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20日 星期四

愛情心理學:健康的親密關係,從自我認同開始 https://ift.tt/2LqUjsn 愛情的經營永遠是一份學習與調適的過程,誰都無法給出一個標準解題。只願在拉扯之間,誰都別全盤地失去自我。 作者|草莓狐狸 大學的必修學分中,似乎總是少不了愛情。在心理學上,大學生處於「青年期」的初期,又稱為「成年萌發期」。在這個時期,是青少年要轉變成為青年成人的重要階段,而情愛關係的建立,往往是這個時期的重要任務。 依據艾瑞克森的理論,青少年階段的發展任務是建立自我認同,青年階段則將發展親密關係,若自我認同為發展完善,則會影響個體接續發展與他人的親密相處。 筆者與首任伴侶 Y(以下簡稱 Y)自高中階段交往至大學二年級,交往時間跨越了青少年階段至青年階段。Y 自高二開始,逐漸產生「性別不安」,並於上大學欲加劇烈。大學時期,可見 Y 逐漸產生由性別認同問題所導致的「自我認同危機」,時常說出「沒有人會接受我」、「我也不喜歡我自己」等言論,自信程度下降,且自信心難以建立,對於生活經驗,自如課業或社交遭遇困難,逐漸容易接受失敗,並歸因於自己。(推薦你看:愛與被愛的心理學迴路:跳脫「我不夠好」的自我否定) 筆者與 Y 交往時,發覺 Y 經常出現對於他人的不信任,或難以與他人建立親密關係。例如 Y 所擁有關係較好的朋友,多是高中時期、於性別不安明顯出現前所結交的朋友;大學之後則較無深入交往的對象。 同時 Y 也對於伴侶(即筆者)與關係有高程度的依賴,因自我認同感較低,較難以相信自己未來能再進入新一段情愛關係;爭吵時,容易產生極端負面想法,並經常產生「你認為是我的不對」、「你認為我不夠好」等想法,認為筆者將不積極經營關係,且未來會再尋得更好的交往對象,並因此憤怒而沮喪。 圖片|來源 Y 無法對自我肯定、產生正向感,而與他人相處時容易陷入負面情緒與想法,並衍生出對自我的批評。 從艾瑞克森理論來看,Y 所陷入的狀況,便是因自我認同未發展順利,以致無法與他人建立親密關係:一方面因個體心理的內在衝突,需調和自我的性別認同,一方面受外在因素產生壓力,如家人對自身性別認同的反感、高中升學與大學課業壓力,內外相交的因素以致個體無法順利發展自我認同,導致親密關係發展不順。 筆者與第二任伴侶 N(以下簡稱 N)相識於大學三年級。相較於 Y,N 的個性明顯強勢且自信,對於自己相當肯定,例如接受他人對於自己強勢個性較偏負面的評價,並不隨他人評價正面或負面而改變自己。同時也因對於自我的認知清楚明確,知道自己的長處、短處,能客觀評價自己。(延伸閱讀:義大利情人教我的事:自信不該因為被愛,而是因為自我肯定) N 在高中至大學階段,學業成績與人際關係皆發展良好,也不常見極端的情緒表現。與筆者交往前,已有過三次戀愛關係,對於伴侶關係的建立與解除,皆已有經驗且能面對。N 對於伴侶的信任一旦建立即穩定,面對爭執亦能客觀處理,並不隨情緒而歸因於特定因素。 N 的青少年發展階段已建立良好的自我認同,因此與他人建立親密關係時,能維持個體的主體性,並同樣將對方視為個體,在此認知下建立兩人關係。 許多人第一次的戀愛經驗都發生在大學時期,還不擅長經營與處理關係,因此很容易因為自己的狀態影響到了兩人的感情。不論你的伴侶是 Y,又或者是 N,每段感情都有自身要克服的困境;而每一個生命階段,也都深受前一個階段的影響。回顧過去,可以幫助我們尋找問題的根源,並在當下的生命階段裡,重新理解自己,找到讓自己與伴侶都能舒適、穩定的相處方式。 圖片|來源 December 20, 2018 at 08:30PM 女人迷 womany.net


via 女人迷 womany.net https://ift.tt/2LqUjsn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