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1日 星期四

為你點歌|郁可唯〈路過人間〉:用 365 天自由書寫計畫,療癒離婚後十年感情的傷 https://ift.tt/b2mkvdV 經歷一段愛情長跑的關係後,我們需要好好整理過去的回憶,同時也得給自己療傷的時間,回望這些日子的改變。 親愛的海苔熊: 今年年初,我離婚了,十年感情,七年婚姻就這樣在幾個月的分居之後劃下句點。 當時因為準備搬家,我原本以為這會是我們一起的新起點,沒想到也因為新家,讓他決定分居。 後來,也成為了我們各自的新起點。 當時知道了好多事情,而自己這幾年也一直身陷憂鬱陰影中,因此分居的那半年真的很痛苦,不斷想尋找各種重修舊好的可能,卻又不斷被現實打臉。 最後離婚前我終於決定看醫生並且做諮商,甚至開始 365 天每天拍照片寫心情的計畫,一切都只是為了幫助自己走過這段時間。 時隔一年,365 天的計畫剛圓滿結束,我也停止了哭泣。 跌跌撞撞的一年有許多生活的新開始,真的想不到自己走過了這段路。 圖片|Photo by Thought Catalog on Unsplash 《路過人間》是我一直很喜歡的一首歌,喜歡那種豁達和釋然。 人生真的會一起走的始終只有自己,即使已經經歷過婚姻的失落,仍然會渴望著再遇到一個可以並肩而行的人,這並不奇怪吧? 我還是很希望能有個陪伴,但也希望自己能夠更珍惜自己,或許這段經歷是為了讓我成長吧? 終於能夠專心地理解自己並且為自己而活,也許會再遇到一個人,也許會更獨立自處,誰知道呢? 回頭看那十年的青春真的好久、好久,其實久到現在的我對自己都快失去信心。 想有個豁達輕快的背影,但內心卻又總是有點不安,也許是還看不開吧,我真的好需要相信自己無論如何都會好好的。 看了海苔熊很多文章也聽了很多集 podcast ,總是在別人的故事裡尋找自己的身影,但每個人即使經歷類似,也還是不同的個體,也會有不同的選擇。 我想過去這段時間我已經很努力了,希望每個傷心的人都能明白,一切都會過去。還是很謝謝你的文字和聲音,陪伴著我度過了好多個內心困頓的日子。 小莫(點播時間:2022/11/13 下午 4:06:46) 親愛的小莫: 在寫這封信的時候,我猜你可能也是沉澱了一段時間,就像你所說的,為了告別這段感情,你寫了 365 天的告別日記,然後這些日記裡,還座落著你每一天的照片。 不知道有沒有人做過類似的事情呢?為了告別一個人特別寫日記,或者是記錄下這段離開以後發生的事情。 我聯想到兩件事: 第一個是我大學分手的時候,前女友就寫了一系列的筆記本給我。 筆記本大概厚度是 5 公分左右,然後她大約寫了兩公分左右的厚度,後面就沒有寫了。 她想要試圖寫下我們之間的事情,然後試圖把這些記錄下來,看能不能夠挽回我,可是我那時候連一個字都不敢看。 她說,她一邊寫,一邊發現其實不需要寫完,寫了一部分就慢慢知道說好像自己要的東西辦法透過這種方式獲得,所以她就在某一頁的左上角就停筆了。 (同場加映:我在情傷後成長:我們為何會失去自我、過度迎合他人?) 圖片|Photo by Ire Photocreative on Unsplash 另外一個故事是,大學的時候我認識一個女孩,跟她交往非常長的時間。 在離開的時候,我其實蠻不甘心的,覺得為什麼不能夠再試試看,為什麼我們的感情就到這裡結束? 可是不甘心歸不甘心,在關係裡面,只要有一個人不想要繼續下去,那就沒辦法了,所以我就決定日日寫簡訊給她。 當時我或許是希望,能夠藉由每一天寫下我自己發生的事情,再慢慢達成一種告別或者是哀悼的過程。 那還是一個,一封簡訊 3 塊的年代,所以你必須斟酌用句子,因為如果寫太多字的話,就多算 3 塊錢。 學生很窮,所以我希望能夠節省花費,每次都是花很長很長的時間才去篩選字句,然後多一個字,少一個字都要很小心,因為多一個字就會到下一封簡訊。 就這樣大概維持了一兩個月吧,等到兩個月之後的某一天,從來不回的她,突然回訊息給我了:「其實你沒有必要再繼續做這樣的事情,你這樣做我很困擾。」 然後我那時候才忽然驚覺,天啊,我做了一件多麼糟糕的事,只是為了滿足我心裡面還想要跟她聯繫的渴望,但卻沒有考慮到她到底想收或者是不想收。 於是從當天以後,我就再也沒有傳了。 所以小莫你提到「 365 天照片日記」,我發現書寫和表達,似乎是我們與生俱來的療癒方法。 心理學 OK 繃 失戀的療癒方法當中,最常被大家提到方法就是寫日記。 其中有一種寫法就是「自由書寫」,就是腦袋想到什麼,就寫什麼。 我現在每天早上也會練習這個書寫,在 7 分鐘裡面,不可以做任何暫、休息,反正你就是一直寫一直寫筆不可以停下來。 如果你真的不知道要寫什麼,就讓潛意識帶領你的手去寫。 自由書寫重點有三: 拿起筆就不要停下來 如果你想不到任何的內容,你可以跟自己說:「其實我想說的是啊⋯⋯」重點是不要讓筆停下來 在寫完之後看看,有沒有哪些是你意料之外沒有想過會出現但卻出現的字句 (你會喜歡:「戀愛越談我越沒自信」經歷情傷後,我要如何練習重新珍惜自己?) 圖片|Photo by Mikayla Mallek on Unsplash 另外一種就是在我上上一本書「暖傷心」[1],跟大家分享金樹人老師的心理位移的書寫法,用「我」、「你」、「他」三個位格,來描述同一件事情。 比方以小莫的故事來說: 第一段:我跟他是認識了 10 年,然後結婚了 7 年,但沒想到最後卻是以這種方式來結尾⋯⋯ 第二段:你跟他在一起已經有 10 年的時間了,在這段時間裡,你們經歷了很多事情,但你從來沒有想到兩個人最後會用這種方式來分開,你以為兩個人之間還有很多的未來,你以為你們要開始新的生活,但後來就發現天哪這一切都只是你以為。 第三段:她老公在前陣子跟她離婚了。這是一段認識 10 年、結婚 7 年的感情,沒想到他們之間就在這裡畫下了句點。她其實心裡有點惆悵,甚至有一些難以說出口的感覺,但在這個時刻,她更傾向於把注意力放回自己身上,想像有沒有可能藉由這次機會有所成長⋯⋯ 寫第二段時,大部分人會經歷以下兩種情況的任何一種,或是這兩種組合: 自我批評:指責自己,怎麼沒有早一點發現兩個人關係出現了狀況、自己怎麼沒有好好精進,努力讓自己變成一個更值得被愛的人? 關心自己:照顧自己,鼓勵自己,跟自己說你是一個很棒的人,你會對自己說一些溫柔的話。 兩個混合:一邊批評,一邊關懷。 一般來說,在這個位置,你會用你「最好的朋友跟你講話的方式」來跟你自己說話,朋友有可能是把你「罵醒」,就走前面批評指責;也有可能是會旁邊「呼呼你拍拍」,就會走關懷溫柔的路線。 感覺一下,那個永遠在你身邊陪伴著你的,是一個把你罵醒的朋友,還是一個會抱抱你的朋友? 圖片|Photo by Sam Manns on Unsplash 寫第三段時,通常可以比較客觀,然後會變得稍微有一點冷漠、理性,然後有點距離的方式來看待自己的狀態。 但如果這個方法你寫了之後,反而讓自己越寫越辛苦,那你可以嘗試用其他的方法來陪伴自己,用別的方式來書寫,我放在參考文獻[2-4]。 有些時候你跟對方相處的議題,他剛好反映了「你內心你自己和自己相處時」,最重要的一個課題。 以小莫的故事來說,和對方分開的那段時間憂鬱的狀況,或許之前更早一點就有了跡象,於是她開始得要去處理他的憂鬱,得要去找一些專業人員協助。 所以,「分開」有點像是人生的一轉折點,就像你玩遊戲打怪物,屢戰屢敗,你就知道去提升等級。 所以這個 365 天的日記書寫,就是協助你去提升你的等級,去釐清自己和伴侶的依附關係,與早年和家人、長輩的依附關係之間是否有關。 最後我想要跟小莫說。 其實你是一個能夠對自己很柔軟的人,儘管遭遇了這些事情,你還是期待能夠有一種「路過人間」的豁達,我認為這至少包含了兩個重要的概念: 一、路過 你得要先經過一個地方,然後不被那裡的東西給抓走,不被影響。 並不是把自己變成機器人,並不是把所有感覺麻痺,而是看著這一切,然後知道自己終究是生命的過客。 (延伸閱讀: 無法走出情傷?你需要的不是安慰,而是認知升級) 圖片|Photo by Aleksandr Popov on Unsplash 二、人間 你在路過過程當中,你還是要感受到自己是屬於這個人間的一環。 大家都是感情的動物,你不太可能因為點了這首歌,或者是看破了紅塵之後就知道說,我再也不會受這件事情影響了。 反而是我們透過每一天每一天一點點的,把這些東西累積起來,包含你跟其他人互動感覺到,哇,原來。 我的存在是由於我和其他人之間的連結是有意義的,那透過這個有意義的連結形成我是一個有意義的人。 很多書都會跟你說你要愛自己,你要回到自己,沒有人可以跟你走到永久,只有我能夠陪自己一輩子。 的確,這世界上能夠陪你一輩子的人,只有自己,尤其在你經歷一段關係失落之後,你很難再去相信別人,很難相信有誰會跟你一起走後半的餘生。 但我同時也要說,「是什麼成就你自己呢?」正向心理學的研究發現[5],幸福快樂、自在豁達的關鍵,在於能不能夠跟身邊的人形成有意義的人際關係。 圖片|Photo by Flo Karr on Unsplash 那在你至少你寫的日記當中,我覺得得到了一個很棒的啟發是:你開始和自己建立有意義的人際關係。 可能過往你很多眼光都放在兩個人可以一起經營怎樣的未來? 但現在你把這個目光照回你的內心,開始去和自己建立有意義的關係,把自己內在的感受互相連接起來,變成一個充實而飽滿的人。 這個充實的飽滿是需要一些孤單需要一些失落作為代價的,但如果你願意開始連結,從未想過的深刻,也會慢慢出現在你的人生當中。 【我要投稿海苔熊為你點歌,連結請點我。「海苔熊為你點歌」到這裡聽。】 參考文獻與延伸閱讀 [1] 海苔熊(2015)暖傷心: 失戀癒療的15個練習 [2] Michelle Pearce(2022)書寫修復練習:面對人生低潮與困境的12個書寫練習,把摔傷的自己重新拼起(Night Bloomers: 12 Principles for Thriving in Adversity)(譯者: 姚怡平) [3] 蔡美娟(2012)生命書寫: 一趟自我療癒之旅 [4] 心靈寫作全集:參見娜妲莉.高柏 [5] 達賴喇嘛/ 戴斯蒙.屠圖/ 道格拉斯.亞伯拉姆(2022)最後一次相遇, 我們只談喜悅 (暢銷新版) December 01, 2022 at 09: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b2mkvdV

《阿姨們》:「性別教育」給了我適當的名字,愛一個人不需要謊言或櫃子 https://ift.tt/GQqNkha 羅毓嘉《阿姨們》透過自身經驗,闡述性別平等教育的重要性,讓小孩知道不管你愛誰或怎樣的性別,都很好。 文|羅毓嘉 性別平等教育是給我們適當的名字 一、同志教育──或說性別教育──真的只是給每一個性少數的孩子,一個可能的名字 讓他們知道自己可以是誰,也讓異性戀的孩子知道,並不是每個人都是男生愛女生,女生愛男生。 男生可以愛男生。女生,可以愛女生。 有的男生,覺得自己是女生,也有的女生覺得自己是男生。 有的男生女生,愛的是男生跟女生。 教育會讓每個人知道,不管你愛誰、你愛的是怎樣的性別,都很好。 就是這麼簡單的道理。 其實很多時候,孩子們甚至不需要教導,就懂得了。 至於還沒懂得的孩子們,則是從大人口中學會了負面的、攻擊的詞彙,那是他們唯一擁有的詞彙。 性別教育是重要的,它指物命名,讓每個人能夠擁有自己的名字,知道自己「可能是誰」。 然後,當事物與愛的樣態為光線所照耀,人們就懂得了,其實沒有什麼好可怕的。 圖片|Photo by Michał Franczak on Unsplash 二、我「發現」自己是同性戀的那一年,一九九九年的春天 那些青春的躁動,那些對於班上體育股長的醋意大發,有一陣子我根本不知道自己發生了什麼事情──我對我的死黨在意到幾乎無法與他再當朋友──那短暫的幾個禮拜。我不知道我自己是誰。 某天午餐時間,班上的一個女孩子跟我在學校遠遠可以看見男孩們在樓下打著籃球的角落,聽我說著自己。 她說「欸你會不會是喜歡他啊?」我說怎麼可能? 她說「其實你可能就是同性戀啊,沒有什麼啦。」 一九九九年,那時候的學校圖書館裡頭還只有一本講性與性別的中文書,可能是一九八九或者一九九○年的譯本吧,我翻找。 同性戀?那會是我嗎?──書裡頭,現在回想起來也就差不多是盟盟最喜愛引用的不知何年何月發表的所謂「科學研究」說,同性戀者通常有著較低的社經地位,較高的自殺率,較短的平均壽命。 通常有憂鬱與自殺的傾向,以及愛滋病。 (同場加映:不要帶同性別回家結婚?從泰勒絲的演說到台科大畢典致詞事件:給畢業生們像樣的演說) 同性戀。那是我的名字嗎?我會早死嗎我會得愛滋病嗎我有憂鬱與自殺的傾向嗎? 幸而很快度過了那個荒謬的春天,我考進了一所每個人都在翻牆、都沒在念書,而後被我們暱稱為北一女中南海分校的高中。 不久後我就知道,其實我並不孤獨。我不是世界上唯一的同性戀。我不是。 我在高一上學期即將結束時,在班板上說,「或許大家在猜測著,我就不再隱瞞了。我是一個同性戀。當你決定不再跟我當朋友時,我會希望你想想,是因為我這個人,還是因為,我是一個同性戀。」 我的同學們嘻鬧著說,早就知道了。你是不是喜歡那個某某某啊? 我很幸運。但也是在同一個時代的二○○○年,並不是每一個男孩都那麼幸運擁有一群覺得「這沒什麼」的男孩們。 葉永鋕的故事,後來,你們都知道了。 所以當他們說,我們不需要同志教育。當他們說,自己的孩子自己教,我想要啐一口口水在他們的眼睛。 但當我這麼想,我只是覺得眼淚快要掉下來。 圖片|Photo by Christian Sterk on Unsplash 三、這天下班,我走在古亭的街頭 身為一個同性戀很辛苦,忙了一整天還得去運動,運動前後還得喝豆漿。 我走得很快。我的前面有三個少年男女,二十出頭歲的年紀吧? 他們在人行道上並肩走著,當前方有腳踏車騎來,我便走到他們的右側,順勢分開了行伍,超越了他們。 他們嬉笑著──是那麼年輕的聲音從我的背後傳來──說,欸那個13、14、15號公投啊,一定都要去投欸⋯⋯雖然我是直男啊,但是⋯⋯一定要投啊,那個萌萌吼真的是蠢斃了⋯⋯台灣就是台灣嘛,不要再用什麼中華台北了超奇怪的⋯⋯三案都要同意啊,那有什麼好說的⋯⋯ 斷斷續續的交談,隔著耳機傳來。 我並不能每個字句都聽得那樣真切,甚至不確定他們有沒有看到我公事包上掛著的,小小的彩虹旗。 但我真想轉過頭去,對他們鞠躬,說,謝謝你們。 真的謝謝你們。 (延伸閱讀: 「美麗不是長得好看,而是你感覺自己美好!」Harry Styles 穿女裝、塗指甲,自創美妝打破性別框架) 四、當我們有了名字,我們才能夠為自己生命的一切細微瑣事,找到足以安置的抽屜 是的,我是一個同性戀。 我的成長歷程讓我不需要更早知道自己是誰,依然能夠成為我現在的樣子。 可是,對於那些非典型的,男身女相的男孩們,那些長得豪邁陽光的女孩們──他們甚至不需要是同性戀,而只不過是不符合社會性別期待的孩子們──早一點知道,其實自己「這樣」,也沒什麼。 他們的人生會不會因此不辛苦一點?順利一點? 一點就好。哪怕是一點就好。 圖片|Photo by Liam McGarry on Unsplash 五、同志教育──或說性別教育──真的只是給每一個性少數的孩子,一個可能的名字 你可以是自己覺得自己想要的樣子,因為,那也沒什麼。 教育就是這樣,它告訴人們一切的可能。 你可以是多數,而你也懂得尊重,包容少數。 當少數受到欺凌,你知道這是錯的,你知道,你可以為他們挺身而出,因為總有一件事情是重要的。 那甚至無關乎他愛誰,你愛誰。 教育,是告訴人們,作為一個人的品質,可以是一個擁抱。 而不必是謊言,不必是櫃子,不必是那些被倒在同性戀書包裡的廚餘。 其實,每一個人本來就都是不一樣的啊。這根本就沒有什麼好可怕的。 不是嗎? 本文摘錄自羅毓嘉《阿姨們》,由寶瓶文化出版授權原文轉載,欲閱讀完整作品,歡迎參考原書。 《阿姨們》 December 01, 2022 at 08: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GQqNkha

2022年11月28日 星期一

私密處除毛好處多?雞排妹這樣做,美觀舒適、減少異味,經期更自在清爽! https://ift.tt/e1akzou 私密處除毛對大部份亞洲女性而言,是「聽過未做過」的事,在西方國家,除毛卻是大部份女性的「必修課」!本篇統整了私密處除毛的優缺點和實用方法,一起看下去吧! 陰部除毛對大部份亞洲女性而言是「聽過未做過」的事,在西方國家,除毛卻是大部份女性的「必修課」,為了美觀及保持整潔,不少西方女性都有定期修剪陰毛的習慣。 不過,近年也有不少身邊女性開始留意陰部脫毛,但出發點卻不一定為了自己,而是想仿效某些 AV 女優,希望在床上討好男友。 有些女生因為男友第一次接觸陰部脫毛,有些女生則是一直對陰部除毛「心大心細」,想試又怕痛。 雞排妹(鄭家純)曾主持的《深夜保健室》便請來護理學博士許藍方,講述陰部脫毛的優點缺點及注意事項,而拍過不少寫真集的雞排妹也傳授在家脫毛的秘訣。 陰毛在舊時代有遮蔽功能,後來人類開始穿衣服,陰毛有預防感染、保暖以及緩衝性愛碰撞的功能。 要去除陰毛之前,不妨先比較陰部除毛的好處及壞處。 圖片|01 女生 圖片|01 女生 圖片|01 女生 圖片|01 女生 圖片|01 女生 圖片|01 女生 圖片|01 女生 圖片|01 女生 圖片|01 女生 圖片|01 女生 圖片|01 女生 圖片|01 女生 圖片|01 女生 圖片|01 女生 圖片|01 女生 圖片|01 女生 圖片|雞排妹 ili.cheng @ IG 雞排妹在節目中自言常因工作需要除陰毛,因此親授自行除毛的 4 大步驟及注意事項。 不過許藍方博士也提醒,本身患有毛囊炎的女性不建議除陰毛,否則有機會會加重病況。而毛髮倒插的女性也不建議自行除毛,應尋求專業人士的幫助。 (延伸閱讀:私密處也可以來點油保養!膠囊精華油,濃縮日常的美好片刻) 圖片|01 女生 圖片|01 女生 圖片|01 女生 圖片|01 女生 圖片|01 女生 圖片|01 女生 圖片|01 女生 圖片|01 女生 圖片|01 女生 圖片|01 女生 圖片|01 女生 文章授權轉載自《香港01》,原文刊於「女生」:私處護理|陰毛刮掉經期清爽減少經血沾染?新手除毛4步驟免受傷 November 28, 2022 at 09: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e1akzou

2022年11月27日 星期日

做家事的男人最帥!看到另一半主動出手,女性性慾將會增加 https://ift.tt/qWi63Ok 做家事的男人,如何讓伴侶更愛他?看見另一半一起為家庭努力,從行動傳遞的愛意,讓人感到無比幸福! 做家事的男人=行走的費洛蒙?比起練六塊肌,拿吸塵器的男人更性感! 圖片|Photo by Andrea Piacquadio on Pexels 全球新冠疫情的影響下,不少夫妻與小孩因長時間在家上班上課,面臨更高強度的家務工作量,讓女性感覺筋疲力盡,甚至引發焦慮跟心理症狀。 圖片|Photo by Lisa Fotios on Pexels 澳洲斯威本理工大學(Swinburne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在《性研究期刊》上的心理研究指出: 認為自己與另一半,家務處在平等關係中的女性,感情滿意度較高,對伴侶的性欲也較高;相對而言,認為自己工作量較高的女性,她們的對伴侶的性慾較低,對整體的親密關係滿意度也低。 (延伸閱讀:我是直男,為何我不希望大家稱讚男生「會做家事很棒」?) 圖片|Photo by cottonbro studio on Pexels 雖然家事分工平等,還有好長一段路要,但家事不分你我她,男性做家事,並非以「幫忙」來定義。 主動分擔,也是為彼此的共同生活一種責任,你可以為伴侶展現貼心,也可以讓對方擁有更多放鬆的時間——這樣的心意,也難怪會激起性慾呢! November 28, 2022 at 12:4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qWi63Ok

2022年11月25日 星期五

戒掉「都是別人害我的」思維:不再怪罪他人,將生命的決定權拿回手上 https://ift.tt/KdeqRol 媽媽特別指正:別一直說「別人害我」、「我怕做什麼」,原來是因為語言的影響力巨大,錯誤的語言會讓自己陷入被害者思維⋯⋯ 文|@im_whyo 14 歲時我的口頭禪是:「同學害老師生氣。」「紅綠燈害我遲到。」「你不要害我今天寫不完作業喔!」我印象非常深刻,只要在我媽面前講到「害」這個字,她都會糾正我,每一次、沒有例外。 她說不要一直用「害」,沒有人害妳,真的要表達因果關係,可以說「讓」。 久而久之,高中生的我再也沒有使用「害」,我有意識地換句話說,必須表達誰影響誰的時候,就會把「害」轉成「讓」。 然後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長大,沒有了初生之犢不畏虎的精神,什麼事情都多想好多遍,開始把怕什麼掛在嘴邊,怕被當、怕點名、怕睡過頭,縱使很多是玩笑成份,不是真的有恐懼什麼,但總是怕來怕去、怕東怕西。 偶爾回家時,我媽又再次揪著我的話不放,那沒什麼好怕的,為什麼要怕等等,即便解釋幾百次就不是真的怕。 也許你會跟當時的我心裡想的一樣,這有什麼?這有多嚴重?不就只是一個字,有需要這麼斤斤計較嗎?而且我根本沒這個意思啊,小題大作了吧。 圖片|Photo by yom98 on PIXTA 語言的影響力巨大,所以要慎重使用 第一,語言使用的影響力比我們一般想像的更大,事實上它是需要非常嚴謹對待的 這是在語言哲學的範疇裡被專門研究的,其中一個面向就跟文化底蘊以及社會集體的思考脈絡很有關係,不只是外來語的問題,可能是更根本的思想改變,但由於我不是專業人士,表達得不夠完整,請有興趣的朋友再去尋找相關的資訊。 可以從這個角度切入:一段時間就會出現新的年輕人用語,從草莓族、水蜜桃族到躺平族,背後的態度也很不同。 被稱作草莓族的世代是抗拒這個名稱的,後來到年輕人自稱、自嘲是躺平族,甚至認為不符合社會對年輕人在職場的期待沒有關係。 光是這些就已經可以很明顯的看出語言反映出的社會氛圍,像是二二八設立紀念日,希望透過語言被人們記住的其中一個原因,語言跟情緒、態度、價值觀是連結在一起的。 (你會喜歡:你測過自己的愛情語言嗎?透過「肯定語言」拉近彼此關係) 第二,這是建立在前面的基礎上自己得到的理解 仔細思考「害」、「怕」的單獨字義,你害我怎樣、我怕會怎樣,隱含我將自己的情緒責任、一般責任交出去了,我的意思是這些句子的用意似乎是為了逃避某些責任。 像是「你害我被罵」是為了撇清自己做某事被責罵的責任,好像講出「我怕睡過頭」就可以先為自己睡過頭打預防針,避開應該準時赴約的責任。 而頻繁的用這些字,背後可能代表使用「害」、「怕」語句的人,下意識地不為自己負責,也許不是故意的,但似乎潛藏著一種不習慣對自己負責的價值觀本質。 圖片|Photo by Hailey Kean on Unsplash 當你怪罪他人,就是親自將決定權交給別人 而不負責任影響的層面太廣了,不說造成社會層面與人相處的困擾,只考慮自己跟自己的關係的話:「不負責任的人會把心情不好、事情不順怪在環境或是他人。」 當我們把心情不好算在別人頭上的時候,其實是我們「自己」把決定心情好不好的權力交給別人的,要不是因為懶惰,就是因為你不是一個負責的人,然而懶惰也是一種不負責任。 乍看之下有點弔詭,但先不要急著反駁我。 能夠決定心情好不好的只有你自己,但你為什麼會覺得是別人的關係? 你會說因為他做什麼什麼⋯⋯等等!心情還是你能決定的,也就是說即便他做了什麼什麼,你仍然可以決定要不要心情不好。 我的意思不是說碰到事情感覺心情很糟的時候就是我們的問題,不是說當你碰到困難有各種情緒是你活該,完全不是這樣。 是說,「心情不好」但「覺得是別人的問題」的時候,我必須說這是你選擇的,你完全有權力把心情決定權收回來。 (推薦閱讀:光明型人格是什麼?為何更易獲得幸福?戀愛工作都順利的 4 個方法) 像是別人罵我,我覺得生氣、憤怒,第一時間可能會先理解成:他害我不爽。 但拆解開來分別思考,別人罵我跟我生氣一定要連結在一起嗎?當然也不是說被罵還要很開心,而是我生氣是他的責任嗎? 如果開始可以理解,他罵我但我不一定要生氣,那也許你會看清他罵人究竟是有憑有據只是方法不好,或是就是含血噴人。 假設是方法不好,那你大可將重點擺在發現自己可以進步的地方,並且理解他的方法不好,是他的責任,跟你沒有關係; 若是第二種亂罵人,就更不必為他的行為負責,是他的錯根本不須給予回應。 圖片|Photo by Dave George on Unsplash 只要開始注意,就在改變的路上 因此當你時刻注意對自己負責的時候,可以減少被他人的一兩句話就內心宇宙大爆炸,關注需要被重視的地方。 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先減少使用「害」、「怕」語句,當不說出口就代表你正在思考它們給你的影響,就代表你有意識的只為自己負責。 這裡的意思完全不是說不能有負面情緒喔!而是重視負面情緒背後的原因。 要是你已經習慣負責,就會戒掉大部分跟他人有關的負面情緒,但你當然還是可能心情不好,這不代表不好,甚至是不要刻意避免負面情緒,那又是另一題了。 作者介紹|@im_whyo。情緒是我的戰友,我必須好好認識她。 November 25, 2022 at 10: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KdeqRol

