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12日 星期三

台下為何歡聲雷動?倫敦時裝週讓觀眾感動炸裂的 Sinéad O’Dwyer https://womany.net/read/article/31077?ref=rss 這場秀上,沒有高挑纖細、整齊劃一的紙片人,有的是各形各色、平凡如你我的尋常女人。愛爾蘭設計師 Sinéad O’Dwyer 曾飽受身體焦慮之苦,而今她用作品宣示,女性打扮不為別人,穿出自信時髦,就是自己的時尚! 文|9ray 殘疾人士參與走秀,在時尚圈早已不是新鮮事,但作為今年倫敦時裝週主要秀上,愛爾蘭設計師 Sinéad O’Dwyer,大膽加入兩位輪椅人士做模特兒。 短短十分鐘的服裝秀,沒有纖細白皙的職業模特兒,取而代之的,是各種膚色體態如你我的女性。 台上的她們自信時髦,在列隊謝幕的時候,氣氛累積到最高點,台下歡聲雷動,從選角到多元包容的徹底實踐,都再再證明了這場精彩絕倫的服裝大秀。 Sinéad O’Dwyer 不僅成功揭露女人和身體長期處於的緊張關係,身為年輕女性也對當代時尚圈提出質疑。 圖片| Ottilie Landmark  「對於這個產業的身體菁英主義,我感到很憤怒,我已經看到幾乎每個我認識的女性,都以負面方式看待自己的身體,因為服裝不合身,或總是拿自己去和周遭那些修圖過的照片做比較。」 而一切的開始則源於 Sinéad O’Dwyer 青少年時期的飲食失調症。 經歷多年的限制飲食、自我厭惡與身體畸形恐懼(body dysmorphia),在英國皇家藝術學院老師的鼓勵之下,她從自身經驗出發,實驗身體的接受度與衣服的可塑性。 身體之於一個服裝的載體,是不是有更多種可能? (延伸閱讀:裸體不一定與性有關!人體模特兒 Cath:重新認識自己,身體線條很美,不用污名化) 圖片|The Green Space 「每次在試裝的時候,我的模特兒總說:『我從沒機會穿上這種衣服、這種褲子!感覺這永遠不可能為我而生。』我想有很多的服飾,可能連設計開發 20 號以上,或甚至只是 14 號以上的尺寸都沒有,很多設計師甚至從沒賣過超過 12 號的衣服。」 「我不是在說我做了所有事,因為根本不可能。我只是想表達我在做的,和目前大環境能提供的是不同的。」 圖片| Show Studio 比起製作大且寬鬆,卻讓人看起來像套麻布袋的衣服,她更專注開發如量身定做般,具修身和立體感的服裝; 同時,著手於更多可穿戴性概念和材質實踐在設計上,讓非普遍身材的女性都能享有更多的選擇與裝扮上的自由。 圖片|hypebae 圖片|hypebae 圖片|hypebae 圖片|hypebae 因為瘦看起來更時髦,品牌喜歡找瘦的人詮釋時尚,所以瘦和時尚逐漸被劃上等號。然而,誰知道世界上有多少人有維密天使般的魔鬼身材?多的的是像你我一樣的普通人。 Sinéad O’Dwyer 表示,透過自身經歷她理解到,真正的力量就是透過服裝,讓你感覺自己就是時尚的一份子。 大家都說,對自己的樣子感覺自在,是多棒的事。 但如果你看到別人都能穿得流行,你也想用類似款式打扮自己,卻因為身體限制找不到合適的衣服,那真的會直接給人感覺:「我不重要、我不被認為流行,因為根本沒人為我特別設計」。 (猜你想看:你也有身體焦慮嗎?致棉花糖女孩:但請相信「美」不應被任何標籤綑綁) 圖片|hypebae 圖片|hypebae 西裝外套、貼身馬甲、剪裁短裙、寬褲和網襪,種種我們習以為常的服裝單品,卻鮮少以時髦流行的方式,出現在大尺碼或特定人士的服裝選擇上。 透過調整製作手法與材質,各種體態的女性都能從穿著得到自信。 圖片|another 圖片|another 一位走完秀回到後台的模特兒說:「感覺充滿能量,我們在上台前都和彼此表示感受到女性之間的團結。」 我很喜歡 Sinéad O’Dwyer 的網站上有這樣一段話: 衣服在我的皮膚留下印記,是紅色的、暫時的。服裝成為了美麗和慾望的學習方式  服裝設計師 Sinéad O’Dwyer 女性打扮不為別人,而是取悅自己。 當我們還在鏡子前為無法詮釋好衣服的身體沮喪自卑,反過頭檢討「我應該少吃點澱粉」或「是不是該做點什麼」的同時,也許能試著思考:到底是我們去妥協時尚,還是時尚來配合我們? 作者介紹|9ray。喜歡待在一個人的房間,躺在靠牆的床上,無限循環的音樂和永遠讀不完的書,用文學與藝術豢養自己的靈魂。 註:身體畸形恐懼,又稱軀體變形障礙(Body dysmorphic disorder,簡稱BDD)或身體臆形症,是一種對自我體貌進行過度批判和臆想的精神疾病。不斷和他人比較與自我負面評價,除了引發進食障礙,出現沮喪憂鬱的情緒,進而有更高機率導致自殺。 October 12, 2022 at 08: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GXcuMeZ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