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28日 星期一

私密處除毛好處多?雞排妹這樣做,美觀舒適、減少異味,經期更自在清爽! https://ift.tt/e1akzou 私密處除毛對大部份亞洲女性而言,是「聽過未做過」的事,在西方國家,除毛卻是大部份女性的「必修課」!本篇統整了私密處除毛的優缺點和實用方法,一起看下去吧! 陰部除毛對大部份亞洲女性而言是「聽過未做過」的事,在西方國家,除毛卻是大部份女性的「必修課」,為了美觀及保持整潔,不少西方女性都有定期修剪陰毛的習慣。 不過,近年也有不少身邊女性開始留意陰部脫毛,但出發點卻不一定為了自己,而是想仿效某些 AV 女優,希望在床上討好男友。 有些女生因為男友第一次接觸陰部脫毛,有些女生則是一直對陰部除毛「心大心細」,想試又怕痛。 雞排妹(鄭家純)曾主持的《深夜保健室》便請來護理學博士許藍方,講述陰部脫毛的優點缺點及注意事項,而拍過不少寫真集的雞排妹也傳授在家脫毛的秘訣。 陰毛在舊時代有遮蔽功能,後來人類開始穿衣服,陰毛有預防感染、保暖以及緩衝性愛碰撞的功能。 要去除陰毛之前,不妨先比較陰部除毛的好處及壞處。 圖片|01 女生 圖片|01 女生 圖片|01 女生 圖片|01 女生 圖片|01 女生 圖片|01 女生 圖片|01 女生 圖片|01 女生 圖片|01 女生 圖片|01 女生 圖片|01 女生 圖片|01 女生 圖片|01 女生 圖片|01 女生 圖片|01 女生 圖片|01 女生 圖片|雞排妹 ili.cheng @ IG 雞排妹在節目中自言常因工作需要除陰毛,因此親授自行除毛的 4 大步驟及注意事項。 不過許藍方博士也提醒,本身患有毛囊炎的女性不建議除陰毛,否則有機會會加重病況。而毛髮倒插的女性也不建議自行除毛,應尋求專業人士的幫助。 (延伸閱讀:私密處也可以來點油保養!膠囊精華油,濃縮日常的美好片刻) 圖片|01 女生 圖片|01 女生 圖片|01 女生 圖片|01 女生 圖片|01 女生 圖片|01 女生 圖片|01 女生 圖片|01 女生 圖片|01 女生 圖片|01 女生 圖片|01 女生 文章授權轉載自《香港01》,原文刊於「女生」:私處護理|陰毛刮掉經期清爽減少經血沾染?新手除毛4步驟免受傷 November 28, 2022 at 09: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e1akzou

2022年11月27日 星期日

做家事的男人最帥!看到另一半主動出手,女性性慾將會增加 https://ift.tt/qWi63Ok 做家事的男人,如何讓伴侶更愛他?看見另一半一起為家庭努力,從行動傳遞的愛意,讓人感到無比幸福! 做家事的男人=行走的費洛蒙?比起練六塊肌,拿吸塵器的男人更性感! 圖片|Photo by Andrea Piacquadio on Pexels 全球新冠疫情的影響下,不少夫妻與小孩因長時間在家上班上課,面臨更高強度的家務工作量,讓女性感覺筋疲力盡,甚至引發焦慮跟心理症狀。 圖片|Photo by Lisa Fotios on Pexels 澳洲斯威本理工大學(Swinburne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在《性研究期刊》上的心理研究指出: 認為自己與另一半,家務處在平等關係中的女性,感情滿意度較高,對伴侶的性欲也較高;相對而言,認為自己工作量較高的女性,她們的對伴侶的性慾較低,對整體的親密關係滿意度也低。 (延伸閱讀:我是直男,為何我不希望大家稱讚男生「會做家事很棒」?) 圖片|Photo by cottonbro studio on Pexels 雖然家事分工平等,還有好長一段路要,但家事不分你我她,男性做家事,並非以「幫忙」來定義。 主動分擔,也是為彼此的共同生活一種責任,你可以為伴侶展現貼心,也可以讓對方擁有更多放鬆的時間——這樣的心意,也難怪會激起性慾呢! November 28, 2022 at 12:4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qWi63Ok

2022年11月25日 星期五

戒掉「都是別人害我的」思維:不再怪罪他人,將生命的決定權拿回手上 https://ift.tt/KdeqRol 媽媽特別指正:別一直說「別人害我」、「我怕做什麼」,原來是因為語言的影響力巨大,錯誤的語言會讓自己陷入被害者思維⋯⋯ 文|@im_whyo 14 歲時我的口頭禪是:「同學害老師生氣。」「紅綠燈害我遲到。」「你不要害我今天寫不完作業喔!」我印象非常深刻,只要在我媽面前講到「害」這個字,她都會糾正我,每一次、沒有例外。 她說不要一直用「害」,沒有人害妳,真的要表達因果關係,可以說「讓」。 久而久之,高中生的我再也沒有使用「害」,我有意識地換句話說,必須表達誰影響誰的時候,就會把「害」轉成「讓」。 然後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長大,沒有了初生之犢不畏虎的精神,什麼事情都多想好多遍,開始把怕什麼掛在嘴邊,怕被當、怕點名、怕睡過頭,縱使很多是玩笑成份,不是真的有恐懼什麼,但總是怕來怕去、怕東怕西。 偶爾回家時,我媽又再次揪著我的話不放,那沒什麼好怕的,為什麼要怕等等,即便解釋幾百次就不是真的怕。 也許你會跟當時的我心裡想的一樣,這有什麼?這有多嚴重?不就只是一個字,有需要這麼斤斤計較嗎?而且我根本沒這個意思啊,小題大作了吧。 圖片|Photo by yom98 on PIXTA 語言的影響力巨大,所以要慎重使用 第一,語言使用的影響力比我們一般想像的更大,事實上它是需要非常嚴謹對待的 這是在語言哲學的範疇裡被專門研究的,其中一個面向就跟文化底蘊以及社會集體的思考脈絡很有關係,不只是外來語的問題,可能是更根本的思想改變,但由於我不是專業人士,表達得不夠完整,請有興趣的朋友再去尋找相關的資訊。 可以從這個角度切入:一段時間就會出現新的年輕人用語,從草莓族、水蜜桃族到躺平族,背後的態度也很不同。 被稱作草莓族的世代是抗拒這個名稱的,後來到年輕人自稱、自嘲是躺平族,甚至認為不符合社會對年輕人在職場的期待沒有關係。 光是這些就已經可以很明顯的看出語言反映出的社會氛圍,像是二二八設立紀念日,希望透過語言被人們記住的其中一個原因,語言跟情緒、態度、價值觀是連結在一起的。 (你會喜歡:你測過自己的愛情語言嗎?透過「肯定語言」拉近彼此關係) 第二,這是建立在前面的基礎上自己得到的理解 仔細思考「害」、「怕」的單獨字義,你害我怎樣、我怕會怎樣,隱含我將自己的情緒責任、一般責任交出去了,我的意思是這些句子的用意似乎是為了逃避某些責任。 像是「你害我被罵」是為了撇清自己做某事被責罵的責任,好像講出「我怕睡過頭」就可以先為自己睡過頭打預防針,避開應該準時赴約的責任。 而頻繁的用這些字,背後可能代表使用「害」、「怕」語句的人,下意識地不為自己負責,也許不是故意的,但似乎潛藏著一種不習慣對自己負責的價值觀本質。 圖片|Photo by Hailey Kean on Unsplash 當你怪罪他人,就是親自將決定權交給別人 而不負責任影響的層面太廣了,不說造成社會層面與人相處的困擾,只考慮自己跟自己的關係的話:「不負責任的人會把心情不好、事情不順怪在環境或是他人。」 當我們把心情不好算在別人頭上的時候,其實是我們「自己」把決定心情好不好的權力交給別人的,要不是因為懶惰,就是因為你不是一個負責的人,然而懶惰也是一種不負責任。 乍看之下有點弔詭,但先不要急著反駁我。 能夠決定心情好不好的只有你自己,但你為什麼會覺得是別人的關係? 你會說因為他做什麼什麼⋯⋯等等!心情還是你能決定的,也就是說即便他做了什麼什麼,你仍然可以決定要不要心情不好。 我的意思不是說碰到事情感覺心情很糟的時候就是我們的問題,不是說當你碰到困難有各種情緒是你活該,完全不是這樣。 是說,「心情不好」但「覺得是別人的問題」的時候,我必須說這是你選擇的,你完全有權力把心情決定權收回來。 (推薦閱讀:光明型人格是什麼?為何更易獲得幸福?戀愛工作都順利的 4 個方法) 像是別人罵我,我覺得生氣、憤怒,第一時間可能會先理解成:他害我不爽。 但拆解開來分別思考,別人罵我跟我生氣一定要連結在一起嗎?當然也不是說被罵還要很開心,而是我生氣是他的責任嗎? 如果開始可以理解,他罵我但我不一定要生氣,那也許你會看清他罵人究竟是有憑有據只是方法不好,或是就是含血噴人。 假設是方法不好,那你大可將重點擺在發現自己可以進步的地方,並且理解他的方法不好,是他的責任,跟你沒有關係; 若是第二種亂罵人,就更不必為他的行為負責,是他的錯根本不須給予回應。 圖片|Photo by Dave George on Unsplash 只要開始注意,就在改變的路上 因此當你時刻注意對自己負責的時候,可以減少被他人的一兩句話就內心宇宙大爆炸,關注需要被重視的地方。 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先減少使用「害」、「怕」語句,當不說出口就代表你正在思考它們給你的影響,就代表你有意識的只為自己負責。 這裡的意思完全不是說不能有負面情緒喔!而是重視負面情緒背後的原因。 要是你已經習慣負責,就會戒掉大部分跟他人有關的負面情緒,但你當然還是可能心情不好,這不代表不好,甚至是不要刻意避免負面情緒,那又是另一題了。 作者介紹|@im_whyo。情緒是我的戰友,我必須好好認識她。 November 25, 2022 at 10: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KdeqRol

2022年11月24日 星期四

如何面對死亡?人生真正重要的只有 4 件事!生命從來不完美,只求不留遺憾 https://ift.tt/2vQ8ztL 諮商心理師看過了許多談論「死亡」的個案,他發現:無法對死亡坦然的主因之一,是那些牽絆著的愛,以及遺憾⋯⋯你也有嗎? 文|謝欣惠 諮商心理師/旭立心理諮商中心 很多人跟我有同樣的經驗,那就是在醫院陪伴、照顧開刀的家人朋友。 我經歷了幾件事情:不同人給出很多訊息(住院醫師、護理師、麻醉師、打針組護士⋯⋯)分工很細,也因此訊息非常大量: 住院環境的熟悉、開刀前要注意準備的身心狀態、壓力的處理、開刀過程所思所想所感所憂、等待對方退麻醉、退麻醉時的不舒服、身體復原的起伏歷程⋯⋯ 以及我要如何陪伴?我要注意哪些?我自己又如何安頓我自己? 朋友也經歷了幾件事情: 緊張擔心,交代許多可能過程需要做的決定、又緊張又不要太緊張的調適、未知的恐懼、擔心其他疾病相互影響、開刀會不會順利、退麻醉之後的陣痛、不能吃東西、體力、胃、全身不舒服的無法入睡⋯⋯等等。 或許我們都是心理師,因此,對於這些過程,我們時時刻刻能夠體會、覺察身心變化,並且連結到我們身邊的人,以及案主們所提過的細節,好多故事湧上心頭,讓我們開啟了後續對死亡的討論。 圖片|Photo by Laurynas Mereckas on Unsplash 很多年以前「死亡」就是我著迷但又恐懼的事情,在我很年輕、剛出道的時候,我告訴台下的聽眾,重視身心靈的重要性,有一個很重要的目標,就是「好死」,而我所謂的好死,定義是: 晚年不插管躺醫院、沒有過多糾結煩惱執著、沒有太多遺憾不安、有勇氣面對死亡,最好能好好的經歷死亡的過程,即使是意外,我也能保持敏感,預備著意外。 年輕的我述說這些,並不會得到很大的迴響,甚至很多人不以為然,希望我談如何好好健康快樂,如何可以開懷大笑,這些議題太過沉重。 但是,對我來說,死亡是每天都有可能發生的,離我們那麼近,又如何假裝沒看見呢? (漫畫專欄:那些日子,陪伴我的動漫|《86-不存在的戰區-》心理師帶你看「死亡焦慮」) 因此,我有一個信念「我們會死」,不,「我們隨時都可能會死」,就像疫情爆發、戰爭爆發、熱浪、水災、火災,世界運轉之快,讓我們不得不立刻做出準備來應對。 而所有的緊張、焦慮、不安,想要有良好的政策、安全的環境、防疫或不防疫、經濟、要不要上課、上班、戶外要不要戴口罩,有人不准家人出門,有人需要控制好一切⋯⋯所有的點點滴滴追根究柢,都是對死亡的恐懼和不安。 可是,仔細想想,我們真正擔心的是死亡本身嗎? 還是想到死亡,那一連串憂心煩惱悲傷的事:孩子怎麼辦、愛人怎麼辦、沒有經濟以後怎麼辦、會有人忘記我嗎、人生就這樣消失了嗎⋯⋯? 讓我們無法對死亡直視坦然的,其實是這些牽絆著的愛。 圖片|Photo by Mike Kenneally on Unsplash 如果說死亡是瞬間的事情,那死亡沒有太多時間可以害怕,但是,如果走向死亡是漫長的,這條路你打算如何走? 有天在車上,我跟爸媽分享我工作接了許多個案,10 幾歲到 60、70 歲都有,而我發現,60 歲以後人們的人生,或者退休後的人生,差異是最大的。 有人開始到處旅行、有人進出醫院、有人學新東西做想做的事、有人繼續工作、有人照顧孫子、有人進入靈修宗教、有人開始做公益回饋⋯⋯ 老人家生活的多元化大不同,不變的是大家會開始思考死亡。 孩子穩定嗎?經濟好嗎?有工作嗎?結婚了沒?財產分配?還有沒有債務?要不要幫孩子?孩子會孝順我嗎?有人會照顧我嗎?我還能走嗎?我會不會哪天跌倒?身體有沒有隱藏的疾病? 無論如何,這些問題會陸續蔓延開來,迫使人做出思考和決定。 (延伸閱讀:這個時代的「媽寶」們:不健康的母子關係,會帶來什麼影響?) 我聽到幾位老人家開玩笑地說:現在就是每天開開心心混吃等死。 聽到男性老人家們說:別說女人需要我們,現在根本是我們在依賴她們! 當然有更多數的人會說:要怕什麼,就這樣過日子啊,該來的就會來,不要想太多。 我看見大家有不同的態度應對,幽默的、誠實的、淡化的,這使我開始在想,我從以前就如此認真看待,做很多決定,死亡都在我前頭成為某種指標,而這些老人家們,跟我很不同,好像這件事情真的沒什麼,這差異對我而言充滿新奇。 當然,我也會聽見許多人因為面對死亡,開始想要積極的修復內心的創傷、過去關係的創傷、內心的遺憾,給自己圓滿的終點,對我來說,這似乎是我更認同的。 如果死亡是這一生的終點,好像快到終點前,更可以看見人一生的果實,這個果實尚未掉落,果實的滋味如何,正是當事人一生努力的成果,其實是很寫實的。 圖片|Photo by Fast&Slow on PIXTA 如果你這輩子都在工作賺錢,你的果實,也許是孩子的成就,但也可能品嘗到關係的疏離與孤寂; 如果你很努力的經營家的情感,也許你的果實是大家情感的流動,當然也可能是太緊密的牽絆; 如果你花很多時間在你的某項技術,你的果實就是你的作品、徒弟,當然也可能品嘗到伴侶的抱怨⋯⋯ 人的偉大在於你所付出和積極努力的那個面向,人的脆弱在於你所需犧牲的那個面向。 也因此你同時對某些人來說是重要且敬重的,你同時對某些人來說是厭惡或憤怒的。 這個時候,你回顧了一生、看見了自己盡頭的樣貌,你對自己,到底是滿意還是不滿意呢? 我還沒老,無法回答這個問題,但是面對死亡,我時時刻刻問自己這個問題? 我也問年長的案主這些問題,你猜他們怎麼回答⋯⋯滿意的多,還是不滿意的多? 結果是不滿意的多——為什麼呢?傾盡一生的努力,為什麼到頭來是不滿意居多呢? 答案有這些: 如果當年我不要⋯⋯,現在就不會這樣 如果孩子們可以⋯⋯,我會對自己更滿意點 如果誰可以接納我欣賞我,我會滿意點 唉!能怎樣呢?就這樣,沒有什麼滿不滿意(無奈更多) 如果大家可以在我身邊,我會更滿意 圖片|Photo by freestocks on Unsplash 以前我很驚訝於這些答案,年輕的我,看著這些長輩們,即使我常常有些抱怨生氣,但是我總覺得他們都理所當然在做對的事情,給他們認為對的,不然為什麼對孩子有那麼多抱怨或期待。 但是,我漸漸的理解一件事情:「原來所有對孩子的用力,正是對自己的用力」。 孩子讓自己失望,代表的就是自己對自己的失望,尤其在自己認為自己的教育都是正確的,自己為孩子努力了大半輩子,孩子卻沒有如自己所想,那內心的自我懷疑和堅持,也來到一個晃動懷疑的狀態。 而這衝擊最大且最不敢面對的,是高成就的孩子,當老人家驕傲於孩子的成就,也就是驕傲於自己的用心時,孩子的冷漠和疏離,是自己最無法面對的脆弱點,而這現象居然頻繁不稀奇。 相反的,常常留在身邊最貼心的,卻曾經是自己最不放在眼裡的孩子! (同場加映:總是強調「孝順」的人並不懂愛,而一味批判孝順的人可能也是一樣) 人生永遠都不完美,即使我們盡力了,我想這是「死亡」照映出來「活著」的真實樣貌,成功與失敗俱生、成就與缺憾俱生、遺憾與欣慰俱生。 未來或許我會有新的結論,但是,這些年下來,我有一個深刻的觀察,我當作是上天給我的禮物,就是從許多人的故事中,教會了我一件事情,面對死亡,想要好走,其實到頭來只有四件事情: 對不起 請原諒我/我原諒你了 謝謝你/謝謝自己 我愛你/請你愛我 圖片|Photo by kohaku_ph on PIXTA 這個在國小課本裡面,叫做國民禮貌的東西,在生命的一生中,卻是一份最深最難的功課。 不管你的角色是什麼,如果你面對死亡,還緊抓著角色,無法釋放自己作為人的人性真實的心聲,那有多大的遺憾。 作為孩子,很多孩子一生在等父母說一句:對不起,我錯了,能原諒我嗎? 作為父母,很多父母一生在等孩子說一句:對不起,我錯了,謝謝你為我做的一切 作為伴侶,有生之年在等對方說一句:我愛你,謝謝你一直在我身邊 越是簡單的話,越是藏在日常生活中,寧可逐一道牆,保護自己,也難以柔軟的給予,這是我對於人,會有的最深的眼淚。 回到我和朋友的對話,當我們在討論老了怎麼過日子時,我更在意的是,我的心是否安? 在這樣的前提下,自然而然醫療要做什麼處置、生活要怎麼安排,也會陸續地出現的——你的呢? November 25, 2022 at 02:30A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2vQ8ztL