2022年11月24日 星期四

如何面對死亡?人生真正重要的只有 4 件事!生命從來不完美,只求不留遺憾 https://ift.tt/2vQ8ztL 諮商心理師看過了許多談論「死亡」的個案,他發現:無法對死亡坦然的主因之一,是那些牽絆著的愛,以及遺憾⋯⋯你也有嗎? 文|謝欣惠 諮商心理師/旭立心理諮商中心 很多人跟我有同樣的經驗,那就是在醫院陪伴、照顧開刀的家人朋友。 我經歷了幾件事情:不同人給出很多訊息(住院醫師、護理師、麻醉師、打針組護士⋯⋯)分工很細,也因此訊息非常大量: 住院環境的熟悉、開刀前要注意準備的身心狀態、壓力的處理、開刀過程所思所想所感所憂、等待對方退麻醉、退麻醉時的不舒服、身體復原的起伏歷程⋯⋯ 以及我要如何陪伴?我要注意哪些?我自己又如何安頓我自己? 朋友也經歷了幾件事情: 緊張擔心,交代許多可能過程需要做的決定、又緊張又不要太緊張的調適、未知的恐懼、擔心其他疾病相互影響、開刀會不會順利、退麻醉之後的陣痛、不能吃東西、體力、胃、全身不舒服的無法入睡⋯⋯等等。 或許我們都是心理師,因此,對於這些過程,我們時時刻刻能夠體會、覺察身心變化,並且連結到我們身邊的人,以及案主們所提過的細節,好多故事湧上心頭,讓我們開啟了後續對死亡的討論。 圖片|Photo by Laurynas Mereckas on Unsplash 很多年以前「死亡」就是我著迷但又恐懼的事情,在我很年輕、剛出道的時候,我告訴台下的聽眾,重視身心靈的重要性,有一個很重要的目標,就是「好死」,而我所謂的好死,定義是: 晚年不插管躺醫院、沒有過多糾結煩惱執著、沒有太多遺憾不安、有勇氣面對死亡,最好能好好的經歷死亡的過程,即使是意外,我也能保持敏感,預備著意外。 年輕的我述說這些,並不會得到很大的迴響,甚至很多人不以為然,希望我談如何好好健康快樂,如何可以開懷大笑,這些議題太過沉重。 但是,對我來說,死亡是每天都有可能發生的,離我們那麼近,又如何假裝沒看見呢? (漫畫專欄:那些日子,陪伴我的動漫|《86-不存在的戰區-》心理師帶你看「死亡焦慮」) 因此,我有一個信念「我們會死」,不,「我們隨時都可能會死」,就像疫情爆發、戰爭爆發、熱浪、水災、火災,世界運轉之快,讓我們不得不立刻做出準備來應對。 而所有的緊張、焦慮、不安,想要有良好的政策、安全的環境、防疫或不防疫、經濟、要不要上課、上班、戶外要不要戴口罩,有人不准家人出門,有人需要控制好一切⋯⋯所有的點點滴滴追根究柢,都是對死亡的恐懼和不安。 可是,仔細想想,我們真正擔心的是死亡本身嗎? 還是想到死亡,那一連串憂心煩惱悲傷的事:孩子怎麼辦、愛人怎麼辦、沒有經濟以後怎麼辦、會有人忘記我嗎、人生就這樣消失了嗎⋯⋯? 讓我們無法對死亡直視坦然的,其實是這些牽絆著的愛。 圖片|Photo by Mike Kenneally on Unsplash 如果說死亡是瞬間的事情,那死亡沒有太多時間可以害怕,但是,如果走向死亡是漫長的,這條路你打算如何走? 有天在車上,我跟爸媽分享我工作接了許多個案,10 幾歲到 60、70 歲都有,而我發現,60 歲以後人們的人生,或者退休後的人生,差異是最大的。 有人開始到處旅行、有人進出醫院、有人學新東西做想做的事、有人繼續工作、有人照顧孫子、有人進入靈修宗教、有人開始做公益回饋⋯⋯ 老人家生活的多元化大不同,不變的是大家會開始思考死亡。 孩子穩定嗎?經濟好嗎?有工作嗎?結婚了沒?財產分配?還有沒有債務?要不要幫孩子?孩子會孝順我嗎?有人會照顧我嗎?我還能走嗎?我會不會哪天跌倒?身體有沒有隱藏的疾病? 無論如何,這些問題會陸續蔓延開來,迫使人做出思考和決定。 (延伸閱讀:這個時代的「媽寶」們:不健康的母子關係,會帶來什麼影響?) 我聽到幾位老人家開玩笑地說:現在就是每天開開心心混吃等死。 聽到男性老人家們說:別說女人需要我們,現在根本是我們在依賴她們! 當然有更多數的人會說:要怕什麼,就這樣過日子啊,該來的就會來,不要想太多。 我看見大家有不同的態度應對,幽默的、誠實的、淡化的,這使我開始在想,我從以前就如此認真看待,做很多決定,死亡都在我前頭成為某種指標,而這些老人家們,跟我很不同,好像這件事情真的沒什麼,這差異對我而言充滿新奇。 當然,我也會聽見許多人因為面對死亡,開始想要積極的修復內心的創傷、過去關係的創傷、內心的遺憾,給自己圓滿的終點,對我來說,這似乎是我更認同的。 如果死亡是這一生的終點,好像快到終點前,更可以看見人一生的果實,這個果實尚未掉落,果實的滋味如何,正是當事人一生努力的成果,其實是很寫實的。 圖片|Photo by Fast&Slow on PIXTA 如果你這輩子都在工作賺錢,你的果實,也許是孩子的成就,但也可能品嘗到關係的疏離與孤寂; 如果你很努力的經營家的情感,也許你的果實是大家情感的流動,當然也可能是太緊密的牽絆; 如果你花很多時間在你的某項技術,你的果實就是你的作品、徒弟,當然也可能品嘗到伴侶的抱怨⋯⋯ 人的偉大在於你所付出和積極努力的那個面向,人的脆弱在於你所需犧牲的那個面向。 也因此你同時對某些人來說是重要且敬重的,你同時對某些人來說是厭惡或憤怒的。 這個時候,你回顧了一生、看見了自己盡頭的樣貌,你對自己,到底是滿意還是不滿意呢? 我還沒老,無法回答這個問題,但是面對死亡,我時時刻刻問自己這個問題? 我也問年長的案主這些問題,你猜他們怎麼回答⋯⋯滿意的多,還是不滿意的多? 結果是不滿意的多——為什麼呢?傾盡一生的努力,為什麼到頭來是不滿意居多呢? 答案有這些: 如果當年我不要⋯⋯,現在就不會這樣 如果孩子們可以⋯⋯,我會對自己更滿意點 如果誰可以接納我欣賞我,我會滿意點 唉!能怎樣呢?就這樣,沒有什麼滿不滿意(無奈更多) 如果大家可以在我身邊,我會更滿意 圖片|Photo by freestocks on Unsplash 以前我很驚訝於這些答案,年輕的我,看著這些長輩們,即使我常常有些抱怨生氣,但是我總覺得他們都理所當然在做對的事情,給他們認為對的,不然為什麼對孩子有那麼多抱怨或期待。 但是,我漸漸的理解一件事情:「原來所有對孩子的用力,正是對自己的用力」。 孩子讓自己失望,代表的就是自己對自己的失望,尤其在自己認為自己的教育都是正確的,自己為孩子努力了大半輩子,孩子卻沒有如自己所想,那內心的自我懷疑和堅持,也來到一個晃動懷疑的狀態。 而這衝擊最大且最不敢面對的,是高成就的孩子,當老人家驕傲於孩子的成就,也就是驕傲於自己的用心時,孩子的冷漠和疏離,是自己最無法面對的脆弱點,而這現象居然頻繁不稀奇。 相反的,常常留在身邊最貼心的,卻曾經是自己最不放在眼裡的孩子! (同場加映:總是強調「孝順」的人並不懂愛,而一味批判孝順的人可能也是一樣) 人生永遠都不完美,即使我們盡力了,我想這是「死亡」照映出來「活著」的真實樣貌,成功與失敗俱生、成就與缺憾俱生、遺憾與欣慰俱生。 未來或許我會有新的結論,但是,這些年下來,我有一個深刻的觀察,我當作是上天給我的禮物,就是從許多人的故事中,教會了我一件事情,面對死亡,想要好走,其實到頭來只有四件事情: 對不起 請原諒我/我原諒你了 謝謝你/謝謝自己 我愛你/請你愛我 圖片|Photo by kohaku_ph on PIXTA 這個在國小課本裡面,叫做國民禮貌的東西,在生命的一生中,卻是一份最深最難的功課。 不管你的角色是什麼,如果你面對死亡,還緊抓著角色,無法釋放自己作為人的人性真實的心聲,那有多大的遺憾。 作為孩子,很多孩子一生在等父母說一句:對不起,我錯了,能原諒我嗎? 作為父母,很多父母一生在等孩子說一句:對不起,我錯了,謝謝你為我做的一切 作為伴侶,有生之年在等對方說一句:我愛你,謝謝你一直在我身邊 越是簡單的話,越是藏在日常生活中,寧可逐一道牆,保護自己,也難以柔軟的給予,這是我對於人,會有的最深的眼淚。 回到我和朋友的對話,當我們在討論老了怎麼過日子時,我更在意的是,我的心是否安? 在這樣的前提下,自然而然醫療要做什麼處置、生活要怎麼安排,也會陸續地出現的——你的呢? November 25, 2022 at 02:30A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2vQ8ztL

2022年11月23日 星期三

給恐慌症、憂鬱症的你:你沒有做錯任何事,也沒有對不起誰,五個方法與情緒好好相處 https://ift.tt/1Lx2G7R 給處於恐懼、憂鬱中的你:受到責罵與不諒解,請不要自責與灰心,你一點錯也沒有,你只是對於世界所有的感知比較敏感而已。請好好擁抱與善待自己,你沒有做錯任何事,也沒有對不起任何人。 文|千千籽 肚子絞痛、手腳冰冷麻痺、呼吸困難,一連串瀕臨死亡的恐懼感攀升。醫學上通常會為這樣的症狀取個名稱,他們跟我說這是:恐慌症,也就是一種心理疾病。 病症狀治療都是孤寂的,痛苦只有本人知道 我今年 23 歲,初次的恐慌症發作至今有 10 年之久,期間吃了 6 年的抗憂鬱、焦慮的藥物,在大學的諮商室進行了數次的心理諮商,畢業後又在外頭進行了幾次的心理諮商。 這幾年間總是讓我身心俱疲,恐慌的各種症狀使我懼怕各種事物,像是搭車(待在密閉空間內並且無法立即逃離的情境下),因此在家人與朋友邀約出遊時,我總是因此拒絕。 親友們可能無法理解我們的痛苦及悲傷,他們可能因為不理解而責怪:「為什麼不敢的事情這麼多?你就是想太多才會這樣!」 而恐慌症發作時就像身處另一個時空一般,只有我們處在一個極為恐懼的世界中,一切的言語對我們來說都是冷言冷語,這一切的感受也只能度自承受。 圖片|Photo by Ioana Cristiana on Unsplash 給自己跨出第一步的勇氣:不一定會更好,但至少會有所不同 第一步:走進身心科 上了大學後離開家鄉,因為離家與回家都需要經歷長時間車程,坐車便不再是我可以逃避的議題,而此時也是我第一次向外求助,因此我上網搜索了我的各項症狀的治療方法,便得知了這樣的症狀應該到身心科就診。 於是我鼓足勇氣走入身心科的大門,在接受藥物治療後雖然有許多藥物的副作用,但確實替我減輕了一些症狀所帶來的身體負擔,但心中的恐懼始終存在,在藥物控制下症狀也時好時壞,令我灰心的想著:「我的這個問題,是不是永遠都不會好?」 第二步:心理諮商——過去無法改變,現在由我們自己選擇 後來我選擇接受校內心理諮商,在與諮商師多次的談話後我慢慢的更加了解自己,諮商的過程中時常會提到兒時創傷與種種回憶,每每都令我感到內心一陣酸澀,也常常哭著離開諮商室。 在幾次的談話後我的恐慌症狀有輕微的緩解,雖然仍然無法跨越心魔,但也因此認知到,過去的創傷與悲劇我們無法改變,如今不需多再回顧往事的悲傷,希望一切只成過去,而未來好好的過好剩下的人生,創造新的回憶,不讓過去影響現今的我。 如同韓劇《機智的醫生生活 2》其中安政源醫生所說的:「人們終究要學會遺忘並向前行」,願我們都能如此。 (同場加映:求救不可恥而且非常有用:心理諮商之旅,創傷不會消失,但你會為自己勇敢一次) 圖片來源|《機智的醫生生活2》劇照 承認病痛不可恥,斥責他人脆弱才不可取 對很多人來說去身心科就診或去進行心理諮商是可恥,這也反映了社會價值觀的偏差,身體生病感冒就醫是理所當然的,但心理生病受傷了卻容易受到他人的鄙夷與斥責。 不管是身體或心靈都是「我」的一部分,就像是我們沒辦法控制自己,會不會受到病毒侵襲因此感冒一樣,身心症也是如此。若是感到不適,請稀鬆平常地看醫生,並發出求救訊號。 世界上沒有「正常」 在治療的路上,既孤獨又痛苦,時常覺得拼盡全力了卻沒有好轉,因此會感到失落而不想再努力,也經常想著:「為什麼我不能像其他人一樣正常的生活!」 當我跟諮商師提到這一點時,她反問我:「你覺得正常是什麼?」我答:「就是很普通、很輕鬆地,想回家就回家,想出去玩就出去玩,不用害怕恐懼並承受痛苦。」此時諮商師回覆我:「你真的覺得這件事對別人來說,都是很普通又輕鬆的事嗎?」 人處與困境與低谷時,經常會自我否定認為自己不如他人,似乎只有自己這麼的「不正常」。 請你在任何困境與低谷時提醒自己:「世界上沒有絕對的正常與不正常,人生也沒有一定的道路,我也沒有一定的模樣。」當你認為別人都過得很好、很幸福時,請想想: 「我看到的所有他人,都只是他的其中一面,而每個人都有他的困境與低谷,我可能也有令人羨慕不已的一面」。 (延伸閱讀:諮商心理師:垃圾需要分類,你聽心事也該有所選擇) 不是幫你移除苦痛,而是教導你如何面對及處理 經歷多年的身心症治療,我並沒有痊癒了,只是更知道如何面對這些情緒與不適,因為她永遠存在並且與我相伴,她就是我的其中一個部分。希望在這邊提供一些與之相處的方法,能給大家一些幫助。 圖片|Photo by Daniel Mingook Kim on Unsplash 當我們心跳加速開始感到呼吸不順暢時,可以先試著深吸一口氣,再慢慢地將空氣吐出。 之所以會有心跳加速、呼吸困難以及本能想要逃離的衝動,這一切都只是身體對於危機發生時的保護機制,必須給我們一些警訊與能量來遠離為危險。 告訴自己,現在自己並非處於危機的環境當中,我很安全並且我也有能力處理危機,當危機來臨時我也並非是一個人的,身邊所有的人都會成為我的助力。 社會中有多少個不公平,但最公平的應該就是處於同個空間的我們,我們都能吸到一樣的空氣,所以當恐慌發作時提醒自己:「我跟大家一樣都可以吸到空氣,並不會有吸不到空氣的危機。」 告訴自己:「我很棒!我以前度過了種種個困難都一一度過了,而這次我可以做我自己最好的隊友,幫助自己度過難關。」 我的心得與方法不一定完全有用,但希望多少給你一些力量。 作者介紹|千千籽。尋找人生的方向,這樣路途似乎沒有盡頭,因為人生來便在尋找人生的意義,但到了人生的盡頭似乎便會看淡一切,認為單純的幸福、快樂即可,既是努力尋找自我的路上,又希望獲得平凡的幸褔,真是尷尬的人生。 November 24, 2022 at 12:30A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1Lx2G7R

為你點歌|葉蒨文〈愛的可能〉重複性創傷奪走了我的信任,該如何面對接下來的人生旅程? https://ift.tt/mvCs1tu 人生中不斷發生的挫折與意外,讓你難以再相信他人、愛護自己嘛?也許過去發生的糟糕的事情無法再重來,但我們可以做的,是讓過去那些傷害,在現在的日子裡面停下來。 親愛的海苔熊: 我想分享一個故事。 那是我國中三年級升高中的暑假,堅持二次基測,也要換學校的理由。 我是性侵的倖存者,當時發生的那件事,也成了我恐男的起源。 從小被霸凌,那些心理上的壓力委屈,我都努力克服過了,但是 15 年前的那一天,在圖書館五樓的小房間,他把房門關起來的那一刻,我心裡面有一塊,完全粉碎崩塌了。 當時的我,竟然都還不知道,敬愛的主任會試圖想要做些什麼。從那次以後我才知道,原來真的有會伸出魔爪的那種狼師。 在我記憶裡,那「碰!」的一聲,不是我開門後墜樓的聲音,而是我心碎的聲音,我墜入了無限深淵,開始不相信身邊的人。這個聲音久久不能散去,至今仍震耳欲聾、彷彿依稀都聽得見。  的確,我沒有真正受到「完全的侵害」,至少主任是用詢問的,沒有掏出生殖器來攻擊我,但我還是受到了強烈的驚嚇與傷害; 我比任何人都想放下這段血淋淋的傷痕、怵目驚心的傷口,可是我不知道還需要多久、多長的時間,甚至,我也不知道有誰是可以信任的。 圖片|Photo by Juan Pablo Serrano Arenas on Pexels 我記得當時樓下有一位志工女同學 A,在我多年後的試探之下,很慶幸我未曾跟他訴苦。畢竟,我不知道說了,自己會再遭遇什麼。 真的會有人相信我嗎?真的會有人懂我嗎?我一直都知道,該死的人是主任,但我還是常常會想:「當年沒舉報主任,是不是我的錯?還是說,當年的我應該跳下去,結束一切?」 但是到今天,我卻還是只能告訴自己:至少,我沒有真的被侵犯下面尿尿的地方;頂多,「只是」性騷擾,摸摸上圍 而已⋯⋯ 後來,我在感情上遇到一些狀況,讓我對人的信任更是蕩然無存。 我的前男友,是身邊除了諮商師外,唯一知道這段骯髒過往的異性。我真正的「第一次」是被他成功掠奪到手的。 其實,如果不是在我和他交往近一周年的時候,差點被鄰居友人性侵得逞,我也不會和他發生關係,所以某種程度上算是我自願選擇的吧? 那時我想著:「如果這件事真的要發生、逃不過,寧可先選擇一個當下相信的人。」 我覺得第一次的選擇很重要!至少,要騙得過自己:說服自己,這個男人,是我選的;我是自願的⋯⋯ 沒想到,這份曾以為會被珍惜的心意,最後卻被踐踏的體無完膚。有天,前男友在另一個女孩 B 的「離間」之下,選擇和她一起排擠我。 後來,我輾轉才得知,他當時向她的閨密承認自己喜歡那女孩,而我卻繼續留在這段被傷害的關係裡至少有兩年。 (猜你想看:想遠離有毒關係該怎麼辦?自我引導必修:這次別再當關係的拯救者) 圖片|Photo by Abby Chung on Pexels 我想說的是,從頭到尾,都做錯了些什麼!?可以對我不公平,但為什麼就不能,好好對待我,不傷害我呢? 「因為 你有你的人生 我有我的旅程     但前方還有等著你的人」 這些年來發生了好多好多事,我試圖遺忘這些過往,但我發現這些過往不斷影響到我的感情,不論是前一段,或者是現在這一段感情。 曾經嘗試多次留言、寫信給你,但都石沈大海,我都害怕自己是不是又說錯、做錯了什麼。我相信也理解或許是信件很多,我的信才被掩埋了,但我不是想討拍,只是想要好好被理解。 我覺得自己,始終學不會好好說話的藝術。 辛苦了!針對我們這些永遠也回不完的負面情緒,滿載的傾瀉倒出,其中可能也有我一時忍不住的抱怨,我不奢求原諒,只想跟你說聲感謝! by 不被尊重的個體(點播時間:2022/05/13 上午10:30:00) 親愛的小樽: 你的人生當中可能發生過糟糕的事,但這並不代表你是一個糟糕的人。 我也想跟小樽說,你是一個很勇敢的人,願意去面對那對你來說影響很大的事情,這並不容易。 每個人可能都有自己的傷口,但是並不是每一個人都願意去面對,所以我覺得光是願意去看見這個傷口,並且和它一起,就很直得喝采! 圖片|Photo by Aldair Nuñez on Pexels 你打從心底很清楚的知道是主任做錯了,但是你仍然會覺得自己做得不夠好,不論是沒通報,或是沒有在當下做出一個適切的決定。 性侵倖存者經常會對兩種情緒裡面擺蕩 [1 - 4]: 怨恨並且指責當初那個加害人 覺得是不是自己哪裡有問題?是不是自己本來就是個糟糕骯髒的人,所以才會遭致這樣的結果? 但反覆這樣想一陣子之後,就會開始覺得為什麼這個世界這麼不公平,為什麼都只有對我這樣,為什麼我總是那個受傷的人? 於是就會反覆在責怪他人、責怪自己的世界當中,不斷陷入這個往返的迴圈,相當辛苦。 在後來的許多感情當中,你好像都沒有辦法在真實的去相信一個人了,好不容易相信一個人,卻發現他原來是一個「不值得信賴」的人,他無法公平對待你。 隨著壞事發生的頻率變多,你慢慢有一種自我懷疑的感覺:「是不是因為我這個人本來就有問題啊,所以才會遭遇這樣的狀況?身邊的人會怎麼看我呢?他們會怎麼想我呢?當他們知道那些我過去所發生的種種事情,他們還能夠接受我嗎?」 他們會不會覺得:「為什麼總是只有你會遇到這樣的事?」 (延伸閱讀:勇敢揭露自己遭受性暴力/性侵,要做哪些心理準備?張希慈勇敢分享這四點) 圖片|海苔熊 提供 心理學 OK 繃 心理學家 Harold Harding Kelley [5] 歸因理論中的「共變模式」(covariation model of attribution)指出,當我們判斷一件事情的時候會考慮時間地點人事物等等因素,並且去觀察在不同的情況下有什麼東西是會改變的,有什麼東西是不會改變的,藉由這種方式來推論「為什麼一件事情會發生」? 歸納整理如下: 共識性(consensus):不同的人在面對相同的刺激的時候是否會有類似的反應?例如,是不是所有的人在面臨被老師性騷擾的時候,都不會通報? 特殊性(distinctiveness):同一個人是否對類似的其它的刺激做出不同的反應?例如,當你面臨有權力壓迫的時候(批評你、威脅你去做某一件事情等等),是不是傾向於逃跑和不表達自己的感覺?  一致性(consistency):在不同時空或情境當中,同一個人是不是會做出相同的反應 ?例如現在的你,遇到另外一個性騷擾你的對象,你會不會直接去報警? 聽起來好像很有道理,但後續的研究發現 [6-7],我們比較少考慮到「共識性」的證據、經常會忽略情境的訊息,把焦點放在當事人身上,並且指責受害者,就連受害者自己也可能會指責自己。 而長期指責自己的情況下,很容易會形成對自我的負面概念,覺得自己是一個糟糕的人,很難相信這個世界,很難相信別人。 你可能會告訴自己:「這世界是很混亂的,其他人是不可信任的,沒有一個地方是有歸屬感的、沒有一個人會真正屬於我的,沒有人會真正疼惜我。」 (同場加映:為你挑劇|《斯卡羅》:渴望歸屬感的人,心中都有一個蝶妹) 圖片|Photo by Aline Viana Prado on Pexels 對於一些歷經創傷的人來說,內心有一個很深很深的一塊,是想要「失去秩序」的 [8],因為這個失去秩序的感覺,比較符合小時候自己的經驗,比較符合「自己對自己的印象」: 「由於我是一個糟糕的人、混亂的人,所以我終究只能適合這些混亂的環境。在這混亂的環境裡面,我會得到熟悉感。」 這也就是傷口的吸引力。那該怎麼辦? 第一個可以思考的路線是,那些過去發生的糟糕的事情大概不會消失、沒有辦法再重來,就算回到過去,也不能夠更動當時的任何事; 但我們可以做的一件事情是:讓過去那些傷害,在你現在的日子裡面停下來。 你可以繼續記得當時的那些事情,你也可以不要放下當初這樣傷害你的老師,但是你可以「選擇」試著在你們的關係當中,讓這個影響慢慢淡化一些。 圖片|Photo by T on Pexels 另外一條路線是,你可以慢慢相信自己是有「一點點」值得的,或是有「一點點」可以被愛的,就像你一點點地去相信你的諮商師、一點點的去相信你當時的男友。 這個相信雖然有可能會讓你受傷,雖然有可能會讓你再一次的經驗那種被人背叛的感覺,但是我也相信,透過這一次又一次地把自己交託給別人的過程當中,有一些善良,有些好的人,會慢慢慢慢跟你形成連結,而這個連結也是痊癒的可能。 受了傷以後,最難「好」的是對人的信任。 「只有愛,才能療癒愛。」 要療癒因為信任而造成的傷口,卻要從「慢慢願意相信別人」開始,這有點弔詭,你就已經沒有辦法相信別人了,又要怎麼從「相信別人」開始呢? 其中一種做法是,給自己多一點的時間,並且在時間裡溫柔地對待自己。 圖片|Photo by Tobi on Pexels 在這個時間裡面,如果你出現任何傷害自己的行為,或者是出現任何類似重蹈覆轍的行為,讓自己反覆受傷,都可以有一個願意關懷自己、安慰自己的聲音出現。你可以跟自己說: 「我做這些事情,其實是為了調節自己的情緒;我在某一種熟悉的環境當中,會讓自己過得好一點點。 這是目前我可以想到的因應方法,我可能暫時還沒有辦法用新的方式來因應我人生的壓力,所以我願意用這樣的方式先讓自己好過一點。」 然後慢慢、慢慢地,在 10 次裡可能有一次、兩次學會新的方法來安撫自己,光是這樣就是一個很大的進步了! 在受傷之後,我們很容易變得過度順從、很容易在意別人對我們的看法、很容易在別人要求我們的時候,不小心就被情緒勒索了,那是因為這是我們最習慣反應的狀態。 但我也想說,過去的樣子並不會決定你未來的樣子,儘管那些事情發生,你還是有所選擇,在此時此刻開始做出一些不一樣的事情,讓自己踏上一條新的路。 【我要投稿海苔熊為你點歌,連結請點我。「海苔熊為你點歌」到這裡聽。】 參考文獻與延伸閱讀 [1]Research: Application of Art Therapy for the Survivors of Child Sexual Abuse]. 台灣藝術治療學刊, 5(1), 53-73. [2]石幼倩. (2013). 一位童年遭受性侵倖存者創傷後反應之護理經驗 [The Care Experience of an Adult Survivor of Post-Traumatic Reactions to Childhood Sexual Abuse]. 新臺北護理期刊, 15(2), 113-122. https://doi.org/10.6540/ntjn.2013.2.011 [3]彭仁郁. (2018). 放逐於自身之外:亂倫創傷主體的心靈地景 [Inner Exile: The Psychic Landscape of Incest Trauma]. 文化研究(26), 171-226. https://doi.org/10.6752/jcs.201807_(26).0005 [4]廖昀雅. (2017). 後現代理論諮商視框下的性侵倖存者. 諮商與輔導(380), 27-30. [5]Kelley, H. H., & Michela, J. L. (1980). Attribution theory and research. 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 31(1), 457-501. [6]McArthur, L. A. (1972). The how and what of why: Some determinants and consequences of causal attribution.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22(2), 171. [7]Wright, E. F., Lüüs, C. E., & Christie, S. D. (1990). Does group discussion facilitate the use of consensus information in making causal attribution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59(2), 261. [8]Winfrey, O., & Perry, B. (2021). What happened to you?: Conversations on trauma, resilience, and healing. Boxtree.(中文書名:你發生過什麼事:【Amazon及紐約時報暢銷第1名!】關於創傷如何影響大腦與行為,以及我們能如何療癒自己) November 23, 2022 at 10: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mvCs1tu

