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a 女人迷 womany.net https://ift.tt/2KvHE53
2018年8月5日 星期日
為什麼要放下前任這麼難?原來是大腦決定的 https://ift.tt/2KvHE53 分手以後,怎麼樣才算真正的釋懷?為什麼我們總是無法對前任釋懷?其實這一切失戀後的反應,很大一部分來自大腦的決定。 公號 ID:knowyourself2015 公號簡介:人人都能看懂、但只有一部分人才會喜歡的泛心理學。 多年過去我依然會想起前任,這健康嗎?我什麼時候才算是準備好了進入新生後?以及,究竟什麼才是所謂的「釋懷」? 我們今天要從實證的角度聊一聊分手後釋懷。 分手以後,怎麼樣才算是釋懷? 關係的實質是由邊界決定的。一個人與朋友之間、與戀人之間、與家人之間的邊界會有親疏、遠近、厚薄的區別。對於親近的人,我們所感受的與他們的邊界更薄,如我們可以允許他們參與自己重要的人生決定等等。 而一段關係的結束,或者說,當他決定要與你分開,在他心裡,你們之間的邊界由近到遠、已經發生了改變。 研究認為,當一個人新的心理邊界被確立起來——承認並接受你與他的邊界不再如戀人般親密,與此同時,你與其他人之間的邊界變得重新靈活起來(和其他潛在對象的邊界再次變得可親近亦可疏遠),就可以被視為已經準備好要重新出發了(move on)—— 愛與被愛得以再次在你的生命裡發生,而這也就是你對前任、對這段感情已經釋懷的時候了(get over)(Barbierie, 2015)。 釋懷等於遺忘嗎? 研究發現,事實上,大多數人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都無法忘記前任,尤其是當這個人對你的人生或多或少造成了一些正面或負面的影響時。然而,遺忘並不是釋懷發生的前提。我們不必強迫自己遺忘、從而證明釋懷。很多時候,恰恰是因為還沒有釋懷,所以強迫自己遺忘。 釋懷,其實就是當你仍然允許他存在於記憶裡,而他卻也已不再是一個不受控制的、時時刻刻侵占你思想的顯著而具體的存在了(LaFa他,2015)。 已經釋懷的你,也許還是會在打開抽屜,翻看曾經往來的信件時感慨萬分;卻不再一有空閒,腦袋裡就被和他有關的回憶佔滿;不再循環播放「失戀曲庫」 ,覺得字字珠璣說的都是你們;也不再每天不停翻看他在社交網絡上的更新,只為了讓自己覺得一切好像都還沒有結束。(推薦閱讀:新形態分手療法!一鍵刪除悲傷?) 圖片來源|《失戀 33 天》劇照 釋懷等於原諒嗎? 原諒也不是釋懷的前提或必要條件。人不一定要原諒才能釋懷,釋懷也不一定就已經原諒。無論原諒與否,釋懷對於你來說,就是與他有關的事情都變得不再那麼重要。 如果有人堅稱,釋懷是必須建立在原諒的基礎上的,那麼很有可能,他的遲遲不肯原諒,是不願釋懷、不願接受雙方新的邊界的一種表現。 假如,你的人生是一面鏡子,這段曾經的感情是一個球體。釋懷就是當這面鏡子裡不再只有這個球體,且這個球體在鏡子裡顯得越來越渺小。此時,你就會明白,其實無論它是黑是白都不再那麼重要了。 「沒有釋懷」是什麼樣的感覺和表現? 1. 空缺感和不完整感 Harries, Barnier, Sutton 和 Keil(2014)認為,在一段長期穩定的感情中,情侶之間會逐漸形成彼此共同的一套「人際認知系統」(interpersonal cognitive system),並通過這套系統來填補自己記憶裡遺漏的部分,比如你可能不記得自己曾經為他做過什麼,但他卻記得你為他所做的每一件小事。 漸漸的,你們是因為彼此共同存在,而認識這個世界的。對方的認知是你認知系統的補充。所以,當失去對方之後,人們會有一種「認知不再完整」的感覺。同時,因為填補這塊認知空白(無論是自己填補還是由其他人填補)需要一段時間,在那之前,人們會主觀感到這種缺失似乎無法填補。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兩個人在一起的時間夠長、深度夠深,如果兩個人並不是在分手前就與其他人形成了共同的認知系統,無論是主動分手的一方、還是被分手的一方,其實都會感到這種空缺感、不完整感。 2. 痛感 Kross 等人(2011)的研究發現,當遭遇分手時,我們大腦中控制肢體疼痛感的區域也變得十分活躍。所以說,失戀讓我們感受到的心痛,是真實存在的,它的感受和生理疼痛很接近。 