2022年11月23日 星期三

給恐慌症、憂鬱症的你:你沒有做錯任何事,也沒有對不起誰,五個方法與情緒好好相處 https://ift.tt/1Lx2G7R 給處於恐懼、憂鬱中的你:受到責罵與不諒解,請不要自責與灰心,你一點錯也沒有,你只是對於世界所有的感知比較敏感而已。請好好擁抱與善待自己,你沒有做錯任何事,也沒有對不起任何人。 文|千千籽 肚子絞痛、手腳冰冷麻痺、呼吸困難,一連串瀕臨死亡的恐懼感攀升。醫學上通常會為這樣的症狀取個名稱,他們跟我說這是:恐慌症,也就是一種心理疾病。 病症狀治療都是孤寂的,痛苦只有本人知道 我今年 23 歲,初次的恐慌症發作至今有 10 年之久,期間吃了 6 年的抗憂鬱、焦慮的藥物,在大學的諮商室進行了數次的心理諮商,畢業後又在外頭進行了幾次的心理諮商。 這幾年間總是讓我身心俱疲,恐慌的各種症狀使我懼怕各種事物,像是搭車(待在密閉空間內並且無法立即逃離的情境下),因此在家人與朋友邀約出遊時,我總是因此拒絕。 親友們可能無法理解我們的痛苦及悲傷,他們可能因為不理解而責怪:「為什麼不敢的事情這麼多?你就是想太多才會這樣!」 而恐慌症發作時就像身處另一個時空一般,只有我們處在一個極為恐懼的世界中,一切的言語對我們來說都是冷言冷語,這一切的感受也只能度自承受。 圖片|Photo by Ioana Cristiana on Unsplash 給自己跨出第一步的勇氣:不一定會更好,但至少會有所不同 第一步:走進身心科 上了大學後離開家鄉,因為離家與回家都需要經歷長時間車程,坐車便不再是我可以逃避的議題,而此時也是我第一次向外求助,因此我上網搜索了我的各項症狀的治療方法,便得知了這樣的症狀應該到身心科就診。 於是我鼓足勇氣走入身心科的大門,在接受藥物治療後雖然有許多藥物的副作用,但確實替我減輕了一些症狀所帶來的身體負擔,但心中的恐懼始終存在,在藥物控制下症狀也時好時壞,令我灰心的想著:「我的這個問題,是不是永遠都不會好?」 第二步:心理諮商——過去無法改變,現在由我們自己選擇 後來我選擇接受校內心理諮商,在與諮商師多次的談話後我慢慢的更加了解自己,諮商的過程中時常會提到兒時創傷與種種回憶,每每都令我感到內心一陣酸澀,也常常哭著離開諮商室。 在幾次的談話後我的恐慌症狀有輕微的緩解,雖然仍然無法跨越心魔,但也因此認知到,過去的創傷與悲劇我們無法改變,如今不需多再回顧往事的悲傷,希望一切只成過去,而未來好好的過好剩下的人生,創造新的回憶,不讓過去影響現今的我。 如同韓劇《機智的醫生生活 2》其中安政源醫生所說的:「人們終究要學會遺忘並向前行」,願我們都能如此。 (同場加映:求救不可恥而且非常有用:心理諮商之旅,創傷不會消失,但你會為自己勇敢一次) 圖片來源|《機智的醫生生活2》劇照 承認病痛不可恥,斥責他人脆弱才不可取 對很多人來說去身心科就診或去進行心理諮商是可恥,這也反映了社會價值觀的偏差,身體生病感冒就醫是理所當然的,但心理生病受傷了卻容易受到他人的鄙夷與斥責。 不管是身體或心靈都是「我」的一部分,就像是我們沒辦法控制自己,會不會受到病毒侵襲因此感冒一樣,身心症也是如此。若是感到不適,請稀鬆平常地看醫生,並發出求救訊號。 世界上沒有「正常」 在治療的路上,既孤獨又痛苦,時常覺得拼盡全力了卻沒有好轉,因此會感到失落而不想再努力,也經常想著:「為什麼我不能像其他人一樣正常的生活!」 當我跟諮商師提到這一點時,她反問我:「你覺得正常是什麼?」我答:「就是很普通、很輕鬆地,想回家就回家,想出去玩就出去玩,不用害怕恐懼並承受痛苦。」此時諮商師回覆我:「你真的覺得這件事對別人來說,都是很普通又輕鬆的事嗎?」 人處與困境與低谷時,經常會自我否定認為自己不如他人,似乎只有自己這麼的「不正常」。 請你在任何困境與低谷時提醒自己:「世界上沒有絕對的正常與不正常,人生也沒有一定的道路,我也沒有一定的模樣。」當你認為別人都過得很好、很幸福時,請想想: 「我看到的所有他人,都只是他的其中一面,而每個人都有他的困境與低谷,我可能也有令人羨慕不已的一面」。 (延伸閱讀:諮商心理師:垃圾需要分類,你聽心事也該有所選擇) 不是幫你移除苦痛,而是教導你如何面對及處理 經歷多年的身心症治療,我並沒有痊癒了,只是更知道如何面對這些情緒與不適,因為她永遠存在並且與我相伴,她就是我的其中一個部分。希望在這邊提供一些與之相處的方法,能給大家一些幫助。 圖片|Photo by Daniel Mingook Kim on Unsplash 當我們心跳加速開始感到呼吸不順暢時,可以先試著深吸一口氣,再慢慢地將空氣吐出。 之所以會有心跳加速、呼吸困難以及本能想要逃離的衝動,這一切都只是身體對於危機發生時的保護機制,必須給我們一些警訊與能量來遠離為危險。 告訴自己,現在自己並非處於危機的環境當中,我很安全並且我也有能力處理危機,當危機來臨時我也並非是一個人的,身邊所有的人都會成為我的助力。 社會中有多少個不公平,但最公平的應該就是處於同個空間的我們,我們都能吸到一樣的空氣,所以當恐慌發作時提醒自己:「我跟大家一樣都可以吸到空氣,並不會有吸不到空氣的危機。」 告訴自己:「我很棒!我以前度過了種種個困難都一一度過了,而這次我可以做我自己最好的隊友,幫助自己度過難關。」 我的心得與方法不一定完全有用,但希望多少給你一些力量。 作者介紹|千千籽。尋找人生的方向,這樣路途似乎沒有盡頭,因為人生來便在尋找人生的意義,但到了人生的盡頭似乎便會看淡一切,認為單純的幸福、快樂即可,既是努力尋找自我的路上,又希望獲得平凡的幸褔,真是尷尬的人生。 November 24, 2022 at 12:30A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1Lx2G7R

為你點歌|葉蒨文〈愛的可能〉重複性創傷奪走了我的信任,該如何面對接下來的人生旅程? https://ift.tt/mvCs1tu 人生中不斷發生的挫折與意外,讓你難以再相信他人、愛護自己嘛?也許過去發生的糟糕的事情無法再重來,但我們可以做的,是讓過去那些傷害,在現在的日子裡面停下來。 親愛的海苔熊: 我想分享一個故事。 那是我國中三年級升高中的暑假,堅持二次基測,也要換學校的理由。 我是性侵的倖存者,當時發生的那件事,也成了我恐男的起源。 從小被霸凌,那些心理上的壓力委屈,我都努力克服過了,但是 15 年前的那一天,在圖書館五樓的小房間,他把房門關起來的那一刻,我心裡面有一塊,完全粉碎崩塌了。 當時的我,竟然都還不知道,敬愛的主任會試圖想要做些什麼。從那次以後我才知道,原來真的有會伸出魔爪的那種狼師。 在我記憶裡,那「碰!」的一聲,不是我開門後墜樓的聲音,而是我心碎的聲音,我墜入了無限深淵,開始不相信身邊的人。這個聲音久久不能散去,至今仍震耳欲聾、彷彿依稀都聽得見。  的確,我沒有真正受到「完全的侵害」,至少主任是用詢問的,沒有掏出生殖器來攻擊我,但我還是受到了強烈的驚嚇與傷害; 我比任何人都想放下這段血淋淋的傷痕、怵目驚心的傷口,可是我不知道還需要多久、多長的時間,甚至,我也不知道有誰是可以信任的。 圖片|Photo by Juan Pablo Serrano Arenas on Pexels 我記得當時樓下有一位志工女同學 A,在我多年後的試探之下,很慶幸我未曾跟他訴苦。畢竟,我不知道說了,自己會再遭遇什麼。 真的會有人相信我嗎?真的會有人懂我嗎?我一直都知道,該死的人是主任,但我還是常常會想:「當年沒舉報主任,是不是我的錯?還是說,當年的我應該跳下去,結束一切?」 但是到今天,我卻還是只能告訴自己:至少,我沒有真的被侵犯下面尿尿的地方;頂多,「只是」性騷擾,摸摸上圍 而已⋯⋯ 後來,我在感情上遇到一些狀況,讓我對人的信任更是蕩然無存。 我的前男友,是身邊除了諮商師外,唯一知道這段骯髒過往的異性。我真正的「第一次」是被他成功掠奪到手的。 其實,如果不是在我和他交往近一周年的時候,差點被鄰居友人性侵得逞,我也不會和他發生關係,所以某種程度上算是我自願選擇的吧? 那時我想著:「如果這件事真的要發生、逃不過,寧可先選擇一個當下相信的人。」 我覺得第一次的選擇很重要!至少,要騙得過自己:說服自己,這個男人,是我選的;我是自願的⋯⋯ 沒想到,這份曾以為會被珍惜的心意,最後卻被踐踏的體無完膚。有天,前男友在另一個女孩 B 的「離間」之下,選擇和她一起排擠我。 後來,我輾轉才得知,他當時向她的閨密承認自己喜歡那女孩,而我卻繼續留在這段被傷害的關係裡至少有兩年。 (猜你想看:想遠離有毒關係該怎麼辦?自我引導必修:這次別再當關係的拯救者) 圖片|Photo by Abby Chung on Pexels 我想說的是,從頭到尾,都做錯了些什麼!?可以對我不公平,但為什麼就不能,好好對待我,不傷害我呢? 「因為 你有你的人生 我有我的旅程     但前方還有等著你的人」 這些年來發生了好多好多事,我試圖遺忘這些過往,但我發現這些過往不斷影響到我的感情,不論是前一段,或者是現在這一段感情。 曾經嘗試多次留言、寫信給你,但都石沈大海,我都害怕自己是不是又說錯、做錯了什麼。我相信也理解或許是信件很多,我的信才被掩埋了,但我不是想討拍,只是想要好好被理解。 我覺得自己,始終學不會好好說話的藝術。 辛苦了!針對我們這些永遠也回不完的負面情緒,滿載的傾瀉倒出,其中可能也有我一時忍不住的抱怨,我不奢求原諒,只想跟你說聲感謝! by 不被尊重的個體(點播時間:2022/05/13 上午10:30:00) 親愛的小樽: 你的人生當中可能發生過糟糕的事,但這並不代表你是一個糟糕的人。 我也想跟小樽說,你是一個很勇敢的人,願意去面對那對你來說影響很大的事情,這並不容易。 每個人可能都有自己的傷口,但是並不是每一個人都願意去面對,所以我覺得光是願意去看見這個傷口,並且和它一起,就很直得喝采! 圖片|Photo by Aldair Nuñez on Pexels 你打從心底很清楚的知道是主任做錯了,但是你仍然會覺得自己做得不夠好,不論是沒通報,或是沒有在當下做出一個適切的決定。 性侵倖存者經常會對兩種情緒裡面擺蕩 [1 - 4]: 怨恨並且指責當初那個加害人 覺得是不是自己哪裡有問題?是不是自己本來就是個糟糕骯髒的人,所以才會遭致這樣的結果? 但反覆這樣想一陣子之後,就會開始覺得為什麼這個世界這麼不公平,為什麼都只有對我這樣,為什麼我總是那個受傷的人? 於是就會反覆在責怪他人、責怪自己的世界當中,不斷陷入這個往返的迴圈,相當辛苦。 在後來的許多感情當中,你好像都沒有辦法在真實的去相信一個人了,好不容易相信一個人,卻發現他原來是一個「不值得信賴」的人,他無法公平對待你。 隨著壞事發生的頻率變多,你慢慢有一種自我懷疑的感覺:「是不是因為我這個人本來就有問題啊,所以才會遭遇這樣的狀況?身邊的人會怎麼看我呢?他們會怎麼想我呢?當他們知道那些我過去所發生的種種事情,他們還能夠接受我嗎?」 他們會不會覺得:「為什麼總是只有你會遇到這樣的事?」 (延伸閱讀:勇敢揭露自己遭受性暴力/性侵,要做哪些心理準備?張希慈勇敢分享這四點) 圖片|海苔熊 提供 心理學 OK 繃 心理學家 Harold Harding Kelley [5] 歸因理論中的「共變模式」(covariation model of attribution)指出,當我們判斷一件事情的時候會考慮時間地點人事物等等因素,並且去觀察在不同的情況下有什麼東西是會改變的,有什麼東西是不會改變的,藉由這種方式來推論「為什麼一件事情會發生」? 歸納整理如下: 共識性(consensus):不同的人在面對相同的刺激的時候是否會有類似的反應?例如,是不是所有的人在面臨被老師性騷擾的時候,都不會通報? 特殊性(distinctiveness):同一個人是否對類似的其它的刺激做出不同的反應?例如,當你面臨有權力壓迫的時候(批評你、威脅你去做某一件事情等等),是不是傾向於逃跑和不表達自己的感覺?  一致性(consistency):在不同時空或情境當中,同一個人是不是會做出相同的反應 ?例如現在的你,遇到另外一個性騷擾你的對象,你會不會直接去報警? 聽起來好像很有道理,但後續的研究發現 [6-7],我們比較少考慮到「共識性」的證據、經常會忽略情境的訊息,把焦點放在當事人身上,並且指責受害者,就連受害者自己也可能會指責自己。 而長期指責自己的情況下,很容易會形成對自我的負面概念,覺得自己是一個糟糕的人,很難相信這個世界,很難相信別人。 你可能會告訴自己:「這世界是很混亂的,其他人是不可信任的,沒有一個地方是有歸屬感的、沒有一個人會真正屬於我的,沒有人會真正疼惜我。」 (同場加映:為你挑劇|《斯卡羅》:渴望歸屬感的人,心中都有一個蝶妹) 圖片|Photo by Aline Viana Prado on Pexels 對於一些歷經創傷的人來說,內心有一個很深很深的一塊,是想要「失去秩序」的 [8],因為這個失去秩序的感覺,比較符合小時候自己的經驗,比較符合「自己對自己的印象」: 「由於我是一個糟糕的人、混亂的人,所以我終究只能適合這些混亂的環境。在這混亂的環境裡面,我會得到熟悉感。」 這也就是傷口的吸引力。那該怎麼辦? 第一個可以思考的路線是,那些過去發生的糟糕的事情大概不會消失、沒有辦法再重來,就算回到過去,也不能夠更動當時的任何事; 但我們可以做的一件事情是:讓過去那些傷害,在你現在的日子裡面停下來。 你可以繼續記得當時的那些事情,你也可以不要放下當初這樣傷害你的老師,但是你可以「選擇」試著在你們的關係當中,讓這個影響慢慢淡化一些。 圖片|Photo by T on Pexels 另外一條路線是,你可以慢慢相信自己是有「一點點」值得的,或是有「一點點」可以被愛的,就像你一點點地去相信你的諮商師、一點點的去相信你當時的男友。 這個相信雖然有可能會讓你受傷,雖然有可能會讓你再一次的經驗那種被人背叛的感覺,但是我也相信,透過這一次又一次地把自己交託給別人的過程當中,有一些善良,有些好的人,會慢慢慢慢跟你形成連結,而這個連結也是痊癒的可能。 受了傷以後,最難「好」的是對人的信任。 「只有愛,才能療癒愛。」 要療癒因為信任而造成的傷口,卻要從「慢慢願意相信別人」開始,這有點弔詭,你就已經沒有辦法相信別人了,又要怎麼從「相信別人」開始呢? 其中一種做法是,給自己多一點的時間,並且在時間裡溫柔地對待自己。 圖片|Photo by Tobi on Pexels 在這個時間裡面,如果你出現任何傷害自己的行為,或者是出現任何類似重蹈覆轍的行為,讓自己反覆受傷,都可以有一個願意關懷自己、安慰自己的聲音出現。你可以跟自己說: 「我做這些事情,其實是為了調節自己的情緒;我在某一種熟悉的環境當中,會讓自己過得好一點點。 這是目前我可以想到的因應方法,我可能暫時還沒有辦法用新的方式來因應我人生的壓力,所以我願意用這樣的方式先讓自己好過一點。」 然後慢慢、慢慢地,在 10 次裡可能有一次、兩次學會新的方法來安撫自己,光是這樣就是一個很大的進步了! 在受傷之後,我們很容易變得過度順從、很容易在意別人對我們的看法、很容易在別人要求我們的時候,不小心就被情緒勒索了,那是因為這是我們最習慣反應的狀態。 但我也想說,過去的樣子並不會決定你未來的樣子,儘管那些事情發生,你還是有所選擇,在此時此刻開始做出一些不一樣的事情,讓自己踏上一條新的路。 【我要投稿海苔熊為你點歌,連結請點我。「海苔熊為你點歌」到這裡聽。】 參考文獻與延伸閱讀 [1]Research: Application of Art Therapy for the Survivors of Child Sexual Abuse]. 台灣藝術治療學刊, 5(1), 53-73. [2]石幼倩. (2013). 一位童年遭受性侵倖存者創傷後反應之護理經驗 [The Care Experience of an Adult Survivor of Post-Traumatic Reactions to Childhood Sexual Abuse]. 新臺北護理期刊, 15(2), 113-122. https://doi.org/10.6540/ntjn.2013.2.011 [3]彭仁郁. (2018). 放逐於自身之外:亂倫創傷主體的心靈地景 [Inner Exile: The Psychic Landscape of Incest Trauma]. 文化研究(26), 171-226. https://doi.org/10.6752/jcs.201807_(26).0005 [4]廖昀雅. (2017). 後現代理論諮商視框下的性侵倖存者. 諮商與輔導(380), 27-30. [5]Kelley, H. H., & Michela, J. L. (1980). Attribution theory and research. 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 31(1), 457-501. [6]McArthur, L. A. (1972). The how and what of why: Some determinants and consequences of causal attribution.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22(2), 171. [7]Wright, E. F., Lüüs, C. E., & Christie, S. D. (1990). Does group discussion facilitate the use of consensus information in making causal attribution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59(2), 261. [8]Winfrey, O., & Perry, B. (2021). What happened to you?: Conversations on trauma, resilience, and healing. Boxtree.(中文書名:你發生過什麼事:【Amazon及紐約時報暢銷第1名!】關於創傷如何影響大腦與行為,以及我們能如何療癒自己) November 23, 2022 at 10: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mvCs1tu

2022年11月22日 星期二

心理師看《我們的藍調時光》:人生靠自己拯救,3 個方法放下受害者情節、穩定內在力量 https://ift.tt/TIxQ1t0 《我們的藍調時光》中的宣亞,不惜毀了自己也想依賴一個「拯救者」的心情⋯⋯現實中的我們,是不是也有想過?(內有劇透,請斟酌閱讀) 那天,是忙碌的工作天,我受了不少氣,為了活命,我彷彿連滾帶爬地逃離辦公室,深怕突然出現壓垮我的最後一根稻草。 我正準備駕車離開,左手輕壓下方向桿後,再逆時針轉動方向盤一圈,車子就隨著路,左轉上路去。 此時,車裡正播放著廣播節目,主持人說: 「女性得學會允許自己有負面情緒,尤其是生氣,我們無須受制於傳統社會期待的女性形象,乖巧順從、溫柔婉約⋯⋯」 說得真好!一路以來,我似乎常選擇讓生氣「轉彎」,想方設法不讓它「直直」出去,比起「憤怒」的情緒與「加害者」的角色,身為女性的我似乎被更允許表現「悲傷」的情緒,以及扮演「受害者」的角色。 圖片|TVN 官網 我們總誤以為把自己活得越悽慘,拯救者就越可能出手相助 我想先來聊聊《我們的藍調時光》裡宣亞的故事。 年輕時的宣亞與東昔,彼此萌生情意,在此時東昔誤會宣亞與他人發生性行為,後來雙方也因各自家庭發生劇變而離開濟州島。 多年後,成年後的東昔與宣亞各自回到濟州島,他們再次相遇時聊起了陳年舊事。 東昔得知自己誤會了宣亞,當時的她雖然邀請東昔的好友與她發生性行為,但對方並沒有同意,東昔不解地問她:「為什麼要這麼做?」 海風吹著宣亞的長髮,髮絲輕撫她的臉龐,她轉頭看向東昔,雲淡風輕地說道:「我總不能求我愛的人,來毀了我吧?」 這回應使東昔更加困惑了,他追問說:「當時妳只是 14 歲的小女孩,到底為什麼要毀了自己?」 宣亞抬起頭望向無邊際的海洋,她露出難以捉模的微笑:「我以為我變得墮落,我爸就會振作起來,把酒戒掉,再次為我開始工作,不再打架,也不再生氣。」 原來,宣亞期望父親能像和母親離婚之前,無微不至的照顧她。 (推薦閱讀:為你挑劇|《我們的藍調時光》人生最終要治癒心中的傷,與自己和解) 小時候的我們,只要哭得愈大聲,就愈能夠吸引父母親的注意與幫助,然而長大後的我們,若把這樣的生存技能運用在親密關係裡,就容易陷入受害者的角色,把自己活得愈來愈糟糕,只能空等「白馬王子」來拯救被關在高塔裡的「柔弱公主」。 尤其是在社會文化的薰陶下,從古至今流傳「英雄救美」的故事,彷彿男性是有能力的英雄,而女性是美麗的弱者,只能等待,也該等待男性來拯救。 圖片|TVN 官網 你寄予厚望的拯救者,可能也拯救不了自己的人生 《我們的藍調時光》裡的宣亞想盡辦法吸引父親的注意力,讓父親提起動力照顧她,但後來父親卻選擇自殺,駕車駛入大海。 她意識到父親拯救不了自己的人生,她對東昔說:「我爸似乎比我想得還要痛苦,事業失敗、前妻再婚,他承受不了這些事情。」 宣亞寄予厚望的拯救者,竟然選擇放棄了生命,對她來說,那就再也沒有任何人可以拯救自己了,或是自己根本不值得被拯救。 當我們遭遇問題而感到無助時,尋求他人的幫助是一個很好的辦法,但當「拯救者」成為唯一的主線任務時,這會讓自己局限在受害者的角色,讓自己深陷險境而不自知。 (你會喜歡:為你挑劇|《我們的藍調時光》實現夢想才能快樂?認賠沉沒成本,換個方式就能帶來幸福) 「受害者」原型,其實是普遍存在的文化現象,每個人都會擔心自己受到傷害。 許皓宜諮商心理師在《情緒陰影》中,建議我們可以用殖民主義的歷史意象來理解這種心路歷程,當時十五世紀的歐洲人發現美洲新大陸,奴役當地土著,並且釀成更多的戰爭與疾病。 在文化的傳承下,受害者成為心理學家榮格所說集體潛意識,每個人都害怕自己就是那受害的人,然而愈是害怕,就愈容易成為受害者,因為受害的情節信手拈來,無須費盡心思編劇演出。 同時,這也意味著,你期待的那個拯救者,很有可能也認為自己是受害者,正在期待他人的拯救,而他根本無力或無暇來拯救你。 圖片|TVN 官網 沒有人能夠撐起你的人生,唯有你才是自己人生的拯救者 當受害者不斷在內心的小劇場上演時,我們會不自覺擴大受害的傷口,強化那些被忽略、犧牲與不善待的情緒,並且會把自己的能力看得十分弱小,甚至對自己的個人責任視而不見。 在這樣的狀態裡,我們可以試著覺察那被「悲傷」包裝的「憤怒」情緒,來讓自己重獲力量,成為自己生命中的英雄。 一、覺察悲傷以外的情緒 當我們深陷受害者的角色時,會不斷放大悲傷、難過、受傷等類似的情緒,而忽略了其他重要的真實情緒,例如憤怒、生氣、不悅、不滿等情緒。 你可以透過與信賴的人談心,邀請他和你一起覺察與分享:「面對這樣的經驗,除了悲傷以外,還有什麼情緒?」找回你自己真正的感受。 (同場加映:「你不需要太快好起來。」順應悲傷的到來,聆聽它的聲音,才能做到悲而不傷) 圖片|TVN 官網 二、嘗試接觸內在的憤怒 當你覺察到自己的憤怒時,請你試著用注意力掃描全身,可以從頭到腳巡視身體的每一個部分,體驗憤怒為你身體帶來的影響與改變。 你會發覺憤怒為你帶來力量,捍衛你的權益,討罰不公平的對待,讓你變得更有行動力。 三、練習釋放憤怒的情緒 當你感受到內心滿滿的憤怒時,請你一定要釋放憤怒的情緒,你可以尋找適合你的發洩方式,例如:書寫、繪畫或找朋友聊天,好好地把自己的憤怒發洩出來,覺知那藏在你體內的憤怒,透過文字或語言釋放到身體之外。 當你能夠適當地接觸與宣洩憤怒的情緒時,才能產生穩定的內在力量,來思考如何展開一連串建設性的行動。 November 22, 2022 at 11: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TIxQ1t0