2022年11月22日 星期二

心理師看《我們的藍調時光》:人生靠自己拯救,3 個方法放下受害者情節、穩定內在力量 https://ift.tt/TIxQ1t0 《我們的藍調時光》中的宣亞,不惜毀了自己也想依賴一個「拯救者」的心情⋯⋯現實中的我們,是不是也有想過?(內有劇透,請斟酌閱讀) 那天,是忙碌的工作天,我受了不少氣,為了活命,我彷彿連滾帶爬地逃離辦公室,深怕突然出現壓垮我的最後一根稻草。 我正準備駕車離開,左手輕壓下方向桿後,再逆時針轉動方向盤一圈,車子就隨著路,左轉上路去。 此時,車裡正播放著廣播節目,主持人說: 「女性得學會允許自己有負面情緒,尤其是生氣,我們無須受制於傳統社會期待的女性形象,乖巧順從、溫柔婉約⋯⋯」 說得真好!一路以來,我似乎常選擇讓生氣「轉彎」,想方設法不讓它「直直」出去,比起「憤怒」的情緒與「加害者」的角色,身為女性的我似乎被更允許表現「悲傷」的情緒,以及扮演「受害者」的角色。 圖片|TVN 官網 我們總誤以為把自己活得越悽慘,拯救者就越可能出手相助 我想先來聊聊《我們的藍調時光》裡宣亞的故事。 年輕時的宣亞與東昔,彼此萌生情意,在此時東昔誤會宣亞與他人發生性行為,後來雙方也因各自家庭發生劇變而離開濟州島。 多年後,成年後的東昔與宣亞各自回到濟州島,他們再次相遇時聊起了陳年舊事。 東昔得知自己誤會了宣亞,當時的她雖然邀請東昔的好友與她發生性行為,但對方並沒有同意,東昔不解地問她:「為什麼要這麼做?」 海風吹著宣亞的長髮,髮絲輕撫她的臉龐,她轉頭看向東昔,雲淡風輕地說道:「我總不能求我愛的人,來毀了我吧?」 這回應使東昔更加困惑了,他追問說:「當時妳只是 14 歲的小女孩,到底為什麼要毀了自己?」 宣亞抬起頭望向無邊際的海洋,她露出難以捉模的微笑:「我以為我變得墮落,我爸就會振作起來,把酒戒掉,再次為我開始工作,不再打架,也不再生氣。」 原來,宣亞期望父親能像和母親離婚之前,無微不至的照顧她。 (推薦閱讀:為你挑劇|《我們的藍調時光》人生最終要治癒心中的傷,與自己和解) 小時候的我們,只要哭得愈大聲,就愈能夠吸引父母親的注意與幫助,然而長大後的我們,若把這樣的生存技能運用在親密關係裡,就容易陷入受害者的角色,把自己活得愈來愈糟糕,只能空等「白馬王子」來拯救被關在高塔裡的「柔弱公主」。 尤其是在社會文化的薰陶下,從古至今流傳「英雄救美」的故事,彷彿男性是有能力的英雄,而女性是美麗的弱者,只能等待,也該等待男性來拯救。 圖片|TVN 官網 你寄予厚望的拯救者,可能也拯救不了自己的人生 《我們的藍調時光》裡的宣亞想盡辦法吸引父親的注意力,讓父親提起動力照顧她,但後來父親卻選擇自殺,駕車駛入大海。 她意識到父親拯救不了自己的人生,她對東昔說:「我爸似乎比我想得還要痛苦,事業失敗、前妻再婚,他承受不了這些事情。」 宣亞寄予厚望的拯救者,竟然選擇放棄了生命,對她來說,那就再也沒有任何人可以拯救自己了,或是自己根本不值得被拯救。 當我們遭遇問題而感到無助時,尋求他人的幫助是一個很好的辦法,但當「拯救者」成為唯一的主線任務時,這會讓自己局限在受害者的角色,讓自己深陷險境而不自知。 (你會喜歡:為你挑劇|《我們的藍調時光》實現夢想才能快樂?認賠沉沒成本,換個方式就能帶來幸福) 「受害者」原型,其實是普遍存在的文化現象,每個人都會擔心自己受到傷害。 許皓宜諮商心理師在《情緒陰影》中,建議我們可以用殖民主義的歷史意象來理解這種心路歷程,當時十五世紀的歐洲人發現美洲新大陸,奴役當地土著,並且釀成更多的戰爭與疾病。 在文化的傳承下,受害者成為心理學家榮格所說集體潛意識,每個人都害怕自己就是那受害的人,然而愈是害怕,就愈容易成為受害者,因為受害的情節信手拈來,無須費盡心思編劇演出。 同時,這也意味著,你期待的那個拯救者,很有可能也認為自己是受害者,正在期待他人的拯救,而他根本無力或無暇來拯救你。 圖片|TVN 官網 沒有人能夠撐起你的人生,唯有你才是自己人生的拯救者 當受害者不斷在內心的小劇場上演時,我們會不自覺擴大受害的傷口,強化那些被忽略、犧牲與不善待的情緒,並且會把自己的能力看得十分弱小,甚至對自己的個人責任視而不見。 在這樣的狀態裡,我們可以試著覺察那被「悲傷」包裝的「憤怒」情緒,來讓自己重獲力量,成為自己生命中的英雄。 一、覺察悲傷以外的情緒 當我們深陷受害者的角色時,會不斷放大悲傷、難過、受傷等類似的情緒,而忽略了其他重要的真實情緒,例如憤怒、生氣、不悅、不滿等情緒。 你可以透過與信賴的人談心,邀請他和你一起覺察與分享:「面對這樣的經驗,除了悲傷以外,還有什麼情緒?」找回你自己真正的感受。 (同場加映:「你不需要太快好起來。」順應悲傷的到來,聆聽它的聲音,才能做到悲而不傷) 圖片|TVN 官網 二、嘗試接觸內在的憤怒 當你覺察到自己的憤怒時,請你試著用注意力掃描全身,可以從頭到腳巡視身體的每一個部分,體驗憤怒為你身體帶來的影響與改變。 你會發覺憤怒為你帶來力量,捍衛你的權益,討罰不公平的對待,讓你變得更有行動力。 三、練習釋放憤怒的情緒 當你感受到內心滿滿的憤怒時,請你一定要釋放憤怒的情緒,你可以尋找適合你的發洩方式,例如:書寫、繪畫或找朋友聊天,好好地把自己的憤怒發洩出來,覺知那藏在你體內的憤怒,透過文字或語言釋放到身體之外。 當你能夠適當地接觸與宣洩憤怒的情緒時,才能產生穩定的內在力量,來思考如何展開一連串建設性的行動。 November 22, 2022 at 11: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TIxQ1t0

2022年11月21日 星期一

該不該原諒伴侶出軌?原諒只在一念之間,別讓後悔情緒綁住你 https://ift.tt/z4hr1RG 伴侶出軌怎麼辦?這段感情還要繼續走下去嗎?——不論原諒或不原諒,都希望你能勇敢地不後悔做下的決定。 文|薰 伴侶出軌後,究竟要不要原諒呢? 有人覺得不能原諒,害怕原諒變成了縱容,埋下二次外遇的種子。有人覺得應該原諒,畢竟誰不會犯錯呢?揪著一點小錯誤不放也太難看了。 但原諒有原諒的考量,不原諒也有不原諒的擔憂,所以在我看來,原不原諒,最重要的還是看「自己到底能不能承受這個選擇的重量」。 選擇原諒:你是心甘情願,還是委曲求全? 原諒意味著你必須當作這件事不曾發生,而不是把他的出軌當作是日後吵架拿來翻舊帳的材料,或者是逼迫對方讓步的把柄。 原諒了,就表示你不能讓這件事成為你心中的一根刺,因為懷疑只會隨著時間增長,讓你變得疑神疑鬼,懷疑他隨時都要出軌。 如果變成這樣,那在這段關係中,你對他已經沒有了基本的信任,這樣處心積慮地想找到他出軌的證據,那當初的原諒又是為了什麼呢? 圖片|Photo by Ushico on PIXTA 當然,或許你也不想這樣的,但你就是沒辦法再如同以往那樣相信他,你就是時時刻刻都害怕著他可能會在你看不見時又再一次地背叛你。 所以,在原諒之前先問問自己,你真的能忘記這件事嗎?能相信他不會再犯嗎?若是遲疑了,那就不要原諒吧,省得自己還得多受罪,整天疑神疑鬼的。 就算你跟他已經結婚,已經有了小孩,沒辦法原諒就是沒辦法原諒,不需要去勉強自己。 也不用認為原諒才是為了孩子、為了這個家好。孩子們的世界很單純,他們希望每個人都開心,特別是他們愛的人。 更何況,家的意義遠遠可不只是幾個血緣相關的人住在一起而已。若是一個家,夫妻貌合神離、天天吵架,弄得孩子們無所適從,被迫選邊站的話⋯⋯那不是家,只是一個徒有其名的空殼罷了。 家,彼此之間的感情才是主要也最重要的,有沒有血緣關係反而是其次。 (為你挑片:《小偷家族》沒有血緣,卻是選擇彼此的家人) 選擇不原諒:不代表你冷酷無情,只是無法忍受 那不原諒又代表著什麼呢?不原諒背後的意義反而比原諒更簡單得多,但就像原諒得面對一些心理壓力,不原諒同樣也要面對來自外界壓力。 古今中外都不缺少和原諒有關的典故,中國古代有「宰相肚裡能撐船」,西方聖經也有「要愛你的敵人」等等,由於這些無私,甚至是大愛的典故,人們便覺得原諒是一種值得學習的美德。 所以,若是伴侶出軌而你選擇不原諒,就很有可能聽到他人竊竊私語,覺得你一點度量都沒有,怎麼就不能原諒他一次呢? 這時候,我個人建議兩種方法,能讓你好過一點,而不至於聽多了這種話,就開始懷疑自己的選擇,或是氣得火冒三丈。 消極一點,請記得別人的嘴又不長在你身上,他要說什麼你管不了,但你可以管好自己的心,不要因為這些話而壞了自己的心情。 積極一點,請告訴自己,「做錯的人不是你,你當然有權利選擇不原諒,沒有人有資格干涉你的選擇」。 圖片|Photo by Lyo on PIXTA (延伸閱讀:為何會反覆感情出軌?心理師:認識渣現象的內在渴望,三個問句找出自己怎麼了) 原諒不代表你冷酷無情、或是你小心眼,那只是因為你無法忍受他的背叛,所以選擇離去而已,沒人可以要求你一定要原諒誰。 我們只是普通人,不是割捨了七情六慾的神明,或是無私奉獻的偉人,憑什麼一定要原諒? 簡而言之,我希望不論你選擇原諒或不原諒,都不要後悔你的決定,也不要下了決定後還左顧右盼地想著「如果⋯⋯」、「或許⋯⋯」。 人生很短,我們沒有那麼多的時間,去設想那些無法成真的可能。做了就是做了, 即便後悔,也不要回頭埋怨,記取教訓,遠比困在負面情緒裡來得要好。 作者介紹|薰。喜歡聽故事,也喜歡說故事,希望能把自己的想法以更好的方式呈現出去,也希望能聽到更多不同的想法,今天,也是閱讀的好日子。 November 21, 2022 at 10: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z4hr1RG

2022年11月20日 星期日

【運動小姐】跑在馬拉松賽道上,我才綻放屬於自己的鎂好 https://ift.tt/g90habM 熱愛運動的你,是否也有過這樣的經歷?報名參加大型賽事,不管做了多少準備,賽前依舊緊張,害怕上場表現不如預期,或害怕有突發事件發生。適時補充這項營養品,助你舒緩壓力,迎接挑戰! 還記得自己開始運動,是為了什麼嗎?是喜歡那種揮散汗水,全身舒暢的感受?還是因為看到體力不斷進步的成就感?抑或是,單純喜歡專注投入,為一件事竭盡全力? 運動之所以迷人,是因為我們知道,自己的每一分努力,都有收穫。不論是體態變化、心理洗鍊、體能成長,都是腳踏實地一步步累積而來的成果。運動,也讓我們看見,原來突破限制並非遙不可及的事,持之以恆才是最大關鍵。 圖片來源:123RF 成長是屬於自己的事,運動也是 在眾多運動之中,我尤其偏好沒有敵對關係,沒有來回抗衡,只有自己與自己競賽的那種類型。健身也好,跳繩也好,都能持續看見每天的自己比昨天更進步一些。 而馬拉松,就是最能挑戰自我極限的運動項目之一。一旦踏上這漫漫長路,只聽得見自己的心跳聲與腳步聲,而我們也很明確的知道,馬拉松從來不求多快跑完,光是跑完本身就很值得驕傲。 在這 42K 的路上,即使是一分鐘的距離,選手的狀態和表現都會因為一點些微的影響,而有巨大的變化。所以能夠克服這些的你,已經足夠厲害。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雖說馬拉松是自己與自己的競賽,但賽事總是容易讓人緊張,被注視的運動員們,更是倍感壓力。身為馬拉松跑者,同時也是外科醫生的陳柏長醫師曾表示,運動員的訓練很重要,但營養補充也須兼顧,因此建議運動員們可以適時補充含有高單位鎂離子成分的營養品,幫助提升運動表現。 在台灣,馬拉松賽事一般多集中在較涼爽的月份舉行。運動員們該如何挑選適合自己的營養補充品呢? 賽前緊張失眠、賽中怕抽筋?讓高單位鎂陪你跑得自在舒適 為迎接年底的各項馬拉松路跑,相信有不少選手正在緊鑼密鼓訓練中。不停歇地飲食控制與訓練調整,容易讓人感覺緊繃。身為原力復健診所院長,同時也是位三鐵選手的侯鐘堡醫師,就以個人經驗分享,選手們若是飽受賽前高壓緊張而有失眠困擾,或是希望預防賽事當天抽筋、甚至是減少賽後鐵腿不適,都可以多加補充「高單位鎂」。甚至可以在賽事前一週開始服用,讓體內細胞內鎂離子濃度穩定,做好完善準備。 隨著營養品科技逐漸發達,想要補充高單位鎂,也不再只有口服錠或膠囊這兩種選項。侯鐘堡醫師提到,國外推出了方便隨身攜帶的單份包裝,一包小小的,就內含 400 毫克高單位鎂的口腔崩散微粒。適合每天都有忙碌運動時程的選手們。 除了隨身包以外,也有氣泡飲錠的選項。當訓練結束或大量流汗時,可輕鬆地朝水杯裡丟入一顆氣泡飲錠,內含高單位鎂 365 毫克,離子化後吸收速度更快,讓你同時補充水分和營養,還能迅速舒緩運動後的肌肉痠痛。 尤其是所有熱愛運動的運動小姐,家中都應該囤個高單位鎂補充包。因為除了運動前後可以服用之外,女性生理期間,若感到經痛不適也可服用。知名婦產科醫師張瑜芹表示「經痛,也可被理解為『子宮抽筋』。」透過補充高單位鎂來舒緩經痛,讓運動小姐們可以更輕鬆舒服地去面對賽事挑戰。(想當個貼心又務實的另一半,下次女友不舒服時,別再買紅豆湯,試試高單位鎂吧!) 看似只有你一人,但其實不只是你一人 回到運動,馬拉松這項賽事啊,從起跑到終點,我們常常以為自己是一個人,但其實回頭看,身邊人潮簇擁,大家懷抱不同目的而跑,朝向的卻都是同一個方向,又何嘗不是一群人,為了一件事共同努力呢? 為所有勇於挑戰自己的運動小姐而寫,適時補「鎂」讓生活更美,跑向每一個精彩時刻。 圖片來源:123RF 文|Phoebe November 21, 2022 at 11:00A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g90habM

2022年11月18日 星期五

讓關係更進一步的秘密!Next Steps Cards 關係下一步牌卡,和他來場誠摯而親密的溝通 https://ift.tt/eAghfIc 兩個相愛的人,卻老是一言不合就吵架?一起來看看,讓彼此關係更進一步的秘密,只要一杯咖啡的時間,快速拉近彼此的距離! 談過幾場戀愛後,發現自己有個症頭,只要一進入關係,就熱衷研讀各式身心靈占卜,無論是紫微八字還是星象靈數,哪怕是 LINE TODAY 的每日運勢,除了自己的,也特別留意心上人的。 後來想想,這些行為不外乎想更認識自己、更認識伴侶,透過看似「命定」的條件了解另一半,也希望藉此開啟內在探索與更深的對話。 人們常說,相愛容易相處難,而這相處之所以難,我認為多半卡在溝通。 兩個不同的個體要緊密相處,溝通與對話極為重要,然而如何展開有效而平和的溝通,不讓情緒影響對話品質,是我與伴侶時常碰到的難題。 在經歷數次慘不忍睹的溝通後,我深深意識到,無論在感情的任何階段,要開啟與完成一場溝通絕非易事; 尤其我屬於情緒波濤洶湧類的,而伴侶剛好也是,若彼此狀態比較差,語氣容易被情緒綁架,往往無法將內心真正的想法傳遞給彼此。 那時我與伴侶都非常難過,想著兩個相愛、渴望更認識彼此的人,為什麼就是沒辦法好好對話呢? 藉著神農嚐百草的決心,我們嘗試了各種方法,包含伴侶諮商、每個月約定有個「對談時光」也因此發現了女人迷新推出的【Next Steps Cards 關係下一步牌卡】,拿到後立刻開箱來玩! 我與伴侶首次嘗試的是「 Feeling loved 熱戀下一步」主題卡,我們依循主題卡上的編號選出對應的問題卡後,將牌卡蓋上,輪流抽牌答題。 同時,將功能牌牌面朝上放在右側,若任何人需要使用,則可以召喚功能牌上場。 在玩牌卡前,我與伴侶也達成共識,玩牌卡是讓我們更深地認識彼此、溝通平時較難直接表達、或是沒有想過的深度內容:大至財務、生孕規劃⋯⋯小至日常相處的疙瘩與摩擦。 在這過程中,盡量不帶入太多主觀情緒與偏好,也告訴自己,要開放心裡的空間,真誠而坦然的傾聽。 說來神奇,牌卡似乎會通靈,我和伴侶都分別抽到了平時最害怕、或是最不容易說出的問題。 像是我在感情中缺乏安全感,容易吃醋,而且只要醋性大發,情緒一上來,就沒辦法與對方好好溝通真正造成吃醋的安全感議題,最後往往落於情緒化爭執,對於解決問題絲毫沒有幫助。 (延伸閱讀:在一起越久,越容易為小事吵架?8 種溝通秘訣:把「抱歉」改成「謝謝」) 玩牌卡時,抽到了這一題: 一看到題目我與伴侶都倒抽一口氣,像是專門為我而設的題目,一針見血地要我面對,伴侶還開玩笑的說:「出來玩總是要還的!」。 我將牌卡翻面,看著抽象而色彩繽紛的插畫,終於說出關於吃醋與安全感之中,我真實的想法: 「 其實我不是對你說的話生氣,只是你這樣說,勾起了我內在的不安全感,可能我身上沒有的特質,在你曾喜歡的女生身上有,我會不自覺去比較,因而自卑,更加沒有安全感。」 伴侶知道我在意的點後,方能展開雙向溝通,她告訴我,我不應該去比較,每個人身上擁有的特質本來就不一樣,比較是沒有意義的,再者,她希望我可以多建立自信心,透過自信,讓內在的安全感更穩固。 (猜你想看:不安全感讓關係破了洞?三個方法撫平焦慮,比別人先對自己說「我愛你」) 輪到伴侶答題時,我也像是神準般抽到了她不擅長的問題: 在關係中,伴侶比較不擅長讚美對方,可能跟原生家庭教養有關,她的家庭成員不會直接表達肯定與讚美,因此她也疏於這類的表達; 而這道問題可說是為我們量身定做,讓伴侶知道我喜歡什麼樣的讚美,也讓她知道,給予讚美會讓我感受到被愛。 隨著時間推進,我們也一一將牌卡翻完,逐一回答問題,在玩牌卡的過程中,感覺更理解對方,同時也更能自在地表達自己真正的想法,也驚覺原來良好的溝通本身,就是讓伴侶間更靠近、關係更為親密的關鍵。 溝通與對話,尤其在【Next Steps Cards 關係下一步牌卡】的引導下,讓我與伴侶的內心靠得更近,感情也一下子升溫。 抱著幸福與熱愛分享的心,希望將牌卡推薦給每一對渴望展開對話的伴侶們,加入我們,在一個悠閒的傍晚,可能倒杯紅酒、可能泡杯熱茶,好好的坐下來,來一場誠摯而親密的溝通。 最後也祝福渴望在關係中更靠近彼此,甚至是更靠近自己(沒錯,主題卡中也有 ME and ME,可以一個人回答的題目)的每個人,都可以透過牌卡輕鬆自在的溝通,前往關係下一步! 女人迷【Next Steps Cards 關係下一步牌卡】,你儂我儂熱賣中! November 18, 2022 at 09: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eAghfIc

2022年11月17日 星期四

想談場如韓劇般的完美愛情?看劇歸看劇,人生歸人生 https://ift.tt/21QEmtn 愛情的美好,體現在韓劇劇情中,人們對完美戀人的憧憬,要怎麼與現實相應? 文|薰 現在的我們,和以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人們相比,有太多太多閒暇娛樂的活動。看小說、追劇、追星等等,根本不勝枚舉,而其中,最常出場的元素之一,便是「戀愛」。 小說也好、偶像劇也好,把戀愛這件事描述地極其美好,似乎只要戀愛了,所以問題都將因刃而解,主角也可以走向美好大結局。 當然,從旁觀者的角度,我們都能說這根本是胡扯。但「少女情懷總是詩」,再加上多看了點言情小說或是偶像劇的催化,會陷入這種天真的迷思,也不是什麼太意外的事吧? 但就像吃慣了米其林餐廳的人會對食物的品質十分挑剔,看多了所謂的「完美愛情」,對以後戀愛時的標準,也就自然而然地提高了不少。 而這也導致了一個很嚴重的問題,這樣的女孩,以後戀愛的時候,很可能處處碰壁,搞得自己遍體鱗傷,卻不懂問題到底出在哪。 圖片|《愛的迫降》劇照 當理想與現實不符,自我催眠這就是愛 在女孩的理想中,愛情應當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事物,自己的戀人也該是集體貼、帥氣、溫柔等等優點於一身的人才對。 可她的心裡期望越高,只代表了日後沉重的失落感。 只要是個人,多少都會有缺點,又不是說談了戀愛後人就一鍵自動地完美無缺,怎麼可能像劇中那般毫無瑕疵?可女孩相信世界上存在著那種「完美愛情」,所以她不斷地尋尋覓覓,直到不斷襲來的失落像海浪一般將她捲入深海。 而這時候,絕望至極的她,才開始認真思考,究竟她一直以來的追尋,到底是為了什麼? (你會喜歡:《愛的迫降》關係心理學:當你真正了解自己,他才有機會愛你) 又或者是,經過種種愛情小說和偶像劇的洗禮,女孩實在太想戀愛了。她急迫地想把自己塞進一段關係中,期望得到自己曾經看過的那些美好。 所以,她把「欣賞」美化成「喜歡」,放大自己真正的感受,如同催眠一般的,說服自己喜歡上了這個人。 而若是對方沒有回應,她的愛火可能慢慢熄滅,然後轉到他人身上,又或是越挫越勇,燃燒地越發旺盛。一旦對方回應了,驚喜萬分的她當然是一口答應,兩情相悅的戀愛終於降臨到她身上了,她怎麼能不快樂呢? 而這時候,問題就來了,女孩心底可能並不是真有多麼喜歡這個人,只是想享受戀愛的感覺。以這樣的心態去談戀愛,最後所能得到的,不過是兩敗俱傷的痛苦罷了。 圖片|Photo by ks__1984 on PIXTA (延伸閱讀:曖昧未果的失落感哪裡來?看看這 4 點,其實你並沒有那麼喜歡他) 看劇歸看劇,人生歸人生 儘管經歷這些過程,並從中學習,也不失為一種成長,但比起成長,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應該是其中的痛苦。 想避開這些痛苦,最簡單的做法應該就是——不要再看那些戀愛相關的題材。 可若是不想放棄愛好,那又該怎麼辦呢? 假設你喜歡追劇好了,個人認為,偶爾改看一些不以戀愛為主軸的劇,轉移一下自己的焦點,會是個不錯的方法。 若是這個方法也行不通,那請謹記:看劇歸看劇,人生歸人生。 劇中的世界跟劇情,就當作另一個世界的事,看看就好,僅供參考。 不說愛情,人們本身也充滿著各式各樣的變數,又怎麼能把劇中的一切放到生活中相提並論呢? 作者介紹|薰。喜歡聽故事,也喜歡說故事,希望能把自己的想法以更好的方式呈現出去,也希望能聽到更多不同的想法,今天,也是閱讀的好日子。 November 17, 2022 at 10: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21QEmtn

