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19日 星期二

我逃避,是因為只把精力花在有意義的競爭上 https://ift.tt/2uh8Fnf 你知道如何「輸」嗎?當一個人從未嚐過「輸」的滋味,就沒有機會學習如何面對失敗。在不得要領的情況下,遇到挫折很容易就亂了陣腳,甚至一蹶不振,與你分享關於輸與逃的人生哲學。 人生遇到瓶頸時,最重要的就是「做出正確判斷」,不讓自己受到致命傷害。態度足以改變人生,沒有人可以屢戰屢勝,重點在於如何面對失敗。看到這裡也許有人心想:「胡說,有人就從來沒有輸過!」事實上,這些人之所以不敗,是有前提的。 劍豪宮本武藏就是一個例子。他號稱「生涯無敗」,但他不敗的祕訣,其實是「不跟打不贏的人交手」。綜合武術家希克森.格雷西(Rickson Gracie)曾造就「四百場全勝」的傳說,但他也是一樣,從不打沒把握的仗。 孫子說:「知己知彼,百戰百勝。」若你仔細評估後,發現對手的實力在你之上,孫子一定也會叫你不要逞強。還記得前面提到的「三十六計,走為上策」嗎?遇到打不贏的對手時,還是以退為進,不戰為妙。 「只打有把握的仗」——這其實是很好的戰略。若每天都在殊死搏鬥,人生的風險豈不是太高了?但能做到這一點只有極少數人,大多人都在「自討苦吃」,不斷向強者挑戰。(推薦閱讀:重點不是要贏過別人!在職場跑道上,做最擅長的自己�) 說到這個,有件事令我相當在意。現在的年輕人在成長過程中,少有機會與他人競爭,以致多數不習慣「輸」的感覺。根據腦科學家中野信子的說法,日本這支民族,天生不喜與人爭搶,常會習慣性地避開競爭。加上最近學校教育採取「零挫敗」方針,才會造就這樣的問題。 圖片|來源 以前國小的成績單都是採取相對評價,現在則多改為絕對評價。在這樣的方式下,就算全班都拿「優」也不奇怪。校方這麼做是為了激發學生的鬥志,但這麼一來,孩子就無法體會拿到「丙」或「丁」的悔恨了。 聽說現在有些學校為了避免運動神經較差的孩子自卑,便撤除了運動會賽跑的排名制,甚至直接廢掉「個人賽跑」這個項目,只舉辦較難看出個人差異的「班級接力賽」。在這種教育體制下,愈來愈多人因為「怕輸」,而不敢挑戰新事物。現在容易破關的電動都賣得比較好,或許也跟這股「怕輸潮」有關。(推薦閱讀:張瑋軒行筆| 圍棋教我的事,人不能只求勝,而要學會輸) 當一個人從未嚐過「輸」的滋味,就沒有機會學習如何面對失敗。在不得要領的情況下,遇到挫折很容易就亂了陣腳,甚至一蹶不振。舉個例子好了,現在有些男性會在戀愛失利後成為「跟蹤狂」,我想這些人應該很少失戀的經驗,如果跟我一樣常常「被甩」,就算當下傷痛欲絕,也能夠立刻打起精神,尋找下一株芳草。 不喜歡輸的感覺,就送你一支番仔火(好孩子請勿模仿) 沒有人喜歡輸的感覺,但如果從未輸過,又該如何記取教訓,培養再接再厲的精神?雖說太常吞敗可能會打擊自信心,但無論如何,我們都必須習慣敗北,培養對「輸」的免疫力。 不怕各位笑話,我小時候從來沒贏過,面對失敗早已是不痛不癢。但是,我雖然很會「輸」,卻不懂得怎麼「逃」,總是打自己沒有把握的仗,一路走來就是學不乖,吃了不少苦頭。 過了五十歲後,我終於學會如何排列人生的優先順位。慢慢的,我盡量不與人做無謂的較量,只將精力花在有意義的競爭上。雖然我有所開竅,卻還是嫩得很。如今我已過耳順之年,還是經常與人做無謂之爭,惹得一身腥。希望過了七十歲後,我就能夠升格為「逃跑達人」。 本文摘自摘自百田尚樹《逃跑的勇氣:積極的逃,是為了在人生中取得最後勝利》。由遠流出版授權原文轉載,欲閱讀完整作品,歡迎參考原書。 《逃跑的勇氣:積極的逃,是為了在人生中取得最後勝利》 March 20, 2019 at 02:00PM 女人迷 womany.net


via 女人迷 womany.net https://ift.tt/2uh8Fnf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