2022年11月21日 星期一

該不該原諒伴侶出軌?原諒只在一念之間,別讓後悔情緒綁住你 https://ift.tt/z4hr1RG 伴侶出軌怎麼辦?這段感情還要繼續走下去嗎?——不論原諒或不原諒,都希望你能勇敢地不後悔做下的決定。 文|薰 伴侶出軌後,究竟要不要原諒呢? 有人覺得不能原諒,害怕原諒變成了縱容,埋下二次外遇的種子。有人覺得應該原諒,畢竟誰不會犯錯呢?揪著一點小錯誤不放也太難看了。 但原諒有原諒的考量,不原諒也有不原諒的擔憂,所以在我看來,原不原諒,最重要的還是看「自己到底能不能承受這個選擇的重量」。 選擇原諒:你是心甘情願,還是委曲求全? 原諒意味著你必須當作這件事不曾發生,而不是把他的出軌當作是日後吵架拿來翻舊帳的材料,或者是逼迫對方讓步的把柄。 原諒了,就表示你不能讓這件事成為你心中的一根刺,因為懷疑只會隨著時間增長,讓你變得疑神疑鬼,懷疑他隨時都要出軌。 如果變成這樣,那在這段關係中,你對他已經沒有了基本的信任,這樣處心積慮地想找到他出軌的證據,那當初的原諒又是為了什麼呢? 圖片|Photo by Ushico on PIXTA 當然,或許你也不想這樣的,但你就是沒辦法再如同以往那樣相信他,你就是時時刻刻都害怕著他可能會在你看不見時又再一次地背叛你。 所以,在原諒之前先問問自己,你真的能忘記這件事嗎?能相信他不會再犯嗎?若是遲疑了,那就不要原諒吧,省得自己還得多受罪,整天疑神疑鬼的。 就算你跟他已經結婚,已經有了小孩,沒辦法原諒就是沒辦法原諒,不需要去勉強自己。 也不用認為原諒才是為了孩子、為了這個家好。孩子們的世界很單純,他們希望每個人都開心,特別是他們愛的人。 更何況,家的意義遠遠可不只是幾個血緣相關的人住在一起而已。若是一個家,夫妻貌合神離、天天吵架,弄得孩子們無所適從,被迫選邊站的話⋯⋯那不是家,只是一個徒有其名的空殼罷了。 家,彼此之間的感情才是主要也最重要的,有沒有血緣關係反而是其次。 (為你挑片:《小偷家族》沒有血緣,卻是選擇彼此的家人) 選擇不原諒:不代表你冷酷無情,只是無法忍受 那不原諒又代表著什麼呢?不原諒背後的意義反而比原諒更簡單得多,但就像原諒得面對一些心理壓力,不原諒同樣也要面對來自外界壓力。 古今中外都不缺少和原諒有關的典故,中國古代有「宰相肚裡能撐船」,西方聖經也有「要愛你的敵人」等等,由於這些無私,甚至是大愛的典故,人們便覺得原諒是一種值得學習的美德。 所以,若是伴侶出軌而你選擇不原諒,就很有可能聽到他人竊竊私語,覺得你一點度量都沒有,怎麼就不能原諒他一次呢? 這時候,我個人建議兩種方法,能讓你好過一點,而不至於聽多了這種話,就開始懷疑自己的選擇,或是氣得火冒三丈。 消極一點,請記得別人的嘴又不長在你身上,他要說什麼你管不了,但你可以管好自己的心,不要因為這些話而壞了自己的心情。 積極一點,請告訴自己,「做錯的人不是你,你當然有權利選擇不原諒,沒有人有資格干涉你的選擇」。 圖片|Photo by Lyo on PIXTA (延伸閱讀:為何會反覆感情出軌?心理師:認識渣現象的內在渴望,三個問句找出自己怎麼了) 原諒不代表你冷酷無情、或是你小心眼,那只是因為你無法忍受他的背叛,所以選擇離去而已,沒人可以要求你一定要原諒誰。 我們只是普通人,不是割捨了七情六慾的神明,或是無私奉獻的偉人,憑什麼一定要原諒? 簡而言之,我希望不論你選擇原諒或不原諒,都不要後悔你的決定,也不要下了決定後還左顧右盼地想著「如果⋯⋯」、「或許⋯⋯」。 人生很短,我們沒有那麼多的時間,去設想那些無法成真的可能。做了就是做了, 即便後悔,也不要回頭埋怨,記取教訓,遠比困在負面情緒裡來得要好。 作者介紹|薰。喜歡聽故事,也喜歡說故事,希望能把自己的想法以更好的方式呈現出去,也希望能聽到更多不同的想法,今天,也是閱讀的好日子。 November 21, 2022 at 10: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z4hr1RG

2022年11月20日 星期日

【運動小姐】跑在馬拉松賽道上,我才綻放屬於自己的鎂好 https://ift.tt/g90habM 熱愛運動的你,是否也有過這樣的經歷?報名參加大型賽事,不管做了多少準備,賽前依舊緊張,害怕上場表現不如預期,或害怕有突發事件發生。適時補充這項營養品,助你舒緩壓力,迎接挑戰! 還記得自己開始運動,是為了什麼嗎?是喜歡那種揮散汗水,全身舒暢的感受?還是因為看到體力不斷進步的成就感?抑或是,單純喜歡專注投入,為一件事竭盡全力? 運動之所以迷人,是因為我們知道,自己的每一分努力,都有收穫。不論是體態變化、心理洗鍊、體能成長,都是腳踏實地一步步累積而來的成果。運動,也讓我們看見,原來突破限制並非遙不可及的事,持之以恆才是最大關鍵。 圖片來源:123RF 成長是屬於自己的事,運動也是 在眾多運動之中,我尤其偏好沒有敵對關係,沒有來回抗衡,只有自己與自己競賽的那種類型。健身也好,跳繩也好,都能持續看見每天的自己比昨天更進步一些。 而馬拉松,就是最能挑戰自我極限的運動項目之一。一旦踏上這漫漫長路,只聽得見自己的心跳聲與腳步聲,而我們也很明確的知道,馬拉松從來不求多快跑完,光是跑完本身就很值得驕傲。 在這 42K 的路上,即使是一分鐘的距離,選手的狀態和表現都會因為一點些微的影響,而有巨大的變化。所以能夠克服這些的你,已經足夠厲害。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雖說馬拉松是自己與自己的競賽,但賽事總是容易讓人緊張,被注視的運動員們,更是倍感壓力。身為馬拉松跑者,同時也是外科醫生的陳柏長醫師曾表示,運動員的訓練很重要,但營養補充也須兼顧,因此建議運動員們可以適時補充含有高單位鎂離子成分的營養品,幫助提升運動表現。 在台灣,馬拉松賽事一般多集中在較涼爽的月份舉行。運動員們該如何挑選適合自己的營養補充品呢? 賽前緊張失眠、賽中怕抽筋?讓高單位鎂陪你跑得自在舒適 為迎接年底的各項馬拉松路跑,相信有不少選手正在緊鑼密鼓訓練中。不停歇地飲食控制與訓練調整,容易讓人感覺緊繃。身為原力復健診所院長,同時也是位三鐵選手的侯鐘堡醫師,就以個人經驗分享,選手們若是飽受賽前高壓緊張而有失眠困擾,或是希望預防賽事當天抽筋、甚至是減少賽後鐵腿不適,都可以多加補充「高單位鎂」。甚至可以在賽事前一週開始服用,讓體內細胞內鎂離子濃度穩定,做好完善準備。 隨著營養品科技逐漸發達,想要補充高單位鎂,也不再只有口服錠或膠囊這兩種選項。侯鐘堡醫師提到,國外推出了方便隨身攜帶的單份包裝,一包小小的,就內含 400 毫克高單位鎂的口腔崩散微粒。適合每天都有忙碌運動時程的選手們。 除了隨身包以外,也有氣泡飲錠的選項。當訓練結束或大量流汗時,可輕鬆地朝水杯裡丟入一顆氣泡飲錠,內含高單位鎂 365 毫克,離子化後吸收速度更快,讓你同時補充水分和營養,還能迅速舒緩運動後的肌肉痠痛。 尤其是所有熱愛運動的運動小姐,家中都應該囤個高單位鎂補充包。因為除了運動前後可以服用之外,女性生理期間,若感到經痛不適也可服用。知名婦產科醫師張瑜芹表示「經痛,也可被理解為『子宮抽筋』。」透過補充高單位鎂來舒緩經痛,讓運動小姐們可以更輕鬆舒服地去面對賽事挑戰。(想當個貼心又務實的另一半,下次女友不舒服時,別再買紅豆湯,試試高單位鎂吧!) 看似只有你一人,但其實不只是你一人 回到運動,馬拉松這項賽事啊,從起跑到終點,我們常常以為自己是一個人,但其實回頭看,身邊人潮簇擁,大家懷抱不同目的而跑,朝向的卻都是同一個方向,又何嘗不是一群人,為了一件事共同努力呢? 為所有勇於挑戰自己的運動小姐而寫,適時補「鎂」讓生活更美,跑向每一個精彩時刻。 圖片來源:123RF 文|Phoebe November 21, 2022 at 11:00A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g90habM

2022年11月18日 星期五

讓關係更進一步的秘密!Next Steps Cards 關係下一步牌卡,和他來場誠摯而親密的溝通 https://ift.tt/eAghfIc 兩個相愛的人,卻老是一言不合就吵架?一起來看看,讓彼此關係更進一步的秘密,只要一杯咖啡的時間,快速拉近彼此的距離! 談過幾場戀愛後,發現自己有個症頭,只要一進入關係,就熱衷研讀各式身心靈占卜,無論是紫微八字還是星象靈數,哪怕是 LINE TODAY 的每日運勢,除了自己的,也特別留意心上人的。 後來想想,這些行為不外乎想更認識自己、更認識伴侶,透過看似「命定」的條件了解另一半,也希望藉此開啟內在探索與更深的對話。 人們常說,相愛容易相處難,而這相處之所以難,我認為多半卡在溝通。 兩個不同的個體要緊密相處,溝通與對話極為重要,然而如何展開有效而平和的溝通,不讓情緒影響對話品質,是我與伴侶時常碰到的難題。 在經歷數次慘不忍睹的溝通後,我深深意識到,無論在感情的任何階段,要開啟與完成一場溝通絕非易事; 尤其我屬於情緒波濤洶湧類的,而伴侶剛好也是,若彼此狀態比較差,語氣容易被情緒綁架,往往無法將內心真正的想法傳遞給彼此。 那時我與伴侶都非常難過,想著兩個相愛、渴望更認識彼此的人,為什麼就是沒辦法好好對話呢? 藉著神農嚐百草的決心,我們嘗試了各種方法,包含伴侶諮商、每個月約定有個「對談時光」也因此發現了女人迷新推出的【Next Steps Cards 關係下一步牌卡】,拿到後立刻開箱來玩! 我與伴侶首次嘗試的是「 Feeling loved 熱戀下一步」主題卡,我們依循主題卡上的編號選出對應的問題卡後,將牌卡蓋上,輪流抽牌答題。 同時,將功能牌牌面朝上放在右側,若任何人需要使用,則可以召喚功能牌上場。 在玩牌卡前,我與伴侶也達成共識,玩牌卡是讓我們更深地認識彼此、溝通平時較難直接表達、或是沒有想過的深度內容:大至財務、生孕規劃⋯⋯小至日常相處的疙瘩與摩擦。 在這過程中,盡量不帶入太多主觀情緒與偏好,也告訴自己,要開放心裡的空間,真誠而坦然的傾聽。 說來神奇,牌卡似乎會通靈,我和伴侶都分別抽到了平時最害怕、或是最不容易說出的問題。 像是我在感情中缺乏安全感,容易吃醋,而且只要醋性大發,情緒一上來,就沒辦法與對方好好溝通真正造成吃醋的安全感議題,最後往往落於情緒化爭執,對於解決問題絲毫沒有幫助。 (延伸閱讀:在一起越久,越容易為小事吵架?8 種溝通秘訣:把「抱歉」改成「謝謝」) 玩牌卡時,抽到了這一題: 一看到題目我與伴侶都倒抽一口氣,像是專門為我而設的題目,一針見血地要我面對,伴侶還開玩笑的說:「出來玩總是要還的!」。 我將牌卡翻面,看著抽象而色彩繽紛的插畫,終於說出關於吃醋與安全感之中,我真實的想法: 「 其實我不是對你說的話生氣,只是你這樣說,勾起了我內在的不安全感,可能我身上沒有的特質,在你曾喜歡的女生身上有,我會不自覺去比較,因而自卑,更加沒有安全感。」 伴侶知道我在意的點後,方能展開雙向溝通,她告訴我,我不應該去比較,每個人身上擁有的特質本來就不一樣,比較是沒有意義的,再者,她希望我可以多建立自信心,透過自信,讓內在的安全感更穩固。 (猜你想看:不安全感讓關係破了洞?三個方法撫平焦慮,比別人先對自己說「我愛你」) 輪到伴侶答題時,我也像是神準般抽到了她不擅長的問題: 在關係中,伴侶比較不擅長讚美對方,可能跟原生家庭教養有關,她的家庭成員不會直接表達肯定與讚美,因此她也疏於這類的表達; 而這道問題可說是為我們量身定做,讓伴侶知道我喜歡什麼樣的讚美,也讓她知道,給予讚美會讓我感受到被愛。 隨著時間推進,我們也一一將牌卡翻完,逐一回答問題,在玩牌卡的過程中,感覺更理解對方,同時也更能自在地表達自己真正的想法,也驚覺原來良好的溝通本身,就是讓伴侶間更靠近、關係更為親密的關鍵。 溝通與對話,尤其在【Next Steps Cards 關係下一步牌卡】的引導下,讓我與伴侶的內心靠得更近,感情也一下子升溫。 抱著幸福與熱愛分享的心,希望將牌卡推薦給每一對渴望展開對話的伴侶們,加入我們,在一個悠閒的傍晚,可能倒杯紅酒、可能泡杯熱茶,好好的坐下來,來一場誠摯而親密的溝通。 最後也祝福渴望在關係中更靠近彼此,甚至是更靠近自己(沒錯,主題卡中也有 ME and ME,可以一個人回答的題目)的每個人,都可以透過牌卡輕鬆自在的溝通,前往關係下一步! 女人迷【Next Steps Cards 關係下一步牌卡】,你儂我儂熱賣中! November 18, 2022 at 09: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eAghfIc

2022年11月17日 星期四

想談場如韓劇般的完美愛情?看劇歸看劇,人生歸人生 https://ift.tt/21QEmtn 愛情的美好,體現在韓劇劇情中,人們對完美戀人的憧憬,要怎麼與現實相應? 文|薰 現在的我們,和以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人們相比,有太多太多閒暇娛樂的活動。看小說、追劇、追星等等,根本不勝枚舉,而其中,最常出場的元素之一,便是「戀愛」。 小說也好、偶像劇也好,把戀愛這件事描述地極其美好,似乎只要戀愛了,所以問題都將因刃而解,主角也可以走向美好大結局。 當然,從旁觀者的角度,我們都能說這根本是胡扯。但「少女情懷總是詩」,再加上多看了點言情小說或是偶像劇的催化,會陷入這種天真的迷思,也不是什麼太意外的事吧? 但就像吃慣了米其林餐廳的人會對食物的品質十分挑剔,看多了所謂的「完美愛情」,對以後戀愛時的標準,也就自然而然地提高了不少。 而這也導致了一個很嚴重的問題,這樣的女孩,以後戀愛的時候,很可能處處碰壁,搞得自己遍體鱗傷,卻不懂問題到底出在哪。 圖片|《愛的迫降》劇照 當理想與現實不符,自我催眠這就是愛 在女孩的理想中,愛情應當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事物,自己的戀人也該是集體貼、帥氣、溫柔等等優點於一身的人才對。 可她的心裡期望越高,只代表了日後沉重的失落感。 只要是個人,多少都會有缺點,又不是說談了戀愛後人就一鍵自動地完美無缺,怎麼可能像劇中那般毫無瑕疵?可女孩相信世界上存在著那種「完美愛情」,所以她不斷地尋尋覓覓,直到不斷襲來的失落像海浪一般將她捲入深海。 而這時候,絕望至極的她,才開始認真思考,究竟她一直以來的追尋,到底是為了什麼? (你會喜歡:《愛的迫降》關係心理學:當你真正了解自己,他才有機會愛你) 又或者是,經過種種愛情小說和偶像劇的洗禮,女孩實在太想戀愛了。她急迫地想把自己塞進一段關係中,期望得到自己曾經看過的那些美好。 所以,她把「欣賞」美化成「喜歡」,放大自己真正的感受,如同催眠一般的,說服自己喜歡上了這個人。 而若是對方沒有回應,她的愛火可能慢慢熄滅,然後轉到他人身上,又或是越挫越勇,燃燒地越發旺盛。一旦對方回應了,驚喜萬分的她當然是一口答應,兩情相悅的戀愛終於降臨到她身上了,她怎麼能不快樂呢? 而這時候,問題就來了,女孩心底可能並不是真有多麼喜歡這個人,只是想享受戀愛的感覺。以這樣的心態去談戀愛,最後所能得到的,不過是兩敗俱傷的痛苦罷了。 圖片|Photo by ks__1984 on PIXTA (延伸閱讀:曖昧未果的失落感哪裡來?看看這 4 點,其實你並沒有那麼喜歡他) 看劇歸看劇,人生歸人生 儘管經歷這些過程,並從中學習,也不失為一種成長,但比起成長,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應該是其中的痛苦。 想避開這些痛苦,最簡單的做法應該就是——不要再看那些戀愛相關的題材。 可若是不想放棄愛好,那又該怎麼辦呢? 假設你喜歡追劇好了,個人認為,偶爾改看一些不以戀愛為主軸的劇,轉移一下自己的焦點,會是個不錯的方法。 若是這個方法也行不通,那請謹記:看劇歸看劇,人生歸人生。 劇中的世界跟劇情,就當作另一個世界的事,看看就好,僅供參考。 不說愛情,人們本身也充滿著各式各樣的變數,又怎麼能把劇中的一切放到生活中相提並論呢? 作者介紹|薰。喜歡聽故事,也喜歡說故事,希望能把自己的想法以更好的方式呈現出去,也希望能聽到更多不同的想法,今天,也是閱讀的好日子。 November 17, 2022 at 10: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21QEmtn