3.不理性的行為(Alex, 2014) 例如:無所不用其極地爭取,被堅定地拒絕卻還仍然固執相信還有復合的可能;對他日夜思念,以犧牲自己的睡眠、飲食、精神為代價;試圖以學習、工作、社交填滿自己的生活,卻發現想起他也根本不需要有空檔,並且你覺得這根本無法控制;聲稱世界上再無可以信任的人,更不存在所謂長久的感情(實質上還是允許自己的邊界繼續受前任的侵占——他讓你不再願意與他人建立「近而薄」的戀人邊界);瘋狂投入到新的戀情,卻又告訴自己「從此,我愛的人都像你」。 Albert Wakin 教授認為,當人們在一定時間之後(她認為是 6 個月以上)仍然持續不斷地出現類似以上的這些行為、情緒心理的表現時,就有可能可以被認為是病理性的(pathological) (Lehr, 2016)。 也有一些學者認為,人們什麼時候能重建新的心理邊界,什麼時候應該對前任和過去釋懷,並沒有一個普適的期限,在不影響個人正常的學習、工作、社交和生活功能的情況下,它都不應該被當作是問題(Braucher, 2013)(不過,顯然它會影響你向新的人打開自己的邊界)。 而後一種看法也更像目前學界看待哀傷與喪失(grief and loss)的普遍觀點,即人在面對喪失時所感受到的哀傷,不存在固定的時間期限,也不會有統一的表達方式。失戀的本質也是一種喪失,失去了親密關係、失去了生活中的陪伴、失去了一些固有的信念、失去了一部分的自我身份感。人們會找到自己的方式應對這種喪失,重要的是不去否認哀傷的存在,而生活也要能夠在哀傷的同時繼續。(推薦閱讀:每週手寫|當我明白禍福相倚,對很多事情就釋懷了) 圖片|來源 為什麼人很難一分手就馬上釋懷? 1. 大腦決定了我們會留戀前任 因為人腦與現實間存在一種時間差。當我們在現實中與前任分開的時候,我們的大腦可能還處於對他的愛戀之中。 Fisher 與 Brown 對一群剛剛遭遇失戀的人的大腦功能核磁共振成像(fMRI)的研究發現,當這些被試看到自己最近一任前任的圖片時,他們大腦中的腹側被蓋區(VentralTegmen他l Areal, V他 )仍然是活躍的(Barbieri, 2015)。V 他是我們大腦獎賞系統的一部分,當被激活時,會釋放多巴胺等神經遞質,使人感到快樂和興奮。 不過,它並不是一個能夠進行理性思考的腦區域,也並不能很快「明白」人們與前任分開了的客觀事實,因而還保持著之前建立起來的「他」(前任)與「快樂」之間的聯繫。 被試們的腦成像還顯示,他們的伏隔核(Nucleus Accumbens)——大腦中負責控制「得失與冒險行為」的區域,以及下丘腦(Hypothalamus)——負責「釋放催產素,促使人產生深層依戀」的區域都處於激活狀態。 這些神經生物學因素的存在可以解釋為什麼人們在分手後,還總是忍不住想念前任(大腦可以從中感到快樂),也會做出一些不顧一切的舉動(比較容易冒險),試圖與前任複合(依然感到深度依戀)等等。 2. 你以為他還是你想像中的人 Braucher(2013)則認為,失戀之後,人會在一段時間內無法分辨自己內心所想像的前任(internal image of an ex)和前任真實的存在(actualpresence)之間的區別。而這些想像,往往又是由你與前任最美好的回憶以及內心的願望所構成的(Braucher,2013)。 因此,這些想像甚至會在失戀之後,成為給予安慰與支持的動力。例如,你可能會在自己完成了一項艱鉅的任務之後,心中浮現出前任給予你鼓勵的樣子,儘管分手之後他對你從來不聞不問。但也就是這種想像,會讓我們越發覺得自己離不開前任,固執地相信只有他是真心對自己好的。 一些人尤其不容易在分手後釋懷: 1. 認為人格是靈活可變的 vs 認為人格是固定不變的 研究發現,相信「人格是一個不變的整體」的人,更可能認為失戀就意味著失去了一部分的自我,這讓他們很難從失敗的感情經歷中恢復過來;相反,認為人格是可變的人,則更傾向於認為,前任和上一段感情都是塑造自己人格的眾多經歷中的一段,他們也因此更能夠釋懷(Howe & Dweck, 2016)。 2. 當不釋懷成為了一種自我保護 比起重新開始,留在原地似乎更不容易受到新的傷害。尤其對於那些在前一段感情中受傷的人而言。與其進入新的關係中,承擔再次受傷的風險,不如讓傷害「到此為止」。不去釋懷就好像可以避免受傷,不去釋懷也反倒成為了他們安全感的來源(Barbieri, 2015)。 3. 