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1日 星期四

為你點歌|郁可唯〈路過人間〉:用 365 天自由書寫計畫,療癒離婚後十年感情的傷 https://ift.tt/b2mkvdV 經歷一段愛情長跑的關係後,我們需要好好整理過去的回憶,同時也得給自己療傷的時間,回望這些日子的改變。 親愛的海苔熊: 今年年初,我離婚了,十年感情,七年婚姻就這樣在幾個月的分居之後劃下句點。 當時因為準備搬家,我原本以為這會是我們一起的新起點,沒想到也因為新家,讓他決定分居。 後來,也成為了我們各自的新起點。 當時知道了好多事情,而自己這幾年也一直身陷憂鬱陰影中,因此分居的那半年真的很痛苦,不斷想尋找各種重修舊好的可能,卻又不斷被現實打臉。 最後離婚前我終於決定看醫生並且做諮商,甚至開始 365 天每天拍照片寫心情的計畫,一切都只是為了幫助自己走過這段時間。 時隔一年,365 天的計畫剛圓滿結束,我也停止了哭泣。 跌跌撞撞的一年有許多生活的新開始,真的想不到自己走過了這段路。 圖片|Photo by Thought Catalog on Unsplash 《路過人間》是我一直很喜歡的一首歌,喜歡那種豁達和釋然。 人生真的會一起走的始終只有自己,即使已經經歷過婚姻的失落,仍然會渴望著再遇到一個可以並肩而行的人,這並不奇怪吧? 我還是很希望能有個陪伴,但也希望自己能夠更珍惜自己,或許這段經歷是為了讓我成長吧? 終於能夠專心地理解自己並且為自己而活,也許會再遇到一個人,也許會更獨立自處,誰知道呢? 回頭看那十年的青春真的好久、好久,其實久到現在的我對自己都快失去信心。 想有個豁達輕快的背影,但內心卻又總是有點不安,也許是還看不開吧,我真的好需要相信自己無論如何都會好好的。 看了海苔熊很多文章也聽了很多集 podcast ,總是在別人的故事裡尋找自己的身影,但每個人即使經歷類似,也還是不同的個體,也會有不同的選擇。 我想過去這段時間我已經很努力了,希望每個傷心的人都能明白,一切都會過去。還是很謝謝你的文字和聲音,陪伴著我度過了好多個內心困頓的日子。 小莫(點播時間:2022/11/13 下午 4:06:46) 親愛的小莫: 在寫這封信的時候,我猜你可能也是沉澱了一段時間,就像你所說的,為了告別這段感情,你寫了 365 天的告別日記,然後這些日記裡,還座落著你每一天的照片。 不知道有沒有人做過類似的事情呢?為了告別一個人特別寫日記,或者是記錄下這段離開以後發生的事情。 我聯想到兩件事: 第一個是我大學分手的時候,前女友就寫了一系列的筆記本給我。 筆記本大概厚度是 5 公分左右,然後她大約寫了兩公分左右的厚度,後面就沒有寫了。 她想要試圖寫下我們之間的事情,然後試圖把這些記錄下來,看能不能夠挽回我,可是我那時候連一個字都不敢看。 她說,她一邊寫,一邊發現其實不需要寫完,寫了一部分就慢慢知道說好像自己要的東西辦法透過這種方式獲得,所以她就在某一頁的左上角就停筆了。 (同場加映:我在情傷後成長:我們為何會失去自我、過度迎合他人?) 圖片|Photo by Ire Photocreative on Unsplash 另外一個故事是,大學的時候我認識一個女孩,跟她交往非常長的時間。 在離開的時候,我其實蠻不甘心的,覺得為什麼不能夠再試試看,為什麼我們的感情就到這裡結束? 可是不甘心歸不甘心,在關係裡面,只要有一個人不想要繼續下去,那就沒辦法了,所以我就決定日日寫簡訊給她。 當時我或許是希望,能夠藉由每一天寫下我自己發生的事情,再慢慢達成一種告別或者是哀悼的過程。 那還是一個,一封簡訊 3 塊的年代,所以你必須斟酌用句子,因為如果寫太多字的話,就多算 3 塊錢。 學生很窮,所以我希望能夠節省花費,每次都是花很長很長的時間才去篩選字句,然後多一個字,少一個字都要很小心,因為多一個字就會到下一封簡訊。 就這樣大概維持了一兩個月吧,等到兩個月之後的某一天,從來不回的她,突然回訊息給我了:「其實你沒有必要再繼續做這樣的事情,你這樣做我很困擾。」 