2022年11月16日 星期三

野女正史|史上第一位美國硬幣上的華裔女性 Anna May Wong,好萊塢闖出名堂卻被罵辱華 https://ift.tt/4TlXx0H 黃柳霜 Anna May Wong 成為美國 25 分錢硬幣上的第一個華裔臉孔,「一位勇敢的倡導者」美國鑄幣局如此描述⋯⋯ 美國今年開啟了一個有關女性歷史的有趣計畫:每隔兩三個月,政府鑄幣局就會發行一款 25 分錢,上面有一名美國女性的頭像。 每年發行五款,持續至 2023 年,這一共 20 位女性,將和開國元勳喬治華盛頓一起,出現在美國流通貨幣上。 她們是誰呢? 她們是第一個進入太空的女太空人莎利萊德 Sally Ride 、詩人與社運者馬雅安傑羅 Maya Angelou 、第一夫人艾林娜羅斯福 Eleanor Roosevelt⋯⋯以及來自各行各業,由國會認定「為美國在廣大領域與成就上做出貢獻的女性。」 10 月 25 日,鑄幣局發行了最新款硬幣,上面出現了 Anna May Wong──史上第一個出現在美國硬幣上的華裔臉孔。 圖片|美國鑄幣局 提供 如果你跟我一樣,之前沒聽過這個名字,請放心,這大概是正常的。我發現大多數美國人也不曉得 Anna May Wong 是何方神聖,即使他們很有可能看過她拍的電影。 事實上,一直要在本世紀初,在 Anna May Wong 英雄早逝五十年後,美國社會才漸漸從記憶底層撈出這段蒙塵過往,重新琢磨釐清這位才華出眾、會說多國語言,在歐洲受到廣泛歡迎,卻遭好萊塢拒之門外,甚至受到中國集體仇視的二十世紀傑出華裔女演員。 Anna May Wong 是誰? Anna May Wong,本名黃柳霜,1905 年在洛杉磯出生,是中國移民第三代。她的祖父輩來自人口大量外流的廣東臺山,隨淘金客和苦力飄洋過海來到美國,落地生根。 柳霜的父母都是美國出生的公民,爸爸在唐人街開連鎖洗衣店做小生意,算是華人社群中有頭有臉的人物,非常傳統,謹守中國文化傳統價值。 黃柳霜就像一般家裡做生意的華人小孩,課餘假日都要留在家和六個兄弟姊妹一起幫忙,要站櫃檯、送衣服、燙衣服,小手也曾被熨斗燙傷留了疤。 但黃柳霜的童年嚴格來說過得不差。她很小就展現強烈表演欲,央求爸媽買給她一堆玩偶,讓她擺滿床上當成是觀眾;10 歲那年,她還當皮草模特兒,拍了貂皮大衣型錄。 在黃柳霜成長的二十世紀初洛杉磯,正是好萊塢邁入成熟製片商模的黃金歲月,也是戲院被電視娛樂取代前的顛峰。 街上摩肩擦踵的都是懷抱電影明星夢的年輕男女,帶著一張張剔透臉龐與易碎夢想,在這座城市賭上青春年華;那座 13 公尺高巨型 HOLLYWOOD 牌,即將要在聖塔蒙尼卡山脈上,充滿象徵意味地高高昂起。 1923 年豎立的好萊塢標牌。圖片|Fat Elvis Records/ CC BY-SA 2.0. 因此,黃柳霜是在幕前幕後看著電影長大的,她就活在電影製作裡。 大大小小的電影,大大小小的明星,在她生活的洛杉磯街區拍攝穿梭,她陶醉其中;好萊塢劇組工作人員甚至給她取了個外號 CCC(curious Chinese child),中國好奇寶寶,只要取外景被黃柳霜遇到,免不了被這小孩東問西問一番。 這個讓劇組大哥哥大姐姐微困擾、總是省下午餐錢蹺課去看電影、被好萊塢編織夢境包圍的中國小女孩,14 歲終於得償所願,在電影《紅燈籠》(The Red Latern)當上 300 位女臨演中的一個。此後,她就不間斷地在電影中跑龍套軋小角色。 看在黃爸爸眼裡,這簡直大逆不道。 好男不當兵好女不賣藝,女演員在當時可不是什麼特別受人尊敬的行當,更不用說,19 世紀通過的排華法案意味著,美國社會觀感中,中國男性都是來當苦力搶工作的,中國女性都是來賣淫的(這也是為什麼宋靄齡等一票天龍留學生會在入境美國時受到百般刁難)。 黃家六個小孩都很爭氣地在這個歧視的環境中,力爭上游,拿到大學文憑──除了黃柳霜。 她高中決定輟學,只為追尋電影明星夢,相信自己可以闖出一番名堂。她說,她給自己十年,看自己能不能成為一名演員,當她說出這個主張時,好像她並沒有察覺在那個年代,頂著一張亞裔臉孔意味著什麼。 但她怎麼可能沒有察覺?她上小學時,班上的白人男同學會故意用針紮她,只是想看看黃皮膚的小孩會不會感到痛。因為種族歧視太嚴重,父母才不得不把她轉學到華裔小孩就讀的學校。 她的傳記作者 Graham Russell Gao Hodges 這樣形容: 柳霜在一個對中國有著絕對忠誠的家庭中長大成人,但每天面對的現實卻是北美的洛杉磯,她終其一生都要接受並忍受這種文化斷裂,這種心理影響在她後來的從影生涯中表露無遺。 (推薦閱讀:好「野」人:敬!亂世中反抗封建父權的叛逆靈魂——張愛玲) 1920 年代,好萊塢一名華裔女演員 幸運的是,黃柳霜真的做到了。17 歲,她獲選擔綱電影女主角,主演由《蝴蝶夫人》改編、以亞洲為背景舞台的默片《海逝》(The Toll of the Sea)。少女柳霜初試啼聲,便一鳴驚人,她在片中飾演被美國情人拋棄的中國女子,精湛而超齡的演出,獲得影評一片盛讚。 但不幸的是,好萊塢能給她的,也差不多就只有這樣了。 即使《海逝》證明了她的演技實力,但,那可是 1920 年代的好萊塢,即使把時間往後撥個三十年,那裡也都沒有給黃種人、黑人、同性戀等少數族群的容身之地。在美國出生長大的黃柳霜,在《海逝》之後,幾乎不可能有機會脫下誇張華麗的亞洲戲服頭飾,擺脫嬌豔算計的黃種女性形象,好好地出演一個美國人角色。 不,她連只想好好地演一個亞裔角色都辦不到── 1935 年,當作家賽珍珠(Pearl S. Buck)描寫中國農民悲慘境況、蜚聲國際的小說《大地》宣布將改拍成電影時,黃柳霜第一時間就向製片公司爭取飾演小說女主角「阿蘭」。今天我們可能覺得這是她的囊中物,畢竟當時好萊塢還有哪一個女演員可以當華人女主角,又有黃柳霜的精湛演技? 但別忘了,那是 1930 年代的好萊塢,製片公司就是有本事,把這個華人角色交給法國演員 Luise Rainer 去演,讓她將臉塗黃、眼睛貼膠帶、模仿口音扮演一個中國農婦。 他們確實有邀請黃柳霜去試鏡,但她拿在手上的劇本,是片中另一個放蕩挑逗的小角色。終究,黃柳霜沒有出演《大地》,而「扮黃臉」的 Luise Rainer ,則憑著這部片拿到了奧斯卡。 圖片|達志影像/美聯社 同時,她的故鄉罵她賣國辱華 美國人因為黃柳霜天生的亞裔臉孔而歧視她,同時,中國人卻因為黃柳霜飾演的亞裔角色而仇視她。 《大地》事件後,黃柳霜到中國遊歷整整一年。此行動機多層:有部分如她自己說,要返鄉拜訪親人,同時向梅蘭芳拜師學藝。另一部分,在被好萊塢拒絕後,她不服氣,決定自己的電影自己拍,到中國拍了一部紀錄短片(該片要直到 1960 年代黃逝世後才於 ABC 電視台播映)。 此外,由於有些資料顯示《大地》選角時,中國國民政府曾威脅製片公司不能選黃當女主角,所以,黃柳霜此行也蠻有可能是親自回中國做公關,甚至打點與國民政府的關係── 由於當年好萊塢亞裔正面角色並不多,黃柳霜曾演出的角色(即使她本人也沒有選擇),要不是放蕩的妓女,要不就是性感的蛇蠍女。 混亂的中國正值西化浪潮和內政壓力,自卑又厭女的國民政府及中國知識分子,便拿黃柳霜這名好萊塢演員當箭靶,仇恨攻擊她出演這些角色是辱華、丟中國人的臉。 面對她千里迢迢遞來的橄欖枝,她的鄉親不領情。這趟返鄉行程她所到之處,都得面對記者各種不懷好意的詰問,甚至出言羞辱攻擊。 黃柳霜在 The Daughter of the Dragon 中的代表性扮相。圖片|《龍女》劇照 後來緊接著中日戰爭爆發,黃柳霜淡出螢光幕,傾力支援中國抗日。 但是,當國民政府第一夫人宋美齡赴美宣傳抗日運動,接見了多位知名影星如英格麗褒曼、凱薩琳赫本、秀蘭鄧波兒⋯⋯,唯獨那個真正投入抗日運動的華裔女演員黃柳霜,被宋美齡拒絕接見。 (延伸閱讀:大家閨秀一樣被當動物!民初中國留美女學生,如何在厭女社會中生存?) 消逝在大海裡 關於黃柳霜,還有最後一件事。 戰爭結束後,她的確實現了心願,領銜主演了許多 B 級電影主角,不少是正面描寫的亞裔角色。並且,當 1950 年代電視娛樂問世,作為專業演員,黃柳霜也靈巧地轉移到影集領域。 她的影集代表作「柳霜夫人的畫廊」( “The Gallery of Madame Liu-Tsong” ),在 DuMont 電視台播映,是美國有史以來,第一部以華裔美人為主角的電視影集。 據說,如劇名所示,這部影集完全為她量身打造。據說,她飾演一名藝術經銷商,同時也是一名偵探。據說,她靠著智慧、敏銳與決心,破解一件又一件懸疑謎團⋯⋯ 為什麼都是據說呢?因為這部影集,隨著 DuMont 電視台倒閉,電視台的所有節目錄影資產,都被裝進三輛大卡車,載到上紐約河灣,悉數倒進赫德遜河裡。 然後順著河流,沉沒深不見底的大西洋。 它存在過短暫的時間,只有少部分人有幸看見;透過他們雙眼看見的,雙手記錄的,嘴巴言說的,成為了表面的現實。然而,這東西真實的影像和聲音,卻永遠消失了。 消失在茫茫大海裡,不見蹤影。某部分來講,我覺得那消失的東西,就是黃柳霜。 黃柳霜 17 歲演出的第一部女主角電影《海逝》,全片可在Youtube欣賞; November 16, 2022 at 09:35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4TlXx0H

2022年11月14日 星期一

「恐懼乳癌,皆源於自己的想像!」專訪黃詩喻醫師:好的醫病關係,始於信任 https://ift.tt/y2KTlWd 近年來,台灣乳癌年輕化趨勢愈趨嚴重,35 歲以下發病者比例持續攀升,突發的病徵,為事業、家庭日正當中的女性帶來衝擊,懼怕、逃避、難以接受的心情全都交織在一起,如何面對、接受自己的患病的身體,成為年輕乳癌患者共同的課題。 訪問高雄長庚血液腫瘤科黃詩喻醫師,她以多年的臨床經驗,令人安心的口吻,溫柔的視角,帶領我們以客觀的視角認識乳癌病程。 面對疾病,我們可以軟弱,但不能服輸;面對疾病,我們應給予醫療更多的信心,給予渴望好好活下去的自己多一點的勇氣! 與黃詩喻醫師相約電話相見,初接通,她帶點急切口吻,說手頭有個工作尚在結尾, 問我們能否再等一等。 五分鐘後,再次接起電話,從近年乳癌年輕化的趨勢開始談起,黃醫師說,2019 年癌登資料庫的統計讓我們警戒,與過去相比,50 歲以下新診斷罹患乳癌的女性已經超過 5,500 名之多,其中 35 歲以下也有超過 400 人發病,而在同樣 40 歲以下的女性人口中,每十萬人裡早發率相較過去的 15.49 人次,火速上漲至 21.83 人次。 乳癌,有如女性夢魘般的存在,我們對它理解得太少,害怕得太多。 黃醫師提到,很多時候,恐懼會侵蝕人的內心,會剝奪我們的理性,面對疾病,首先要先揮別無謂的擔心、過度的恐懼,才能在一團迷霧之中,為自己找到一盞明燈,朝康復的未來走去。 面對年輕乳癌患者,使其「安心」最為首要! 「在癌症的療程裡,心理建設通常是最棘手的,」電話那一頭,清楚地聽見黃醫師些許無奈,她說,自己遇過很多癌症病友延遲就醫,常到急診室會診,衣服掀開血肉模糊,早已拖了一年之久,「尤其乳房是女性較為私密的部位,時常自己不說,別人很難發現。」 亞洲女性,面對疾病,多半仍有些許自卑心理;面對私密部位的疾病,有時更是有苦難言、難以啟齒。 黃醫師提到,每當遇上不願積極治療的患者,從說服到理解的路程,比什麼都還要艱辛:「治療的前、中、後期,個管師都擔任相當重要的角色,個管師通常具備重症護理師的背景,能夠確實理解病人最在意的事情,透過瞭解,進而想辦法協助解決,才能推進整個療程。」 癌症治療,除了以醫學方法改善病根、減少不適、對症下藥之外,更重要的是創造具備信任感的醫病關係,「面對癌症病友,醫護需要非常有耐心,作為主治醫師,我也會多花一點時間做到陪伴。」 黃醫師談起乳癌,有對女性身體的關係,同時,亦有對心理的呵護,她笑說,醫護人員有時很難百分之百的同理病友處境,然而他們所能做到的,是儘量將心比心,理解那些害怕其來有自,是關於生命無常、身體疾病,以及面對世事難料的焦慮。 年輕乳癌患者延誤治療的狀況層出不窮,其中,懷孕是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黃醫師提到,「很多年輕女性都是因為懷孕才發現癌症,她們通常決定保持生育狀態,不願積極治療癌症,而導致腫瘤更大或是轉移。」 年輕乳癌患者由於細胞較為活化、細胞分裂極快,腫瘤發展及惡化的速度也相對年長者來得更為迅速,在這樣的情況下,是否在發病的第一時間獲得有效的治療便更顯重要。 對此,黃醫師表示,「治療前期,我會花更多時間建立治療的信心和彼此信任,這會非常有助於之後的療程順利進行。」 圖片來源|黃詩喻醫師 關注身體、關注疾病,找到與其共處的方法 信任感,是黃醫師在專訪過程中不斷提到的,彼此互信的醫病關係,才有可能為病患爭取更好的生活品質,以及更有效的治療方針。 「事實上,年輕化乳癌患者在治療上所會碰到的瓶頸比我們想像中要複雜許多,」黃醫師語氣溫柔,富有同理,言談之間,不時流露出對於個案的關心,以及對乳癌年輕化議題的在意,「面對年輕乳癌患者,醫師相對需要給予更多的心理建設,因為女性們的生命階段,與往後的療程息息相關。」 對年輕乳癌患者來說,生病將會衝擊家庭結構、事業、親子及伴侶關係,甚至在經濟層面上,都有需要跨越的障礙。 黃醫師語重心長地表示,乳癌治療將會對女性生育功能造成影響,同時,對於現代眾多以自身事業、經濟獨立作為重要自我實踐目標的女性而言,突如其來因疾病而有可能斷送的職涯,將會為她們的生活與生命帶來莫大影響。 「因此,對這些女性而言,治療後有沒有機會回到工作崗位、是否影響自己的家庭角色,都會是治療過程中必須考慮的重點,」黃醫師強調,在眾多癌症裡頭,乳癌是相對具有可治療藥物的癌症,且同樣稱為「乳癌」,在病理上亦分為多種不同的類型,其中好發於年輕乳癌患者的,通常以荷爾蒙受體陽性為主,約佔 7 成之多。 圖片來源|PIXTA 「治療方面,早期乳癌多半直接以手術切除,爾後根據病理分期進行輔助性化療,搭配乳房及淋巴部位放射線治療,可有效減少癌症的復發率。」黃醫師說。 而在面對一開始診斷就已經有轉移的第四期乳癌,對於年齡小於 50 歲、還沒停經的荷爾蒙陽性 HER2 陰性管腔型乳癌病患,第一線可口服標靶 CDK4/6 抑制劑搭配荷爾蒙治療,大幅改善病患整體治療存活期。 然而,不可避免的是:「荷爾蒙抑制劑會影響女性月經週期,進入停經狀態進而導致停經症候群,然而相比於化學治療副作用較大的治療方式,想要保持工作能力、維持一定程度的生活品質,口服標靶藥會是相對有利的選項。」 口服標靶 CDK4/6 抑制劑搭配荷爾蒙治療的優勢不只如此。使用 CDK4/6 抑制劑治療亦可延緩病患進入接受化學治療的時間。平均療程可維持約 2 至 3 年,才會進入到頻繁化療的階段,等同於減緩病患化療的時間與痛苦。 害怕及恐懼,其實皆源於「想像」 面對乳癌這個「彷彿絕症」的疾病,病友對於病程與治療的恐懼,有時大過真正治療所帶來的苦痛。面對病患們脆弱的心理狀態,醫師又將會提供什麼樣的協助? 對此,黃醫師分享,「建立信心非常重要。在療程初期,去溝通時間,例如:一個月之後身體將會有什麼樣的變化,好讓患者開始信任治療,相信一切正在往好的方向前進。」 「很多時候,害怕、恐懼皆源於自己的『想像』。」——高雄長庚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 黃詩喻醫師 約莫半年多前,黃醫師在急診室初見一名 40 歲的女性患者,當她被送進急診室時,腫瘤已經化膿流血,甚至因為癌細胞轉移,出現肺積水的現象,進而產生呼吸喘等狀況,情況相當危急。 「一問之後才發現,這名病友是護理師背景,非常清楚自己的病況不能拖延,」黃醫師一面說,一面流露出疼惜與不捨,「遇過了才知道,面對疾病,無論你是具有醫療基本知識的醫護人員,還是只是一般民眾,都難過恐懼那一關。」 面對抗拒治療的個案,黃醫師表示,須從小處開始溝通,首先詢問「呼吸喘有什麼樣的感覺?」從而引導「哪些症狀是現階段妳最想要改善的」,進而引導透過切片找出確切的乳癌類型,才得以對症下藥。 對於黃醫師而言,癌症治療,是醫護與病患共舞的過程,須敞開心胸,理解雙方期待,醫師才有辦法動態調整用藥,提供具備療效且可降低苦痛的療程。 「從想要改善處,循序漸進,展開溝通,」黃醫師說,病患多半最擔憂癌症治療的副作用,然而很多時候,患者對於疾病的不夠認識,才是使治療受阻的最根本原因。 對此,黃醫師不斷強調:「信任建立在誠實,同時讓病友們知道,她並不是孤立無援,一旦有任狀況,她都可以告訴醫師,絕不會有任何狀況是她找不到任何人來幫忙。」 讓病患了解接下來的療程會發生什麼,哪些會在短期內改善、哪些需要長期治療,透過溝通時間與成效,創造與病患之間的互信,是良性醫護關性的根本。 圖片來源|PIXTA 女性應關注自己身體,不因害怕而退卻 人常說,預防甚於治療,在癌症領域,究竟是否「防不勝防」? 黃詩喻醫師在電話那頭,抿了抿嘴,有些不好意思地笑說,長年來最多人問她的問題,便是自己到底為什麼會得到癌症?聽聞「癌症」一詞,彷彿晴天霹靂地宣判,所有人都急於去問:究竟為什麼?究竟是誰造成的? 然而面對這題,黃醫師也只能搖搖頭,無奈回答:「這一題真的非常地難,在臨床上,我們還沒有確切的研究或數據可去歸納、證明乳癌好發的原因,除了吸煙與肥胖是公認的致癌因子之外,醫師們幾乎都很難回答這題。」 女性患乳癌的年齡日益年輕,其主要原因,在於現代女性初經時間早,晚婚晚孕的比例高,同時停經年齡也愈趨年長,在荷爾蒙暴露時間愈來愈長的狀況下,產生了乳癌年輕化的現象。 環境使然,彷彿判了死刑一般,女性難以躲避茫茫物質海裡頭的諸多變異,然而,黃醫師話鋒一轉,認為與其說「預防勝於治療」,她認為,「及早發現及早治療」也是女性應該勇於關注的議題。 「與其逃避拖延,不如勇敢面對,」黃醫師呼籲:「女性應該更關注自己的身體,定期檢查、自我把關,是保護自己最入門的方法。」 文|Yishin November 15, 2022 at 01:06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y2KTlWd