2022年11月16日 星期三

野女正史|史上第一位美國硬幣上的華裔女性 Anna May Wong,好萊塢闖出名堂卻被罵辱華 https://ift.tt/4TlXx0H 黃柳霜 Anna May Wong 成為美國 25 分錢硬幣上的第一個華裔臉孔,「一位勇敢的倡導者」美國鑄幣局如此描述⋯⋯ 美國今年開啟了一個有關女性歷史的有趣計畫:每隔兩三個月,政府鑄幣局就會發行一款 25 分錢,上面有一名美國女性的頭像。 每年發行五款,持續至 2023 年,這一共 20 位女性,將和開國元勳喬治華盛頓一起,出現在美國流通貨幣上。 她們是誰呢? 她們是第一個進入太空的女太空人莎利萊德 Sally Ride 、詩人與社運者馬雅安傑羅 Maya Angelou 、第一夫人艾林娜羅斯福 Eleanor Roosevelt⋯⋯以及來自各行各業,由國會認定「為美國在廣大領域與成就上做出貢獻的女性。」 10 月 25 日,鑄幣局發行了最新款硬幣,上面出現了 Anna May Wong──史上第一個出現在美國硬幣上的華裔臉孔。 圖片|美國鑄幣局 提供 如果你跟我一樣,之前沒聽過這個名字,請放心,這大概是正常的。我發現大多數美國人也不曉得 Anna May Wong 是何方神聖,即使他們很有可能看過她拍的電影。 事實上,一直要在本世紀初,在 Anna May Wong 英雄早逝五十年後,美國社會才漸漸從記憶底層撈出這段蒙塵過往,重新琢磨釐清這位才華出眾、會說多國語言,在歐洲受到廣泛歡迎,卻遭好萊塢拒之門外,甚至受到中國集體仇視的二十世紀傑出華裔女演員。 Anna May Wong 是誰? Anna May Wong,本名黃柳霜,1905 年在洛杉磯出生,是中國移民第三代。她的祖父輩來自人口大量外流的廣東臺山,隨淘金客和苦力飄洋過海來到美國,落地生根。 柳霜的父母都是美國出生的公民,爸爸在唐人街開連鎖洗衣店做小生意,算是華人社群中有頭有臉的人物,非常傳統,謹守中國文化傳統價值。 黃柳霜就像一般家裡做生意的華人小孩,課餘假日都要留在家和六個兄弟姊妹一起幫忙,要站櫃檯、送衣服、燙衣服,小手也曾被熨斗燙傷留了疤。 但黃柳霜的童年嚴格來說過得不差。她很小就展現強烈表演欲,央求爸媽買給她一堆玩偶,讓她擺滿床上當成是觀眾;10 歲那年,她還當皮草模特兒,拍了貂皮大衣型錄。 在黃柳霜成長的二十世紀初洛杉磯,正是好萊塢邁入成熟製片商模的黃金歲月,也是戲院被電視娛樂取代前的顛峰。 街上摩肩擦踵的都是懷抱電影明星夢的年輕男女,帶著一張張剔透臉龐與易碎夢想,在這座城市賭上青春年華;那座 13 公尺高巨型 HOLLYWOOD 牌,即將要在聖塔蒙尼卡山脈上,充滿象徵意味地高高昂起。 1923 年豎立的好萊塢標牌。圖片|Fat Elvis Records/ CC BY-SA 2.0. 因此,黃柳霜是在幕前幕後看著電影長大的,她就活在電影製作裡。 大大小小的電影,大大小小的明星,在她生活的洛杉磯街區拍攝穿梭,她陶醉其中;好萊塢劇組工作人員甚至給她取了個外號 CCC(curious Chinese child),中國好奇寶寶,只要取外景被黃柳霜遇到,免不了被這小孩東問西問一番。 這個讓劇組大哥哥大姐姐微困擾、總是省下午餐錢蹺課去看電影、被好萊塢編織夢境包圍的中國小女孩,14 歲終於得償所願,在電影《紅燈籠》(The Red Latern)當上 300 位女臨演中的一個。此後,她就不間斷地在電影中跑龍套軋小角色。 看在黃爸爸眼裡,這簡直大逆不道。 好男不當兵好女不賣藝,女演員在當時可不是什麼特別受人尊敬的行當,更不用說,19 世紀通過的排華法案意味著,美國社會觀感中,中國男性都是來當苦力搶工作的,中國女性都是來賣淫的(這也是為什麼宋靄齡等一票天龍留學生會在入境美國時受到百般刁難)。 黃家六個小孩都很爭氣地在這個歧視的環境中,力爭上游,拿到大學文憑──除了黃柳霜。 她高中決定輟學,只為追尋電影明星夢,相信自己可以闖出一番名堂。她說,她給自己十年,看自己能不能成為一名演員,當她說出這個主張時,好像她並沒有察覺在那個年代,頂著一張亞裔臉孔意味著什麼。 但她怎麼可能沒有察覺?她上小學時,班上的白人男同學會故意用針紮她,只是想看看黃皮膚的小孩會不會感到痛。因為種族歧視太嚴重,父母才不得不把她轉學到華裔小孩就讀的學校。 她的傳記作者 Graham Russell Gao Hodges 這樣形容: 柳霜在一個對中國有著絕對忠誠的家庭中長大成人,但每天面對的現實卻是北美的洛杉磯,她終其一生都要接受並忍受這種文化斷裂,這種心理影響在她後來的從影生涯中表露無遺。 (推薦閱讀:好「野」人:敬!亂世中反抗封建父權的叛逆靈魂——張愛玲) 1920 年代,好萊塢一名華裔女演員 幸運的是,黃柳霜真的做到了。17 歲,她獲選擔綱電影女主角,主演由《蝴蝶夫人》改編、以亞洲為背景舞台的默片《海逝》(The Toll of the Sea)。少女柳霜初試啼聲,便一鳴驚人,她在片中飾演被美國情人拋棄的中國女子,精湛而超齡的演出,獲得影評一片盛讚。 但不幸的是,好萊塢能給她的,也差不多就只有這樣了。 即使《海逝》證明了她的演技實力,但,那可是 1920 年代的好萊塢,即使把時間往後撥個三十年,那裡也都沒有給黃種人、黑人、同性戀等少數族群的容身之地。在美國出生長大的黃柳霜,在《海逝》之後,幾乎不可能有機會脫下誇張華麗的亞洲戲服頭飾,擺脫嬌豔算計的黃種女性形象,好好地出演一個美國人角色。 不,她連只想好好地演一個亞裔角色都辦不到── 1935 年,當作家賽珍珠(Pearl S. Buck)描寫中國農民悲慘境況、蜚聲國際的小說《大地》宣布將改拍成電影時,黃柳霜第一時間就向製片公司爭取飾演小說女主角「阿蘭」。今天我們可能覺得這是她的囊中物,畢竟當時好萊塢還有哪一個女演員可以當華人女主角,又有黃柳霜的精湛演技? 但別忘了,那是 1930 年代的好萊塢,製片公司就是有本事,把這個華人角色交給法國演員 Luise Rainer 去演,讓她將臉塗黃、眼睛貼膠帶、模仿口音扮演一個中國農婦。 他們確實有邀請黃柳霜去試鏡,但她拿在手上的劇本,是片中另一個放蕩挑逗的小角色。終究,黃柳霜沒有出演《大地》,而「扮黃臉」的 Luise Rainer ,則憑著這部片拿到了奧斯卡。 圖片|達志影像/美聯社 同時,她的故鄉罵她賣國辱華 美國人因為黃柳霜天生的亞裔臉孔而歧視她,同時,中國人卻因為黃柳霜飾演的亞裔角色而仇視她。 《大地》事件後,黃柳霜到中國遊歷整整一年。此行動機多層:有部分如她自己說,要返鄉拜訪親人,同時向梅蘭芳拜師學藝。另一部分,在被好萊塢拒絕後,她不服氣,決定自己的電影自己拍,到中國拍了一部紀錄短片(該片要直到 1960 年代黃逝世後才於 ABC 電視台播映)。 此外,由於有些資料顯示《大地》選角時,中國國民政府曾威脅製片公司不能選黃當女主角,所以,黃柳霜此行也蠻有可能是親自回中國做公關,甚至打點與國民政府的關係── 由於當年好萊塢亞裔正面角色並不多,黃柳霜曾演出的角色(即使她本人也沒有選擇),要不是放蕩的妓女,要不就是性感的蛇蠍女。 混亂的中國正值西化浪潮和內政壓力,自卑又厭女的國民政府及中國知識分子,便拿黃柳霜這名好萊塢演員當箭靶,仇恨攻擊她出演這些角色是辱華、丟中國人的臉。 面對她千里迢迢遞來的橄欖枝,她的鄉親不領情。這趟返鄉行程她所到之處,都得面對記者各種不懷好意的詰問,甚至出言羞辱攻擊。 黃柳霜在 The Daughter of the Dragon 中的代表性扮相。圖片|《龍女》劇照 後來緊接著中日戰爭爆發,黃柳霜淡出螢光幕,傾力支援中國抗日。 但是,當國民政府第一夫人宋美齡赴美宣傳抗日運動,接見了多位知名影星如英格麗褒曼、凱薩琳赫本、秀蘭鄧波兒⋯⋯,唯獨那個真正投入抗日運動的華裔女演員黃柳霜,被宋美齡拒絕接見。 (延伸閱讀:大家閨秀一樣被當動物!民初中國留美女學生,如何在厭女社會中生存?) 消逝在大海裡 關於黃柳霜,還有最後一件事。 戰爭結束後,她的確實現了心願,領銜主演了許多 B 級電影主角,不少是正面描寫的亞裔角色。並且,當 1950 年代電視娛樂問世,作為專業演員,黃柳霜也靈巧地轉移到影集領域。 她的影集代表作「柳霜夫人的畫廊」( “The Gallery of Madame Liu-Tsong” ),在 DuMont 電視台播映,是美國有史以來,第一部以華裔美人為主角的電視影集。 據說,如劇名所示,這部影集完全為她量身打造。據說,她飾演一名藝術經銷商,同時也是一名偵探。據說,她靠著智慧、敏銳與決心,破解一件又一件懸疑謎團⋯⋯ 為什麼都是據說呢?因為這部影集,隨著 DuMont 電視台倒閉,電視台的所有節目錄影資產,都被裝進三輛大卡車,載到上紐約河灣,悉數倒進赫德遜河裡。 然後順著河流,沉沒深不見底的大西洋。 它存在過短暫的時間,只有少部分人有幸看見;透過他們雙眼看見的,雙手記錄的,嘴巴言說的,成為了表面的現實。然而,這東西真實的影像和聲音,卻永遠消失了。 消失在茫茫大海裡,不見蹤影。某部分來講,我覺得那消失的東西,就是黃柳霜。 黃柳霜 17 歲演出的第一部女主角電影《海逝》,全片可在Youtube欣賞; November 16, 2022 at 09:35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4TlXx0H

2022年11月14日 星期一

「恐懼乳癌,皆源於自己的想像!」專訪黃詩喻醫師:好的醫病關係,始於信任 https://ift.tt/y2KTlWd 近年來,台灣乳癌年輕化趨勢愈趨嚴重,35 歲以下發病者比例持續攀升,突發的病徵,為事業、家庭日正當中的女性帶來衝擊,懼怕、逃避、難以接受的心情全都交織在一起,如何面對、接受自己的患病的身體,成為年輕乳癌患者共同的課題。 訪問高雄長庚血液腫瘤科黃詩喻醫師,她以多年的臨床經驗,令人安心的口吻,溫柔的視角,帶領我們以客觀的視角認識乳癌病程。 面對疾病,我們可以軟弱,但不能服輸;面對疾病,我們應給予醫療更多的信心,給予渴望好好活下去的自己多一點的勇氣! 與黃詩喻醫師相約電話相見,初接通,她帶點急切口吻,說手頭有個工作尚在結尾, 問我們能否再等一等。 五分鐘後,再次接起電話,從近年乳癌年輕化的趨勢開始談起,黃醫師說,2019 年癌登資料庫的統計讓我們警戒,與過去相比,50 歲以下新診斷罹患乳癌的女性已經超過 5,500 名之多,其中 35 歲以下也有超過 400 人發病,而在同樣 40 歲以下的女性人口中,每十萬人裡早發率相較過去的 15.49 人次,火速上漲至 21.83 人次。 乳癌,有如女性夢魘般的存在,我們對它理解得太少,害怕得太多。 黃醫師提到,很多時候,恐懼會侵蝕人的內心,會剝奪我們的理性,面對疾病,首先要先揮別無謂的擔心、過度的恐懼,才能在一團迷霧之中,為自己找到一盞明燈,朝康復的未來走去。 面對年輕乳癌患者,使其「安心」最為首要! 「在癌症的療程裡,心理建設通常是最棘手的,」電話那一頭,清楚地聽見黃醫師些許無奈,她說,自己遇過很多癌症病友延遲就醫,常到急診室會診,衣服掀開血肉模糊,早已拖了一年之久,「尤其乳房是女性較為私密的部位,時常自己不說,別人很難發現。」 亞洲女性,面對疾病,多半仍有些許自卑心理;面對私密部位的疾病,有時更是有苦難言、難以啟齒。 黃醫師提到,每當遇上不願積極治療的患者,從說服到理解的路程,比什麼都還要艱辛:「治療的前、中、後期,個管師都擔任相當重要的角色,個管師通常具備重症護理師的背景,能夠確實理解病人最在意的事情,透過瞭解,進而想辦法協助解決,才能推進整個療程。」 癌症治療,除了以醫學方法改善病根、減少不適、對症下藥之外,更重要的是創造具備信任感的醫病關係,「面對癌症病友,醫護需要非常有耐心,作為主治醫師,我也會多花一點時間做到陪伴。」 黃醫師談起乳癌,有對女性身體的關係,同時,亦有對心理的呵護,她笑說,醫護人員有時很難百分之百的同理病友處境,然而他們所能做到的,是儘量將心比心,理解那些害怕其來有自,是關於生命無常、身體疾病,以及面對世事難料的焦慮。 年輕乳癌患者延誤治療的狀況層出不窮,其中,懷孕是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黃醫師提到,「很多年輕女性都是因為懷孕才發現癌症,她們通常決定保持生育狀態,不願積極治療癌症,而導致腫瘤更大或是轉移。」 年輕乳癌患者由於細胞較為活化、細胞分裂極快,腫瘤發展及惡化的速度也相對年長者來得更為迅速,在這樣的情況下,是否在發病的第一時間獲得有效的治療便更顯重要。 對此,黃醫師表示,「治療前期,我會花更多時間建立治療的信心和彼此信任,這會非常有助於之後的療程順利進行。」 圖片來源|黃詩喻醫師 關注身體、關注疾病,找到與其共處的方法 信任感,是黃醫師在專訪過程中不斷提到的,彼此互信的醫病關係,才有可能為病患爭取更好的生活品質,以及更有效的治療方針。 「事實上,年輕化乳癌患者在治療上所會碰到的瓶頸比我們想像中要複雜許多,」黃醫師語氣溫柔,富有同理,言談之間,不時流露出對於個案的關心,以及對乳癌年輕化議題的在意,「面對年輕乳癌患者,醫師相對需要給予更多的心理建設,因為女性們的生命階段,與往後的療程息息相關。」 對年輕乳癌患者來說,生病將會衝擊家庭結構、事業、親子及伴侶關係,甚至在經濟層面上,都有需要跨越的障礙。 黃醫師語重心長地表示,乳癌治療將會對女性生育功能造成影響,同時,對於現代眾多以自身事業、經濟獨立作為重要自我實踐目標的女性而言,突如其來因疾病而有可能斷送的職涯,將會為她們的生活與生命帶來莫大影響。 「因此,對這些女性而言,治療後有沒有機會回到工作崗位、是否影響自己的家庭角色,都會是治療過程中必須考慮的重點,」黃醫師強調,在眾多癌症裡頭,乳癌是相對具有可治療藥物的癌症,且同樣稱為「乳癌」,在病理上亦分為多種不同的類型,其中好發於年輕乳癌患者的,通常以荷爾蒙受體陽性為主,約佔 7 成之多。 圖片來源|PIXTA 「治療方面,早期乳癌多半直接以手術切除,爾後根據病理分期進行輔助性化療,搭配乳房及淋巴部位放射線治療,可有效減少癌症的復發率。」黃醫師說。 而在面對一開始診斷就已經有轉移的第四期乳癌,對於年齡小於 50 歲、還沒停經的荷爾蒙陽性 HER2 陰性管腔型乳癌病患,第一線可口服標靶 CDK4/6 抑制劑搭配荷爾蒙治療,大幅改善病患整體治療存活期。 然而,不可避免的是:「荷爾蒙抑制劑會影響女性月經週期,進入停經狀態進而導致停經症候群,然而相比於化學治療副作用較大的治療方式,想要保持工作能力、維持一定程度的生活品質,口服標靶藥會是相對有利的選項。」 口服標靶 CDK4/6 抑制劑搭配荷爾蒙治療的優勢不只如此。使用 CDK4/6 抑制劑治療亦可延緩病患進入接受化學治療的時間。平均療程可維持約 2 至 3 年,才會進入到頻繁化療的階段,等同於減緩病患化療的時間與痛苦。 害怕及恐懼,其實皆源於「想像」 面對乳癌這個「彷彿絕症」的疾病,病友對於病程與治療的恐懼,有時大過真正治療所帶來的苦痛。面對病患們脆弱的心理狀態,醫師又將會提供什麼樣的協助? 對此,黃醫師分享,「建立信心非常重要。在療程初期,去溝通時間,例如:一個月之後身體將會有什麼樣的變化,好讓患者開始信任治療,相信一切正在往好的方向前進。」 「很多時候,害怕、恐懼皆源於自己的『想像』。」——高雄長庚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 黃詩喻醫師 約莫半年多前,黃醫師在急診室初見一名 40 歲的女性患者,當她被送進急診室時,腫瘤已經化膿流血,甚至因為癌細胞轉移,出現肺積水的現象,進而產生呼吸喘等狀況,情況相當危急。 「一問之後才發現,這名病友是護理師背景,非常清楚自己的病況不能拖延,」黃醫師一面說,一面流露出疼惜與不捨,「遇過了才知道,面對疾病,無論你是具有醫療基本知識的醫護人員,還是只是一般民眾,都難過恐懼那一關。」 面對抗拒治療的個案,黃醫師表示,須從小處開始溝通,首先詢問「呼吸喘有什麼樣的感覺?」從而引導「哪些症狀是現階段妳最想要改善的」,進而引導透過切片找出確切的乳癌類型,才得以對症下藥。 對於黃醫師而言,癌症治療,是醫護與病患共舞的過程,須敞開心胸,理解雙方期待,醫師才有辦法動態調整用藥,提供具備療效且可降低苦痛的療程。 「從想要改善處,循序漸進,展開溝通,」黃醫師說,病患多半最擔憂癌症治療的副作用,然而很多時候,患者對於疾病的不夠認識,才是使治療受阻的最根本原因。 對此,黃醫師不斷強調:「信任建立在誠實,同時讓病友們知道,她並不是孤立無援,一旦有任狀況,她都可以告訴醫師,絕不會有任何狀況是她找不到任何人來幫忙。」 讓病患了解接下來的療程會發生什麼,哪些會在短期內改善、哪些需要長期治療,透過溝通時間與成效,創造與病患之間的互信,是良性醫護關性的根本。 圖片來源|PIXTA 女性應關注自己身體,不因害怕而退卻 人常說,預防甚於治療,在癌症領域,究竟是否「防不勝防」? 黃詩喻醫師在電話那頭,抿了抿嘴,有些不好意思地笑說,長年來最多人問她的問題,便是自己到底為什麼會得到癌症?聽聞「癌症」一詞,彷彿晴天霹靂地宣判,所有人都急於去問:究竟為什麼?究竟是誰造成的? 然而面對這題,黃醫師也只能搖搖頭,無奈回答:「這一題真的非常地難,在臨床上,我們還沒有確切的研究或數據可去歸納、證明乳癌好發的原因,除了吸煙與肥胖是公認的致癌因子之外,醫師們幾乎都很難回答這題。」 女性患乳癌的年齡日益年輕,其主要原因,在於現代女性初經時間早,晚婚晚孕的比例高,同時停經年齡也愈趨年長,在荷爾蒙暴露時間愈來愈長的狀況下,產生了乳癌年輕化的現象。 環境使然,彷彿判了死刑一般,女性難以躲避茫茫物質海裡頭的諸多變異,然而,黃醫師話鋒一轉,認為與其說「預防勝於治療」,她認為,「及早發現及早治療」也是女性應該勇於關注的議題。 「與其逃避拖延,不如勇敢面對,」黃醫師呼籲:「女性應該更關注自己的身體,定期檢查、自我把關,是保護自己最入門的方法。」 文|Yishin November 15, 2022 at 01:06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y2KTlWd

前 Google 總經理簡立峰談 DEI 多元共融:多元是國家數位轉型必要基礎,否則台灣將成網路孤島 https://ift.tt/gCsGIrZ 女人迷舉辦台灣第一屆「多元共融願景獎」,邀請前 Google 台灣區分公司總經理簡立峰,分享他的 DEI 觀點與經驗,為何多元共融是數位轉型的必要基礎?為何這將是台灣國力提升的關鍵? 「台灣是東亞現代化的節點,也是連接東南亞與東北亞的中心點。把經驗往外擴展,面向太平洋,我們有空前機會。」 當全球媒體鎂光燈投向台灣海峽,有人看見危機,也有人看見轉機。在中美兩國對話角力之間,「台灣在國際上的能見度提高很多,眾多力量與資訊在此聚合,這是難得機會。」前 Google 台灣區分公司總經理簡立峰這麼說。 如何運用機會窗口,把台灣開向太平洋,DEI 是簡立峰眼中的關鍵。 近幾年 DEI 受到關注,多元(Diversity)、公平(Equity)、共融(Inclusion),成為全球提倡的職場文化,新世代的企業韌性 DNA。 早在 2006 年,簡立峰作為 Google 台灣分公司第一位員工,帶領團隊從一人擴展到 3,000 人的過程,與來自不同國家、文化的同事互動,他將 DEI 的信念深植心中。 女人迷舉辦台灣第一屆「多元共融願景獎」(Diversity for Better Tomorrow Awards),邀請簡立峰分享他的 DEI 觀點與經驗,為何多元共融是數位轉型的必要基礎?為何這將是台灣國力提升的關鍵? 台灣的數位領土,需要比實際領土更大 簡立峰提到,在實際國土以外,一個國家的數位領土也非常重要,那是國家影響力的真正邊界。 「數位經濟,本身就是網路經濟,網路是沒有國界的,但當你的多元化不足時,就是為自己設下了疆界。」 資訊專業出身,簡立峰一直清楚數位經濟是世界趨勢,但除了技術層面的提升,他始終關心:我們的文化環境,是否土壤豐厚,能讓多元性自然生長? 以台灣使用的繁體中文來說,可接觸與交流的人口較少,英文可以接近 30 億人口。他曾向蔡英文總統提出「數位國土」的概念,指出網路帶我們突破地理上的國界,可以接觸到跨越國籍與文化的人。 「如果我們的文化開放性不夠多元、心態封閉,那麼在網路上,我們還是一座孤島。」 圖片|Photo by MAXSHOT.PL on PIXTA 不只數位新創,製造業也需要擁抱多元共融 簡立峰拉開台灣產業發展的時間軸,像展開一張通往未來的地圖:「過去製造業時代,生產線上是由人配合機台運作,人被要求成為單一的、無機的個體;如今數位經濟時代卻是倒過來,創新成為了重點,因此『人的多元性』就變得非常重要。」 「如果台灣的新創產業無法實踐多元共融,我們就無法連結世界其他地方的人才,加上我們又面臨少子化問題,就會越來越沒有人才可帶動產業。」 簡立峰也提及,不只數位、新創產業,製造業的 DEI 也有其必要性。 (推薦閱讀:DEI 的全球趨勢!女人迷「多元共融願景獎」三大 DEI 指標,讓企業競爭力領先十年) 1990 年代,台灣製造業大舉西進中國大陸,因為語言文化接近,工作與管理方式大抵仍維持單一;但從 2018 年開始國際情勢轉變,隨著中美貿易戰白熱化,許多工廠移出中國,開始轉往東南亞、歐美等地,「大家開始要跨語言、跨文化溝通了,所以 DEI 變得非常重要。」 彷彿預見彼岸的船長,簡立峰點出了台灣面臨的挑戰——企業擴張海外版圖、國家擴張數位領土,成功的關鍵,都在於「多元共融」。 DEI 多元共融,是國家數位轉型必要基礎,它不只解決企業招募聘雇的問題,也能解決台灣的問題! 前 Google 總經理 簡立峰 「但我覺得大家還沒開始,台灣真的是腳步慢了的,我必須這麼嚴肅地講。」簡立峰不裹糖衣,直接點破。 文化多元性的經驗,台灣仍是不足。簡立峰舉例,站在倫敦街角,就能看見世界各國的人經過,能很輕易「看見」多元。但台灣的多元性,不似倫敦紐約,有大量膚色種族等可見差異,那些看不見的,人的認同、身份、背景等等,包納許多的多元性,需要主動「去看見」。 「擁抱台灣以外的世界,要承認台灣目前多元化是不足的。光是看見多元,都需要很專業的訓練。」 圖片|Photo by Lewis Tse Pui Lung on PIXTA 把多元的維度打開,才能真正做到公平與共融 從過去十五年在 Google 服務的經驗,簡立峰深感 DEI 的實踐,其實有其次序:「必須先把多元(D)的維度打開,才能真正做到公平(E)與共融(I)。」 以眾人稱羨的 Google 員工餐廳為例,當初在設計菜單時,團隊就面臨一個大挑戰:辦公室中有來自美國、日本、韓國、印度等,不同國家文化的員工,要怎麼讓地球上絕大多背景的人,在這個餐廳都可以吃飽? 比如印度人不喜歡魚腥味、素食者也分為蛋奶素、五辛素,「餐廳大廚的工作就不只是料理這麼簡單,還同時要學習世界各國人種,他可以吃的食物文化是什麼。」 (同場加映:讓 DEI 成為企業領先的奇異點!2022 女人迷多元共融願景獎:多元聘用、員工成長、高歸屬感工作環境) 把多元的環境建立起來後,實踐公平就成為下一步。例如程式設計,過去工廠是一條實體生產線,現在是整個程式的製作過程,就在一個人的腦袋裡,所以一個人的動機就顯得很重要。 「當『公平』這件事沒有發生的時候,有能力的人幹嘛要為別人做事情?工程師為什麼要把他的才能,分享出來給你?」 簡立峰說,許多 Google 產品都是員工主動提議,主動建造出來的,並不是老闆一聲令下,由員工幫他完成。過去由上而下的管理方式,變成了由下而上的積極主動,就是公平的展現。 圖片|Photo by Graphs on PIXTA 而談到共融,簡立峰笑著說:「這就是當你嚐到苦頭、踢到鐵板時,會需要面臨的事了。」 比如 Google 的女性工程師偏少,他們就發現某些產品,從女性觀點來說並不好使用。或是有次舉辦戶外會議(outside meeting)時,一位來自西方的工程師發現,活動中的許多環節設計,其實並不適合女性。「他寫信給全球的工程師指出這件事的不足,我們發現,你不管辦任何活動,都要考量『共融』的問題。」 多元公平共融,像是一個循序向上的階梯,當你願意打開第一步的共融,就能深入思考如何讓資源更公平地分配?如何讓夥伴真正感到融入? (你會喜歡:挖掘人才金礦!2022 女人迷多元共融願景獎號召企業 3 大關鍵競爭力:高效、共創、永續) 員工不再只是 worker,而是 business partner 當然,企業開始要推動 DEI,可能都會面臨到挑戰與困難。 就像女人迷近年在為企業提供 DEI 內訓時,聽到許多經理人的心聲:「過去習以為常的溝通習慣,原來可能藏著隱性的偏見,但我不知道下一步該怎麼做?」「我想招募代表性不足(underrepresented)群體,但其他員工覺得他們都是被加分的,不認可他們的能力。」 簡立峰認為這些陣痛都是正常,坦白地說:「當你開始做 DEI,一定會先撞牆,但你還是要從多元開放先開始。」譬如他自己也是在台灣同性婚姻通過後,才發現 Google 辦公室裡,原來有這麼多的 LGBTQ+ 同事,紛紛願意出櫃袒露真實的自己。 從主管、PM 的無意識偏見訓練開始 簡立峰提出,可以先從 PM 的這個角色訓練開始,因為 PM 是把產品或專案,向工廠、團隊連結的重要角色,需要看見自己的「無意識偏見」(unconscious bias)。 像是之前曾發生越南台廠員工暴動,就是因為管理者要求員工上班不能帶手機,工人感覺自由被剝奪。「管理者的觀念要改變,工人不再只是號碼,他們有自己的名字,而且隨著產線自動化,留下的工人將更趨專業,要將他們視為「師傅」,而不只是員工。」 「要將對方視為 “business partner”,不要只是 “worker”,要像你對待客戶的方式,去對待員工。二十年前在中國工廠管理的方式,到了其他國家,都不能再運作了。」 圖片|Photo by itchaznong on PIXTA 從島內遠距,到世界遠距模式 而近年來因為疫情關係,遠距工作、彈性工時的制度已經被大家熟悉了,簡立峰認為下一步就會走往 DEI。 「DEI 很快就會成為趨勢,尤其社群力量會讓新觀念建立得很快,你與其去逃避它,不如去準備它。」 目前台灣的遠距工作模式,在簡立峰眼中還是不夠到位:「很少有企業,可以招募到其他國家的人才,以遠距方式一起工作。」台灣同時面臨少子化的挑戰,未來當國內人口減少,勢必就得向他國爭取人才。 (推薦閱讀:「就算無法把玻璃天花板打破,至少要讓它有裂縫」2022 女人迷多元共融願景獎:DEI 不是選擇,而是必須) 「其實可以從台灣島內開始試驗,不要從台北看天下,比如你可以找台南、高雄的員工遠距工作。藉由遠距工作,去學習遠距溝通,怎麼互相尊重。在台灣累積成功經驗,我們再往外走。」 嚴正點出不足之處,簡立峰也溫柔地指引前進的方法,希望每段啟航都能好好地、穩穩地,向世界前進。 雖然台灣的 DEI 起步得慢,但簡立峰仍是樂觀看待:「台灣過去的多元性不足,這反而是最大優勢,因為你只要做出一點點,就可以有很大改變。」像是台灣強項的資通訊業跟半導體業,只要願意開放,一定能吸引更多人才加入。 簡立峰最後分享,他最近才知道 “cooperation” 跟 “collaboration” 的不同:「包容能夠達成的結果是 “cooperation”,大家目標不一樣,但還是想辦法一起協作。但如果你能做到共融,就能提升為 “collaboration”,眾人為了共同目標,不分彼此一起努力。」 簡立峰指引的未來,總是讓人覺得充滿期待。當我們以 DEI 多元共融的精神,打造一艘艘大船,邀請更多人共同上船、遠行,或許我們將開啟下一個大航海時代。 November 14, 2022 at 08: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gCsGIrZ