然後我那時候才忽然驚覺,天啊,我做了一件多麼糟糕的事,只是為了滿足我心裡面還想要跟她聯繫的渴望,但卻沒有考慮到她到底想收或者是不想收。 於是從當天以後,我就再也沒有傳了。 所以小莫你提到「 365 天照片日記」,我發現書寫和表達,似乎是我們與生俱來的療癒方法。 心理學 OK 繃 失戀的療癒方法當中,最常被大家提到方法就是寫日記。 其中有一種寫法就是「自由書寫」,就是腦袋想到什麼,就寫什麼。 我現在每天早上也會練習這個書寫,在 7 分鐘裡面,不可以做任何暫、休息,反正你就是一直寫一直寫筆不可以停下來。 如果你真的不知道要寫什麼,就讓潛意識帶領你的手去寫。 自由書寫重點有三: 拿起筆就不要停下來 如果你想不到任何的內容,你可以跟自己說:「其實我想說的是啊⋯⋯」重點是不要讓筆停下來 在寫完之後看看,有沒有哪些是你意料之外沒有想過會出現但卻出現的字句 (你會喜歡:「戀愛越談我越沒自信」經歷情傷後,我要如何練習重新珍惜自己?) 圖片|Photo by Mikayla Mallek on Unsplash 另外一種就是在我上上一本書「暖傷心」[1],跟大家分享金樹人老師的心理位移的書寫法,用「我」、「你」、「他」三個位格,來描述同一件事情。 比方以小莫的故事來說: 第一段:我跟他是認識了 10 年,然後結婚了 7 年,但沒想到最後卻是以這種方式來結尾⋯⋯ 第二段:你跟他在一起已經有 10 年的時間了,在這段時間裡,你們經歷了很多事情,但你從來沒有想到兩個人最後會用這種方式來分開,你以為兩個人之間還有很多的未來,你以為你們要開始新的生活,但後來就發現天哪這一切都只是你以為。 第三段:她老公在前陣子跟她離婚了。這是一段認識 10 年、結婚 7 年的感情,沒想到他們之間就在這裡畫下了句點。她其實心裡有點惆悵,甚至有一些難以說出口的感覺,但在這個時刻,她更傾向於把注意力放回自己身上,想像有沒有可能藉由這次機會有所成長⋯⋯ 寫第二段時,大部分人會經歷以下兩種情況的任何一種,或是這兩種組合: 自我批評:指責自己,怎麼沒有早一點發現兩個人關係出現了狀況、自己怎麼沒有好好精進,努力讓自己變成一個更值得被愛的人? 關心自己:照顧自己,鼓勵自己,跟自己說你是一個很棒的人,你會對自己說一些溫柔的話。 兩個混合:一邊批評,一邊關懷。 一般來說,在這個位置,你會用你「最好的朋友跟你講話的方式」來跟你自己說話,朋友有可能是把你「罵醒」,就走前面批評指責;也有可能是會旁邊「呼呼你拍拍」,就會走關懷溫柔的路線。 感覺一下,那個永遠在你身邊陪伴著你的,是一個把你罵醒的朋友,還是一個會抱抱你的朋友? 圖片|Photo by Sam Manns on Unsplash 寫第三段時,通常可以比較客觀,然後會變得稍微有一點冷漠、理性,然後有點距離的方式來看待自己的狀態。 但如果這個方法你寫了之後,反而讓自己越寫越辛苦,那你可以嘗試用其他的方法來陪伴自己,用別的方式來書寫,我放在參考文獻[2-4]。 有些時候你跟對方相處的議題,他剛好反映了「你內心你自己和自己相處時」,最重要的一個課題。 以小莫的故事來說,和對方分開的那段時間憂鬱的狀況,或許之前更早一點就有了跡象,於是她開始得要去處理他的憂鬱,得要去找一些專業人員協助。 所以,「分開」有點像是人生的一轉折點,就像你玩遊戲打怪物,屢戰屢敗,你就知道去提升等級。 所以這個 365 天的日記書寫,就是協助你去提升你的等級,去釐清自己和伴侶的依附關係,與早年和家人、長輩的依附關係之間是否有關。 最後我想要跟小莫說。 其實你是一個能夠對自己很柔軟的人,儘管遭遇了這些事情,你還是期待能夠有一種「路過人間」的豁達,我認為這至少包含了兩個重要的概念: 一、路過 你得要先經過一個地方,然後不被那裡的東西給抓走,不被影響。 並不是把自己變成機器人,並不是把所有感覺麻痺,而是看著這一切,然後知道自己終究是生命的過客。 (延伸閱讀: 無法走出情傷?你需要的不是安慰,而是認知升級) 圖片|Photo by Aleksandr Popov on Unsplash 二、人間 你在路過過程當中,你還是要感受到自己是屬於這個人間的一環。 