前 Google 總經理簡立峰談 DEI 多元共融:多元是國家數位轉型必要基礎,否則台灣將成網路孤島 https://ift.tt/gCsGIrZ 女人迷舉辦台灣第一屆「多元共融願景獎」,邀請前 Google 台灣區分公司總經理簡立峰,分享他的 DEI 觀點與經驗,為何多元共融是數位轉型的必要基礎?為何這將是台灣國力提升的關鍵? 「台灣是東亞現代化的節點,也是連接東南亞與東北亞的中心點。把經驗往外擴展,面向太平洋,我們有空前機會。」 當全球媒體鎂光燈投向台灣海峽,有人看見危機,也有人看見轉機。在中美兩國對話角力之間,「台灣在國際上的能見度提高很多,眾多力量與資訊在此聚合,這是難得機會。」前 Google 台灣區分公司總經理簡立峰這麼說。 如何運用機會窗口,把台灣開向太平洋,DEI 是簡立峰眼中的關鍵。 近幾年 DEI 受到關注,多元(Diversity)、公平(Equity)、共融(Inclusion),成為全球提倡的職場文化,新世代的企業韌性 DNA。 早在 2006 年,簡立峰作為 Google 台灣分公司第一位員工,帶領團隊從一人擴展到 3,000 人的過程,與來自不同國家、文化的同事互動,他將 DEI 的信念深植心中。 女人迷舉辦台灣第一屆「多元共融願景獎」(Diversity for Better Tomorrow Awards),邀請簡立峰分享他的 DEI 觀點與經驗,為何多元共融是數位轉型的必要基礎?為何這將是台灣國力提升的關鍵? 台灣的數位領土,需要比實際領土更大 簡立峰提到,在實際國土以外,一個國家的數位領土也非常重要,那是國家影響力的真正邊界。 「數位經濟,本身就是網路經濟,網路是沒有國界的,但當你的多元化不足時,就是為自己設下了疆界。」 資訊專業出身,簡立峰一直清楚數位經濟是世界趨勢,但除了技術層面的提升,他始終關心:我們的文化環境,是否土壤豐厚,能讓多元性自然生長? 以台灣使用的繁體中文來說,可接觸與交流的人口較少,英文可以接近 30 億人口。他曾向蔡英文總統提出「數位國土」的概念,指出網路帶我們突破地理上的國界,可以接觸到跨越國籍與文化的人。 「如果我們的文化開放性不夠多元、心態封閉,那麼在網路上,我們還是一座孤島。」 圖片|Photo by MAXSHOT.PL on PIXTA 不只數位新創,製造業也需要擁抱多元共融 簡立峰拉開台灣產業發展的時間軸,像展開一張通往未來的地圖:「過去製造業時代,生產線上是由人配合機台運作,人被要求成為單一的、無機的個體;如今數位經濟時代卻是倒過來,創新成為了重點,因此『人的多元性』就變得非常重要。」 「如果台灣的新創產業無法實踐多元共融,我們就無法連結世界其他地方的人才,加上我們又面臨少子化問題,就會越來越沒有人才可帶動產業。」 簡立峰也提及,不只數位、新創產業,製造業的 DEI 也有其必要性。 (推薦閱讀:DEI 的全球趨勢!女人迷「多元共融願景獎」三大 DEI 指標,讓企業競爭力領先十年) 1990 年代,台灣製造業大舉西進中國大陸,因為語言文化接近,工作與管理方式大抵仍維持單一;但從 2018 年開始國際情勢轉變,隨著中美貿易戰白熱化,許多工廠移出中國,開始轉往東南亞、歐美等地,「大家開始要跨語言、跨文化溝通了,所以 DEI 變得非常重要。」 彷彿預見彼岸的船長,簡立峰點出了台灣面臨的挑戰——企業擴張海外版圖、國家擴張數位領土,成功的關鍵,都在於「多元共融」。 DEI 多元共融,是國家數位轉型必要基礎,它不只解決企業招募聘雇的問題,也能解決台灣的問題! 前 Google 總經理 簡立峰 「但我覺得大家還沒開始,台灣真的是腳步慢了的,我必須這麼嚴肅地講。」簡立峰不裹糖衣,直接點破。 文化多元性的經驗,台灣仍是不足。簡立峰舉例,站在倫敦街角,就能看見世界各國的人經過,能很輕易「看見」多元。但台灣的多元性,不似倫敦紐約,有大量膚色種族等可見差異,那些看不見的,人的認同、身份、背景等等,包納許多的多元性,需要主動「去看見」。 「擁抱台灣以外的世界,要承認台灣目前多元化是不足的。光是看見多元,都需要很專業的訓練。」 圖片|Photo by Lewis Tse Pui Lung on PIXTA 把多元的維度打開,才能真正做到公平與共融 從過去十五年在 Google 服務的經驗,簡立峰深感 DEI 的實踐,其實有其次序:「必須先把多元(D)的維度打開,才能真正做到公平(E)與共融(I)。」 以眾人稱羨的 Google 員工餐廳為例,當初在設計菜單時,團隊就面臨一個大挑戰:辦公室中有來自美國、日本、韓國、印度等,不同國家文化的員工,要怎麼讓地球上絕大多背景的人,在這個餐廳都可以吃飽? 比如印度人不喜歡魚腥味、素食者也分為蛋奶素、五辛素,「餐廳大廚的工作就不只是料理這麼簡單,還同時要學習世界各國人種,他可以吃的食物文化是什麼。」 (同場加映:讓 DEI 成為企業領先的奇異點!2022 女人迷多元共融願景獎:多元聘用、員工成長、高歸屬感工作環境) 把多元的環境建立起來後,實踐公平就成為下一步。例如程式設計,過去工廠是一條實體生產線,現在是整個程式的製作過程,就在一個人的腦袋裡,所以一個人的動機就顯得很重要。 「當『公平』這件事沒有發生的時候,有能力的人幹嘛要為別人做事情?工程師為什麼要把他的才能,分享出來給你?」 簡立峰說,許多 Google 產品都是員工主動提議,主動建造出來的,並不是老闆一聲令下,由員工幫他完成。過去由上而下的管理方式,變成了由下而上的積極主動,就是公平的展現。 圖片|Photo by Graphs on PIXTA 而談到共融,簡立峰笑著說:「這就是當你嚐到苦頭、踢到鐵板時,會需要面臨的事了。」 比如 Google 的女性工程師偏少,他們就發現某些產品,從女性觀點來說並不好使用。或是有次舉辦戶外會議(outside meeting)時,一位來自西方的工程師發現,活動中的許多環節設計,其實並不適合女性。「他寫信給全球的工程師指出這件事的不足,我們發現,你不管辦任何活動,都要考量『共融』的問題。」 多元公平共融,像是一個循序向上的階梯,當你願意打開第一步的共融,就能深入思考如何讓資源更公平地分配?如何讓夥伴真正感到融入? (你會喜歡:挖掘人才金礦!2022 女人迷多元共融願景獎號召企業 3 大關鍵競爭力:高效、共創、永續) 員工不再只是 worker,而是 business partner 當然,企業開始要推動 DEI,可能都會面臨到挑戰與困難。 就像女人迷近年在為企業提供 DEI 內訓時,聽到許多經理人的心聲:「過去習以為常的溝通習慣,原來可能藏著隱性的偏見,但我不知道下一步該怎麼做?」「我想招募代表性不足(underrepresented)群體,但其他員工覺得他們都是被加分的,不認可他們的能力。」 簡立峰認為這些陣痛都是正常,坦白地說:「當你開始做 DEI,一定會先撞牆,但你還是要從多元開放先開始。」譬如他自己也是在台灣同性婚姻通過後,才發現 Google 辦公室裡,原來有這麼多的 LGBTQ+ 同事,紛紛願意出櫃袒露真實的自己。 從主管、PM 的無意識偏見訓練開始 簡立峰提出,可以先從 PM 的這個角色訓練開始,因為 PM 是把產品或專案,向工廠、團隊連結的重要角色,需要看見自己的「無意識偏見」(unconscious bias)。 像是之前曾發生越南台廠員工暴動,就是因為管理者要求員工上班不能帶手機,工人感覺自由被剝奪。「管理者的觀念要改變,工人不再只是號碼,他們有自己的名字,而且隨著產線自動化,留下的工人將更趨專業,要將他們視為「師傅」,而不只是員工。」 「要將對方視為 “business partner”,不要只是 “worker”,要像你對待客戶的方式,去對待員工。二十年前在中國工廠管理的方式,到了其他國家,都不能再運作了。」 圖片|Photo by itchaznong on PIXTA 從島內遠距,到世界遠距模式 而近年來因為疫情關係,遠距工作、彈性工時的制度已經被大家熟悉了,簡立峰認為下一步就會走往 DEI。 「DEI 很快就會成為趨勢,尤其社群力量會讓新觀念建立得很快,你與其去逃避它,不如去準備它。」 目前台灣的遠距工作模式,在簡立峰眼中還是不夠到位:「很少有企業,可以招募到其他國家的人才,以遠距方式一起工作。」台灣同時面臨少子化的挑戰,未來當國內人口減少,勢必就得向他國爭取人才。 (推薦閱讀:「就算無法把玻璃天花板打破,至少要讓它有裂縫」2022 女人迷多元共融願景獎:DEI 不是選擇,而是必須) 「其實可以從台灣島內開始試驗,不要從台北看天下,比如你可以找台南、高雄的員工遠距工作。藉由遠距工作,去學習遠距溝通,怎麼互相尊重。在台灣累積成功經驗,我們再往外走。」 嚴正點出不足之處,簡立峰也溫柔地指引前進的方法,希望每段啟航都能好好地、穩穩地,向世界前進。 雖然台灣的 DEI 起步得慢,但簡立峰仍是樂觀看待:「台灣過去的多元性不足,這反而是最大優勢,因為你只要做出一點點,就可以有很大改變。」像是台灣強項的資通訊業跟半導體業,只要願意開放,一定能吸引更多人才加入。 簡立峰最後分享,他最近才知道 “cooperation” 跟 “collaboration” 的不同:「包容能夠達成的結果是 “cooperation”,大家目標不一樣,但還是想辦法一起協作。但如果你能做到共融,就能提升為 “collaboration”,眾人為了共同目標,不分彼此一起努力。」 簡立峰指引的未來,總是讓人覺得充滿期待。當我們以 DEI 多元共融的精神,打造一艘艘大船,邀請更多人共同上船、遠行,或許我們將開啟下一個大航海時代。 November 14, 2022 at 08: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gCsGIrZ

2022年11月11日 星期五

何謂閃耀理論?當你發光,也能吸引相似的人事物,為自己建立正能量的多元人際網 https://ift.tt/6c21GAu 你和朋友之間的關係是這樣嗎?朋友過得好,會由衷為他們感到開心、雀躍;朋友有難,則在旁邊加油打氣。如果你們之間的互動是如此,那麼恭喜你,擁有一段讓彼此閃耀的友誼! 早在我們定名為「閃耀理論」之前,我們的友誼就已建立在這個原則之上。我們將「閃耀理論」當成長期投資,幫助朋友發揮所有潛力,日後還能仰賴對方的幫助。 我們努力全心投入,不讓不安全感或嫉妒摧毀友情。朋友過得好,你會由衷為他們感到開心、雀躍;如果朋友有難,則在旁邊加油打氣。 「閃耀理論」是艾米娜托支持安搬離華盛頓的其中一個原因,所以安也陪著艾米娜托解決簽證問題。我們都希望彼此過得好。 每當朋友鼓勵我們追求念念不忘的人生改變,溫和地敦促我們找心理醫生,或支持我們離開前途無望的工作,他們都是在實踐「閃耀理論」; 他們希望我們發出最耀眼的光芒。希望朋友得到最好的對待,往往也會激發我們努力讓自己進步。 「閃耀理論」可以用在我們懷有雄心壯志的任何層面,從家庭到職場都可以。 當我們強烈地想達成某個目標,好比升職、成家,或成為編織大師時,往往會不自覺地產生競爭意識,開始把全世界當成一連串的權位排名賽。 「閃耀理論」能促使我們用合作取代競爭的衝動。要清楚看到「閃耀理論」發揮功效的方法就是檢視職場。 圖片|Photo by Matheus Bertelli on Pexels 多年來,我們看著同齡男性優先登上升職的火箭,自己卻只能在候機室待命。然而,我們不再將這件事當成個人的失敗,我們一起質疑守門員,認定只要互相幫助,我們就會走得更遠。 我們彙集聯絡人和資源,只要看不到我們價值的老闆阻撓我們,就互相鼓勵,一起制定策略爭取最高薪資。知道朋友升職,我們興奮得彷彿是參加單身派對;聽到有人加薪,就開心尖叫。 「閃耀理論」對職場上的非傳統要角特別有效。 長久以來,被邊緣化的族群始終覺得高層留給我們的位子不多,即使這個想法只是在潛意識層面。 你見過參與投票表決者有超過百分之五十女性的情況嗎?你看過五百大企業董事會議室坐滿有色人種嗎? 這種缺乏代表性的情況造成普遍的匱乏思維:大家認為高階職位只有寥寥幾個,必須與條件類似的人競爭,才能成功拿下。 在我們這段友誼中,我們在工作方面從未感受到一絲一毫的妒忌,這句話絕不誇張。沒錯,我們一直有不同的職涯目標,也從未應徵過同一份工作,所以當然更容易心平氣和。 但我們認為,即使是同行,我們對彼此的支持也不會改變。我們知道,如果攜手合作,會晉升得更快,走得更遠,過得更開心。 這種想法並不激進。事實上,許多行之有年的體制就以此為基礎。例如:昂貴私校的組織原則,就是有權勢的人透過彼此在幾十年內建立的密切聯繫,變得更強大,傳說中的老男孩俱樂部也一樣。 重點不是「你是誰」,而是「你認識誰」。我們沿用這種想法,但是用來分享權力,而非獨自霸占。 (延伸閱讀:長大了,朋友越來越少?關係心理學:留下來的,都是讓你最自在的友誼) 圖片|Photo by Savannah Dematteo on Pexels 無論我們用在哪個領域,「閃耀理論」的起點,就是拒絕比較和競爭心態,而要努力建立情誼和人脈。 當我們發現某人有我們想要的東西時,不是把對方當成我們衡量自我認知的標準,而是努力把他們看成潛在的盟友。 我們發現,如果有人想傷害我們或把我們當成敵手,往往是因為他們缺乏自信或同伴。如果我們試著邁出第一步,向對方表明我們願意努力合作,就會用心考慮彼此結伴能走多遠。 注意,我們說「努力」。有時這件事真的很難,尤其是在職涯早期,自認必須緊緊把握手上少數機會和人脈的時候。 當年安擔任事實查核的實習生累得要死,看到同齡女子的報導成為《紐約時報雜誌》的封面故事,她還記得那種嫉妒的情緒。她有什麼條件是我沒有的? 安很氣自己。這個女人怎麼爭取到這麼重要的任務,安卻只能做自己不喜歡的事情,查核其他記者的報導是否屬實。 現在,更年長也更有智慧的安會建議年輕的自己,找出封面報導作者的電郵信箱,祝賀她,並且直接詢問她是如何辦到的,惱火情緒就能轉化成積極結交同行。 即使她到頭來沒辦法和那位年輕女性成為朋友,至少能更清楚這一行如何運作。當時她的人脈不多,又不了解這一行,這些資訊是很珍貴的。但誰曉得呢?也許她們真能成為朋友。 (猜你想看:世界離你而去,他卻沒放棄你:人生一定要結交的四種朋友) 圖片|Photo by Christina Morillo on Pexels 這個世界不是只有一個贏家,其他人就只能當輸家的博弈遊戲。但在某些特定情況下,的確是零和。 有時,我們曾經與某些寧可結盟的人直接競爭。某次,艾米娜托與晉升機會失之交臂,升職的年輕女性剛好與她常有歧見。 兩人因為職位的緣故,經常在如何最有效運用資源的問題上針鋒相對,而且她們的工作風格南轅北轍。 如果故事拍成有性別歧視的電影,情節就是兩人每次在會議後一定會嘟囔著:「真是個婊子!」但在現實中,她們找到彼此合作的方式,這位女子後來再次升職,便大力推荐艾米娜托填補她留下的空缺。 你可以希望主管選擇提拔你,也能期待這次升職是你而不是別人,卻依舊擁護「閃耀理論」——只要你看清楚事情的本質。 偶爾感到嫉妒或羨慕並不是「閃耀理論」的失敗,重點是有了這些情緒之後該如何採取行動。 即使你沒和遇見或聽過的每個人都建立終身互助的友情——應該也不可能——「閃耀理論」仍可以幫助你繼續前進,而非只是懊惱、生悶氣。 (延伸閱讀:「我那麼為他想,他還怪我」為什麼朋友之間,需要保持距離?) 圖片|Photo by Pixabay on Pexels 有些人會說,與他人分享資訊,自己就會失去優勢,但這根本不是事實。「閃耀理論」只會讓我們更接近目標。 我們分享資訊,幫助朋友找到新工作,賺更多的錢,或解決棘手的職場問題, 我們本身也會因此獲益良多。 研究人員亞當. 格蘭特(Adam Grant)發現,不擔心與身邊朋友分享知識和資源的人,從長遠來看最有可能成功。 別搞錯,「閃耀理論」是漫長的比賽。在我們剛開始工作時,主要是發揮同理心,或是在人微言輕又缺乏資源的階段,想辦法解決問題。 如今年紀較長、稍有地位的我們,依舊不是事事都有答案,但我們已經累積更多人脈、經驗和財務自由,所以我們能用更有意義的方式互相幫忙。我們有辦法提供更多的支持。 「閃耀理論」並未奪走我們的野心,而且恰恰相反。我們這兩個女人只有碰到火燒屁股時才會狂奔,但我們希望追隨長跑運動員莎蘭.弗拉納根(Shalane Flanagan)的榜樣。 報導指出,她贏得 2017 年紐約市馬拉松賽後,投身訓練其他十一名女選手,因為弗拉納根看到需求。她發現沒有女性長跑運動員的社團,她們往往在大學畢業後曇花一現,很快就累垮。 弗拉納根身為這門運動為數不多的熟面孔,大可獨占鋒頭。結果她著手幫助潛在競爭對手,從訓練技巧到加油打氣的方式都大方分享。 後來這個團體的每個人都入選奧運,《紐約時報》稱為「莎蘭效應」。 圖片|Photo by Pixabay on Pexels 弗拉納根創造一群追隨者,也精進自己的長跑技巧。 她證明人們在具備超強競爭力、處於巔峰狀態的同時,仍然能支持別人,與人攜手合作,結果也非常成功。她告訴《紐約時報》,「當我們獨自取得偉大的成就時,感覺就沒那麼特別。」 弗拉納根也說明「閃耀理論」為何比單純的人脈更深入。她本來可以拍拍其他跑者,說一聲「祝好運」,然後加入男性跑步團體。 這種行為就等同在尷尬的應酬場合交換電郵後,就沒有下文了。相反地,她投入時間、知識。 「閃耀理論」不是收集通訊方式,或得幫忙我們邂逅的每個人;即使具體實踐,也根本不可能對那麼多人都花費那麼多心思,所以我們總是明確指出「閃耀理論」是長時間又有意義的雙向投資。 這段友誼最充實的一點就是鞭策彼此成長,成為更好的人。 而且我們不只享受到「友誼」這個層面。西北大學的研究指出,人們更喜歡與能夠幫助自己實現目標的人交朋友,大家甚至沒意識到這就是他們做選擇時的依據。 在朋友身上看到自己想要實現的目標,可以幫助你更接近你勾勒的藍圖。我們確定,這就是我們初次見面那晚感受到的火花。 (同場加映:鄧惠文專文|分手後還能不能當朋友?舊情人給予的溫柔,是一種「餵毒式的溫柔」) 圖片|Photo by Cleyton Ewerton on Pexels 艾米娜托把某位她所敬佩的成功女性的建議銘記在心:在你提高層次時——好比升職、終於負擔得起奢侈的假期,或參加葛萊美頒獎典禮——看看身邊有誰。絕對不能只有才認識兩年的人。 這個勸告就是要帶著自己的朋友搭順風車。 這些人知道你的背景出身,了解你的價值觀;這些人也會提供你所需要的實力評量,幫助你利用你的力量和資源做出最佳決定,你會希望與這些人共享剛掙得的成果。 所以我們才喜歡《我家也有大明星》這個影集,儘管內容有許多無聊的男人行徑。我們都很愛看人們一起發光發熱。 雖然我們稱為理論,但這其實是一種行為。而且我們不只是口頭說說,也付諸實行。 圖片|Photo by Ketut Subiyanto on Pexels 「閃耀理論」的形式往往是分享資源、人脈和機會。最能幫助到別人的事情就是居中牽線。艾米娜托找到能留在美國的工作,多虧朋友提供的關鍵內幕消息。 安能在洛杉磯找到夢想的工作,只是因為朋友提起她的名字。即使我們婉拒某個機會,也會推薦我們人脈網絡中的人給對方。如果我們有資源,就會盡量刻意聚集同儕,談論他們那一行的狀況。 安和另一位年輕編輯曾為華盛頓特區的女記者舉辦無限暢飲活動;艾米娜托和朋友為科技領域的女性建立電郵清單,互相指導求職和技術問題。 我們都奉行「請求和提供」(ask and offer),這是「管道天使」(Pipeline Angels)創辦人娜塔莉亞.奧博蒂.諾奎拉(Natalia Oberti Noguera)提出的策略: 我們必須具體說出需求,並且清楚表達可以提供什麼回報。這有助於消除向他人求助的污名,敦促我們思考可以分享的所有資訊。 [ 註 ] 欲了解「閃耀理論」更多討論,可在推特、臉書或 IG 上搜尋 #ShineTheory。 本文摘錄自艾米娜托.蘇、安.傅利曼《我們是真正的朋友》,由時報文化出版授權原文轉載,欲閱讀完整作品,歡迎參考原書。 《我們是真正的朋友》 November 11, 2022 at 09: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6c21GAu

