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2N6SRMj
2018年6月28日 星期四
戰鬥預備備!專訪張嘉玲:我不是教母,我只是找到我的戰鬥位置 https://ift.tt/2N6SRMj 女人迷六月畢業季專訪,邀請過去五年新興職業工作者,與畢業新鮮人分享產業現況。專訪張嘉玲,每個人有與生俱來的戰鬥位置,「自我行銷」才是正職,理解自己比追逐成功更重要! 2013 年從民視助理做起,凌晨 5 點上工半夜 12 點回家繼續做,學會新聞邏輯,學會做人;2014 擔任今周刊小編,這是她的社群啟蒙,生硬議題在她手下創出流量高峰;2014 年加入柯文哲團隊,台灣政治素人的異軍突起,後有俗稱「婉君」的專業社群團隊撐腰;2015 年搭上選舉熱潮,當立委候選人到處取經尋社群人才,她好不大方,整理齊全的「網路政治傳播行銷懶人包」啪一聲丟上網,24 小時內引發病毒傳播,破 844 次分享。 長長開頭,張嘉玲的經歷還沒完。 2016 年開啟群眾募資先例,隻身到北京帶回兩岸社群營銷交流;2017 年組成《大尾神經》向中國頂尖新媒體取經;2018 年舉辦「新媒體實戰 PLUS+中國營銷大咖的商業進化論」,邀來中國五位新媒體產業代表人物,與台灣媒體交流最新營銷洞察。 人們說她是社群教母,她只時刻擔心摔下浪頭;人們望她亮麗名號,卻沒看見出名前,她從助理開始蹲的拼勁。身為社群經營的指標性人物,張嘉玲一串功績彪炳的經歷與稱號,讓我們化繁為簡,她是怎麼的一個人? 我會說:她是在時代裡找答案的人。 三一八學運爆發,我開始尋屬於我的戰鬥位置 怎麼說她是個找答案的人?讓我們從 2014 年三一八學運開始談起。 「新聞系出身,過去我很想要成為站在第一線為他人發聲的那種人,但那需要清晰的口條還有群眾魅力,我發現自己並不適合。三一八學運爆發後,我可能不能站在第一線的戰鬥位置,但我還是想做一些什麼。」張嘉玲高中時代,常常搞一些 BBS 系板製作賺取零用錢,當助理記者時也累積了新聞知識與挖掘內容價值的能力。她的個人價值,是過去經歷一點一滴架構起來的,「既然我不能站在第一線,但我能在網路上做我能做的事,擁有新聞知識跟製圖能力,我還是找到了自己的戰鬥位置,每個人都有自己擅長且適合的位置。」 從那時候開始,張嘉玲明白,人生除了找到自己擅長的戰鬥位置外,擁有一定影響力,才能夠替他人發聲,在為議題站出來喊聲時,才有人把你當一回事!「也是在三一八學運以後,我開始有意識地在自己的社群上發表各種看法,要讓自己成為有聲量的人,就必須多多累積自己的深度,並且不怕學習地發表自己的觀點。」(推薦閱讀:一夜不眠的台灣憤慨:反服貿黑箱的現場直擊) 只說愛台灣是不夠的,必須在自己擅長的位置上戰鬥! 張嘉玲 身為半個媒體人,我想張嘉玲對社群的敏銳度,有一半來自她雞婆不怕麻煩的個性,另一半是她內建的價值核心——以人為本的思考模式。 說到戰鬥位置,2016 年,同志大遊行期間也能看見張嘉玲衝鋒陷陣的身影,「同志大遊行也是,我那段期間剛好回台南家裡幫忙,父親經營 20 的老牌遊覽車公司,知道自己不是車掌小姐這塊料,剛好遇到同志大遊行,就想結合兩個我很關注的事物,用自己可以做的力量去幫忙。」 於是那年同志張嘉玲說服經營遊覽車的家人,免費提供參與遊行者南北接駁,遊行結束以後,征戰回來的司機們人手捧著一張卡片,「我完全沒想到會收到卡片,司機們說那些都是參加遊行的人一起寫的,其中有段內容我印象很深刻,他寫著:感謝你們載我們抵達婚姻平權的最後一哩路。我想這才是一種愛的正向循環。」(推薦閱讀:【同性婚姻釋憲案】致大法官:同婚無法再等,我們已經沒有下一個十年) 張嘉玲自嘲,「我就是那種,遇到事情都會自以為有我的事。但社會還是需要這種人吧!」像近期的婚姻平權公投,她也在發起小組內,替自己攬了個位置,努力揮拳,「參與很多社會運動,從三一八到平權公投,那些待在現場抗議的人,其實大多是社經地位較低的群眾,但對我來說,因為有他們的現身,議題才得以被看見,他們的努力我甚至覺得比在媒體上發聲的人更為重要。」 