缺乏自我關懷 自我關懷(self-compassion)這一概念由 Neff(2003)提出,主要指的是一個人能夠:(1)自我友善,即對自己寬容以待;(2)認識到經歷的普遍性,即這世界上有很多人也在同樣經歷著我們正在經歷的一切;及(3)情緒平靜,即不會過度沉溺於痛苦的情緒中。 Sbarra, Smith 和 Mehl(2012)的研究發現,自我關懷程度高的人,越少感受到分手/離婚所帶來的負面影響。而缺乏自我關懷的人,更容易苛責自己,總試圖在自己身上找原因,如「我到底哪裡不夠好?是不是我改了,我們就能再在一起了?」,因此缺乏自我關懷的人,通常也更難從上一段感情中釋懷。他們的無法釋懷,更多的是無法「原諒」自己。 4. 其他現實因素的影響 感情的持續時間、分手距離現在的時間、對於這段感情的投入程度、以及分手的方式都會影響釋懷的難度。例如,那種並不明確聲明、只是忽然淡出的分手方式,被心理學家 Esther Perel 稱為「幽靈式」(ghosting)的分手——你既不知道他離開的原因,也不知道他是否還會回來——似乎始終存在的複合的可能,讓人們的釋懷變得很猶豫。 有什麼辦法能夠幫助更好的釋懷? 問題來了,既然釋懷對任何人而言都不會是一件容易的事,那麼有哪些方法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去釋懷一段感情和那個人呢?下面的一些方法可能會對你有所幫助: 1. 提高自我關懷 對自己寬容,不把過去這段感情的失敗過分看作是自己的責任,不去一味自責和後悔。友善得對待自己,不給太多的自我批評,從而使情緒平靜。因為如果不這樣做,一味自責,無法原諒自己的心情會讓人難以釋懷(Clark, 2015)。 2. 重新敘述這段戀情給自己帶來的影響 例如,對於那些把戀情結束敘述成自我的失敗而無法釋懷的人,可能可以嘗試把這段失敗敘述成重建自我身份、加深自我了解的機會。又例如,對於那些害怕因為失去戀人而不再是原來自己的人,可能可以嘗試把這種失去敘述成一個自省的機會,你可以在此時去思考「沒有他的我是誰」,「我所愛的所厭惡所追求的」到底是什麼(Capil, 2016)。這就會幫助人更好的釋懷。 3.一種有爭議的做法:「反彈式關係」(rebound relationship) 反彈性關係是指,從為了上一段失敗的戀情中恢復而貿然開始的一段戀情。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體驗:分手很難過,趕緊找到新歡就好了——但事實可能並非如此。Meyer(2016)說,儘管有人會將反彈式關係作為應對上一段傷痛的手段(coping mechanism),但這樣的關係於其中的雙方而言都是不利的: 倉促地開始新的關係,雙方可能都會因為疏於了解而產生更多的矛盾和不愉快。另外,這對於你的現任而言,也是不公平的。當他發現自己只是你「療情傷」的工具時,不僅會對他造成極大的傷害,也可能會讓你再度面臨失戀的痛苦。而你可能也慢慢會覺得自己並沒有那麼喜歡這個人,這段關係於是成為累贅(Meyer,2016)。(延伸閱讀:用新歡忘舊愛,可能是最有害的失戀療傷方式) 4. 最後,一些最基礎的東西往往看似簡單,卻最為重要(Capil, 2016) 照顧好自己,保證每天有足夠的睡眠,健康飲食。 參與到那些令你感到愉快的活動中,比如重拾你的愛好。 如果你的前任開始了新戀情,這會讓你感到難過甚至是憤怒,但不要忘記,你與他已不是從前的戀人關係,你們的邊界已經發生了改變,不要試圖做出報復性的行為,而需要給予他空間和尊重。 與那些能夠傾聽和給予你積極情感支持的人相處。在有需要的時候,記得尋求專業人士的幫助。 最後,用喜歡的電影《托斯卡納艷陽下》(Under the Tuscan Sun)中的一句話結束今天的文章: 毋庸置疑,好的事情總會到來。而當它來晚時,也不失為一種驚喜。 以上,祝所有分開的戀人們各自安好 八月主題:來組個失戀陣線聯盟吧 1990 年,草蜢唱失戀陣線聯盟,找一個承認失戀的方法,讓心情好好地放個假。承認失戀,承認受傷,甚至承認自己已經支離破碎,雖然好糗,卻是成長必經的盛大學習。敬失戀,敬眼淚,也敬你一杯。#失戀是我與自己的熱戀 #男子失戀陣線 August 06, 2018 at 09:00AM 女人迷 womany.net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