2022年11月9日 星期三

一個個人並不孤單,與不合適的人同行才叫折騰|獨立系女子 https://ift.tt/r2BiAQa 一個人也能吃飯、享受電影!獨立女子想找的不是避風港,而是優質的夥伴,一段能互相尊重與成長的平等親密關係。 文|Lynne Syu 聽過蔡健雅的〈如果你愛我〉嗎? 如果你愛著我 而我也愛著你 結果還是有段跨不過的距離 這時離開還依然美麗 如果說我愛著你 而你卻比較愛自己 我想那就不是我的問題 那不過是 現代人的愛情 現代的人愛情,科技戀愛,快進快攻。Tinder 右滑,看對眼就走走看,一眼不對則閃退,說走就走; 現代人的愛情,見幾次面,條件確認。你/妳可能 OK,那麼他/她可能就可以有感覺,不再那麼純粹。 不再純粹也是好的,作為一名獨立女子,更了解自己要的是什麼,更明白什麼樣性格的男子適合自己。 我真的深深體會過,單身不是多麼可怕的一件事,可怕的是努力想與一個不懂自己的人走下去。隨著年齡增長,自己能力提升、許多道理內化於心,懂得更多、學得更多,那麼要的更多,很合理啊。 一個獨立女性已經能游刃有餘,享受與自己獨處的時光,她們有著自己的步調,不需要對任何人妥協,可以大膽且堅持的在喜愛事物上執著,沒有對象也沒關係,不須左顧右盼,主宰著自己的世界。 (延伸閱讀:獨立系女子的戀愛之道:沒有魚,蝦也不要) 圖片|Photo by zaaak on PIXTA 獨立女子戀愛前第一思:在感情中不用妥協,又在容許的範圍內讓步 更深層的來說是你們的三觀、你們的行事風格。 三觀是什麼?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契合的三觀,相處起來總是特別舒服,我不需要要求你改這個、改那個,你也不會看不慣我這個、我那個,這樣的關係想想就很舒服自在。 曾經我和一個男子約會過,他很特別,腦袋所想都是數據、經濟、政治,很多面向的議題,經常能滔滔不絕地分享他的觀點,我從他的眼中看到許多不同的東西,看到新聞媒體包裝下的另一個世界。 這樣一個保持理性的頭腦,吸引了我走向他,可我是一個冒險家,比起各種評估、風險分析,更多的時候我選擇不計後果的去做,我不喜歡把握當下只是個口號,更是一直實踐著這個理念,我以為我也能讓他看見我眼中的世界,可惜似乎沒有辦法。 能夠不妥協,是兩個人都可以好好的做自己,互相尊重著對方的想法、理解著對方,即使各忙各的,也能對這段關係感到放心。 面對重大決定時,兩個人共同商議,各自在能容許的範圍內讓步,不強勢的要求對方接受。 (電影推薦:【獨立系女子】《戀夏 500 日》夏天:我不愛你卻偏要在一起,才是真正負了你) 獨立女子戀愛前第二思:妳做得到的事情很多,你們的相處是否讓生活更好 因為不將就,活得更自在。 有一天我發覺自己不再在乎是否有同伴,因為很多事情我自己一個人去做也很 OK,而且可能更舒坦、有效率、更放鬆,不需要「配合」讓人樂得自在。 還記得多年前在網路上看到一張孤單等級表,一個人吃飯、出國、遊樂園什麼的,現在回想起來: 自己一個人去完成一件事不表示孤單,與不合適的人同行才叫折騰。 圖片|Photo by takeuchi masato on PIXTA 有句話是這麼說的:「優秀的人也有自己的圈子,只是他們的圈子沒有你。」隨著年紀增長,聊不上話的人可以聆聽,但不必勉強相處。 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不會全然純粹,大家都想生活得更好,對方的人生經驗、學識是否能和自己擦出火花,是更值得在乎的,好聽話人人會說、熱水人人會倒,更有價值的是思想、談吐,那是人一生綜合學習的體現,裝不了的。 獨立女子目標明確,不畏懼獨自行動,明白自己的價值,遠離無謂的事物,透透徹徹地知道自己走在什麼樣的路,堅定地向前,靠近自己的理想。 戀愛前的第二思則必須好好思考,你們一起的生活是否更加美好。 獨立的人不會沉浸在陪伴與玩樂,他們妥善的規劃自己的時間,不會只是漫無目的的膩在一塊,在一段感情中,你們能否有共識的相處、有品質的陪伴對方,我認為很重要。 (你會喜歡:那些日子,陪伴我的動漫|《神隱少女》千尋與白龍:愛是溫柔羈絆,也是獨立成長的勇氣) 獨立女子戀愛前第三思:妳已經很忙,不需要一個傷自己心智的男人 我遇過一些愛挑三揀四的男人,從前會很慌張,想努力迎合,現在我會滿頭問號:「你哪位?有什麼資格指手畫腳?」 快進快攻,一眼不對則快退,這種男人我必退無疑,他們通常會包裝得像是「為妳好」,其實是他們對妳的「期待」。 每個人都只有 24 小時,為了滿足他人而把時間花在非自願的改變,到頭來心裡也不會踏實,對方可能還離開了。清楚自己的目標並前行,切莫因他人而被打亂步伐,積極的努力已經很疲倦,不需要找一個傷自己心智的男人。 圖片|Photo by Lyo on PIXTA 前陣子和結婚的同事們閒聊,他們說婚後的妥協與改變遠超乎自己的想像,從來不知婆家如此難搞,先生原來是個內心傳統的丈夫等等。 「如果能再重來,我寧願終身不婚。」其中一位說道。另一位馬上滑著辦公椅加入對話:「我也是,我好想念以前的生活。」 我很驚訝她們這系列的發言,所以更加覺得自己手上握著「選擇權」時,要更慎重的考慮與三思。 我會告訴對方,我們都是獨立的,朝各自想前進的路邁進,現在有幸相遇相惜,往後若有更好的安排,我們就祝彼此一路順風,人活一場,願不須妥協。 一起變得強大,真的是很美好的關係。 現階段我想談的感情,與其說是愛人,我覺得更像是優質的夥伴,兩個人皆在一個平等的關係,互相尊重與成長,積極的人遇強則更強。 兩個人都在往上爬,爬累了我拉你一把、你拉我一把,在這偌大的世界中,一起把生活過得越來越好。 作者介紹|Lynne Syu。 一個來自台灣的 90 後女子,相信文字能帶來蝴蝶效應,喜歡 digital nomad 這種時髦的工作方式,並持續產出文字能量往此邁進。 November 09, 2022 at 10: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r2BiAQa

2022年11月8日 星期二

高敏感族心理受傷卻拼命壓抑?為了修復關係而過度努力,小心陷入惡性循環 https://ift.tt/3mN5kfq 「高刺激尋求型高敏人」往往給人好奇心旺盛、行事積極的印象,但其實有顆脆弱善感的心——你也是這樣的人嗎?一起來看看專家的研究與分享吧! 文|美崎珠莉 容易受傷的人通常給人安靜少言、低調溫和的印象。但很多人或許不知道,有些容易受傷的人的性格,其實與安靜內向的刻板印象大相逕庭。 他們個性活潑好動,能言善道。旁人一回神才發現,他們早已一個人背起行囊去旅行了,這類型的人的確存在,即使他們給人好奇心旺盛、行事積極的印象,但其實有顆脆弱善感的心。 這樣的人或許是 HSS 型  HSP。HSS 型 HSP 的中文翻譯是「高刺激尋求型高敏人」。高刺激尋求型高敏人可謂兼備如「油門系統」般的強烈好奇心,以及如「煞車系統」般典型高敏人的謹慎。 專門研究高刺激尋求型高敏人的學者崔西.庫柏(Tracy Cooper)博士列舉出四個高刺激尋求型高敏人的特徵,分別是「尋求快感」、「追求全新的體驗」、「討厭被壓抑」以及「痛恨無聊」。 圖片|Photo by Pixabay on Pexels 在好奇心與壓力之間進退維谷 高刺激尋求型高敏人的好奇心,也就是「油門系統」的強度,外顯於處理人際關係及工作上的積極性格。 如果把這份好奇心運用在人的身上,高刺激尋求型高敏人會面面俱到地照顧會議上的每一個人,確保大家都有跟上,同時去思考討論該如何進行,才不至於讓與會者感到尷尬,而且他們還很擅長引導整體會議的結論。 這一類型的人經常得到高層的器重,被視為得力助手。 我認為一個人如果可以好好發揮高刺激尋求型高敏人的特質,就能在擅長的領域上發光發熱。 比方說,被交付了複雜的跨部門協調工作,就算他們表面上毫無怨言盡心盡力,內心深處不免也有「這種苦差事拜託別推到我頭上來」的掙扎。 但出於對工作的熱愛,他們總是全力以赴、使命必達,卻也因此感受到沉重的負擔。兩種矛盾的心情同時湧上心頭,不明白自己究竟該如何是好,是高刺激尋求型高敏人最常面臨的困境。 (猜你想看:「傾聽他人前,先聽自己的心聲」高敏感族的共感能力,請先用在自己身上) 圖片|Photo by Andrea Piacquadio on Pexels 他們一方面很清楚自己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對高難度業務的躍躍欲試,另一方面也感受到外界關愛的眼神,以及被要求做出成績的壓力,逼得自己苦不堪言,卻不知該如何化解這兩難的局面。 與此同時累積過多壓力,最後精疲力盡的狀況並不罕見。這種狀況一發生,高刺激尋求型高敏人心裡不免萌生把所有人際關係徹底阻絕在外,好讓心「休息」的念頭。 不過,「休息」說是說,但實際上高刺激尋求型高敏人是休息不了的。 他們個性本來就很會替人著想,大多數時間也覺得自己的工作很有意義,所以對於自己想把人際關係徹底阻絕在外的念頭難免心生抗拒。 高刺激尋求型高敏人儘管感覺自己糾結在人際關係的煩惱裡,卻始終無法從煩惱的惡性循環中掙脫。嚴重時很可能必須停職休養,或為了逃避現實而轉換工作的案例也不少。 但悲傷的是,即使早已心力交瘁,卻因為其外顯的正面積極,他們深埋在心中的壓力和一直以來承受的痛苦,直到離開工作崗位的那一刻依舊無人能懂。 (延伸閱讀:你是高敏感鬥士嗎?高成就、高焦慮,拋開內心小劇場,才知道自己有多強!) 看不出容易受傷才陷入的惡性循環 如前所述,我也是個高刺激尋求型高敏人,我也曾經歷過一段明明煩惱得要命,卻完全不被人理解,苦不堪言的時期。 當時我二十多歲,剛轉換工作到矽谷的一間新創公司。得償夙願能在世界最頂尖的企業之一任職,我旺盛的好奇心一舉被推到最高峰,家人也為我職涯更上一層樓而感到開心。 只不過工作換沒多久,世界級企業先進的技術實力及速度徹底壓垮了我,讓我渾身動彈不得。 我開始熬夜加班做那些沒完沒了的工作,還把睡袋帶進公司打地鋪,灌下大量咖啡,日復一日地過著氣力散盡的日子。 我在上一家公司辛勤工作,因為熟知最先進的技術,也喜歡與人交談,老闆評估我具備業務能力才轉職成功。 進公司時我還信心滿滿,自認能成為老闆的得力助手,結果不出一個月就讓我的自信心完全掃地,成了徹頭徹尾的職場廢物。 面對上司的指導,我竟然連自己能做到什麼、做不到什麼都答不出來。 上司對我進公司前後的表現判若兩人深感失望,連我自己也不明白為什麼當時自己會廢成這副德性。 外表看不出容易受傷的人就是這樣,內心其實早已被環境的變化及龐大的工作量淹沒,表面卻還是拚命壓抑,好讓旁人不至於發現自己的窘境。 由於乍看之下保持相同的步調努力工作,旁人很難察覺他們的狀況已經不對勁,他們也為自己的無能為力黯然神傷。 (猜你想看:什麼是高敏人?當你與人長時間相處出現疲憊感時,你可能具有高敏感特質) 圖片|Photo by Yan Krukov on Pexels 許多前來求助的個案在得知自己原來是高刺激尋求型高敏人時,紛紛表示有種鬆一口氣、安心了的感覺,終於明白自己為什麼會那樣。 「我很愛想東想西,也比旁人更容易察覺到細節的變化。可是,又隱約覺得自己似乎不太符合高敏人或細膩敏感的人給人的印象。」 「我自認個性偏活潑外向,有意見也敢直說,實在很難想像自己會是高敏人,直到得知世界上竟有高刺激尋求型的高敏人的那一刻,才恍然大悟!」 「我一投入有興趣的事物就會廢寢忘食,也因為如此曾在工作上獲得表揚。從這一點來看的確是高刺激尋求沒錯。但在真正著手做一件事前,我會很小心謹慎,這就很高敏感。」 「這種性格上相互矛盾的感覺始終揮之不去,在明白原來是氣質帶來的影響我就放心了。我一直以為自己無法馬上投入一件事是因為不夠努力的關係⋯⋯」 無論上述哪一位,他們在旁人眼裡都是活潑外向、正面積極的人,因此人們總認為他們跟煩惱沾不上邊,然而實際上他們卻在人際關係的煩惱中受苦。 有人甚至擔心自己是不是因為天生嗓門大或個性比較活潑,才被人說自己「白目」。 (同場加映:致高敏感者:在治癒世界之前,記得先治癒自己) 圖片|Photo by Olga on Pexels 幾乎所有這類型的人都覺得「跟人處不好都是自己不夠努力」,他們愈是為了修復關係而努力,愈容易陷入遍體鱗傷的惡性循環。 當然,擁有複雜內心世界的可不只高刺激尋求型高敏人。 容易受傷的人有壓抑自己、不願將傷口示人的傾向。由於不願對人揭露內心世界,所以不管是看起來就很細膩的人,或是看不出內在很脆弱的人,其實都同樣擁有無法估量的煩惱。 你不需要勉強自己改變,只需要多愛自己一點。 《躲不開職場粗神經,那就好好相處吧》 本文摘錄自美崎珠莉《躲不開職場粗神經,那就好好相處吧》,由寶鼎文化出版授權原文轉載,欲閱讀完整作品,歡迎參考原書。 《躲不開職場粗神經,那就好好相處吧》 November 08, 2022 at 11: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3mN5kfq

分手後只有自己念舊?張惠妹〈記得〉:練習「漸進式放下」,慢慢前進也很好 https://ift.tt/1BXStUC 關係終結、情感猶存,看著前任已經邁向了新的生活,甚至結識了新的對象,讓你飽受「二次失戀」之苦嗎?試試海苔熊分享的「漸進式放下」五方法,幫助自己慢慢往前吧! 和前男友分手至今已經快一年,這一年來斷斷續續有連絡。最近一次吃飯時聊了一下近況。 他說用交友 app 有認識新朋友,還不算有交往,但該發生的都有發生。當下我覺得有點震驚又難過,原來他早就已經放下,可以和別的女生一起了。 我的頭腦就像是DVD播放器一樣,不斷地在回想和他曾經快樂的時光,甚至想為什麼那時不這樣做,如果當時怎樣就可以怎樣⋯⋯。 這一年來我努力讓自己前進,去參加沒有興趣的活動、認識新朋友、登山、跑步,我真的以為自己走過來了,卻不如他的一段話,好像又讓自己的瘡疤被揭開。 我又像去年分手時,不停地上網找和前男友的分手雞湯文。我知道自己腦袋不停地播放以前的片斷很像著魔一樣,而且我甚至有想要再次復合的衝動,好怕自己會得憂鬱症,從此一蹶不振。 大家都說要把重心放在自己身上,去想想未來,但是我就是不停鑽牛角尖。 好像只有自己是念舊的人,只有自己記得過往的一切。而他早已經在前進。 by 潔妮 (點播時間:2022/9/5 上午 9:43:41) 圖片|Photo by cottonbro studio on Pexels 親愛的潔妮: 跟一個人分手之後,你以為已經傷心完了,你以為已經走過那一段很不容易的時間了,但再次得到他訊息的時候,你卻又有一種震驚的感覺,重新再掉進去那黑暗裡面,你很害怕又陷入那個沒辦法正常的工作的迴圈裡面。 所以你每一天每一天都試著去避免做這件事,但不論你如何避免,好像就會開始鑽牛角尖,然後想起各種東西,想起一些事實相反的假設、想起一些「當初當初如果沒有⋯⋯,現在就⋯⋯」的這些句子等等。 跟一個人分開以後,你會經歷第一次失戀,這個失戀往往有一個期限,比如說半年、一年年,你漸漸可以回到「人生正軌」,開始做你想做的事情或是該做的事情,而不會每天在那邊軟爛。 那什麼時候你會經歷「二次失戀呢」?有幾種情況: 他開始認識新的對象或交男、女朋友 他結婚了,或有另外一個老婆或老公,你以為自己已經不在意了,此時才發現自己還是好在意 他回過頭來跟你又重新一段感情(當然這次可能不一定是戀情了,可能是床伴關係,或是一夜情關係,然後又再次分開) 圖片|Photo by Kampus Production on Pexels 但不論是上面的哪一種,你都有可能會再重複當時第一次失戀的那種難過、很想他、很想再做點什麼的這種感覺。為什麼對方有新戀情之後你會經歷二次失戀呢?有幾種可以思考的方向: 一、你原本以為你擁有的東西現在被另外一個人拿走了。 二、你原本以為他跟你一樣還在緬懷過去,沒想到他現在已經跟你在不同一條路上面了,這些種種的感覺都會讓你有一種被丟下的感受。 三、無法再想像可能的未來。好像那些原先的期待現在都破滅了,本來彼此之間還有一些可能,現在都變成不可能了。 當他跟你分開以後,他還沒有找到新的對象,你可以在腦袋裡面腦補說,我們還有機會在一起,或者是我們有可能以後繞了一圈之後,還是有可能可以接續彼此的姻緣; 但現在他看起來跟另外一個人在一起了,其實在腦袋裡面可能的想像就被打破了,於是那個再一次的憂傷,然後再次的失落就會湧現。 (延伸閱讀:失戀的心痛源自「情緒衰竭」,愛情醫生教你 10 招走出分手陣痛期!) 圖片|海苔熊 提供 心理學 OK 繃 許多的書籍都會跟你說你要練習接受和放下,有講可能會誤解釋一次就要把對方放下 ,然後在每一次每一次無法完全放下的過程當中又自我責備。 其實都好有一種相形之下比較溫和的方法叫做「漸進式放下」,在這裡列出幾個步驟讓大家參考: 1. 反覆意識到他已經離開的事實 比方說,你可能還是很習慣用「我男友」、「我女友」來向別人稱呼對方,你可以在每一次表達的過程當中意識到這樣的狀況,然後逐步改變你對他的稱呼。 2. 心靈圖像 想像在你內心的深處有一個巨大的袋子,裡面有好多好多有關於他的東西,與他有關的回憶。 你可以一點一點的拿出來一些,今天放下兩個人一起去某個地方吃飯的記憶,明天放下第一次約會的時候他明天的笑容,再隔一天輕輕的放下他和你大吵的那個夜晚⋯⋯。 (猜你想看:戀愛是一種投資,3 個換乘戀愛的觀察,與其「裸辭」分手,不如等待好機會出現!) 圖片|Photo by Dominika Roseclay on Pexels 3. 接受你會把東西撿回來 你可能還是會想起跟他有關的事,去兩人相遇的地方看能不能夠再巧遇,喝他喜歡喝的飲料,好像又把一些東西重新再撿起來,這些是很正常的,不需要在這個時候準備自己。 隨著時間的掏洗,你會慢慢流下一些真正想要留下的回憶在袋子裡。 在每次放下一點點,放下一點點,放下一點點,但有些時候捨不得就把它撿回來,那放一點、撿一點的過程當中,這個袋子有一天終究會空下來。 4. 真正的死心,然後一次又一次的死心 儘管你做的前面好多步驟,但仍然有一種可能是,你內心的最底層可能沒有辦法接受他離開,所以當他跟別人在一起的時候,你才開始承認:「啊!以後的人生還有另外一個人陪伴他」。 你開始相信,他就沒有你也沒差,此後他的生活再也與你無關。 原本你還可以用「我們還可以是超級好朋友」、「我們還是可以聊天」等等來說服你自己,但等到他有對象之後,你可能就沒有辦法再以這樣的身份自居了。 5. 放別的東西進來 還有一種想像法是,你可以不用把袋子裡面所有東西都拿出來,你可以在心中保有一小塊是不要放下的。 這個「不要放下」,是你可以還是想著他,或是在需要的時候還是可以看著他的照片,妳可以先放一些其他東西進來,使得你的「人生包包」不是只有你跟他回憶而已,還有其他的東西。 如果你跟他的那些回憶是「烏龍茶」,你可以不需要把這杯茶倒掉,你可以加珍珠、牛奶,它就有不同的風味。 (同場加映:分手後還能做朋友嗎?三大要點釐清界線、維持健康的分手後關係) 圖片|Photo by Chevanon Photography on Pexels 如果你也經歷過二次失戀,我相信你在這段關係當中應該有一段很美好的經驗,所以你會想念跟他的那些愉快的日子,甚至你會想著我當初到底是做了什麼,所以關係才沒有辦法持續。 但我好想告訴你的是,有些時候並不是你做錯了什麼,就是兩個人的情深緣淺,沒有辦法真實的在一起,那這裡的真實的在一起,是他沒有辦法真正地投入全部在這段關係當中。 相反的,或許你也是一樣。可能你們曾經有一段時間非常投入,但卻稍縱即逝,自此之後,你們花非常多的時間去吵架,然後花非常多時間去溝通彼此價值觀。 每次都很累,每次都很疲憊,每次都在想:「算了啦,這應該就是最後一次了!」,可是每一次你還是都不放棄。 如果,現在的你跟當時也沒有太大的轉變,再復合,也還是會遇到一樣的結果。 圖片|Photo by Samson Katt on Pexels 一個失落的發生,可能來自於這個人的離開本身,但也有一種可能是,第二次、第三次的失落,會跟前面的失落有點不一樣; 不會再像之前一樣有這麼強烈的情緒,而且因為你過往有過走出第一次失戀的經驗,所以你可以利用這些成功經驗,協助你再去越過同樣的坎。 妳記得上次發生這件事情的時候,你是怎麼面對、因應跟解決的嗎? 二度失戀的過程當中,你會有一點擔心自己在掉下去,但因為你已經掉下去過一次了,所以我相信現在你可能已經是自己失戀的「專家」。 當時你透過什麼方式走出來的呢?那現在你有沒有可能透過類似的方式,讓自己再一次地走出來? 你已經俱足現在你需要的東西。不去強求把他從記憶裡完全抹去,這個不強求本身,反而可能可以帶來心靈的自由。 【我要投稿海苔熊為你點歌,連結請點我。「海苔熊為你點歌」到這裡聽。】 November 08, 2022 at 09: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1BXStUC