推動婚姻平權公投看似困難,但只要每個人都找到屬於自己的戰鬥位置,盡力發聲,點滴累積起來就是民意,就足以造就一場變革。 專訪那日晴時有雨,窗外襯著綠葉,不時有光影浮動在我們之間,當嘉玲說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戰鬥位置時,我才懂她一直很喜歡的那句話是什麼意思:「在這個時代,你是金子就能發亮。」 是的,當你心有所愛,懷著執著的價值與對社會的關懷,雞婆挺身而戰,你會像金子一般,閃著獨特的光。 只是「社群小編」?你的態度決定你的深度 從累積影響力開始,逐步邁向社群經營的未知大海,我問嘉玲,若要用簡單一句話來形容社群小編,妳會怎麼說?她果真直白,「就是經營臉書啊!大家每次問我社群經營是什麼,其實社群經營可以談的內容很多,我都懶得解釋,哈哈哈!」我不放棄繼續問,硬給個定義呢?她用大姆哥與食指比出一個勾,位置剛剛好嵌進下巴,托著頭說,「嗯⋯⋯社群小編就是個不斷尋找新的溝通方式的人吧。我想很多工作,做小做大,端看自己的態度。」 「對我來說,我不只是想做一個『經營某項目』的小編,我希望可以在社群經營的基礎上突破,當我有意識地這麼想時,就不會侷限自己,只把自己放在社群小編的位置思考。我開始以更大的局觀看待社群經營。我希望這份工作是我五、六十歲還可以繼續做下去的。」 在「社群經營」尚未是一正職選項時,張嘉玲一邊模索一邊上路,我好奇問,沒有前人開闢的路,她都不怕嗎?「我讀研究所的時候,有堂課我印象很深刻,老師要我們以現有的產業去想像未來十年後會有的工作。很多現在的職業,像是 Youtuber、新媒體自由工作者或是社群經營者,當時根本沒有人想過。」(推薦閱讀:22 歲肄業當 YouTuber!專訪金魚腦:從失敗中學習,然後快速成長) 像是見證時代的改變,張嘉玲回頭想著這經歷只覺得神奇,自己過去想都想不到的職業,現在居然成了她事業重心。 當這是個不斷變形進化的年代,何需去框架自己的想像,過去沒有人開闢的路,你執著地走,就成了耐人尋味的小徑,「所以我覺得,現今職場上,與其追求四、五十歲得到的職稱,確實知道你想要做什麼事比較重要。」近年斜槓青年一詞火紅,未來的職業將更多元,眾多跨界合作,也難以再簡單定義一個職業。 「用你的名字,定義你做的事。不管在哪個年紀,要知道自己喜歡做什麼事情,那件事可能無法滿足你的生計,依舊要持續的做。人生不能只有工作沒有興趣呀。」當你在自己很喜歡的事物上投注心力,把喜歡變成專業,那樣的態度是很迷人的。迷人的張嘉玲,我們在「社群經營」上看得到。 社群經營慢慢成了一種職業型態,我請嘉玲分享這個職業的收入來源與潛在發展,讓想要投入社群經營的人有些線索一一破關。她卻說,自己現在分享,十年後也不管用了,但每個人都該知道自己在工作中,想累積的能力是什麼,「如果你想要進入社群經營這塊產業,可以先從幫別人做社群開始,但不是他人一個指令一個動作的完成你的任務。而是要想如何透過公司的資源,加入你的想法,玩出不一樣的社群創意,並且從中累積你想要的實力。」 聽起來好像很難懂,嘉玲舉了個實例。 「假設你去蝦皮工作,你應該要想,我如何怎麼利用蝦皮資源,做一個有識別度的小編。而不只是像機器人般複製貼上完成上司交代的工作。一則貼文,你可以在達到目標的前提下,想出三種創意的玩法,這也是種提案力。」確實地規劃出人生目標後,在工作中有意識地累積自己的價值,創造出項任務,因你來做而有所不同的價值。 張嘉玲曾說,「自我行銷」才是我們這代人的正職,當職業與頭銜成了隨時會消逝的快速產物,能讓你活下來,不被時代淘汰的只有你的實力與做事態度。 June 28, 2018 at 04:20PM 女人迷 womany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