2022年11月11日 星期五

何謂閃耀理論?當你發光,也能吸引相似的人事物,為自己建立正能量的多元人際網 https://ift.tt/6c21GAu 你和朋友之間的關係是這樣嗎?朋友過得好,會由衷為他們感到開心、雀躍;朋友有難,則在旁邊加油打氣。如果你們之間的互動是如此,那麼恭喜你,擁有一段讓彼此閃耀的友誼! 早在我們定名為「閃耀理論」之前,我們的友誼就已建立在這個原則之上。我們將「閃耀理論」當成長期投資,幫助朋友發揮所有潛力,日後還能仰賴對方的幫助。 我們努力全心投入,不讓不安全感或嫉妒摧毀友情。朋友過得好,你會由衷為他們感到開心、雀躍;如果朋友有難,則在旁邊加油打氣。 「閃耀理論」是艾米娜托支持安搬離華盛頓的其中一個原因,所以安也陪著艾米娜托解決簽證問題。我們都希望彼此過得好。 每當朋友鼓勵我們追求念念不忘的人生改變,溫和地敦促我們找心理醫生,或支持我們離開前途無望的工作,他們都是在實踐「閃耀理論」; 他們希望我們發出最耀眼的光芒。希望朋友得到最好的對待,往往也會激發我們努力讓自己進步。 「閃耀理論」可以用在我們懷有雄心壯志的任何層面,從家庭到職場都可以。 當我們強烈地想達成某個目標,好比升職、成家,或成為編織大師時,往往會不自覺地產生競爭意識,開始把全世界當成一連串的權位排名賽。 「閃耀理論」能促使我們用合作取代競爭的衝動。要清楚看到「閃耀理論」發揮功效的方法就是檢視職場。 圖片|Photo by Matheus Bertelli on Pexels 多年來,我們看著同齡男性優先登上升職的火箭,自己卻只能在候機室待命。然而,我們不再將這件事當成個人的失敗,我們一起質疑守門員,認定只要互相幫助,我們就會走得更遠。 我們彙集聯絡人和資源,只要看不到我們價值的老闆阻撓我們,就互相鼓勵,一起制定策略爭取最高薪資。知道朋友升職,我們興奮得彷彿是參加單身派對;聽到有人加薪,就開心尖叫。 「閃耀理論」對職場上的非傳統要角特別有效。 長久以來,被邊緣化的族群始終覺得高層留給我們的位子不多,即使這個想法只是在潛意識層面。 你見過參與投票表決者有超過百分之五十女性的情況嗎?你看過五百大企業董事會議室坐滿有色人種嗎? 這種缺乏代表性的情況造成普遍的匱乏思維:大家認為高階職位只有寥寥幾個,必須與條件類似的人競爭,才能成功拿下。 在我們這段友誼中,我們在工作方面從未感受到一絲一毫的妒忌,這句話絕不誇張。沒錯,我們一直有不同的職涯目標,也從未應徵過同一份工作,所以當然更容易心平氣和。 但我們認為,即使是同行,我們對彼此的支持也不會改變。我們知道,如果攜手合作,會晉升得更快,走得更遠,過得更開心。 這種想法並不激進。事實上,許多行之有年的體制就以此為基礎。例如:昂貴私校的組織原則,就是有權勢的人透過彼此在幾十年內建立的密切聯繫,變得更強大,傳說中的老男孩俱樂部也一樣。 重點不是「你是誰」,而是「你認識誰」。我們沿用這種想法,但是用來分享權力,而非獨自霸占。 (延伸閱讀:長大了,朋友越來越少?關係心理學:留下來的,都是讓你最自在的友誼) 圖片|Photo by Savannah Dematteo on Pexels 無論我們用在哪個領域,「閃耀理論」的起點,就是拒絕比較和競爭心態,而要努力建立情誼和人脈。 當我們發現某人有我們想要的東西時,不是把對方當成我們衡量自我認知的標準,而是努力把他們看成潛在的盟友。 我們發現,如果有人想傷害我們或把我們當成敵手,往往是因為他們缺乏自信或同伴。如果我們試著邁出第一步,向對方表明我們願意努力合作,就會用心考慮彼此結伴能走多遠。 注意,我們說「努力」。有時這件事真的很難,尤其是在職涯早期,自認必須緊緊把握手上少數機會和人脈的時候。 當年安擔任事實查核的實習生累得要死,看到同齡女子的報導成為《紐約時報雜誌》的封面故事,她還記得那種嫉妒的情緒。她有什麼條件是我沒有的? 安很氣自己。這個女人怎麼爭取到這麼重要的任務,安卻只能做自己不喜歡的事情,查核其他記者的報導是否屬實。 現在,更年長也更有智慧的安會建議年輕的自己,找出封面報導作者的電郵信箱,祝賀她,並且直接詢問她是如何辦到的,惱火情緒就能轉化成積極結交同行。 即使她到頭來沒辦法和那位年輕女性成為朋友,至少能更清楚這一行如何運作。當時她的人脈不多,又不了解這一行,這些資訊是很珍貴的。但誰曉得呢?也許她們真能成為朋友。 (猜你想看:世界離你而去,他卻沒放棄你:人生一定要結交的四種朋友) 圖片|Photo by Christina Morillo on Pexels 這個世界不是只有一個贏家,其他人就只能當輸家的博弈遊戲。但在某些特定情況下,的確是零和。 有時,我們曾經與某些寧可結盟的人直接競爭。某次,艾米娜托與晉升機會失之交臂,升職的年輕女性剛好與她常有歧見。 兩人因為職位的緣故,經常在如何最有效運用資源的問題上針鋒相對,而且她們的工作風格南轅北轍。 如果故事拍成有性別歧視的電影,情節就是兩人每次在會議後一定會嘟囔著:「真是個婊子!」但在現實中,她們找到彼此合作的方式,這位女子後來再次升職,便大力推荐艾米娜托填補她留下的空缺。 你可以希望主管選擇提拔你,也能期待這次升職是你而不是別人,卻依舊擁護「閃耀理論」——只要你看清楚事情的本質。 偶爾感到嫉妒或羨慕並不是「閃耀理論」的失敗,重點是有了這些情緒之後該如何採取行動。 即使你沒和遇見或聽過的每個人都建立終身互助的友情——應該也不可能——「閃耀理論」仍可以幫助你繼續前進,而非只是懊惱、生悶氣。 (延伸閱讀:「我那麼為他想,他還怪我」為什麼朋友之間,需要保持距離?) 圖片|Photo by Pixabay on Pexels 有些人會說,與他人分享資訊,自己就會失去優勢,但這根本不是事實。「閃耀理論」只會讓我們更接近目標。 我們分享資訊,幫助朋友找到新工作,賺更多的錢,或解決棘手的職場問題, 我們本身也會因此獲益良多。 研究人員亞當. 格蘭特(Adam Grant)發現,不擔心與身邊朋友分享知識和資源的人,從長遠來看最有可能成功。 別搞錯,「閃耀理論」是漫長的比賽。在我們剛開始工作時,主要是發揮同理心,或是在人微言輕又缺乏資源的階段,想辦法解決問題。 如今年紀較長、稍有地位的我們,依舊不是事事都有答案,但我們已經累積更多人脈、經驗和財務自由,所以我們能用更有意義的方式互相幫忙。我們有辦法提供更多的支持。 「閃耀理論」並未奪走我們的野心,而且恰恰相反。我們這兩個女人只有碰到火燒屁股時才會狂奔,但我們希望追隨長跑運動員莎蘭.弗拉納根(Shalane Flanagan)的榜樣。 報導指出,她贏得 2017 年紐約市馬拉松賽後,投身訓練其他十一名女選手,因為弗拉納根看到需求。她發現沒有女性長跑運動員的社團,她們往往在大學畢業後曇花一現,很快就累垮。 弗拉納根身為這門運動為數不多的熟面孔,大可獨占鋒頭。結果她著手幫助潛在競爭對手,從訓練技巧到加油打氣的方式都大方分享。 後來這個團體的每個人都入選奧運,《紐約時報》稱為「莎蘭效應」。 圖片|Photo by Pixabay on Pexels 弗拉納根創造一群追隨者,也精進自己的長跑技巧。 她證明人們在具備超強競爭力、處於巔峰狀態的同時,仍然能支持別人,與人攜手合作,結果也非常成功。她告訴《紐約時報》,「當我們獨自取得偉大的成就時,感覺就沒那麼特別。」 弗拉納根也說明「閃耀理論」為何比單純的人脈更深入。她本來可以拍拍其他跑者,說一聲「祝好運」,然後加入男性跑步團體。 這種行為就等同在尷尬的應酬場合交換電郵後,就沒有下文了。相反地,她投入時間、知識。 「閃耀理論」不是收集通訊方式,或得幫忙我們邂逅的每個人;即使具體實踐,也根本不可能對那麼多人都花費那麼多心思,所以我們總是明確指出「閃耀理論」是長時間又有意義的雙向投資。 這段友誼最充實的一點就是鞭策彼此成長,成為更好的人。 而且我們不只享受到「友誼」這個層面。西北大學的研究指出,人們更喜歡與能夠幫助自己實現目標的人交朋友,大家甚至沒意識到這就是他們做選擇時的依據。 在朋友身上看到自己想要實現的目標,可以幫助你更接近你勾勒的藍圖。我們確定,這就是我們初次見面那晚感受到的火花。 (同場加映:鄧惠文專文|分手後還能不能當朋友?舊情人給予的溫柔,是一種「餵毒式的溫柔」) 圖片|Photo by Cleyton Ewerton on Pexels 艾米娜托把某位她所敬佩的成功女性的建議銘記在心:在你提高層次時——好比升職、終於負擔得起奢侈的假期,或參加葛萊美頒獎典禮——看看身邊有誰。絕對不能只有才認識兩年的人。 這個勸告就是要帶著自己的朋友搭順風車。 這些人知道你的背景出身,了解你的價值觀;這些人也會提供你所需要的實力評量,幫助你利用你的力量和資源做出最佳決定,你會希望與這些人共享剛掙得的成果。 所以我們才喜歡《我家也有大明星》這個影集,儘管內容有許多無聊的男人行徑。我們都很愛看人們一起發光發熱。 雖然我們稱為理論,但這其實是一種行為。而且我們不只是口頭說說,也付諸實行。 圖片|Photo by Ketut Subiyanto on Pexels 「閃耀理論」的形式往往是分享資源、人脈和機會。最能幫助到別人的事情就是居中牽線。艾米娜托找到能留在美國的工作,多虧朋友提供的關鍵內幕消息。 安能在洛杉磯找到夢想的工作,只是因為朋友提起她的名字。即使我們婉拒某個機會,也會推薦我們人脈網絡中的人給對方。如果我們有資源,就會盡量刻意聚集同儕,談論他們那一行的狀況。 安和另一位年輕編輯曾為華盛頓特區的女記者舉辦無限暢飲活動;艾米娜托和朋友為科技領域的女性建立電郵清單,互相指導求職和技術問題。 我們都奉行「請求和提供」(ask and offer),這是「管道天使」(Pipeline Angels)創辦人娜塔莉亞.奧博蒂.諾奎拉(Natalia Oberti Noguera)提出的策略: 我們必須具體說出需求,並且清楚表達可以提供什麼回報。這有助於消除向他人求助的污名,敦促我們思考可以分享的所有資訊。 [ 註 ] 欲了解「閃耀理論」更多討論,可在推特、臉書或 IG 上搜尋 #ShineTheory。 本文摘錄自艾米娜托.蘇、安.傅利曼《我們是真正的朋友》,由時報文化出版授權原文轉載,欲閱讀完整作品,歡迎參考原書。 《我們是真正的朋友》 November 11, 2022 at 09: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6c21GAu

2022年11月9日 星期三

一個個人並不孤單,與不合適的人同行才叫折騰|獨立系女子 https://ift.tt/r2BiAQa 一個人也能吃飯、享受電影!獨立女子想找的不是避風港,而是優質的夥伴,一段能互相尊重與成長的平等親密關係。 文|Lynne Syu 聽過蔡健雅的〈如果你愛我〉嗎? 如果你愛著我 而我也愛著你 結果還是有段跨不過的距離 這時離開還依然美麗 如果說我愛著你 而你卻比較愛自己 我想那就不是我的問題 那不過是 現代人的愛情 現代的人愛情,科技戀愛,快進快攻。Tinder 右滑,看對眼就走走看,一眼不對則閃退,說走就走; 現代人的愛情,見幾次面,條件確認。你/妳可能 OK,那麼他/她可能就可以有感覺,不再那麼純粹。 不再純粹也是好的,作為一名獨立女子,更了解自己要的是什麼,更明白什麼樣性格的男子適合自己。 我真的深深體會過,單身不是多麼可怕的一件事,可怕的是努力想與一個不懂自己的人走下去。隨著年齡增長,自己能力提升、許多道理內化於心,懂得更多、學得更多,那麼要的更多,很合理啊。 一個獨立女性已經能游刃有餘,享受與自己獨處的時光,她們有著自己的步調,不需要對任何人妥協,可以大膽且堅持的在喜愛事物上執著,沒有對象也沒關係,不須左顧右盼,主宰著自己的世界。 (延伸閱讀:獨立系女子的戀愛之道:沒有魚,蝦也不要) 圖片|Photo by zaaak on PIXTA 獨立女子戀愛前第一思:在感情中不用妥協,又在容許的範圍內讓步 更深層的來說是你們的三觀、你們的行事風格。 三觀是什麼?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契合的三觀,相處起來總是特別舒服,我不需要要求你改這個、改那個,你也不會看不慣我這個、我那個,這樣的關係想想就很舒服自在。 曾經我和一個男子約會過,他很特別,腦袋所想都是數據、經濟、政治,很多面向的議題,經常能滔滔不絕地分享他的觀點,我從他的眼中看到許多不同的東西,看到新聞媒體包裝下的另一個世界。 這樣一個保持理性的頭腦,吸引了我走向他,可我是一個冒險家,比起各種評估、風險分析,更多的時候我選擇不計後果的去做,我不喜歡把握當下只是個口號,更是一直實踐著這個理念,我以為我也能讓他看見我眼中的世界,可惜似乎沒有辦法。 能夠不妥協,是兩個人都可以好好的做自己,互相尊重著對方的想法、理解著對方,即使各忙各的,也能對這段關係感到放心。 面對重大決定時,兩個人共同商議,各自在能容許的範圍內讓步,不強勢的要求對方接受。 (電影推薦:【獨立系女子】《戀夏 500 日》夏天:我不愛你卻偏要在一起,才是真正負了你) 獨立女子戀愛前第二思:妳做得到的事情很多,你們的相處是否讓生活更好 因為不將就,活得更自在。 有一天我發覺自己不再在乎是否有同伴,因為很多事情我自己一個人去做也很 OK,而且可能更舒坦、有效率、更放鬆,不需要「配合」讓人樂得自在。 還記得多年前在網路上看到一張孤單等級表,一個人吃飯、出國、遊樂園什麼的,現在回想起來: 自己一個人去完成一件事不表示孤單,與不合適的人同行才叫折騰。 圖片|Photo by takeuchi masato on PIXTA 有句話是這麼說的:「優秀的人也有自己的圈子,只是他們的圈子沒有你。」隨著年紀增長,聊不上話的人可以聆聽,但不必勉強相處。 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不會全然純粹,大家都想生活得更好,對方的人生經驗、學識是否能和自己擦出火花,是更值得在乎的,好聽話人人會說、熱水人人會倒,更有價值的是思想、談吐,那是人一生綜合學習的體現,裝不了的。 獨立女子目標明確,不畏懼獨自行動,明白自己的價值,遠離無謂的事物,透透徹徹地知道自己走在什麼樣的路,堅定地向前,靠近自己的理想。 戀愛前的第二思則必須好好思考,你們一起的生活是否更加美好。 獨立的人不會沉浸在陪伴與玩樂,他們妥善的規劃自己的時間,不會只是漫無目的的膩在一塊,在一段感情中,你們能否有共識的相處、有品質的陪伴對方,我認為很重要。 (你會喜歡:那些日子,陪伴我的動漫|《神隱少女》千尋與白龍:愛是溫柔羈絆,也是獨立成長的勇氣) 獨立女子戀愛前第三思:妳已經很忙,不需要一個傷自己心智的男人 我遇過一些愛挑三揀四的男人,從前會很慌張,想努力迎合,現在我會滿頭問號:「你哪位?有什麼資格指手畫腳?」 快進快攻,一眼不對則快退,這種男人我必退無疑,他們通常會包裝得像是「為妳好」,其實是他們對妳的「期待」。 每個人都只有 24 小時,為了滿足他人而把時間花在非自願的改變,到頭來心裡也不會踏實,對方可能還離開了。清楚自己的目標並前行,切莫因他人而被打亂步伐,積極的努力已經很疲倦,不需要找一個傷自己心智的男人。 圖片|Photo by Lyo on PIXTA 前陣子和結婚的同事們閒聊,他們說婚後的妥協與改變遠超乎自己的想像,從來不知婆家如此難搞,先生原來是個內心傳統的丈夫等等。 「如果能再重來,我寧願終身不婚。」其中一位說道。另一位馬上滑著辦公椅加入對話:「我也是,我好想念以前的生活。」 我很驚訝她們這系列的發言,所以更加覺得自己手上握著「選擇權」時,要更慎重的考慮與三思。 我會告訴對方,我們都是獨立的,朝各自想前進的路邁進,現在有幸相遇相惜,往後若有更好的安排,我們就祝彼此一路順風,人活一場,願不須妥協。 一起變得強大,真的是很美好的關係。 現階段我想談的感情,與其說是愛人,我覺得更像是優質的夥伴,兩個人皆在一個平等的關係,互相尊重與成長,積極的人遇強則更強。 兩個人都在往上爬,爬累了我拉你一把、你拉我一把,在這偌大的世界中,一起把生活過得越來越好。 作者介紹|Lynne Syu。 一個來自台灣的 90 後女子,相信文字能帶來蝴蝶效應,喜歡 digital nomad 這種時髦的工作方式,並持續產出文字能量往此邁進。 November 09, 2022 at 10: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r2BiAQa