2022年11月7日 星期一

【蘇珊米勒】2022 雙子、天秤、水瓶:風象星座十一月運勢 https://ift.tt/ZlbaqGr 全世界最受歡迎的占星學家「蘇珊米勒」的 2022 年 11 月星座運勢:雙子座、天秤座、水瓶座,會遇到什麼好事或壞事呢? 雙子座(5 月 21 日~6 月 20 日) 11 月 8 日,難捱的月全食落入雙子座命盤中最私密、隱蔽的宮位,所以某人的秘密或意圖很可能突然曝光,就像地下間歇泉忽然猛烈噴射出來一樣,毫無徵兆。 天王星合相滿月對沖太陽、金星和水星,這是令人精神緊繃的相位。與此同時,土星分別與太陽和滿月相刑(代表阻礙),表明你將承接重任。 團隊中的某人,可能是你非常信任的下屬,或許會製造問題,而後辭職跑路。月食多與女性相關,所以這位大概率是女子。    顯然,所在公司或組織機構的人事結構必須改變才能改變境況——而找到解決方案的重任就落到你身上了。要實事求是,這樣你就能把出現的複雜問題解決掉。 木星在這個月回到了雙魚座,即代表名譽和榮耀的第 10 宮,與行運於第 8 宮的強大冥王星互動。海王星在十宮等待著回歸的木星,所以你可能會上新聞或成為大眾面前的熟臉。 這三顆行星——木星、海王星和冥王星的組合——可以助你賺取一大筆佣金、辦稅或執照費。 雖然最初改變的催促愈加強烈時,你可能覺得哪兒都不對勁了,但只要你有足夠的耐心,不要魯莽應對,很快就會發現改變帶來的壓力,更像是因禍得福。 (推薦閱讀:今天就開始動筆!寫日記的 7 大好處:記錄回憶、整理思緒、增加健康&幸福感) 如果職場一切如常,那你可能會在 11 月初跟醫院的聯繫比平時更頻繁。比如有親人需要手術,你自願去照顧,或者陪其做第一次理療,消解對方緊張感。 也可能是,你自己需要做個一拖再拖的手術。如果真是這樣,術後的你會以最佳狀態開始新生活。    如果辦公室一切正常,11 月初你可能會與醫務人員有比平時更多的互動。這可能是因為你的親人需要手術,你會自願成為她的支持者,或者在她第一次有點緊張的時候陪她去做物理治療。 如果不是這樣,你可能會去醫院做一個你推遲了的手術。很好,如果你這樣做了,你會以最佳狀態開始新的一年。 圖片|Photo by MediaFOTO on PIXTA 11 月 23 日新月期,你會考慮與人合作,木星也會支持你的決議。這是開誠佈公的好時機,因為木星行運於代表職業聲譽和榮譽的第十宮,看起來此人會與你進行一對一的秘密合作。 你可能會與律師、會計師、獵頭、代理人、經理、商業夥伴、婚禮策劃人或其他可以幫你取得成功的人達成協議。    星盤的 7 宮掌管著婚姻、訂婚和契約。感情修成正果是有可能的,但似乎你和某人出於業務原因聯合力量的可能性更高。聯盟富有成效,且很有錢途。 火星仍然在雙子座逆行,可以先聚在一起商談,等到 1 月底再實施計劃。如有可能,所有重要的事都等到新年再啟動吧,你會很高興自己這麼做了。 翻譯:星譯社/譯者:Mononoke & Clover (延伸閱讀:為你挑劇|《雙軌人生》就算計畫趕不上變化,也要相信宇宙會為妳做出最好的安排!) 天秤座(9 月 23 日~10 月 22 日) 本月的開頭對你來說並不容易,金牛座的滿月月食由於和天王星緊密相合,將表現得不可預測。這顆行星會帶來你最不期待的那一類消息,並且消息來得都很突然。 親愛的天秤,對你來說,主題很可能將聚焦在錢財方面。 這個月食可能會帶來納稅、學生貸款、銀行貸款的需求,或其他你想像不到或無法預見的義務。 抑或,如果有人承諾將匯給你某筆資金——比如來自前合夥人、甚至是來自風投的錢——那麼這筆現金可能不會出現,你最後可能會被告知資金無法到帳。這個消息可能會在最後一分鐘到來。因此你可能需要一個應急計劃。 屆時,全球市場可能會因為一些媒體新聞而發生可能會震盪,該新聞不是任何人的錯(或只是少數人的錯),但卻會影響所有人。 謹防你的信用卡和銀行對帳單的身份被盜。如果有任何問題,越早通知你的銀行或信用卡公司,就越容易改善情況。 (推薦閱讀:錢錢與它的產地|想同時有被動收入&複利效果?不論牛市或熊市,三種 ETF 投資策略,躺著賺錢!) 在月食發生的同時,好運的木星將發出一道光束來保護你從工作中收穫的薪資、總體收入和賺錢能力。 關於投資,由於 11 月 8 日的月食之後市場可能會出現波動,因此要遵循保守路線。每個人的財務狀況都是獨特的,所以最好在 11 月初就諮詢你的財務顧問。從占星角度來看,11 月不要冒任何風險。 不過話雖如此,好運的木星將與在你家庭宮的掌管財務的強大冥王星呈和諧相位,所以如果你急需錢,似乎你的母親或父親會願意幫你——去問問吧。 另外,出售房地產、或出售你擁有的但不再想要或需要的資產,可能會給你帶來一筆豐厚的收入。 圖片|Photo by prana on PIXTA 在 11 月 23 日的射手座新月(非月食)之前事情會有所改善,這將讓你有機會在這次新月之後利用一個週末或適當的短途旅行去到一個遙遠的地方去享受個人的休閒。接下來的幾週裡,你也可能和你的姐妹或兄弟進行特殊互動。 另外,由於這次新月,你可能會致力於一項有關出版、廣播或交流的特殊項目,比如一個新的播客系列、網站、或是你在建立的應用程序。 這是組建團隊、簽工作訂單並開始工作的理想時期,目的是在 1 月 21 日的新月時首次亮相你的項目,那時假期也剛結束。 火星現在繼續在逆行,並且會在 1 月中旬恢復順行,因此我的建議是等到那時在宣布你的項目。 另外,火星的小兄弟水星也將開始逆行,從下個月 12 月 29 日開始,然後在 1 月 18 日恢復順行。1 月 21 日在風象星座水瓶座的新月格外壯觀,所以爭取在那個時間或之後首次亮相你現在正在做的任何項目。 與此同時,在 11 月 25 日「黑五」和 11 月 28 日「網購星期一」的時候再買今年的節日禮物——兩個節日都會帶來今年的巨大折扣(遠比前幾年的力度更大)! 翻譯:星譯社/譯者:海浪泡沫 Aph (你會喜歡:錢錢與它的產地|最近總是想買東西?心理師:強迫購物背後,4 個真實的需求) 水瓶座(1 月 20 日~2 月 18 日) 也許在 11 月 8 日的滿月影響下,你想對自己的生活做一些重大改變。因為它將事情變得反覆無常,帶來不可預料的消息,令你震驚不已。 食相出現的時候,我們很難分辨事實真相與杜撰的謊言,所以在行動之前,要先做好篩選。 上個月 25 日,你已經經歷了天蠍座新月日食,給你的事業帶來一些積極的變化。現在,你的注意力也會因為金牛座滿月的影響轉移到房屋及家庭生活上,改變悄然而至。 不要衝動,雖然很想做,但最好控制住自己,因為你的主星天王星與滿月相合,且與太陽、金星及水星對沖。在這麼多行星的聯合作用下,這個滿月日食會引起一系列的連鎖反應和轉變,遍及你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作為一個屬於固定宮星座的人,你並不喜歡一次性經歷這麼多變化,但是本月,我們無法避免這些改變。 如果你因為某些原因正在搬家,一定要確保自己的推斷是合理的,只有這樣,這次搬遷才會讓你的生活有所改善,更加開心。 (延伸閱讀:年末掃除動起來!斷捨離是「了解自己」的過程,5 大心法打造極簡生活) 正在水瓶座的土星將與太陽、滿月相刑。而且土星在古典占星中也是水瓶座的主星,所以這次的滿月將對你產生比其他星座更為直接的影響。 11 月 8 日的金牛座滿月發生之時,你的兩個主星(土星、天王星)會表現得非常活躍,並以一種桀驁不馴且偏激的方式發揮作用,一切都無法按照計劃進行。 所以,對於一些重要決定最好推遲到 12 月再做考慮。出生在 2 月 5 日及其前後 5 天內的水瓶座最能感受到這個滿月的影響。 圖片|Photo by peachpeach on PIXTA 對於 12 星座的每一個人來說,這都將是一次壓力重重的滿月日食。好消息是,等到 11 月 23 日,木星會與太陽及滿月成有利相位。 所以,如果你要做出的改變需要花費很多金錢,則會得到所需的資金。自 10 月 27 日起,木星就重新回到了你的財帛宮並一直待到 12 月 20 日才離開,所以你會得到一大筆所需的金錢。 11 月有很多影響力強大的星象。一旦到了 11 月 20 日,很多事情的情況都會發生顯著改善。那天的木星與太陽精確三分(一個非常積極的相位)。屆時所做的行動,大多都會得到有利的結果。 錢財似乎已經在來的路上,所以你可以做些準備工作,比如敲定一筆交易、與人達成協議、要求漲薪或找一份副業。 11 月 23 日的新月會讓你的社交生活變得更加活躍。也許你會結交新朋友,現在的朋友也會邀請你一起共度佳節。這是一個友好的新月,它會跟正在水瓶座真愛宮的火星成有利相位。 誰知道呢,你會不會在這些聚會上遇見一位令你魂牽夢縈的陌生人? 親愛的瓶子,展現出自己的最佳狀態吧,因為佔盡天時、地利、人和的你,會遇到理想中的那個人。 11 月 23 日之後,一定要找理由出去社交,並認識一些新朋友,你會很享受這些時光的。 翻譯:星譯社/譯者:王哇哇 November 08, 2022 at 12:30A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ZlbaqGr

【蘇珊米勒】2022 金牛、處女、摩羯:土象星座十一月運勢 https://ift.tt/hFm01zg 全世界最受歡迎的占星學家「蘇珊米勒」的 2022 年 11 月土象星座運勢:金牛座、處女座、摩羯座,會遇到什麼好事或壞事呢? 金牛座(4 月 20 日~5 月 20 日) 11 月 8 日,滿月月食出現在金牛座,這次食相會觸發類似頓悟的思想變化,你會用完全不同的方式看待親密關係中的某個人。 可能早在 10 月 9 日牡羊座滿月的時候你就感受到了這次食相的情況,有些人(10% 的讀者)會在一個月(及前後 4 天內)之前就感受到食相;大多數(85% 的讀者)會在 11 月 8 日月食當天及前後 4 天內感受到食相;15% 的讀者會在 12 月 7 日滿月及前後 4 天內才會對這個月的食相有更強烈的感覺。 這是一次出相月食,因此,如果這個人對你很重要,你要謹慎措辭,因為這次真的是覆水難收。 天王星會和滿月形成合相,同時對分太陽,因此你處理事情的方式也許會給內心留下疤痕,所以要格外小心。 話雖如此,如果食相和你出生盤上的太陽、月亮或其他星體形成了 5° 以內的相位,那麼你可能也無法讓關係回到從前。 如果你收到了不開心的消息就會有預感,你也會知道這段關係什麼時候進入新的篇章,唯一的選擇就是盡可能優雅地向前走。 你可能會在當下立刻產生反應,但最好還是緩一兩天再表達自己的想法,你要留夠時間來反思、整理所有的要素。 保持務實的視角非常重要,土星和太陽、滿月分別形成刑相,這樣的星象嚴厲且客觀,它會提醒你必須履行責任,接受事實——即便接受事實令人痛苦。 (延伸閱讀:芬蘭教育|反省的重點,是教孩子面對自己的混亂情緒、整理內在) 你和配偶、和穩定的戀人、建立嚴肅戀愛關係的戀人之間可能會出現一些問題,可能和事業合作夥伴、工作上密切合作的同事也會出現一些問題。 有些事情正在結束,你也沒有辦法阻止它——這就好比努力伸出雙臂想阻止一場雪崩。這次月食出現在你的星座,所以你必須通過自己的感受、通過分析怎樣做對未來最好來過濾各種撲面而來的消息。 有些人可能會給你帶來壓力,而你可能會忍不住還想給這些人找藉口,但久而久之,這些藉口也會失效的。 因為這次出現的是滿月,所以你的感受會浮出水面並掀至頂點。天王星會在這次食相當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因此,你可能會在偶然或不經意間發現新的信息(以及食相相關的信息),也可能是聽到了什麼然後深感震驚。 你特別想立刻回應,但最好是在說話之前先考慮一下。 如果你的生日在 5 月 6 日及前後 5 天,那麼你會對這次食相有格外強烈的感覺。冥王星會和木星形成相互支撐的角度,所以一個朋友——也許是一個國外的朋友——在這個時候會給你幫助。 食相期間,火星和土星也會友好合作,因此事業應該會很穩定,也會有可持續的經濟收入。 圖片|Photo by Fast&Slow on PIXTA 隨後,11 月 23 日的新月(沒有食相伴隨)出現在代表他人錢財的宮位,如果你要離開配偶、離開認真、忠誠的合作夥伴,那麼這次新月很適合討論如何公平分配資產。 討論和頂多需要時間,但是木星對這次新月很友好,因此這次財產分配會讓你獲得可觀的收入。如果你要和會計討論稅務問題,那麼你可能會收到退稅,也許退稅的金額比預估要少,但總歸是有額外收入。 或者,你可能會繼承一筆遺產。現在,你可以向銀行申請貸款或抵押貸款。現在去處理這些事情非常合適,獲得批准的機率很大。 火星在代表儲蓄和收入的第二宮,現在財務上可能出現了一些負擔,這種情況可能會持續很久,到 2023 年 3 月 25 日才會消失,所以要調整自己的消費節奏。大筆開支可以推遲到 4 月或 5 月,你會很開心自己做了明智的決定。 木星是禮物和運氣的給予者,7 月 28 日,木星開始逆行,但他會在 11 月 23 日恢復順行,恢復原本的力量。從 11 月 23 日到 12 月 20 日(12 月 20 日木星會進入牡羊座)這段時間,你有機會享受近期最迷人的假期。 朋友們很想把你從家裡拉出來,和你一同慶祝假期,你也會被朋友們的溫暖包裹,深深沉醉。這就是木星產生的影響,耀眼且稀有——現在你就要做好計劃,充分利用它。 翻譯:星譯社/譯者:安德烈 (延伸閱讀:30 歲轉職會太晚嗎?給轉職者的 3 個實用方法論:自我評估、風險管理、親密溝通) 處女座(8 月 23 日~9 月 22 日) 11 月 8 日瘋狂又困難的月食即將到來,橫跨你星盤兩個出行宮,所以 11 月上半月不適合出門,尤其不適合去遠方。 意外動態之星天王星橫衝直撞,與月食相合,對沖太陽,可能迫使一個秘密曝光。 除了天王星帶來的緊張相位,土星也同時挑戰太陽和月食,又增加責任屬性。土星警告你,你必須保持現實、穩定,你可能擔心錢的問題,但如果這樣,進入新年時你會見到大筆進帳。 月食前後安排輕鬆些,因為每個人都緊張(包括你),輕鬆不嚴格的安排是最好的安排。 這個月食發生在金牛座,與你非常和諧的星座,你可以扭轉局面並用上這個月食——無論它帶來什麼信息——最終為你所用。 如果 11 月 8 日的月食前後,不是出行或海外關係事務引發你的關注,其他可能強調的領域是:你的大學生/研究生身份、法律事務動態、媒體傳播項目、以你為主角或你撰寫的書籍出版,但無論什麼事,看似都是你想不到的事。 我還是要說,但凡涉及天王星,發生什麼是猜不到的——天王星的屬性就是震驚與敬畏。 (延伸閱讀:年後想加薪,你該知道的五大重點!) 這一切發生的同時,你的事業繼續收穫。火星繼續在你星盤第十宮榮譽、獎項、成就宮,還會停留很久,持續到 2023 年 3 月 25 日(火星今年 8 月 20 日進入你星盤事業宮)。 10 月 30 日開始,確實火星是在逆行,你可能面對一些延遲,發現需要返工、修改策略。不要讓這些導致你認為自己脫軌——沒有,還在正軌——這時經歷的一切都是應該經歷的。 大家一樣都在火逆,不要覺得你在輸給競爭對手——聰明人才看好你。 圖片|Photo by Fast&Slow on PIXTA 11 月最開心的日子是 11 月 20 日,太陽與木星三分相,說明這天非常和諧,還可能得到財務收穫。 你和感情伴侶一定很合拍,你們可以一起計劃未來。等 11 月 23 日木星順行之後,你會發現節奏快起來一點,你將進入一個迷人的假日季,尤其在浪漫和感情上。 11 月 23 日的新月幫你忘記月初月食帶來的任何不快,這個新月讓你的注意力轉向私生活。你星盤掌管住所和家人的第四宮迎來四顆星體入駐,這個位置也掌管你打算買賣租賃的其他房產。 這個新月之後的幾週裡,你會培養私人生活,也為心愛的人們準備一個美好假日。你的家人當然也愛你,這會變得更明顯,也將打動你的心。 11 月 23 日到 12 月前三週裡,你的一切家庭計劃可以實現巨大進展。招待親朋好友也十分快樂,讓你表現出你精緻時尚的格調,讓你的客人們始終感覺被寵愛。 如果你在戀愛還沒結婚,對方可能求婚——確實,在全部星座中,你有些最適合結婚的星象。不想戀愛結婚? 你可以運用星盤第七宮這齣色的結合能量——鼓勵你與他人合併力量——打造一段嚴肅的、特別能賺錢、里程碑般的事業合作關係。 翻譯:星譯社/譯者:幻覺 (你會喜歡:「成熟的關係,可以坦承談錢而不尷尬」適合結婚的伴侶,是因為至少討論過這五個金錢問題) 摩羯座(12 月 22 日~1 月 19 日) 本月對某段戀愛關係好一點。滿月月食會將爭論的原因浮現表面,就如同與你正在約會之人共赴火山一般。這可不是一個容易應付的月食,因為它充滿著情緒。 天王星是顆象徵一切出乎意料之事的行星,它將與滿月合相並直接對沖太陽。你星盤裡象徵真愛的第 5 宮被凸顯,所以如果你正與某位你認真對待之人約會,你可能會想在你回應消息之前反思一下。 月食會掀起許多宇宙塵埃,導致在消息傳來之時你很難看清前路。所以你的第一步任務就是要核實你所聽到的信息。 如果你並未處在約會階段而是已婚狀態,那麼本次月食不會影響你的婚姻(因為它由你星盤另一部分區域掌管),但會導致你對某個孩子的擔憂。 同樣,採用謹慎、緩慢的方式是最好的,因為所有日月食大戲都有第二幕,幾週後會有更多信息浮現。 如果你並無子女(或哪怕你是有的),但你涉及了某個創意項目,那你需要密切觀察項目的進展,因為它看起來會在 11 月 8 日前後 4、5 天內結束,但在最後關頭,事態會突然出岔子。 (你會喜歡:摩羯座冷漠無情?其實是成熟務實、獨立自主!) 圖片|Photo by Fast&Slow on PIXTA 你的守護星土星,正在一個非常艱難的位置,並將給正在發生的事態製造更多緊張。因此,金錢看起來是主要的討論話題。 也許你想參加一個社交活動,然而其成本卻令人望而卻步。若你已經借了一大筆錢給你正在約會之人,在本次月食之際你可能發現錢是要不回來了,不僅是現在,且可能是永遠拿不回來,這會令你震驚且失望。 與此同時,在這種背景形勢下,在工作中也有很多事要做,因為儘管假期將至,但你的辦公室看起來是活躍熱鬧非凡(當然,你的工作節奏之所以忙碌也許正因為即將到來的假期,尤其如果你從事一個季節性行業的話)。 火星將繼續要求你從現在至 3 月底努力工作。你是一個敬業、雄心勃勃的靈魂,因此你在這個月食之際可能會遇到困難,你沒準會歡迎有這個能將你自己投入到工作中的機會,這樣就能從 11 月 8 日的月食帶來的一切混亂中得到一點解脫和轉移。 在 11 月 23 日的射手座新月之後,你也許決定抽幾天時間休息和反思一下。 木星剛回到雙魚座並將於 11 月 23 日新月同一天由逆行轉為順行。木星將繼續逗留在雙魚座內——這正是理想的旅行期——因此 11 月最後一週是你計劃出門去附近走走的完美時機。 你可能需要時間來規劃你的未來,而新月將給你足夠的時間做這件事。 你可能想去鎮上進行聖誕購物。對你自己好一些,親愛的摩羯——11 月初可能令你和其他每個星座的許多人都疲憊不堪。而 11 月下半將給你提供更好的消息。 翻譯:星譯社/譯者:王小亞 November 07, 2022 at 11: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hFm01zg