大家都是感情的動物,你不太可能因為點了這首歌,或者是看破了紅塵之後就知道說,我再也不會受這件事情影響了。 反而是我們透過每一天每一天一點點的,把這些東西累積起來,包含你跟其他人互動感覺到,哇,原來。 我的存在是由於我和其他人之間的連結是有意義的,那透過這個有意義的連結形成我是一個有意義的人。 很多書都會跟你說你要愛自己,你要回到自己,沒有人可以跟你走到永久,只有我能夠陪自己一輩子。 的確,這世界上能夠陪你一輩子的人,只有自己,尤其在你經歷一段關係失落之後,你很難再去相信別人,很難相信有誰會跟你一起走後半的餘生。 但我同時也要說,「是什麼成就你自己呢?」正向心理學的研究發現[5],幸福快樂、自在豁達的關鍵,在於能不能夠跟身邊的人形成有意義的人際關係。 圖片|Photo by Flo Karr on Unsplash 那在你至少你寫的日記當中,我覺得得到了一個很棒的啟發是:你開始和自己建立有意義的人際關係。 可能過往你很多眼光都放在兩個人可以一起經營怎樣的未來? 但現在你把這個目光照回你的內心,開始去和自己建立有意義的關係,把自己內在的感受互相連接起來,變成一個充實而飽滿的人。 這個充實的飽滿是需要一些孤單需要一些失落作為代價的,但如果你願意開始連結,從未想過的深刻,也會慢慢出現在你的人生當中。 【我要投稿海苔熊為你點歌,連結請點我。「海苔熊為你點歌」到這裡聽。】 參考文獻與延伸閱讀 [1] 海苔熊(2015)暖傷心: 失戀癒療的15個練習 [2] Michelle Pearce(2022)書寫修復練習:面對人生低潮與困境的12個書寫練習,把摔傷的自己重新拼起(Night Bloomers: 12 Principles for Thriving in Adversity)(譯者: 姚怡平) [3] 蔡美娟(2012)生命書寫: 一趟自我療癒之旅 [4] 心靈寫作全集:參見娜妲莉.高柏 [5] 達賴喇嘛/ 戴斯蒙.屠圖/ 道格拉斯.亞伯拉姆(2022)最後一次相遇, 我們只談喜悅 (暢銷新版) December 01, 2022 at 09: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b2mkvdV

《阿姨們》:「性別教育」給了我適當的名字,愛一個人不需要謊言或櫃子 https://ift.tt/GQqNkha 羅毓嘉《阿姨們》透過自身經驗,闡述性別平等教育的重要性,讓小孩知道不管你愛誰或怎樣的性別,都很好。 文|羅毓嘉 性別平等教育是給我們適當的名字 一、同志教育──或說性別教育──真的只是給每一個性少數的孩子,一個可能的名字 讓他們知道自己可以是誰,也讓異性戀的孩子知道,並不是每個人都是男生愛女生,女生愛男生。 男生可以愛男生。女生,可以愛女生。 有的男生,覺得自己是女生,也有的女生覺得自己是男生。 有的男生女生,愛的是男生跟女生。 教育會讓每個人知道,不管你愛誰、你愛的是怎樣的性別,都很好。 就是這麼簡單的道理。 其實很多時候,孩子們甚至不需要教導,就懂得了。 至於還沒懂得的孩子們,則是從大人口中學會了負面的、攻擊的詞彙,那是他們唯一擁有的詞彙。 性別教育是重要的,它指物命名,讓每個人能夠擁有自己的名字,知道自己「可能是誰」。 然後,當事物與愛的樣態為光線所照耀,人們就懂得了,其實沒有什麼好可怕的。 圖片|Photo by Michał Franczak on Unsplash 二、我「發現」自己是同性戀的那一年,一九九九年的春天 那些青春的躁動,那些對於班上體育股長的醋意大發,有一陣子我根本不知道自己發生了什麼事情──我對我的死黨在意到幾乎無法與他再當朋友──那短暫的幾個禮拜。我不知道我自己是誰。 某天午餐時間,班上的一個女孩子跟我在學校遠遠可以看見男孩們在樓下打著籃球的角落,聽我說著自己。 她說「欸你會不會是喜歡他啊?」我說怎麼可能? 她說「其實你可能就是同性戀啊,沒有什麼啦。」 