡單小事情你都會無法完成,比如你一邊打電話一邊進地鐵站,刷了半天卡怎麼都刷不進去,是因為你從口袋裡拿出來的是身份證或工作牌。 注意力太集中一定是好事嗎? 如果我們將全部的注意力都傾注在一件事情上,這自然會避開更多可能的干擾信息,但這種全神貫注並非在所有場合中都是有利的。 比如在開車時,我們不僅要注意眼前的路況,還希望能對某些意外情況及時做出反應,路邊跳出一隻動物,甚至有人突然穿馬路等等,但是在全身心地注意眼前的時候,我們很容易出現非注意盲視(inattentional blindness):對視野內的某些意外刺激缺少感知,明明自己看著眼前,但某些明顯的東西卻看不見。(推薦閱讀:TED 演講《靜思的藝術 》:沒有什麼比注意力更奢侈) 這聽起來有些令人難以置信,Simons 和 Chabris 對此做過一個著名的實驗。他們要求被試觀看一段錄像,身著黑色和白色球衣的隊友混在一起來回傳球,被試需求計算其中一隊投擲籃球的次數。在遊戲過程中,一位身穿黑色大猩猩皮毛的人會穿過隊員們。結果發現,追踪白色球衣隊員的人只有 8% 的人注意到了大猩猩的存在。因為他們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了白衣球員們身上(Anderson, 2014)。 2. 為什麼持續地專注那麼難? 其實,從分心的發生到做出調整,我們需要經過以下三個步驟: a. 監控注意力的焦點,發現分心 b. 將注意力從分心的事物上解放出來 c. 將注意力重新指向到計劃的事物上 有些人很難專心,是因為在某些步驟上缺少足夠的感知和調控能力。當然,這些能力是可以通過練習來提升的(後文會介紹練習方法)。 此外,是否有人在場和性格特質也會影響我們的注意力。研究發現,當外向者做簡單的任務時容易分心,因為外向者需要更多的刺激物才能完全佔用自己的知覺能力,但這時如果有人在場,並會對他們的行為做出潛在的評價,外向者會變得更加專注(Stein, 2012)。 所以,我們現在不能再像中學時代那麼專心地讀書學習,可能是因為離開學校的氛圍太久,我們調控注意力的能力有所下降,也可能因為在讀書時沒有足夠的動力,也沒有老師或同學的在場,我們很難將自己的注意力放在閱讀上。 圖片|來源 03. 如何變得專注,走出「青年癡呆」? 生活如此殘酷,我們怎麼能繼續癡呆下去?下面我們給出一些建議,幫助大家提高自己的專注力。 1. 培養良好的時間管理習慣 任務本身的難度,並非佔用我們注意力的唯一因素,我們對任務難度的評判和態度也很重要。想要將注意力全部傾注在任務上,減少分心,我們可以合理地評估任務的難度和重要性。 分心、走神很難避免,但良好的時間管理能為任務的完成提供了更好的保障。將任務進行細化,分配到具體的時間表裡,時常對照這些安排,調整自己的工作節奏,我們可以有效地減少注意力不集中造成的負面影響。 2. 不要迷信「一心二用」 我們很多時候犯傻,是因為當時正在一心二用,沒有察覺到需要注意的地方,比如早晨起床放著音樂去刷牙,聽著熟悉的歌想起了某段往事,刷了幾下才發覺自己將洗面奶當成了牙膏。 有時我們能一心二用,比如一邊吃飯一邊刷美劇,是因為這兩件事佔用著不同的感覺通道且相對簡單,有時是因為我們對一件事非常熟悉,基本可以自動化,無需耗費太多的認知資源(Anderson, 2014)。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我們真的能處理所有的雙重任務,如果在一件事上消耗過多的注意力,我們就很難再去完成另一件事情。 3. 通過冥想,提升你的專注力 前面講到,對注意力的控制是可以通過練習來提升的,冥想就是比較有效的方法。冥想是一門察覺和觀察的藝術,可以減少壓力,將身心帶入自然和解放的狀態,而冥想之所以對控制注意力有幫助,是因為冥想本身就非常關注注意力。下面介紹兩種冥想的方式: a. 集中注意冥想(Focused Attention Meditation): 這種冥想方式要求冥想者將注意力集中在一個事物上,可以是一支蠟燭、一幅畫,可以是呼吸、甚至一種感覺。我們可以找一個安靜的地方,後背挺直,保持良好的坐姿,閉上眼,深呼吸,讓自己放鬆下來,感受自己的呼吸。 為了維持專注,我們需要始終監控注意力的質量。剛開始,注意力會從被選定的東西上游走,這很正常,關鍵是我們要確認注意力移走的過程,去識別它的發生,比如我們冥想時將注意力放在呼吸上,會在某個時刻突然移到膝蓋的疼痛上。接著,我們要努力釋放這種分心狀態,將注意力調整到呼吸上。(推薦閱讀:專注力才是夢想的實現力!現在就讓全宇宙聯合起來幫助你) 這個過程能培養我們專注於特定目標的敏感度和穩定性。對初學者來說,冥想過程會遇到更多的分心,這些調控過程需要反覆練習。在熟練之後,我們在這些步驟上就不需要付出太多的努力,能更專注於當前的任務,一旦分心就會有所意識,可以及時調整。 b. 開放監視冥想(Open Monitoring Meditation): 這種冥想與集中注意冥想不同的是,我們不需要將注意力集中在一個固定的事物上,只需保持監控狀態,對周圍的刺激、身體的感受、腦海中的想法都保持在意。 這些刺激或想法就是一束束信息流,像水流一樣輕輕地滑過我們的頭腦。我們無需刻意做出選擇,也無需做出理解和判斷,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察覺它們的出現、它們的變化和它們的消失。 這種冥想的核心目的是幫助我們對自己精神世界的某些內隱特徵產生一種清晰的自反性察覺,更了解自己的情緒和認知習慣,從而獲得心靈的清明和智慧,更好地控制自己的心思的變化(Lutz,Slagter,et al.,2008)。 希望大家能通過這些建議和練習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注意力,遠離青年癡呆。 References: Anderson, JR(2014).Cognitive Psychology and Its Implications(8th ed.).Worth Publishers. Lavie, N.(2010).Attention, Distraction, and Cognitive Control Under Load.Current Direction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19(3),143-148. Lutz,A., Slagter,HA, Dunne, JD& Davidson,RJ(2008).Attention regulation and monitoring in meditation.Trends in Cognitive Sciences,12,163-169. Pang, A.(2016).So, What Is Distraction Again?.psychologytoday. Stein, LM(2012).The benefit of distractions:the effect of sicial and non-social distractions on boredom and perfermance. September 13, 2018 at 10:30AM 女人迷 womany.net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