2022年11月6日 星期日

精品包換現金、二手精品包怎麼賣?全台最好賣精品 App「PopChill」大揭秘 https://ift.tt/D9NtJE8 有了新包包,舊的就被塞進衣櫥不見天日。其實,閒置的精品包,可以上 App 換現金,今天就帶妳來探索 PopChill 這個幫妳把精品變現金的 App。 所有在網路上賣過精品的人,都有這樣的共同經驗:「我把精品包 PO 在網拍平台上賣,有人來殺價,但就是賣不掉!」。 說真的,「賣不掉」並不奇怪,因為一般的網拍平台,很適合賣低價物品,但完全不適合賣精品! 圖片來源|PopChill PopChill 是台灣最大的精品買賣 App,他們逆勢操作,推出了這個專門買賣「精品」的線上服務。上面賣得最好的,不是你想像的平價品,而是 CHANEL、LV、Hermes 這些大品牌。妳可能覺得奇怪,難道大家在這邊買都不怕買到假貨嗎? 圖片來源|PopChill 原來,看準了大家不敢在網路上買精品的問題,PopChill 推出了「安心購」服務,當買家下單並在結帳時勾選「安心購」,平台就會連絡賣家收貨,收到的商品,先由平台做正品鑑定,確認正品後,才寄給買家。過去一直無法被解決的信任問題,PopChill 的正品鑑定,完成了「信任」的最後一里路。 圖片來源|PopChill 由於 PopChill 上的精品買氣強勁,自然吸引許多賣家到上面賣精品。平台雖然並沒有限制只能上架精品,不過實際操作,發現精品的詢問度和售出率,都比中低價商品還高,這個現象和其他網購平台完全相反。 圖片來源|PopChill 想在 PopChill 上賣精品,你可以用手機號碼註冊後,就開始上傳商品,每個商品只要上傳名稱、價格、描述,以及附上 20 張以內的照片,就完成上架。上架不用錢,售出後平台會收取 5% 的服務費用。目前平台正在進行「免運」補貼,不管是運費、鑑定費,這些都不需要賣家出半毛錢,可以說是相當的佛心。 圖片來源|PopChill 因為買家都是精品的「識貨者」,在 PopChill 上賣東西,你比較不會遇到不識貨亂殺價的買家。賣家最後能賺到的錢,自然也比在其他地方賣還多。 有位小資女,之前不小心買了太多名牌包,靠著在 PopChill 上賣掉之前的「庫存」,平均每個月就有 3 萬塊的收入。後來,她乾脆把親朋好友的精品也拿來上架,甚至還去進了一些二手精品,在 PopChill 上做起了生意,當起了小闆娘。 除了變現金外,賣掉閒置精品,也延續了物品的使用時間,帶有一些社會和環保意義。隨著「永續時尚」正夯,有越來越多人都在尋找賣掉自己閒置精品的機會。如果妳的衣櫃有閒置精品,也想要換現金,今天,就讓它們 PopChill 吧! 更多資訊,一起來看 >> 前往 Popchill 官網  現在就下載 Popchill >> Android APP 載點、iOS APP 載點  November 07, 2022 at 11:01A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D9NtJE8

2022年11月2日 星期三

錢錢與它的產地|想同時有被動收入&複利效果?不論牛市或熊市,三種 ETF 投資策略,躺著賺錢! https://ift.tt/m1BqnGW 人人都買 ETF 的時代,究竟要怎麼該投資呢?本篇將協助大家了解 ETF 的類型,並從琳瑯滿目的商品中選擇適合的標的,讓你以更有效的方式運用資金、累積財富! 人人都買 ETF 的時代,究竟要怎麼投資以有效運用資金呢? 筆者在先前的理財文章中提到,可以運用「被動收入」與「複利效果」來累積財富。 而投資 ETF 是創造被動收入當中,相對簡單、無需花太多時間研究、又能達到分散風險的選擇。 舉例而言,投資股票型 ETF ,就像是買進一籃子的股票,因而達到分散風險的目的。 儘管風險較小,仍有許多眉角,如未特別注意,可能產生「領了股息、賠了價差」或「沒有避開股災,讓長期以來的心血白忙一場」等情況。 本篇文章將簡介 ETF、認識其類型(如市值型 ETF、高息型 ETF 等),並分享在牛市、熊市中如何操作。 希望有助於讀者在投資 ETF 時,從琳瑯滿目的商品中選擇適合自己的標的,並化繁為簡,更有效、輕鬆地運用資金以累積財富。 圖片|Photo by Karolina Grabowska on Pexels ETF 簡介:新手投資 ETF 的常見類型 首先,做任何投資的第一步,一定要先了解商品。 ETF (Exchange Traded Fund)中文名為「指數股票型基金」。 它是一種由投信公司發行,追蹤、模擬或複製標的指數之績效表現的開放式基金 [1],顧名思義,它兼具基金和股票的特性。 例如,我們常說買進 1 張股票,相當於 1,000 股;或買進一張 ETF,相當於買進 1,000 受益權單位。 舉常見的 0050 來說明:0050,是以「完全複製」的指數化操作策略,「追蹤」臺灣 50 指數之績效表現,其追蹤成分股是由上市股票中評選出 50 檔市值最大、符合篩選條件的上市股票。除了長期資本利得 [2] 外,還能享受配息(0050 為半年配),另外,持股內容為「每季」調整。 從上述資料,我們可以了解到,在認識一檔 ETF 商品時,除了要了解相關的基本資料,還要注意其追蹤的標的、配息的頻率、調整成分股的依據等資訊。 當我們對 ETF 有了基本的認識後,筆者針對較適合新手操作的「股票型 ETF」,依其特性分為「市值型」、「高息型」和「主題型」三大類。 (延伸閱讀:ETF 懶人投資到底是什麼?別忽略隱形成本,當個聰明投資人!) 圖片|Photo by KiRi on Pixta 1. 市值型 市值型 ETF 追蹤的是大盤的指數表現,當股市處於牛市,大盤指數上漲時,投資市值型 ETF 就能從中賺取「資本利得」(俗稱「賺價差」)。 台灣股市中,常見的市值型 ETF 如追蹤「台灣 50 指數」的元大台灣 50(0050)、富邦台 50(006208)。 2. 高息型 投資高息型 ETF 的投資人,通常以「領取股息」為主要目標,追求較高的「殖利率」(Yield),在股票型 ETF 的投資中,指的是以「每股股息」除以「每股股價」,並以百分比表示。 常見的高息型 ETF,如年配息的元大高股息(0056)、季配息的國泰永續高股息(00878)。 另外,近年來投信公司也紛紛推出了「高息低波」的商品,強調「低波動性」,對以長期領取股息的存股族而言,是相對抗跌的商品。 3. 主題型 主題型 ETF,適合對產業趨勢有研究、看好某個產業前景的投資人。常見的熱門主題,如 5G、AI、電動車、半導體等。 投資主題型 ETF  通常以賺取資本利得為主要目標,需要配合產業前景與趨勢,順勢而為。 以上三類 ETF,投資人可以依據自己的風險承受程度,選擇較保守(如領股息)或較積極(賺價差)的操作。 (猜你想看:錢錢與它的產地|剛畢業不能存錢嗎?PTT 神人A大的零存款新手第一步:這樣釐清貸款債務) 圖片|Photo by Andrea Piacquadio on Pexels 牛市、熊市中,如何操作 ETF 以趨利避害? 了解 ETF 的簡介和類型後,要如何投資呢?在牛市和熊市時的操作並不相同。 投資人都不希望自己花時間、金錢投入一檔 ETF,結果卻因為熊市來臨,讓長期以來的心血白忙一場。 依筆者淺見,無論投資人投資的是「市值型」、「高息型」或「主題型」ETF,都應該要「順勢而為」。 為什麼呢?可能有人會疑惑,如果是定期定額買進一檔 ETF,有什麼不好嗎?或是會懷疑,只要買進 ETF 領股息,不是就穩賺不賠嗎? 事實上,許多人會落入「領股息」的迷思當中,因為當「領到的股息」小於「賠掉的價差」時,其實整體而言,投資人的財富是虧損的。 (如果是想要做長期投資,並長期領股息、不在意帳面價值漲跌的投資人,不在此列。) 換個角度想,即使是想要投資高息型 ETF 的投資人,如果當趨勢由牛市轉為熊市時,他選擇先將 ETF 賣出,收回本金; 不僅可以避開股災帶來的跌勢,當趨勢由熊市重新轉為牛市時,再逢低進場,還可以買到「更多張」的 ETF。 (同場加映:錢錢與它的產地|怎麼平撫投資賠錢的失落情緒?零焦慮理財 4 步驟) 圖片|Photo by Anna Nekrashevich on Pexels 那麼,如果想以簡單的 ETF 懶人投資法投資,要如何做呢? 筆者認為,投資人可以依個人的情況(如風險承受程度、資金運用等)做資產配置,在牛市中,以買進「市值型」、「高息型」的商品為主; 在牛市將要轉為熊市的頭部盤整區時,應賣出市值型商品,轉換為持有高息型商品;在行情反轉為熊市時,全數賣出,收回本金; 在熊市將要轉為牛市的底部盤整區時,慢慢買進高息型商品,等行情確定轉為牛市,就可以把部分高息型商品轉換為市值型商品,以賺取更多波段價差。 (當然,如果對產業有特別研究的人,也可以運用上述方法投資相關的「主題型」ETF 商品,但要注意的是,其風險相對較高。) 願本篇文章能幫助讀者在投資 ETF、創造被動收入的過程中,更加輕鬆、順利,有效地運用資金以累積財富。 [1] 開放式基金(Open-end fund)是一種證券共同基金,它可以在任何時候發行(issue) 和贖回(redeem)任意數量的基金數額。(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2] 資本利得,指的是當有價證券的賣出價格高於買進價格時,所獲得之間的價差。 參考資料| 臺灣證券交易所 指數股票型基金( ETF )簡介  元大官網 如果你喜歡今天的內容,想繼續關注「錢錢與它的產地」,敬請免費訂閱專為女人迷用戶打造的「專屬理財內容」——用心學習理財規劃,一起活出富足人生! November 02, 2022 at 07: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m1BqnGW

2022年11月1日 星期二

三明治世代資金運用術!讓自己成為擁有「選擇自由」的人 https://ift.tt/VjriyCE 妳是三明治世代的一員嗎?當妳成為家裡的中心支柱,必須照護老小,該如何智慧地選擇,透過資金運用為自己與家人的生活創造一個更明確、美好且舒適的生活藍圖?透過本圖輯,替妳整理重點資金運用資訊,國泰人壽推出的投資型保單 iSmart 變額壽險讓妳不必在投保或投資間抉擇,聰明運用手邊資金,開創更多更廣的財富與自由。 臺灣高齡化社會已非新聞,因著延伸出了三明治世代困境。 所謂三明治世代(sandwich generation)指的是在高齡化社會中,擔起撫養父母、照護子女責任的一群人。更有研究指出,無論國內外,年邁父母的照顧責任大都還是落在女性家庭成員身上。 妳是否也是三明治世代的一員?妳的日常基本就是在照料父母和孩子的瑣事間流逝?在忙碌中失去對生活的期待,在壓力下感覺遺失自我?面對未來,沈重的責任與模糊的資金運用設定是否總是讓妳煩心?   作為家庭的中心支柱,妳總渴望手邊有更多流動資金、更多自我時間可以研究應該投保保險亦或資金運用,替未來的家人與自己累積財富自由與生活穩定。但與此同時,對妳來說,生活不能隨意冒險,當經濟市場經歷動盪,妳是不能承受風險的人。 從生活到資金運用:讓自己成為擁有「選擇自由」的人 面對生活,妳熟練地在職場中排定優先順序,一旦離開辦公室,生活的待辦事項卻總讓妳力不從心。多重煩惱下,很難為自己好好思考人生優先順序。例如:孩子教養、照顧父母的責任、車房貸等等面對不同的壓力夾擊,妳總會深深吸口氣,希望自己擁有更多的智慧與耐心,為自己、父母與家庭做出無後顧之憂的保障選擇。 人生不同階段,責任亦不同,除了自己,妳還需要顧及另一半的感受、妳也許時常掙扎於家庭與小孩間的時間分配。當父母邁入老年,突如其來的醫療需求,除了讓妳勞心勞力,實際也是一筆鉅額花費。如何分配自己手邊的資金?替無法預知的意外投保保險、投資或消費?也成了作為一個大人、一個支柱必須思考的問題。 從生活到資金運用,讓自己成為一個擁有長遠眼光、熟慮計畫的人。創造妳的理想生活時,有明確的藍圖與目標很重要,如同資金運用,重點不是炒短線快速獲利,而是能長期的有效增值。讓自己成為擁有「選擇自由」的人,當妳擁有越多選擇的可能性,妳越能從容輕盈地,活出妳渴望的理想生活。 替人生加薪! iSmart 變額壽險讓妳離目標更近一步 為了讓妳所愛的人與自己,過上更好的生活,週間妳努力讓工作達標,時常熬夜加班,儘管妳想做的事很多:去花藝教室捻花惹草、去山頂露營數星星、去經驗長途旅行帶來的珍貴回憶⋯⋯但妳卻在生活與生存間,發現越來越沒有時間給自己。 妳總掙扎於手邊有限的少數資金,雖然能隨心運用的資源較少,但妳也希望能透過好的、精準的資金運用選擇,去解決必須在投資、投保保險間抉擇的窘境與痛點。 正因資金有限,利用投資型保單試著替妳的人生加薪吧!投資型保單僅需一筆資金就可以兼顧保障與投資,讓妳每日每夜付出的努力,有所收穫,妳值得讓自己擁有更多累積財富的機會,而這些機會,會領妳往渴望的理想生活。 國泰人壽推出投資型保單 iSmart 變額壽險,保險費最低僅需 10 萬元低門檻,帶妳離目標更近一步! iSmart 變額壽險為兼顧平台型投資保單收費公開透明、自主性高的特點,同步享有如類全委型投資保單的投組配置建議、24H 與再平衡服務(會隨市場變動提供投資調整建議),讓妳無需擔心自己不懂投資,也不需要花時間再研究與看顧投資上,對於想透過簡單投資開源,無痛累積財富的妳來說,是入門門檻低也最經濟實惠的選擇。 過去,一般的基金平台型保單多半需要投資者自行操作、研究基金、自行選擇投資標的,而 iSmart 變額壽險擁有智慧、透明、聰明新選擇的三大特點,讓沒有時間、不會自己看盤的妳,用更智慧的方式來操作:透過 iSmart 變額壽險挑選基金標的,投保超簡單。 另外,平台標的透明化、超優保單行政費 0.88%/年,收費與投資狀況一目了然,讓妳投資起來更透明安心。並利用大數據的蒐集,搭配全年無休的智能再平衡機制,讓妳能在忙碌的生活中,輕鬆明瞭市場現況,快速維持最適資產配置,輕鬆穩定投資。 資金運用,是為了更自在地生活 身為三明治世代的妳,夾在向上照護、向下撫養的生活壓力裡,這過程需要智慧與耐心,實踐自己與家人的生活目標,如何在有限的時間與金錢下,不失去自我,替自己的人生創造更多可能? 當全民理財時代來臨,學習資金規劃已是大眾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對妳而言,懂得資金規劃是為了能更自在地生活。 因大數據與科技進步,智能分析讓資金規劃裡頭瑣碎的研究變得更平易近人,也能讓妳輕鬆地省下資金規劃的精力,把時間花在值得的事物與重要的人們身上。除了省下時間外,妳也能透過 iSmart 變額壽險的幫助,在資金有限的條件下,做出更精準、看得見投資報酬也能一次兼顧保障與投資的資金規劃選擇,為自己與家人的生活創造一個更明確、美好且舒適的生活藍圖,而這藍圖裡,妳會感到自由,並一點一滴地找回曾經失去的自我。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投資警語 消費者投保前應審慎瞭解本商品之承保範圍、除外責任、不保事項及商品風險,相關內容均詳列於保單條款及相關銷售文件 ,如有疑義請洽詢銷售人員以詳細說明。 本保險為不分紅保險單,不參加紅利分配,並無紅利給付項目。 消費者於購買本商品前,應詳閱各種銷售文件內容,如要詳細了解本商品之附加費用或其他相關資訊,請洽本行業務員、國泰人壽服務據點(客服專線:市話免費撥打 0800-036-599、付費撥打 02-2162-6201)或網站(www.cathayholdings.com/life),以保障您的權益。 要保人可透過國泰人壽客服專線(市話免費撥打:0800-036-599、付費撥打:02-2162-6201) 或網站(www.cathayholdings.com/life)、總公司 ( 臺北市仁愛路四段 296 號)、分公司及通訊處所提供之電腦查閱資訊公開說明文件。 本投資型保險為非存款商品,不受「存款保險」之保障。 稅法相關規定之改變可能會影響本保險之投資報酬及給付金額。 投資型保險商品之專設帳簿記載投資資產之價值金額不受人身保險安定基金之保障。除前述投資部分外,保險保障部分依保險法及其他相關規定受「保險安定基金」之保障。 匯率風險說明:匯兌風險:本保險相關款項之收付均以商品貨幣 (新臺幣) 為之,保戶須自行承擔就商品貨幣(新臺幣)與其他貨幣進行兌換時所生之匯率變動風險。 自連結投資標的交易對手取得之報酬、費用折讓等各項利益,應於簽約前提供予要保人參考。 人壽保險之死亡給付及年金保險之確定年金給付於被保險人死亡後給付於指定受益人者,依保險法第一百十二條規定不得作為被保險人之遺產,惟如涉有規避遺產稅等稅捐情事者,稽徵機關仍得依據有關稅法規定或納稅者權利保護法第七條所定實質課稅原則辦理。相關實質課稅原則案例,可至國泰人壽官方網站首頁查詢。 本保險由國泰人壽發行,由國泰世華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為行銷通路招攬,惟國泰人壽保有最終承保與否之一切權利。 本簡介僅供參考,詳細內容以保單條款為準。 November 02, 2022 at 11:18A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Vjriy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