一九九九年,那時候的學校圖書館裡頭還只有一本講性與性別的中文書,可能是一九八九或者一九九○年的譯本吧,我翻找。 同性戀?那會是我嗎?──書裡頭,現在回想起來也就差不多是盟盟最喜愛引用的不知何年何月發表的所謂「科學研究」說,同性戀者通常有著較低的社經地位,較高的自殺率,較短的平均壽命。 通常有憂鬱與自殺的傾向,以及愛滋病。 (同場加映:不要帶同性別回家結婚?從泰勒絲的演說到台科大畢典致詞事件:給畢業生們像樣的演說) 同性戀。那是我的名字嗎?我會早死嗎我會得愛滋病嗎我有憂鬱與自殺的傾向嗎? 幸而很快度過了那個荒謬的春天,我考進了一所每個人都在翻牆、都沒在念書,而後被我們暱稱為北一女中南海分校的高中。 不久後我就知道,其實我並不孤獨。我不是世界上唯一的同性戀。我不是。 我在高一上學期即將結束時,在班板上說,「或許大家在猜測著,我就不再隱瞞了。我是一個同性戀。當你決定不再跟我當朋友時,我會希望你想想,是因為我這個人,還是因為,我是一個同性戀。」 我的同學們嘻鬧著說,早就知道了。你是不是喜歡那個某某某啊? 我很幸運。但也是在同一個時代的二○○○年,並不是每一個男孩都那麼幸運擁有一群覺得「這沒什麼」的男孩們。 葉永鋕的故事,後來,你們都知道了。 所以當他們說,我們不需要同志教育。當他們說,自己的孩子自己教,我想要啐一口口水在他們的眼睛。 但當我這麼想,我只是覺得眼淚快要掉下來。 圖片|Photo by Christian Sterk on Unsplash 三、這天下班,我走在古亭的街頭 身為一個同性戀很辛苦,忙了一整天還得去運動,運動前後還得喝豆漿。 我走得很快。我的前面有三個少年男女,二十出頭歲的年紀吧? 他們在人行道上並肩走著,當前方有腳踏車騎來,我便走到他們的右側,順勢分開了行伍,超越了他們。 他們嬉笑著──是那麼年輕的聲音從我的背後傳來──說,欸那個13、14、15號公投啊,一定都要去投欸⋯⋯雖然我是直男啊,但是⋯⋯一定要投啊,那個萌萌吼真的是蠢斃了⋯⋯台灣就是台灣嘛,不要再用什麼中華台北了超奇怪的⋯⋯三案都要同意啊,那有什麼好說的⋯⋯ 斷斷續續的交談,隔著耳機傳來。 我並不能每個字句都聽得那樣真切,甚至不確定他們有沒有看到我公事包上掛著的,小小的彩虹旗。 但我真想轉過頭去,對他們鞠躬,說,謝謝你們。 真的謝謝你們。 (延伸閱讀: 「美麗不是長得好看,而是你感覺自己美好!」Harry Styles 穿女裝、塗指甲,自創美妝打破性別框架) 四、當我們有了名字,我們才能夠為自己生命的一切細微瑣事,找到足以安置的抽屜 是的,我是一個同性戀。 我的成長歷程讓我不需要更早知道自己是誰,依然能夠成為我現在的樣子。 可是,對於那些非典型的,男身女相的男孩們,那些長得豪邁陽光的女孩們──他們甚至不需要是同性戀,而只不過是不符合社會性別期待的孩子們──早一點知道,其實自己「這樣」,也沒什麼。 他們的人生會不會因此不辛苦一點?順利一點? 一點就好。哪怕是一點就好。 圖片|Photo by Liam McGarry on Unsplash 五、同志教育──或說性別教育──真的只是給每一個性少數的孩子,一個可能的名字 你可以是自己覺得自己想要的樣子,因為,那也沒什麼。 教育就是這樣,它告訴人們一切的可能。 你可以是多數,而你也懂得尊重,包容少數。 當少數受到欺凌,你知道這是錯的,你知道,你可以為他們挺身而出,因為總有一件事情是重要的。 那甚至無關乎他愛誰,你愛誰。 教育,是告訴人們,作為一個人的品質,可以是一個擁抱。 而不必是謊言,不必是櫃子,不必是那些被倒在同性戀書包裡的廚餘。 其實,每一個人本來就都是不一樣的啊。這根本就沒有什麼好可怕的。 不是嗎? 本文摘錄自羅毓嘉《阿姨們》,由寶瓶文化出版授權原文轉載,欲閱讀完整作品,歡迎參考原書。 《阿姨們》 December 01, 2022 at 08: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GQqNk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