2022年11月8日 星期二

高敏感族心理受傷卻拼命壓抑?為了修復關係而過度努力,小心陷入惡性循環 https://ift.tt/3mN5kfq 「高刺激尋求型高敏人」往往給人好奇心旺盛、行事積極的印象,但其實有顆脆弱善感的心——你也是這樣的人嗎?一起來看看專家的研究與分享吧! 文|美崎珠莉 容易受傷的人通常給人安靜少言、低調溫和的印象。但很多人或許不知道,有些容易受傷的人的性格,其實與安靜內向的刻板印象大相逕庭。 他們個性活潑好動,能言善道。旁人一回神才發現,他們早已一個人背起行囊去旅行了,這類型的人的確存在,即使他們給人好奇心旺盛、行事積極的印象,但其實有顆脆弱善感的心。 這樣的人或許是 HSS 型  HSP。HSS 型 HSP 的中文翻譯是「高刺激尋求型高敏人」。高刺激尋求型高敏人可謂兼備如「油門系統」般的強烈好奇心,以及如「煞車系統」般典型高敏人的謹慎。 專門研究高刺激尋求型高敏人的學者崔西.庫柏(Tracy Cooper)博士列舉出四個高刺激尋求型高敏人的特徵,分別是「尋求快感」、「追求全新的體驗」、「討厭被壓抑」以及「痛恨無聊」。 圖片|Photo by Pixabay on Pexels 在好奇心與壓力之間進退維谷 高刺激尋求型高敏人的好奇心,也就是「油門系統」的強度,外顯於處理人際關係及工作上的積極性格。 如果把這份好奇心運用在人的身上,高刺激尋求型高敏人會面面俱到地照顧會議上的每一個人,確保大家都有跟上,同時去思考討論該如何進行,才不至於讓與會者感到尷尬,而且他們還很擅長引導整體會議的結論。 這一類型的人經常得到高層的器重,被視為得力助手。 我認為一個人如果可以好好發揮高刺激尋求型高敏人的特質,就能在擅長的領域上發光發熱。 比方說,被交付了複雜的跨部門協調工作,就算他們表面上毫無怨言盡心盡力,內心深處不免也有「這種苦差事拜託別推到我頭上來」的掙扎。 但出於對工作的熱愛,他們總是全力以赴、使命必達,卻也因此感受到沉重的負擔。兩種矛盾的心情同時湧上心頭,不明白自己究竟該如何是好,是高刺激尋求型高敏人最常面臨的困境。 (猜你想看:「傾聽他人前,先聽自己的心聲」高敏感族的共感能力,請先用在自己身上) 圖片|Photo by Andrea Piacquadio on Pexels 他們一方面很清楚自己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對高難度業務的躍躍欲試,另一方面也感受到外界關愛的眼神,以及被要求做出成績的壓力,逼得自己苦不堪言,卻不知該如何化解這兩難的局面。 與此同時累積過多壓力,最後精疲力盡的狀況並不罕見。這種狀況一發生,高刺激尋求型高敏人心裡不免萌生把所有人際關係徹底阻絕在外,好讓心「休息」的念頭。 不過,「休息」說是說,但實際上高刺激尋求型高敏人是休息不了的。 他們個性本來就很會替人著想,大多數時間也覺得自己的工作很有意義,所以對於自己想把人際關係徹底阻絕在外的念頭難免心生抗拒。 高刺激尋求型高敏人儘管感覺自己糾結在人際關係的煩惱裡,卻始終無法從煩惱的惡性循環中掙脫。嚴重時很可能必須停職休養,或為了逃避現實而轉換工作的案例也不少。 但悲傷的是,即使早已心力交瘁,卻因為其外顯的正面積極,他們深埋在心中的壓力和一直以來承受的痛苦,直到離開工作崗位的那一刻依舊無人能懂。 (延伸閱讀:你是高敏感鬥士嗎?高成就、高焦慮,拋開內心小劇場,才知道自己有多強!) 看不出容易受傷才陷入的惡性循環 如前所述,我也是個高刺激尋求型高敏人,我也曾經歷過一段明明煩惱得要命,卻完全不被人理解,苦不堪言的時期。 當時我二十多歲,剛轉換工作到矽谷的一間新創公司。得償夙願能在世界最頂尖的企業之一任職,我旺盛的好奇心一舉被推到最高峰,家人也為我職涯更上一層樓而感到開心。 只不過工作換沒多久,世界級企業先進的技術實力及速度徹底壓垮了我,讓我渾身動彈不得。 我開始熬夜加班做那些沒完沒了的工作,還把睡袋帶進公司打地鋪,灌下大量咖啡,日復一日地過著氣力散盡的日子。 我在上一家公司辛勤工作,因為熟知最先進的技術,也喜歡與人交談,老闆評估我具備業務能力才轉職成功。 進公司時我還信心滿滿,自認能成為老闆的得力助手,結果不出一個月就讓我的自信心完全掃地,成了徹頭徹尾的職場廢物。 面對上司的指導,我竟然連自己能做到什麼、做不到什麼都答不出來。 上司對我進公司前後的表現判若兩人深感失望,連我自己也不明白為什麼當時自己會廢成這副德性。 外表看不出容易受傷的人就是這樣,內心其實早已被環境的變化及龐大的工作量淹沒,表面卻還是拚命壓抑,好讓旁人不至於發現自己的窘境。 由於乍看之下保持相同的步調努力工作,旁人很難察覺他們的狀況已經不對勁,他們也為自己的無能為力黯然神傷。 (猜你想看:什麼是高敏人?當你與人長時間相處出現疲憊感時,你可能具有高敏感特質) 圖片|Photo by Yan Krukov on Pexels 許多前來求助的個案在得知自己原來是高刺激尋求型高敏人時,紛紛表示有種鬆一口氣、安心了的感覺,終於明白自己為什麼會那樣。 「我很愛想東想西,也比旁人更容易察覺到細節的變化。可是,又隱約覺得自己似乎不太符合高敏人或細膩敏感的人給人的印象。」 「我自認個性偏活潑外向,有意見也敢直說,實在很難想像自己會是高敏人,直到得知世界上竟有高刺激尋求型的高敏人的那一刻,才恍然大悟!」 「我一投入有興趣的事物就會廢寢忘食,也因為如此曾在工作上獲得表揚。從這一點來看的確是高刺激尋求沒錯。但在真正著手做一件事前,我會很小心謹慎,這就很高敏感。」 「這種性格上相互矛盾的感覺始終揮之不去,在明白原來是氣質帶來的影響我就放心了。我一直以為自己無法馬上投入一件事是因為不夠努力的關係⋯⋯」 無論上述哪一位,他們在旁人眼裡都是活潑外向、正面積極的人,因此人們總認為他們跟煩惱沾不上邊,然而實際上他們卻在人際關係的煩惱中受苦。 有人甚至擔心自己是不是因為天生嗓門大或個性比較活潑,才被人說自己「白目」。 (同場加映:致高敏感者:在治癒世界之前,記得先治癒自己) 圖片|Photo by Olga on Pexels 幾乎所有這類型的人都覺得「跟人處不好都是自己不夠努力」,他們愈是為了修復關係而努力,愈容易陷入遍體鱗傷的惡性循環。 當然,擁有複雜內心世界的可不只高刺激尋求型高敏人。 容易受傷的人有壓抑自己、不願將傷口示人的傾向。由於不願對人揭露內心世界,所以不管是看起來就很細膩的人,或是看不出內在很脆弱的人,其實都同樣擁有無法估量的煩惱。 你不需要勉強自己改變,只需要多愛自己一點。 《躲不開職場粗神經,那就好好相處吧》 本文摘錄自美崎珠莉《躲不開職場粗神經,那就好好相處吧》,由寶鼎文化出版授權原文轉載,欲閱讀完整作品,歡迎參考原書。 《躲不開職場粗神經,那就好好相處吧》 November 08, 2022 at 11: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3mN5kfq

分手後只有自己念舊?張惠妹〈記得〉:練習「漸進式放下」,慢慢前進也很好 https://ift.tt/1BXStUC 關係終結、情感猶存,看著前任已經邁向了新的生活,甚至結識了新的對象,讓你飽受「二次失戀」之苦嗎?試試海苔熊分享的「漸進式放下」五方法,幫助自己慢慢往前吧! 和前男友分手至今已經快一年,這一年來斷斷續續有連絡。最近一次吃飯時聊了一下近況。 他說用交友 app 有認識新朋友,還不算有交往,但該發生的都有發生。當下我覺得有點震驚又難過,原來他早就已經放下,可以和別的女生一起了。 我的頭腦就像是DVD播放器一樣,不斷地在回想和他曾經快樂的時光,甚至想為什麼那時不這樣做,如果當時怎樣就可以怎樣⋯⋯。 這一年來我努力讓自己前進,去參加沒有興趣的活動、認識新朋友、登山、跑步,我真的以為自己走過來了,卻不如他的一段話,好像又讓自己的瘡疤被揭開。 我又像去年分手時,不停地上網找和前男友的分手雞湯文。我知道自己腦袋不停地播放以前的片斷很像著魔一樣,而且我甚至有想要再次復合的衝動,好怕自己會得憂鬱症,從此一蹶不振。 大家都說要把重心放在自己身上,去想想未來,但是我就是不停鑽牛角尖。 好像只有自己是念舊的人,只有自己記得過往的一切。而他早已經在前進。 by 潔妮 (點播時間:2022/9/5 上午 9:43:41) 圖片|Photo by cottonbro studio on Pexels 親愛的潔妮: 跟一個人分手之後,你以為已經傷心完了,你以為已經走過那一段很不容易的時間了,但再次得到他訊息的時候,你卻又有一種震驚的感覺,重新再掉進去那黑暗裡面,你很害怕又陷入那個沒辦法正常的工作的迴圈裡面。 所以你每一天每一天都試著去避免做這件事,但不論你如何避免,好像就會開始鑽牛角尖,然後想起各種東西,想起一些事實相反的假設、想起一些「當初當初如果沒有⋯⋯,現在就⋯⋯」的這些句子等等。 跟一個人分開以後,你會經歷第一次失戀,這個失戀往往有一個期限,比如說半年、一年年,你漸漸可以回到「人生正軌」,開始做你想做的事情或是該做的事情,而不會每天在那邊軟爛。 那什麼時候你會經歷「二次失戀呢」?有幾種情況: 他開始認識新的對象或交男、女朋友 他結婚了,或有另外一個老婆或老公,你以為自己已經不在意了,此時才發現自己還是好在意 他回過頭來跟你又重新一段感情(當然這次可能不一定是戀情了,可能是床伴關係,或是一夜情關係,然後又再次分開) 圖片|Photo by Kampus Production on Pexels 但不論是上面的哪一種,你都有可能會再重複當時第一次失戀的那種難過、很想他、很想再做點什麼的這種感覺。為什麼對方有新戀情之後你會經歷二次失戀呢?有幾種可以思考的方向: 一、你原本以為你擁有的東西現在被另外一個人拿走了。 二、你原本以為他跟你一樣還在緬懷過去,沒想到他現在已經跟你在不同一條路上面了,這些種種的感覺都會讓你有一種被丟下的感受。 三、無法再想像可能的未來。好像那些原先的期待現在都破滅了,本來彼此之間還有一些可能,現在都變成不可能了。 當他跟你分開以後,他還沒有找到新的對象,你可以在腦袋裡面腦補說,我們還有機會在一起,或者是我們有可能以後繞了一圈之後,還是有可能可以接續彼此的姻緣; 但現在他看起來跟另外一個人在一起了,其實在腦袋裡面可能的想像就被打破了,於是那個再一次的憂傷,然後再次的失落就會湧現。 (延伸閱讀:失戀的心痛源自「情緒衰竭」,愛情醫生教你 10 招走出分手陣痛期!) 圖片|海苔熊 提供 心理學 OK 繃 許多的書籍都會跟你說你要練習接受和放下,有講可能會誤解釋一次就要把對方放下 ,然後在每一次每一次無法完全放下的過程當中又自我責備。 其實都好有一種相形之下比較溫和的方法叫做「漸進式放下」,在這裡列出幾個步驟讓大家參考: 1. 反覆意識到他已經離開的事實 比方說,你可能還是很習慣用「我男友」、「我女友」來向別人稱呼對方,你可以在每一次表達的過程當中意識到這樣的狀況,然後逐步改變你對他的稱呼。 2. 心靈圖像 想像在你內心的深處有一個巨大的袋子,裡面有好多好多有關於他的東西,與他有關的回憶。 你可以一點一點的拿出來一些,今天放下兩個人一起去某個地方吃飯的記憶,明天放下第一次約會的時候他明天的笑容,再隔一天輕輕的放下他和你大吵的那個夜晚⋯⋯。 (猜你想看:戀愛是一種投資,3 個換乘戀愛的觀察,與其「裸辭」分手,不如等待好機會出現!) 圖片|Photo by Dominika Roseclay on Pexels 3. 接受你會把東西撿回來 你可能還是會想起跟他有關的事,去兩人相遇的地方看能不能夠再巧遇,喝他喜歡喝的飲料,好像又把一些東西重新再撿起來,這些是很正常的,不需要在這個時候準備自己。 隨著時間的掏洗,你會慢慢流下一些真正想要留下的回憶在袋子裡。 在每次放下一點點,放下一點點,放下一點點,但有些時候捨不得就把它撿回來,那放一點、撿一點的過程當中,這個袋子有一天終究會空下來。 4. 真正的死心,然後一次又一次的死心 儘管你做的前面好多步驟,但仍然有一種可能是,你內心的最底層可能沒有辦法接受他離開,所以當他跟別人在一起的時候,你才開始承認:「啊!以後的人生還有另外一個人陪伴他」。 你開始相信,他就沒有你也沒差,此後他的生活再也與你無關。 原本你還可以用「我們還可以是超級好朋友」、「我們還是可以聊天」等等來說服你自己,但等到他有對象之後,你可能就沒有辦法再以這樣的身份自居了。 5. 放別的東西進來 還有一種想像法是,你可以不用把袋子裡面所有東西都拿出來,你可以在心中保有一小塊是不要放下的。 這個「不要放下」,是你可以還是想著他,或是在需要的時候還是可以看著他的照片,妳可以先放一些其他東西進來,使得你的「人生包包」不是只有你跟他回憶而已,還有其他的東西。 如果你跟他的那些回憶是「烏龍茶」,你可以不需要把這杯茶倒掉,你可以加珍珠、牛奶,它就有不同的風味。 (同場加映:分手後還能做朋友嗎?三大要點釐清界線、維持健康的分手後關係) 圖片|Photo by Chevanon Photography on Pexels 如果你也經歷過二次失戀,我相信你在這段關係當中應該有一段很美好的經驗,所以你會想念跟他的那些愉快的日子,甚至你會想著我當初到底是做了什麼,所以關係才沒有辦法持續。 但我好想告訴你的是,有些時候並不是你做錯了什麼,就是兩個人的情深緣淺,沒有辦法真實的在一起,那這裡的真實的在一起,是他沒有辦法真正地投入全部在這段關係當中。 相反的,或許你也是一樣。可能你們曾經有一段時間非常投入,但卻稍縱即逝,自此之後,你們花非常多的時間去吵架,然後花非常多時間去溝通彼此價值觀。 每次都很累,每次都很疲憊,每次都在想:「算了啦,這應該就是最後一次了!」,可是每一次你還是都不放棄。 如果,現在的你跟當時也沒有太大的轉變,再復合,也還是會遇到一樣的結果。 圖片|Photo by Samson Katt on Pexels 一個失落的發生,可能來自於這個人的離開本身,但也有一種可能是,第二次、第三次的失落,會跟前面的失落有點不一樣; 不會再像之前一樣有這麼強烈的情緒,而且因為你過往有過走出第一次失戀的經驗,所以你可以利用這些成功經驗,協助你再去越過同樣的坎。 妳記得上次發生這件事情的時候,你是怎麼面對、因應跟解決的嗎? 二度失戀的過程當中,你會有一點擔心自己在掉下去,但因為你已經掉下去過一次了,所以我相信現在你可能已經是自己失戀的「專家」。 當時你透過什麼方式走出來的呢?那現在你有沒有可能透過類似的方式,讓自己再一次地走出來? 你已經俱足現在你需要的東西。不去強求把他從記憶裡完全抹去,這個不強求本身,反而可能可以帶來心靈的自由。 【我要投稿海苔熊為你點歌,連結請點我。「海苔熊為你點歌」到這裡聽。】 November 08, 2022 at 09: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1BXStUC

2022年11月7日 星期一

【蘇珊米勒】2022 雙子、天秤、水瓶:風象星座十一月運勢 https://ift.tt/ZlbaqGr 全世界最受歡迎的占星學家「蘇珊米勒」的 2022 年 11 月星座運勢:雙子座、天秤座、水瓶座,會遇到什麼好事或壞事呢? 雙子座(5 月 21 日~6 月 20 日) 11 月 8 日,難捱的月全食落入雙子座命盤中最私密、隱蔽的宮位,所以某人的秘密或意圖很可能突然曝光,就像地下間歇泉忽然猛烈噴射出來一樣,毫無徵兆。 天王星合相滿月對沖太陽、金星和水星,這是令人精神緊繃的相位。與此同時,土星分別與太陽和滿月相刑(代表阻礙),表明你將承接重任。 團隊中的某人,可能是你非常信任的下屬,或許會製造問題,而後辭職跑路。月食多與女性相關,所以這位大概率是女子。    顯然,所在公司或組織機構的人事結構必須改變才能改變境況——而找到解決方案的重任就落到你身上了。要實事求是,這樣你就能把出現的複雜問題解決掉。 木星在這個月回到了雙魚座,即代表名譽和榮耀的第 10 宮,與行運於第 8 宮的強大冥王星互動。海王星在十宮等待著回歸的木星,所以你可能會上新聞或成為大眾面前的熟臉。 這三顆行星——木星、海王星和冥王星的組合——可以助你賺取一大筆佣金、辦稅或執照費。 雖然最初改變的催促愈加強烈時,你可能覺得哪兒都不對勁了,但只要你有足夠的耐心,不要魯莽應對,很快就會發現改變帶來的壓力,更像是因禍得福。 (推薦閱讀:今天就開始動筆!寫日記的 7 大好處:記錄回憶、整理思緒、增加健康&幸福感) 如果職場一切如常,那你可能會在 11 月初跟醫院的聯繫比平時更頻繁。比如有親人需要手術,你自願去照顧,或者陪其做第一次理療,消解對方緊張感。 也可能是,你自己需要做個一拖再拖的手術。如果真是這樣,術後的你會以最佳狀態開始新生活。    如果辦公室一切正常,11 月初你可能會與醫務人員有比平時更多的互動。這可能是因為你的親人需要手術,你會自願成為她的支持者,或者在她第一次有點緊張的時候陪她去做物理治療。 如果不是這樣,你可能會去醫院做一個你推遲了的手術。很好,如果你這樣做了,你會以最佳狀態開始新的一年。 圖片|Photo by MediaFOTO on PIXTA 11 月 23 日新月期,你會考慮與人合作,木星也會支持你的決議。這是開誠佈公的好時機,因為木星行運於代表職業聲譽和榮譽的第十宮,看起來此人會與你進行一對一的秘密合作。 你可能會與律師、會計師、獵頭、代理人、經理、商業夥伴、婚禮策劃人或其他可以幫你取得成功的人達成協議。    星盤的 7 宮掌管著婚姻、訂婚和契約。感情修成正果是有可能的,但似乎你和某人出於業務原因聯合力量的可能性更高。聯盟富有成效,且很有錢途。 火星仍然在雙子座逆行,可以先聚在一起商談,等到 1 月底再實施計劃。如有可能,所有重要的事都等到新年再啟動吧,你會很高興自己這麼做了。 翻譯:星譯社/譯者:Mononoke & Clover (延伸閱讀:為你挑劇|《雙軌人生》就算計畫趕不上變化,也要相信宇宙會為妳做出最好的安排!) 天秤座(9 月 23 日~10 月 22 日) 本月的開頭對你來說並不容易,金牛座的滿月月食由於和天王星緊密相合,將表現得不可預測。這顆行星會帶來你最不期待的那一類消息,並且消息來得都很突然。 親愛的天秤,對你來說,主題很可能將聚焦在錢財方面。 這個月食可能會帶來納稅、學生貸款、銀行貸款的需求,或其他你想像不到或無法預見的義務。 抑或,如果有人承諾將匯給你某筆資金——比如來自前合夥人、甚至是來自風投的錢——那麼這筆現金可能不會出現,你最後可能會被告知資金無法到帳。這個消息可能會在最後一分鐘到來。因此你可能需要一個應急計劃。 屆時,全球市場可能會因為一些媒體新聞而發生可能會震盪,該新聞不是任何人的錯(或只是少數人的錯),但卻會影響所有人。 謹防你的信用卡和銀行對帳單的身份被盜。如果有任何問題,越早通知你的銀行或信用卡公司,就越容易改善情況。 (推薦閱讀:錢錢與它的產地|想同時有被動收入&複利效果?不論牛市或熊市,三種 ETF 投資策略,躺著賺錢!) 在月食發生的同時,好運的木星將發出一道光束來保護你從工作中收穫的薪資、總體收入和賺錢能力。 關於投資,由於 11 月 8 日的月食之後市場可能會出現波動,因此要遵循保守路線。每個人的財務狀況都是獨特的,所以最好在 11 月初就諮詢你的財務顧問。從占星角度來看,11 月不要冒任何風險。 不過話雖如此,好運的木星將與在你家庭宮的掌管財務的強大冥王星呈和諧相位,所以如果你急需錢,似乎你的母親或父親會願意幫你——去問問吧。 另外,出售房地產、或出售你擁有的但不再想要或需要的資產,可能會給你帶來一筆豐厚的收入。 圖片|Photo by prana on PIXTA 在 11 月 23 日的射手座新月(非月食)之前事情會有所改善,這將讓你有機會在這次新月之後利用一個週末或適當的短途旅行去到一個遙遠的地方去享受個人的休閒。接下來的幾週裡,你也可能和你的姐妹或兄弟進行特殊互動。 另外,由於這次新月,你可能會致力於一項有關出版、廣播或交流的特殊項目,比如一個新的播客系列、網站、或是你在建立的應用程序。 這是組建團隊、簽工作訂單並開始工作的理想時期,目的是在 1 月 21 日的新月時首次亮相你的項目,那時假期也剛結束。 火星現在繼續在逆行,並且會在 1 月中旬恢復順行,因此我的建議是等到那時在宣布你的項目。 另外,火星的小兄弟水星也將開始逆行,從下個月 12 月 29 日開始,然後在 1 月 18 日恢復順行。1 月 21 日在風象星座水瓶座的新月格外壯觀,所以爭取在那個時間或之後首次亮相你現在正在做的任何項目。 與此同時,在 11 月 25 日「黑五」和 11 月 28 日「網購星期一」的時候再買今年的節日禮物——兩個節日都會帶來今年的巨大折扣(遠比前幾年的力度更大)! 翻譯:星譯社/譯者:海浪泡沫 Aph (你會喜歡:錢錢與它的產地|最近總是想買東西?心理師:強迫購物背後,4 個真實的需求) 水瓶座(1 月 20 日~2 月 18 日) 也許在 11 月 8 日的滿月影響下,你想對自己的生活做一些重大改變。因為它將事情變得反覆無常,帶來不可預料的消息,令你震驚不已。 食相出現的時候,我們很難分辨事實真相與杜撰的謊言,所以在行動之前,要先做好篩選。 上個月 25 日,你已經經歷了天蠍座新月日食,給你的事業帶來一些積極的變化。現在,你的注意力也會因為金牛座滿月的影響轉移到房屋及家庭生活上,改變悄然而至。 不要衝動,雖然很想做,但最好控制住自己,因為你的主星天王星與滿月相合,且與太陽、金星及水星對沖。在這麼多行星的聯合作用下,這個滿月日食會引起一系列的連鎖反應和轉變,遍及你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作為一個屬於固定宮星座的人,你並不喜歡一次性經歷這麼多變化,但是本月,我們無法避免這些改變。 如果你因為某些原因正在搬家,一定要確保自己的推斷是合理的,只有這樣,這次搬遷才會讓你的生活有所改善,更加開心。 (延伸閱讀:年末掃除動起來!斷捨離是「了解自己」的過程,5 大心法打造極簡生活) 正在水瓶座的土星將與太陽、滿月相刑。而且土星在古典占星中也是水瓶座的主星,所以這次的滿月將對你產生比其他星座更為直接的影響。 11 月 8 日的金牛座滿月發生之時,你的兩個主星(土星、天王星)會表現得非常活躍,並以一種桀驁不馴且偏激的方式發揮作用,一切都無法按照計劃進行。 所以,對於一些重要決定最好推遲到 12 月再做考慮。出生在 2 月 5 日及其前後 5 天內的水瓶座最能感受到這個滿月的影響。 圖片|Photo by peachpeach on PIXTA 對於 12 星座的每一個人來說,這都將是一次壓力重重的滿月日食。好消息是,等到 11 月 23 日,木星會與太陽及滿月成有利相位。 所以,如果你要做出的改變需要花費很多金錢,則會得到所需的資金。自 10 月 27 日起,木星就重新回到了你的財帛宮並一直待到 12 月 20 日才離開,所以你會得到一大筆所需的金錢。 11 月有很多影響力強大的星象。一旦到了 11 月 20 日,很多事情的情況都會發生顯著改善。那天的木星與太陽精確三分(一個非常積極的相位)。屆時所做的行動,大多都會得到有利的結果。 錢財似乎已經在來的路上,所以你可以做些準備工作,比如敲定一筆交易、與人達成協議、要求漲薪或找一份副業。 11 月 23 日的新月會讓你的社交生活變得更加活躍。也許你會結交新朋友,現在的朋友也會邀請你一起共度佳節。這是一個友好的新月,它會跟正在水瓶座真愛宮的火星成有利相位。 誰知道呢,你會不會在這些聚會上遇見一位令你魂牽夢縈的陌生人? 親愛的瓶子,展現出自己的最佳狀態吧,因為佔盡天時、地利、人和的你,會遇到理想中的那個人。 11 月 23 日之後,一定要找理由出去社交,並認識一些新朋友,你會很享受這些時光的。 翻譯:星譯社/譯者:王哇哇 November 08, 2022 at 12:30A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ZlbaqGr

【蘇珊米勒】2022 金牛、處女、摩羯:土象星座十一月運勢 https://ift.tt/hFm01zg 全世界最受歡迎的占星學家「蘇珊米勒」的 2022 年 11 月土象星座運勢:金牛座、處女座、摩羯座,會遇到什麼好事或壞事呢? 金牛座(4 月 20 日~5 月 20 日) 11 月 8 日,滿月月食出現在金牛座,這次食相會觸發類似頓悟的思想變化,你會用完全不同的方式看待親密關係中的某個人。 可能早在 10 月 9 日牡羊座滿月的時候你就感受到了這次食相的情況,有些人(10% 的讀者)會在一個月(及前後 4 天內)之前就感受到食相;大多數(85% 的讀者)會在 11 月 8 日月食當天及前後 4 天內感受到食相;15% 的讀者會在 12 月 7 日滿月及前後 4 天內才會對這個月的食相有更強烈的感覺。 這是一次出相月食,因此,如果這個人對你很重要,你要謹慎措辭,因為這次真的是覆水難收。 天王星會和滿月形成合相,同時對分太陽,因此你處理事情的方式也許會給內心留下疤痕,所以要格外小心。 話雖如此,如果食相和你出生盤上的太陽、月亮或其他星體形成了 5° 以內的相位,那麼你可能也無法讓關係回到從前。 如果你收到了不開心的消息就會有預感,你也會知道這段關係什麼時候進入新的篇章,唯一的選擇就是盡可能優雅地向前走。 你可能會在當下立刻產生反應,但最好還是緩一兩天再表達自己的想法,你要留夠時間來反思、整理所有的要素。 保持務實的視角非常重要,土星和太陽、滿月分別形成刑相,這樣的星象嚴厲且客觀,它會提醒你必須履行責任,接受事實——即便接受事實令人痛苦。 (延伸閱讀:芬蘭教育|反省的重點,是教孩子面對自己的混亂情緒、整理內在) 你和配偶、和穩定的戀人、建立嚴肅戀愛關係的戀人之間可能會出現一些問題,可能和事業合作夥伴、工作上密切合作的同事也會出現一些問題。 有些事情正在結束,你也沒有辦法阻止它——這就好比努力伸出雙臂想阻止一場雪崩。這次月食出現在你的星座,所以你必須通過自己的感受、通過分析怎樣做對未來最好來過濾各種撲面而來的消息。 有些人可能會給你帶來壓力,而你可能會忍不住還想給這些人找藉口,但久而久之,這些藉口也會失效的。 因為這次出現的是滿月,所以你的感受會浮出水面並掀至頂點。天王星會在這次食相當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因此,你可能會在偶然或不經意間發現新的信息(以及食相相關的信息),也可能是聽到了什麼然後深感震驚。 你特別想立刻回應,但最好是在說話之前先考慮一下。 如果你的生日在 5 月 6 日及前後 5 天,那麼你會對這次食相有格外強烈的感覺。冥王星會和木星形成相互支撐的角度,所以一個朋友——也許是一個國外的朋友——在這個時候會給你幫助。 食相期間,火星和土星也會友好合作,因此事業應該會很穩定,也會有可持續的經濟收入。 圖片|Photo by Fast&Slow on PIXTA 隨後,11 月 23 日的新月(沒有食相伴隨)出現在代表他人錢財的宮位,如果你要離開配偶、離開認真、忠誠的合作夥伴,那麼這次新月很適合討論如何公平分配資產。 討論和頂多需要時間,但是木星對這次新月很友好,因此這次財產分配會讓你獲得可觀的收入。如果你要和會計討論稅務問題,那麼你可能會收到退稅,也許退稅的金額比預估要少,但總歸是有額外收入。 或者,你可能會繼承一筆遺產。現在,你可以向銀行申請貸款或抵押貸款。現在去處理這些事情非常合適,獲得批准的機率很大。 火星在代表儲蓄和收入的第二宮,現在財務上可能出現了一些負擔,這種情況可能會持續很久,到 2023 年 3 月 25 日才會消失,所以要調整自己的消費節奏。大筆開支可以推遲到 4 月或 5 月,你會很開心自己做了明智的決定。 木星是禮物和運氣的給予者,7 月 28 日,木星開始逆行,但他會在 11 月 23 日恢復順行,恢復原本的力量。從 11 月 23 日到 12 月 20 日(12 月 20 日木星會進入牡羊座)這段時間,你有機會享受近期最迷人的假期。 朋友們很想把你從家裡拉出來,和你一同慶祝假期,你也會被朋友們的溫暖包裹,深深沉醉。這就是木星產生的影響,耀眼且稀有——現在你就要做好計劃,充分利用它。 翻譯:星譯社/譯者:安德烈 (延伸閱讀:30 歲轉職會太晚嗎?給轉職者的 3 個實用方法論:自我評估、風險管理、親密溝通) 處女座(8 月 23 日~9 月 22 日) 11 月 8 日瘋狂又困難的月食即將到來,橫跨你星盤兩個出行宮,所以 11 月上半月不適合出門,尤其不適合去遠方。 意外動態之星天王星橫衝直撞,與月食相合,對沖太陽,可能迫使一個秘密曝光。 除了天王星帶來的緊張相位,土星也同時挑戰太陽和月食,又增加責任屬性。土星警告你,你必須保持現實、穩定,你可能擔心錢的問題,但如果這樣,進入新年時你會見到大筆進帳。 月食前後安排輕鬆些,因為每個人都緊張(包括你),輕鬆不嚴格的安排是最好的安排。 這個月食發生在金牛座,與你非常和諧的星座,你可以扭轉局面並用上這個月食——無論它帶來什麼信息——最終為你所用。 如果 11 月 8 日的月食前後,不是出行或海外關係事務引發你的關注,其他可能強調的領域是:你的大學生/研究生身份、法律事務動態、媒體傳播項目、以你為主角或你撰寫的書籍出版,但無論什麼事,看似都是你想不到的事。 我還是要說,但凡涉及天王星,發生什麼是猜不到的——天王星的屬性就是震驚與敬畏。 (延伸閱讀:年後想加薪,你該知道的五大重點!) 這一切發生的同時,你的事業繼續收穫。火星繼續在你星盤第十宮榮譽、獎項、成就宮,還會停留很久,持續到 2023 年 3 月 25 日(火星今年 8 月 20 日進入你星盤事業宮)。 10 月 30 日開始,確實火星是在逆行,你可能面對一些延遲,發現需要返工、修改策略。不要讓這些導致你認為自己脫軌——沒有,還在正軌——這時經歷的一切都是應該經歷的。 大家一樣都在火逆,不要覺得你在輸給競爭對手——聰明人才看好你。 圖片|Photo by Fast&Slow on PIXTA 11 月最開心的日子是 11 月 20 日,太陽與木星三分相,說明這天非常和諧,還可能得到財務收穫。 你和感情伴侶一定很合拍,你們可以一起計劃未來。等 11 月 23 日木星順行之後,你會發現節奏快起來一點,你將進入一個迷人的假日季,尤其在浪漫和感情上。 11 月 23 日的新月幫你忘記月初月食帶來的任何不快,這個新月讓你的注意力轉向私生活。你星盤掌管住所和家人的第四宮迎來四顆星體入駐,這個位置也掌管你打算買賣租賃的其他房產。 這個新月之後的幾週裡,你會培養私人生活,也為心愛的人們準備一個美好假日。你的家人當然也愛你,這會變得更明顯,也將打動你的心。 11 月 23 日到 12 月前三週裡,你的一切家庭計劃可以實現巨大進展。招待親朋好友也十分快樂,讓你表現出你精緻時尚的格調,讓你的客人們始終感覺被寵愛。 如果你在戀愛還沒結婚,對方可能求婚——確實,在全部星座中,你有些最適合結婚的星象。不想戀愛結婚? 你可以運用星盤第七宮這齣色的結合能量——鼓勵你與他人合併力量——打造一段嚴肅的、特別能賺錢、里程碑般的事業合作關係。 翻譯:星譯社/譯者:幻覺 (你會喜歡:「成熟的關係,可以坦承談錢而不尷尬」適合結婚的伴侶,是因為至少討論過這五個金錢問題) 摩羯座(12 月 22 日~1 月 19 日) 本月對某段戀愛關係好一點。滿月月食會將爭論的原因浮現表面,就如同與你正在約會之人共赴火山一般。這可不是一個容易應付的月食,因為它充滿著情緒。 天王星是顆象徵一切出乎意料之事的行星,它將與滿月合相並直接對沖太陽。你星盤裡象徵真愛的第 5 宮被凸顯,所以如果你正與某位你認真對待之人約會,你可能會想在你回應消息之前反思一下。 月食會掀起許多宇宙塵埃,導致在消息傳來之時你很難看清前路。所以你的第一步任務就是要核實你所聽到的信息。 如果你並未處在約會階段而是已婚狀態,那麼本次月食不會影響你的婚姻(因為它由你星盤另一部分區域掌管),但會導致你對某個孩子的擔憂。 同樣,採用謹慎、緩慢的方式是最好的,因為所有日月食大戲都有第二幕,幾週後會有更多信息浮現。 如果你並無子女(或哪怕你是有的),但你涉及了某個創意項目,那你需要密切觀察項目的進展,因為它看起來會在 11 月 8 日前後 4、5 天內結束,但在最後關頭,事態會突然出岔子。 (你會喜歡:摩羯座冷漠無情?其實是成熟務實、獨立自主!) 圖片|Photo by Fast&Slow on PIXTA 你的守護星土星,正在一個非常艱難的位置,並將給正在發生的事態製造更多緊張。因此,金錢看起來是主要的討論話題。 也許你想參加一個社交活動,然而其成本卻令人望而卻步。若你已經借了一大筆錢給你正在約會之人,在本次月食之際你可能發現錢是要不回來了,不僅是現在,且可能是永遠拿不回來,這會令你震驚且失望。 與此同時,在這種背景形勢下,在工作中也有很多事要做,因為儘管假期將至,但你的辦公室看起來是活躍熱鬧非凡(當然,你的工作節奏之所以忙碌也許正因為即將到來的假期,尤其如果你從事一個季節性行業的話)。 火星將繼續要求你從現在至 3 月底努力工作。你是一個敬業、雄心勃勃的靈魂,因此你在這個月食之際可能會遇到困難,你沒準會歡迎有這個能將你自己投入到工作中的機會,這樣就能從 11 月 8 日的月食帶來的一切混亂中得到一點解脫和轉移。 在 11 月 23 日的射手座新月之後,你也許決定抽幾天時間休息和反思一下。 木星剛回到雙魚座並將於 11 月 23 日新月同一天由逆行轉為順行。木星將繼續逗留在雙魚座內——這正是理想的旅行期——因此 11 月最後一週是你計劃出門去附近走走的完美時機。 你可能需要時間來規劃你的未來,而新月將給你足夠的時間做這件事。 你可能想去鎮上進行聖誕購物。對你自己好一些,親愛的摩羯——11 月初可能令你和其他每個星座的許多人都疲憊不堪。而 11 月下半將給你提供更好的消息。 翻譯:星譯社/譯者:王小亞 November 07, 2022 at 11: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hFm01zg

2022年11月6日 星期日

精品包換現金、二手精品包怎麼賣?全台最好賣精品 App「PopChill」大揭秘 https://ift.tt/D9NtJE8 有了新包包,舊的就被塞進衣櫥不見天日。其實,閒置的精品包,可以上 App 換現金,今天就帶妳來探索 PopChill 這個幫妳把精品變現金的 App。 所有在網路上賣過精品的人,都有這樣的共同經驗:「我把精品包 PO 在網拍平台上賣,有人來殺價,但就是賣不掉!」。 說真的,「賣不掉」並不奇怪,因為一般的網拍平台,很適合賣低價物品,但完全不適合賣精品! 圖片來源|PopChill PopChill 是台灣最大的精品買賣 App,他們逆勢操作,推出了這個專門買賣「精品」的線上服務。上面賣得最好的,不是你想像的平價品,而是 CHANEL、LV、Hermes 這些大品牌。妳可能覺得奇怪,難道大家在這邊買都不怕買到假貨嗎? 圖片來源|PopChill 原來,看準了大家不敢在網路上買精品的問題,PopChill 推出了「安心購」服務,當買家下單並在結帳時勾選「安心購」,平台就會連絡賣家收貨,收到的商品,先由平台做正品鑑定,確認正品後,才寄給買家。過去一直無法被解決的信任問題,PopChill 的正品鑑定,完成了「信任」的最後一里路。 圖片來源|PopChill 由於 PopChill 上的精品買氣強勁,自然吸引許多賣家到上面賣精品。平台雖然並沒有限制只能上架精品,不過實際操作,發現精品的詢問度和售出率,都比中低價商品還高,這個現象和其他網購平台完全相反。 圖片來源|PopChill 想在 PopChill 上賣精品,你可以用手機號碼註冊後,就開始上傳商品,每個商品只要上傳名稱、價格、描述,以及附上 20 張以內的照片,就完成上架。上架不用錢,售出後平台會收取 5% 的服務費用。目前平台正在進行「免運」補貼,不管是運費、鑑定費,這些都不需要賣家出半毛錢,可以說是相當的佛心。 圖片來源|PopChill 因為買家都是精品的「識貨者」,在 PopChill 上賣東西,你比較不會遇到不識貨亂殺價的買家。賣家最後能賺到的錢,自然也比在其他地方賣還多。 有位小資女,之前不小心買了太多名牌包,靠著在 PopChill 上賣掉之前的「庫存」,平均每個月就有 3 萬塊的收入。後來,她乾脆把親朋好友的精品也拿來上架,甚至還去進了一些二手精品,在 PopChill 上做起了生意,當起了小闆娘。 除了變現金外,賣掉閒置精品,也延續了物品的使用時間,帶有一些社會和環保意義。隨著「永續時尚」正夯,有越來越多人都在尋找賣掉自己閒置精品的機會。如果妳的衣櫃有閒置精品,也想要換現金,今天,就讓它們 PopChill 吧! 更多資訊,一起來看 >> 前往 Popchill 官網  現在就下載 Popchill >> Android APP 載點、iOS APP 載點  November 07, 2022 at 11:01A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D9NtJE8

2022年11月2日 星期三

錢錢與它的產地|想同時有被動收入&複利效果?不論牛市或熊市,三種 ETF 投資策略,躺著賺錢! https://ift.tt/m1BqnGW 人人都買 ETF 的時代,究竟要怎麼該投資呢?本篇將協助大家了解 ETF 的類型,並從琳瑯滿目的商品中選擇適合的標的,讓你以更有效的方式運用資金、累積財富! 人人都買 ETF 的時代,究竟要怎麼投資以有效運用資金呢? 筆者在先前的理財文章中提到,可以運用「被動收入」與「複利效果」來累積財富。 而投資 ETF 是創造被動收入當中,相對簡單、無需花太多時間研究、又能達到分散風險的選擇。 舉例而言,投資股票型 ETF ,就像是買進一籃子的股票,因而達到分散風險的目的。 儘管風險較小,仍有許多眉角,如未特別注意,可能產生「領了股息、賠了價差」或「沒有避開股災,讓長期以來的心血白忙一場」等情況。 本篇文章將簡介 ETF、認識其類型(如市值型 ETF、高息型 ETF 等),並分享在牛市、熊市中如何操作。 希望有助於讀者在投資 ETF 時,從琳瑯滿目的商品中選擇適合自己的標的,並化繁為簡,更有效、輕鬆地運用資金以累積財富。 圖片|Photo by Karolina Grabowska on Pexels ETF 簡介:新手投資 ETF 的常見類型 首先,做任何投資的第一步,一定要先了解商品。 ETF (Exchange Traded Fund)中文名為「指數股票型基金」。 它是一種由投信公司發行,追蹤、模擬或複製標的指數之績效表現的開放式基金 [1],顧名思義,它兼具基金和股票的特性。 例如,我們常說買進 1 張股票,相當於 1,000 股;或買進一張 ETF,相當於買進 1,000 受益權單位。 舉常見的 0050 來說明:0050,是以「完全複製」的指數化操作策略,「追蹤」臺灣 50 指數之績效表現,其追蹤成分股是由上市股票中評選出 50 檔市值最大、符合篩選條件的上市股票。除了長期資本利得 [2] 外,還能享受配息(0050 為半年配),另外,持股內容為「每季」調整。 從上述資料,我們可以了解到,在認識一檔 ETF 商品時,除了要了解相關的基本資料,還要注意其追蹤的標的、配息的頻率、調整成分股的依據等資訊。 當我們對 ETF 有了基本的認識後,筆者針對較適合新手操作的「股票型 ETF」,依其特性分為「市值型」、「高息型」和「主題型」三大類。 (延伸閱讀:ETF 懶人投資到底是什麼?別忽略隱形成本,當個聰明投資人!) 圖片|Photo by KiRi on Pixta 1. 市值型 市值型 ETF 追蹤的是大盤的指數表現,當股市處於牛市,大盤指數上漲時,投資市值型 ETF 就能從中賺取「資本利得」(俗稱「賺價差」)。 台灣股市中,常見的市值型 ETF 如追蹤「台灣 50 指數」的元大台灣 50(0050)、富邦台 50(006208)。 2. 高息型 投資高息型 ETF 的投資人,通常以「領取股息」為主要目標,追求較高的「殖利率」(Yield),在股票型 ETF 的投資中,指的是以「每股股息」除以「每股股價」,並以百分比表示。 常見的高息型 ETF,如年配息的元大高股息(0056)、季配息的國泰永續高股息(00878)。 另外,近年來投信公司也紛紛推出了「高息低波」的商品,強調「低波動性」,對以長期領取股息的存股族而言,是相對抗跌的商品。 3. 主題型 主題型 ETF,適合對產業趨勢有研究、看好某個產業前景的投資人。常見的熱門主題,如 5G、AI、電動車、半導體等。 投資主題型 ETF  通常以賺取資本利得為主要目標,需要配合產業前景與趨勢,順勢而為。 以上三類 ETF,投資人可以依據自己的風險承受程度,選擇較保守(如領股息)或較積極(賺價差)的操作。 (猜你想看:錢錢與它的產地|剛畢業不能存錢嗎?PTT 神人A大的零存款新手第一步:這樣釐清貸款債務) 圖片|Photo by Andrea Piacquadio on Pexels 牛市、熊市中,如何操作 ETF 以趨利避害? 了解 ETF 的簡介和類型後,要如何投資呢?在牛市和熊市時的操作並不相同。 投資人都不希望自己花時間、金錢投入一檔 ETF,結果卻因為熊市來臨,讓長期以來的心血白忙一場。 依筆者淺見,無論投資人投資的是「市值型」、「高息型」或「主題型」ETF,都應該要「順勢而為」。 為什麼呢?可能有人會疑惑,如果是定期定額買進一檔 ETF,有什麼不好嗎?或是會懷疑,只要買進 ETF 領股息,不是就穩賺不賠嗎? 事實上,許多人會落入「領股息」的迷思當中,因為當「領到的股息」小於「賠掉的價差」時,其實整體而言,投資人的財富是虧損的。 (如果是想要做長期投資,並長期領股息、不在意帳面價值漲跌的投資人,不在此列。) 換個角度想,即使是想要投資高息型 ETF 的投資人,如果當趨勢由牛市轉為熊市時,他選擇先將 ETF 賣出,收回本金; 不僅可以避開股災帶來的跌勢,當趨勢由熊市重新轉為牛市時,再逢低進場,還可以買到「更多張」的 ETF。 (同場加映:錢錢與它的產地|怎麼平撫投資賠錢的失落情緒?零焦慮理財 4 步驟) 圖片|Photo by Anna Nekrashevich on Pexels 那麼,如果想以簡單的 ETF 懶人投資法投資,要如何做呢? 筆者認為,投資人可以依個人的情況(如風險承受程度、資金運用等)做資產配置,在牛市中,以買進「市值型」、「高息型」的商品為主; 在牛市將要轉為熊市的頭部盤整區時,應賣出市值型商品,轉換為持有高息型商品;在行情反轉為熊市時,全數賣出,收回本金; 在熊市將要轉為牛市的底部盤整區時,慢慢買進高息型商品,等行情確定轉為牛市,就可以把部分高息型商品轉換為市值型商品,以賺取更多波段價差。 (當然,如果對產業有特別研究的人,也可以運用上述方法投資相關的「主題型」ETF 商品,但要注意的是,其風險相對較高。) 願本篇文章能幫助讀者在投資 ETF、創造被動收入的過程中,更加輕鬆、順利,有效地運用資金以累積財富。 [1] 開放式基金(Open-end fund)是一種證券共同基金,它可以在任何時候發行(issue) 和贖回(redeem)任意數量的基金數額。(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2] 資本利得,指的是當有價證券的賣出價格高於買進價格時,所獲得之間的價差。 參考資料| 臺灣證券交易所 指數股票型基金( ETF )簡介  元大官網 如果你喜歡今天的內容,想繼續關注「錢錢與它的產地」,敬請免費訂閱專為女人迷用戶打造的「專屬理財內容」——用心學習理財規劃,一起活出富足人生! November 02, 2022 at 07: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m1BqnGW

2022年11月1日 星期二

三明治世代資金運用術!讓自己成為擁有「選擇自由」的人 https://ift.tt/VjriyCE 妳是三明治世代的一員嗎?當妳成為家裡的中心支柱,必須照護老小,該如何智慧地選擇,透過資金運用為自己與家人的生活創造一個更明確、美好且舒適的生活藍圖?透過本圖輯,替妳整理重點資金運用資訊,國泰人壽推出的投資型保單 iSmart 變額壽險讓妳不必在投保或投資間抉擇,聰明運用手邊資金,開創更多更廣的財富與自由。 臺灣高齡化社會已非新聞,因著延伸出了三明治世代困境。 所謂三明治世代(sandwich generation)指的是在高齡化社會中,擔起撫養父母、照護子女責任的一群人。更有研究指出,無論國內外,年邁父母的照顧責任大都還是落在女性家庭成員身上。 妳是否也是三明治世代的一員?妳的日常基本就是在照料父母和孩子的瑣事間流逝?在忙碌中失去對生活的期待,在壓力下感覺遺失自我?面對未來,沈重的責任與模糊的資金運用設定是否總是讓妳煩心?   作為家庭的中心支柱,妳總渴望手邊有更多流動資金、更多自我時間可以研究應該投保保險亦或資金運用,替未來的家人與自己累積財富自由與生活穩定。但與此同時,對妳來說,生活不能隨意冒險,當經濟市場經歷動盪,妳是不能承受風險的人。 從生活到資金運用:讓自己成為擁有「選擇自由」的人 面對生活,妳熟練地在職場中排定優先順序,一旦離開辦公室,生活的待辦事項卻總讓妳力不從心。多重煩惱下,很難為自己好好思考人生優先順序。例如:孩子教養、照顧父母的責任、車房貸等等面對不同的壓力夾擊,妳總會深深吸口氣,希望自己擁有更多的智慧與耐心,為自己、父母與家庭做出無後顧之憂的保障選擇。 人生不同階段,責任亦不同,除了自己,妳還需要顧及另一半的感受、妳也許時常掙扎於家庭與小孩間的時間分配。當父母邁入老年,突如其來的醫療需求,除了讓妳勞心勞力,實際也是一筆鉅額花費。如何分配自己手邊的資金?替無法預知的意外投保保險、投資或消費?也成了作為一個大人、一個支柱必須思考的問題。 從生活到資金運用,讓自己成為一個擁有長遠眼光、熟慮計畫的人。創造妳的理想生活時,有明確的藍圖與目標很重要,如同資金運用,重點不是炒短線快速獲利,而是能長期的有效增值。讓自己成為擁有「選擇自由」的人,當妳擁有越多選擇的可能性,妳越能從容輕盈地,活出妳渴望的理想生活。 替人生加薪! iSmart 變額壽險讓妳離目標更近一步 為了讓妳所愛的人與自己,過上更好的生活,週間妳努力讓工作達標,時常熬夜加班,儘管妳想做的事很多:去花藝教室捻花惹草、去山頂露營數星星、去經驗長途旅行帶來的珍貴回憶⋯⋯但妳卻在生活與生存間,發現越來越沒有時間給自己。 妳總掙扎於手邊有限的少數資金,雖然能隨心運用的資源較少,但妳也希望能透過好的、精準的資金運用選擇,去解決必須在投資、投保保險間抉擇的窘境與痛點。 正因資金有限,利用投資型保單試著替妳的人生加薪吧!投資型保單僅需一筆資金就可以兼顧保障與投資,讓妳每日每夜付出的努力,有所收穫,妳值得讓自己擁有更多累積財富的機會,而這些機會,會領妳往渴望的理想生活。 國泰人壽推出投資型保單 iSmart 變額壽險,保險費最低僅需 10 萬元低門檻,帶妳離目標更近一步! iSmart 變額壽險為兼顧平台型投資保單收費公開透明、自主性高的特點,同步享有如類全委型投資保單的投組配置建議、24H 與再平衡服務(會隨市場變動提供投資調整建議),讓妳無需擔心自己不懂投資,也不需要花時間再研究與看顧投資上,對於想透過簡單投資開源,無痛累積財富的妳來說,是入門門檻低也最經濟實惠的選擇。 過去,一般的基金平台型保單多半需要投資者自行操作、研究基金、自行選擇投資標的,而 iSmart 變額壽險擁有智慧、透明、聰明新選擇的三大特點,讓沒有時間、不會自己看盤的妳,用更智慧的方式來操作:透過 iSmart 變額壽險挑選基金標的,投保超簡單。 另外,平台標的透明化、超優保單行政費 0.88%/年,收費與投資狀況一目了然,讓妳投資起來更透明安心。並利用大數據的蒐集,搭配全年無休的智能再平衡機制,讓妳能在忙碌的生活中,輕鬆明瞭市場現況,快速維持最適資產配置,輕鬆穩定投資。 資金運用,是為了更自在地生活 身為三明治世代的妳,夾在向上照護、向下撫養的生活壓力裡,這過程需要智慧與耐心,實踐自己與家人的生活目標,如何在有限的時間與金錢下,不失去自我,替自己的人生創造更多可能? 當全民理財時代來臨,學習資金規劃已是大眾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對妳而言,懂得資金規劃是為了能更自在地生活。 因大數據與科技進步,智能分析讓資金規劃裡頭瑣碎的研究變得更平易近人,也能讓妳輕鬆地省下資金規劃的精力,把時間花在值得的事物與重要的人們身上。除了省下時間外,妳也能透過 iSmart 變額壽險的幫助,在資金有限的條件下,做出更精準、看得見投資報酬也能一次兼顧保障與投資的資金規劃選擇,為自己與家人的生活創造一個更明確、美好且舒適的生活藍圖,而這藍圖裡,妳會感到自由,並一點一滴地找回曾經失去的自我。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投資警語 消費者投保前應審慎瞭解本商品之承保範圍、除外責任、不保事項及商品風險,相關內容均詳列於保單條款及相關銷售文件 ,如有疑義請洽詢銷售人員以詳細說明。 本保險為不分紅保險單,不參加紅利分配,並無紅利給付項目。 消費者於購買本商品前,應詳閱各種銷售文件內容,如要詳細了解本商品之附加費用或其他相關資訊,請洽本行業務員、國泰人壽服務據點(客服專線:市話免費撥打 0800-036-599、付費撥打 02-2162-6201)或網站(www.cathayholdings.com/life),以保障您的權益。 要保人可透過國泰人壽客服專線(市話免費撥打:0800-036-599、付費撥打:02-2162-6201) 或網站(www.cathayholdings.com/life)、總公司 ( 臺北市仁愛路四段 296 號)、分公司及通訊處所提供之電腦查閱資訊公開說明文件。 本投資型保險為非存款商品,不受「存款保險」之保障。 稅法相關規定之改變可能會影響本保險之投資報酬及給付金額。 投資型保險商品之專設帳簿記載投資資產之價值金額不受人身保險安定基金之保障。除前述投資部分外,保險保障部分依保險法及其他相關規定受「保險安定基金」之保障。 匯率風險說明:匯兌風險:本保險相關款項之收付均以商品貨幣 (新臺幣) 為之,保戶須自行承擔就商品貨幣(新臺幣)與其他貨幣進行兌換時所生之匯率變動風險。 自連結投資標的交易對手取得之報酬、費用折讓等各項利益,應於簽約前提供予要保人參考。 人壽保險之死亡給付及年金保險之確定年金給付於被保險人死亡後給付於指定受益人者,依保險法第一百十二條規定不得作為被保險人之遺產,惟如涉有規避遺產稅等稅捐情事者,稽徵機關仍得依據有關稅法規定或納稅者權利保護法第七條所定實質課稅原則辦理。相關實質課稅原則案例,可至國泰人壽官方網站首頁查詢。 本保險由國泰人壽發行,由國泰世華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為行銷通路招攬,惟國泰人壽保有最終承保與否之一切權利。 本簡介僅供參考,詳細內容以保單條款為準。 November 02, 2022 at 11:18A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VjriyCE

2022年10月28日 星期五

為你挑劇|《我們的藍調時光》實現夢想才能快樂?認賠沉沒成本,換個方式就能帶來幸福 https://ift.tt/mg0Eauq 如果達到夢想就等於幸福,那達到夢想前我們能幸福嗎?透過《我們的藍調時光》的故事,帶出面臨人生逆境的三種「反向操作」,都很有用!(內有劇透,請斟酌閱讀) 文|胡瑋婷 你小時候的夢想是什麼? 現在的你,還在汲汲營營地追求夢想嗎?捨下了原本該享受的生活,犧牲一切去追求自己的美夢。還是你早就選擇放棄夢想了呢?把自己的夢想寄託在孩子或伴侶的身上,期待他們代替你去追夢。 然而,不管你選的是什麼,也許都和你父母當初的選擇一樣。 在韓劇《我們的藍調時光》裡,身為長子的崔漢修,他的夢想是成為一名籃球選手,但他自知家裡貧窮,根本沒辦法支持他追夢,於是他主動放棄了籃球夢。 漢修的父母不惜一切代價,即使犧牲弟妹的學費,也要把資源全壓在身為長子的漢修身上,於是他背負全家人的希望,離開濟州島去到首爾讀書,後來成為了一名銀行分房的經理。 然而,無法成為籃球選手,終究是漢修心裡難以彌補的缺憾,結婚生子後的他下定決心,不能再讓女兒寶嵐重演自己人生的悲劇,於是他不惜賣掉房子、到處借錢、不顧老家父母與弟妹的生計,也要供給遠在美國的寶嵐,追求高爾夫球之夢。 漢修的父母把自己所有的人生籌碼,壓在他身上;而漢修也把自己人生所有的籌碼,賭在了女兒身上。他們都想著只要賭對了,就能夠獲得幸福的生活。 這就像是一種「自我催眠」,暗示自己只要幫助孩子達成夢想,自己就能夠獲得幸福的人生,反過來說,若是孩子無法達到夢想,自己的人生也會失去幸福,於是他們就拚了命的努力,不惜任何代價,也要幫助孩子達成夢想。 圖片|TVN 官網 放棄夢想,我們的人生就會因此毀滅嗎? 在電視廣告裡,為了要讓觀眾買單,他們透過「販賣快樂」,讓我們誤以為只要購買了他們的產品,就能夠獲得快樂。 就像 2022 年黑松沙士的廣告,主題是「夢想上路」,劇情描述阿德為了實現自己的夢想而從事各種打工,最後他開了一間日式餐廳,身穿廚師服的他在自己的餐廳裡,享受「達成夢想」的滋味,就如同喝下黑松沙士的沁涼爽口的感覺。 有時候,夢想會帶給我們一種錯覺,我們以為達到夢想,就會獲得快樂,就像黑松沙士的廣告,以為只要喝下黑松沙士,就能實現夢想,並且活出自己想要的樣子。 但反過來說,我們也容易暗示自己,只要夢想還沒實現,自己就無法感到快樂,唯有夢想成真,自己才有快樂的資格。 (同場加映:最後一次相遇,我們只談喜悅:為什麼越來越不快樂?影響情緒的四種迴路) 在《我們的藍調時光》裡,漢修的妻子薇珍和女兒寶嵐,在美國打電話給漢修,寶嵐二度向漢修坦白,打高爾夫球已經讓她不幸福了,如今的她不想再打了。 然而,漢修不顧女兒的想法,不斷說服女兒保持希望,繼續追求夢想,甚至還對她說:「你的人生只有高爾夫球,這點爸爸比妳更清楚。」暗示女兒放棄高爾夫球,那她的人生就毀滅了。 此時,薇珍生氣地對漢修說:「寶嵐說她不幸福,你為什麼就是不肯相信呢?」她點出了漢修一直在自我催眠,即使女兒本人說不幸福,他也不願相信。 接著,活在自我執著裡的漢修,他眉毛失控地抽動,強忍欲奪眶而出的眼淚,激動又脆弱地對女兒說:「我為了讓妳幸福,到目前為止花費了那麼多的心血,要是妳不幸福,那我要怎麼辦?」 薇珍深吸一口氣,好讓自己的心情平靜下來後,她質問:「你覺得寶嵐放棄高爾夫球的生活,你的人生就會毀滅嗎?」這句話道出了真相,是漢修太執著了,他放不下過去的一切付出。 圖片|TVN 官網 有時,努力像是不肯認賠的「投資心態」,已經投資這麼多錢了,若是在賠本的情況收手,就真的賠了,於是只好繼續投資下去,直到賺錢再收手; 有時努力也像是以為最後能贏錢的「賭徒心態」,總是認為自己下一回合能夠把之前的賭本撈回來,因此傾盡所有去下注,恐怕連自己的命都得賭上了。 放棄努力,放棄夢想,我們的人生就會因此毀滅嗎?當然不會,絕對不會,只有在我們「拚死」也要達到夢想時,不顧身體健康的情況下,命才會真的沒了,人生才會毀滅。 (推薦閱讀:陳雪專文|在廢墟中完成寫小說夢想,我除了固執,也沒有其他東西了) 逆風局的三種反向操作方法 在人生的逆境裡要「反向操作」,才能扭轉局勢變成「順風局」,愈是求而不得的東西,就愈要學會放棄。 因為選擇放棄之後,能幫助我們「去催眠化」,告別執著與偏執的想法,我們才有機會看見新的可能性,尋找自己喜歡的生活,人生可不只有一個夢想與一種快樂。 以下分享三種反向操作的方法: 一、放棄過度努力 當我們過度努力時,會讓自己感到身心俱疲,累到無力去實現自己的目標與夢想。 你可以試著給自己一場「放棄過度努力」的儀式,拿出筆和便條紙,列出自己所有的努力,並找出讓自己疲於奔命的行為,撕碎它後,丟進垃圾桶裡,再也不見! 當我們選擇放棄過度努力後,心裡會覺得鬆了口氣,就像《我們的藍調時光》裡的漢修,得知薇珍和寶嵐不顧他的反對,正從美國機場搭車回韓國時,他反倒覺得鬆了一口氣,露出了微笑。 圖片|TVN 官網 二、來一場「回憶之旅」的告別儀式 《潛意識自癒力:讓催眠心理學帶你創造美好的生活》的作者,以催眠的角度來解釋儀式行為,它具有深層的情感轉化作用,能具有「揮別過去邁向新生活」的心理意涵。 我們可以走訪過去自己一路努力走來的景點,欣賞過去那個努力的自己,並且向過度努力的自己說聲:「拜拜!」 就如同《我們的藍調時光》裡的漢修和高中好友重遊當年就學時校外教學的景點,告別年輕時的籃球夢。 若是沒時間去旅行的話,我們也可以寫一封信給過去的自己,好好道謝與道別,寫完之後,找個地方再朗讀一遍,並且燒毀它,來個正式道別的儀式。 (你會喜歡:為你挑劇|《我們的藍調時光》人生最終要治癒心中的傷,與自己和解) 圖片|TVN 官網 三、做沒有意義的事 什麼是沒有意義的事呢?就是做點不一樣的事,最好是與努力或夢想毫不相干的事情。 《神啊!我不想努力了,請直接告訴我成功的方法吧!》的作者提出「沒有意義」的事,就是那些不符合「效率」的事,他認為那些乍看沒有意義的事,正能鬆解自己僵化的價值觀,為日後接收新的價值觀奠定基礎。 舉例來說,當你想寫一篇文章,但卻沒有靈感時,就去散步或追劇,說不定能意外獲得靈感;或者是當你總是找不到自己的眼鏡時,去做點其他的事情,說不定會意外發現眼鏡的去處! 在《我們的藍調時光》裡,最後漢修和妻女都放棄了高爾夫球夢,他帶著全家人一起旅行,他說:「我打算先和心裡帶著傷回首爾的家人,快樂地到處開車旅行,在旅行的過程中我應該就能想到,以後要怎麼謀生了。」人總是在做無意義的行動時,想到有意義的事。 當我們很努力的付出,卻得不到回報時,有可能是「方式」錯了,而「逆向操作」能為我們帶來新的視野。 這不是要我們放棄人生,也不是要我們放棄希望,而是要「換個方式」試試看,找出那個最適合自己的人生方程式。 作者介紹|胡瑋婷。我是一位諮商心理師,也是女兒、母親、妻子和自己。心理健康相關講座、工作坊、稿件等合作邀約,請來信:waiting10722@gmail.com October 28, 2022 at 10: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mg0Eauq

2022年10月27日 星期四

那些日子,陪伴我的動漫|《86-不存在的戰區-》心理師帶你看「死亡焦慮」 https://ift.tt/oRjNyU6 「一個人真正死去的那一刻,是被重視之人遺忘。」動漫《86-不存在的戰區-》處處著墨於自我關係,面對親密他人的死亡焦慮,我們要怎麼好好地活下去? 「如果是能傳達到的距離,那微弱閃耀著的火光,我願能將它稱之為希望。」——《86-不存在的戰區-》OP2 《86-不存在的戰區-》,初始於本作女主角 芙拉蒂蕾娜米利傑少校(以下稱為蕾娜)所在的聖瑪格利亞共和國(以下稱為共和國)。在共和國內,多數人民的頭髮、眼瞳皆為銀色,其種族稱為白系種。 圖片|《86-不存在的戰區-》劇照 整部動畫作品以國家間的戰爭做為背景,講述共和國受到齊亞德帝國的武力侵略。九年前,共和國在齊亞德帝國的武裝無人機「軍團機甲部隊(以下稱為軍團)」的強力鎮壓下,陷入全軍近乎潰敗的狀態。 為了應對此戰爭劣勢,共和國政府執行了兩項對策: 全體白系種國民,進入國內共 85 個行政區避難與生活。 讓不同於共和國多數人的種族,也就是非白系種(頭髮、眼瞳非銀色者)進入第 86 區,並奪去他們的基本人權,進行隔離與監視。 86 區的人們,被白系種稱為「86」。他們被迫協助共和國,建立第 86 區與其他 85 區切割開來的防衛牆與要塞。 此項政策同時暗示,雖然皆身處同一國家,但是 86 對於共和國而言,是不被重視的生命。86 們也肩負了保衛國家的任務,奮鬥於戰場最前線,駕駛自律式無人戰鬥機械「破壞神」,與齊亞德帝國的軍團戰鬥。 如果是還沒有看過這部動畫的你,可能會開始覺得奇怪。既然破壞神是所謂「自律無人戰鬥機械」那為何需要「駕駛」? 這回到了共和國如何看待 86 的存在意義。共和國政府高層認為,因為 86 並非人類,所以在與國民們回報戰場內容時,只報告為「無人傷亡。」但實際上是 86 們駕駛著破壞神,在戰場為了白系種、為了共和國,奉獻自己的生命。 實際的貢獻卻無人知曉,同時,也不被多數人記得。 圖片|《86-不存在的戰區-》劇照 女主角蕾娜,擔任共和國的戰隊指揮官,透過國家開發的知覺同步裝置,將部分大腦活性化,能與身處戰場的 86 們共享知覺(包含聽、視覺),協助在前線戰隊的戰術與戰略支援。 對於蕾娜而言,無論是白系種、86、抑或是任何種族,所有人都應該收到同等的對待與人權。因此在擔任指揮官的同時,也希望自己為了戰場前線的隊員們奉獻心力,為的就是不僅將 86 視為戰爭機器,而是一個真實的人。 「就算看不見他們的身影,只要用耳傾聽,就能聽到無名戰士們的聲音。不無論相隔多遠,我們都看著相同的星空。」—— 蕾娜《86-不存在的戰區-》 有天,在上級指示之下,蕾娜轉任東部戰線第一戰區第一防衛戰隊,通稱「先鋒戰隊」在戰隊中,有一位令其他指揮官聞風喪膽的隊長,個人代號「送葬者(undertaker)」,人稱「死神」。 本作男主角就此現身:辛耶.諾贊(以下稱為辛)。 圖片|《86-不存在的戰區-》劇照 相傳死神會摧毀自己戰隊的指揮官,只要擔任過先鋒戰隊的指揮官,幾乎無法久留,大多要求調離職位、申請退役、甚至尋短。此段駭人聽聞,全數軍官皆為之恐懼。只有蕾娜在接收到指令時,仍抱持平等,為隊員們著想的心情: 「無論是先鋒戰隊的管理或是指揮管制,我都會全力去做到。了解部下是指揮官的職責。」—— 蕾娜《86-不存在的戰區-》 名字、自我、記憶 在本作初期,軍官與部隊間對於彼此的稱呼,大多以代號來稱呼彼此,如:「管制一號(蕾娜)」「送葬者(辛)」。蕾娜為隊員著想的心情,希望每天都使用知覺同步,來跟先鋒戰隊聊天與互動,希望更貼近彼此心的距離。 有天,其中一名隊員在作戰中不幸喪命,蕾娜為此表達最深的歉意與遺憾。然而,本就不太習慣且信任蕾娜的隊員說出了令蕾娜與觀眾們都心碎的一段話: 「妳說妳從來沒叫過我們『86』?只不過是嘴上沒說而已吧?而且,妳從來就沒有問過我們的名字!」——《86-不存在的戰區-》 (猜你想看:「世界上最有力量的文字,就是你的名字」《神隱少女》裡的三個關係隱喻) 圖片|《86-不存在的戰區-》劇照 名字,是一個人重要的部分之一,是自我的一部分 [1]。名字能幫助自己和別人知道自己是誰。 在精神分析的過程裡,名字可以是一個探索潛意識的向度之一,它可以包含對於父母的認同、自我個性的鮮明、早期心理發展軌跡、自我概念的改變等等深層涵義 [2]。 換言之,一個人如何命名或化名自己,這樣的心理意義是複雜的,因為這暗示了潛意識的運作,個體如何將自己的經驗,潛在轉移到命名身上,即如同辛的代號「送葬者」。 初始印象可能會讓人覺得,其名是為了葬送敵人而來。然而對於辛而言,自己送葬的,並非是戰場上的軍團,而是與自己並肩作戰的戰友。 在戰友臨終之際,為了避免大腦被軍團所利用,辛會親自以隨身攜帶的手槍,親手與他們送別及善終。同時也使用利刃,留下同伴的機體碎片並刻上名字,代表著我絕不會忘記你,帶著死去的同伴,回到彼此的歸屬,並繼續前行。 一個人真正死去的那一刻,是來自於被重視之人所遺忘。 女人迷創作者 張鈞皓 臨床心理師 即將逝去的焦慮:我是否沒有遺憾了呢? 「死亡」本身的不確定、無可避免等特性,是人類普遍會出現的心理困擾與現象 [4];「死亡焦慮」意指當一個人覺知到死亡時,為此產生的掛念與憂慮 [3]。 所以當死亡來臨之時,我們害怕的並不是死亡本身,而是死亡帶來的難以掌控感,還有遺憾。 美國賓州希盆斯貝格大學(Shippensburg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心理學家 Tomer 與 Eliason,在 1996 年提出了死亡焦慮的概念模型 [5],讓我們能更好的理解死亡焦慮。 圖片|作者提供 死亡焦慮是經由死亡的緊迫性與各種還沒完成的人生遺憾所影響。當死亡突顯在面前時,影響人類感受死亡焦慮程度的因素,取決於我們如何看待自己、怎麼解釋這個世界、以及當死亡迫在眉睫時,用什麼方法對它做出應對(例如:回顧人生、把握時間完成等)。 過去的遺憾:認為過去該做但還沒有做的事,或者是還沒有完成自己或他人期待的事。 未來的遺憾:對於實現這些還沒有實現的目標,感到已經沒有未來的遺憾感 死亡的意義:對於死亡本身意義的解釋方式,死亡對自己而言是什麼存在。 (延伸閱讀:總是活在焦慮裡,無法享受當下?跳脫注意力偏差,心理師的三個練習法) 對於辛身邊戰死的夥伴,因為他們了解與相信,即使在死後,辛會將自己帶回最一開始的歸宿。 在死亡的當下,一定多少會存在對死亡的恐懼,但也是因為夥伴們對於辛的信任和想法,相信送葬者將會永遠記得他們,伴隨刻有同伴之名的機體碎片,永不遺忘。 「看是要當個人渣而死,還是心懷榮耀而亡,自己想要怎麼活著是很重要的事對吧!我們是心懷榮耀地活著,而且就活到了最後!」——《86-不存在的戰區-》 圖片|《86-不存在的戰區-》劇照 面對生存的焦慮:我是不是被重視的呢? 相對於逝者,仍活在世上的人,重視他人的離開是一種強烈心理的壓力。 對辛來說,雖然大家都能心懷榮耀地死去,並由自己親自送行,但始終有種孤獨感,大家都將離自己而去。 如果只剩下自己活到了最後,那誰會幫自己好好的善終呢? 辛:「我一直都是⋯⋯被留下來的那個」 蕾娜:「我不會讓你死的」 辛:「那我希望妳能活得比我們長久」 蕾娜:「不要留下我⋯⋯」 辛:「那是我們的期盼才對⋯⋯」 蕾娜:「我不會忘記的」 (同場加映:給大人的繪本|讀《Crushing》與孤獨共存,對的時候會遇見對的靈魂) 圖片|《86-不存在的戰區-》劇照 你不是孤單一人 「我有辦法回到這裡,都是多虧你們。我不會遺忘的。」—— 蕾娜《86-不存在的戰區-》 當蕾娜在紀念碑上,看到過往戰友的名字,許多回憶如同驚濤駭浪一般湧入內心。 即使彼此因為只使用知覺同步聯絡,沒有實際見過對方。但是心意的傳達,還有與之同在的情感,讓蕾娜再次提醒自己「我不會忘記你們的」。 回憶的當下雖然感到哀傷,但是蕾娜在動畫中起身,堅定回頭離去並勇敢向前的那一剎那,讓觀眾感受到了蕾娜對於過去戰友最真誠的在乎。 「我不會忘記⋯⋯我不會忘記的⋯⋯我不會忘記的⋯⋯我不會忘記的⋯⋯我不會忘記的⋯⋯」—— 蕾娜《86-不存在的戰區-》 圖片|《86-不存在的戰區-》劇照 在最後一幕,辛跑向同伴的瞬間,出現了從小到大跑向對方的記憶畫面。 這也想表達給觀眾,在最後,辛與自己過去的創傷與苦痛開始能共處後,也終於真心接納一直都在自己身邊的夥伴,也放心地擁抱彼此的羈絆。 圖片|《86-不存在的戰區-》劇照 當蕾娜與辛兩人再次相遇,雖然辛與同伴們並沒有多做解釋,但在雙方眼神交會的過程中,彼此都在那瞬間都明瞭了。我們,從來都沒有忘記過彼此。 過去的傷痛,確實影響我們目前對於自己、世界、未來的看法,就如同辛與過去家庭的回憶,內心有好多的疑惑「自己會不會到最後,又是被丟下的那一個。」或者是面臨死亡時,對於死亡與被遺忘的焦慮。 當辛的夥伴與蕾娜出現之後,他也真正從過去的枷鎖解放出來,了解自己並不是孤單一人,他並不需要自己一個人獨自承受那些被他送走的夥伴,而是可以與他們一同奮戰,達到有未來的彼岸。 (你會喜歡:那些日子,陪伴我的動漫|《四月是你的謊言》逝者遺族如何與悲痛和解?四步驟拾回平靜) 圖片|《86-不存在的戰區-》劇照 動畫心理學的啟示 只要我們心中有彼此,那就永遠不會忘記,而且是難以斷開的羈絆。 死亡焦慮是人的常見反應,只要從當下開始,減少遺憾,即不負此生。 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傷痛,而如此的痛也讓我們難以向前。只要慢慢地以自己的腳步,鼓起勇氣嘗試相信,自己是能夠被理解與接住時,就會發現新的契機。 本作的細節無處不在,每一個光影、每一個角落,都充滿著對於自我與關係的痕跡,也深刻地描繪了每個角色的心境、糾結與掙扎。 如果你也是在關係中容易擔心的人,相信《86-不存在的戰區-》能帶給你許多內心的波瀾和體悟,也能有不一樣的經驗。 「我們只要記得,逝者在我們生命裡活著的模樣,讓這段關係與記憶持續存在心中。如此一來,關係的絲線將無比強韌,與珍視之人的連結也將是永恆。」——張鈞皓 臨床心理師 鈞皓心理師的【動畫心理研究室】,我們下次見! 參考資料| [1] Freud, S., & Strachey, J. E. (1964). The standard edition of the complete psychological works of Sigmund Freud. [2] Murphy, W. F. (1957). A Note on the Significance of Names. The Psychoanalytic Quarterly, 26(1), 91–106. [3] Lehto, R., & Stein, K. F. (2009). Death anxiety: An analysis of an evolving concept. [4] Abdel-Khalek, A. M. (2005). Death anxiety in clinical and non-clinical groups. Death Studies, 29, 251–259. [5] Tomer, A., & Eliason, G. (1996). Toward a comprehensive model of death anxiety. Death Studies, 20(4), 343–365. doi:10.1080/07481189608252787 劇照與台詞來源| 1. 《86-不存在的戰區-》:「巴哈姆特動畫瘋」網站。 2. 《86-不存在的戰區-》官方推特。 3. 《86-不存在的戰區-》官方網站。 4. 秋田ひろむ(作曲)、秋田ひろむ(作詞)(2021)。《境界線》(歌手 :amazarashi)。動畫《86-不存在的戰區-》OP2。 October 27, 2022 at 08: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oRjNyU6

2022年10月26日 星期三

性別快訊|IG、推特都停權!肯爺 Kanye West 踩仇恨種族歧視紅線,各大品牌 GAP、Vogue 停止合作 https://ift.tt/rqSiYKg 違反多元文化!愛迪達、Netflix、GAP、Vogue 都急切割的肯爺做了什麼,甚至讓 instagram 與 Twitter 都將其帳號停權? 文|記者 曾智緯 歌手兼服裝品牌 Yeezy 創辦人的肯爺 Kanye West(更名為 YE)玩火自焚! 近期的各種脫序行為、爭議言論,陸續招致 Balenciaga 的母公司開雲集團正式斷絕往來、曾經的摯友暨時尚雜誌總編安娜溫圖(Anna Wintour)亦公開表示,未來在「Vogue」都不會看到有關他的消息。 不僅如此,聯名合作的 GAP 也正式發表聲明,即日起下架所有 Yeezy Gap 商品,相關網頁也關閉。 在過去肯爺在潮流圈可說是呼風喚雨,一舉一動都受到關注,而且自創的時裝品牌 Yeezy 也受到消費者的追捧喜愛,因此吸引了 adidas Originals 和 GAP 等品牌,一同推出聯名系列,都曾是熱門討論的話題。 而且與精品品牌的設計師們交好,包括了 KENZO 的 Nigo、Balenciaga 的 Demna,以及美國時尚雜誌「Vogue」總編 Anna Wintour 都是曾是好友,在高級時尚與潮流界都吃得開。但自今年起,肯爺的各種脫序行為,以及爭議言論,讓這些名人與品牌們,也紛紛作出切割聲明。 (延伸閱讀:拿 A+ 卻進不了實驗室的女高材生,諾貝爾化學獎得主 Carolyn Bertozzi 的傳奇故事) 圖片|GAP 提供 自 6 月起,肯爺就透過個人 instagram 帳號,點名與他合作多年的 adidas 執行長 Kasper Rørsted 指控其商品公然抄襲 Yeezy 的設計,讓人感到不齒,並嗆說「這是 adidas 製造的假 Yeezy 產品」。 而到了 9 月 GAP 提早結束合作關係,肯爺在接受採訪時也提到「我才是老大,我是國王,國王不應該住在別人的城堡裡」,意指 GAP 無權對他的設計規劃指手畫腳。 到了 10 月初,Yeezy 推出新一季的設計,系列服裝上裝飾了「White Lives Matter(白人的命也是命)」標語,暗指 2020 年的「Black Lives Matter」運動,只不過是一場騙局,引起爭議,並與非裔的英國版「Vogue」總編輯隔空對嗆,點燃批評的引火線。 (你會喜歡:不要帶同性別回家結婚?從泰勒絲的演說到台科大畢典致詞事件:給畢業生們像樣的演說) 圖片|達志影像/美聯社 而到了近日,肯爺同樣藉社群平台攻擊小賈斯汀(Justin Bieber)的嬌妻海莉畢柏(Hailey Bieber)鼻子整容、以及意圖發表對猶太裔族群的批評,讓 instagram 與 Twitter 都將其帳號停權,再度觸及種族歧視爭議。 此舉觸及了 GAP 底線,因此在 10 月 25 日發表聲明,即日起關閉 Yeezy Gap 官網並下架所有商品(原文如下),並提到「前合作夥伴」的種種爭議說明了為何品牌要提早結束合作關係,同時任何形式的反猶太主義、種族主義和仇恨都是不可原諒、被容忍。 (同場加映:與馬龍白蘭度演練無數次!以《教父》開奧斯卡政治宣言先例、印地安人權鬥士小羽毛的故事) 【GAP 聲明如下】 In September, Gap announced ending its Yeezy Gap partnership. Our former partner's recent remarks and behavior further underscore why. We are taking immediate steps to remove Yeezy Gap product from our stores and we have shut down YeezyGap.com. Antisemitism, racism and hate in any form are inexcusable and not tolerated in accordance with our values. On behalf of our customers, employees and shareholders, we are partnering with organizations that combat hate and discrimination. 本文授權轉載自 Udn,原文詳見:Kanye West踩種族歧視紅線!GAP不忍了即起關閉Yeezy Gap官網下架產品 October 26, 2022 at 07: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rqSiYKg

2022年10月25日 星期二

秋冬療癒繪本《大人的童話:她》:不是迷路,而是稍微停留一會兒 https://ift.tt/oZFJTXB 被生活壓得喘不過氣嗎?《大人的童話:她》訴說關於迷路與回家的故事,運用細緻又輕柔的水彩將日常縮影都收進繪本中,一起來療癒一下吧! 日常生活宛如例行公事,用相同的步伐、相同的語氣,持續重複地與世界溝通,平靜卻也讓人迷失在生活中,不禁懷疑起這樣的日常真的是自己能持續走上數十年的人生嗎? 如果你也曾懷疑過這樣的日子,或許都該推開從未開啟的門扉,去看看那裏有什麼,換個方向再起步。 圖片|《大人的童話:她》 早已忘了自己是如何探索世界 當煩悶到來時,我們都希望能一走了之,內心早已經歷過無數次的任性出走,但自己比誰都明白終究得回歸現實; 《大人的童話:她》訴說著關於迷路與回家的故事,運用細緻又輕柔的水彩將妳、我、他的生活縮影都一一收進繪本中,那些深藏內心的沿途景致與擦肩而過的旅人都安放在回憶的一隅。 重複著相似的一切,是我與世界溝通的方式 每每總在夜深人靜時才拖著疲憊的身軀回到家中,反覆無數次的每個日子與記憶,迎接自己歸來的漆黑房間、有些涼掉的微波食品、無數則尚未點開的訊息,我的現實似乎就是這樣建構出來。 圖片|《大人的童話:她》 暗自期盼,有個驚喜能敲醒生活的鐘 如果能有多啦 A 夢的任意門,那我一定會穿梭到誰也不認識的森林中,展開一場探險; 雖然春天百花齊綻的畫面很繽紛,但還是秋天落葉紛飛的模樣更深得我心,灑滿陽光的金色稻田,高高低低不整齊的景象、蕭條的街道與微涼的風。 圖片|《大人的童話:她》 不寂寞是騙人的,我們都喜歡共度歡樂的時光 雖然習慣與自己獨處,但如果能和喜歡的人共度生活,開懷大笑、放肆大哭,似乎會更加完美? 只是這樣的日子太少、時間太短,我們只能欺騙自己是個喜歡寂寞的人,遠離那些派對。 (同場加映:當個放鬆的媽媽!插畫家湯舒皮:只要你懂放鬆,育兒就會很輕鬆!) 圖片|《大人的童話:她》 用忙碌填補生活的空白 分不清黑夜與白晝,生活被泛著藍光的電腦螢幕給霸佔,窗外只剩下黑灰白三種顏色,雖然生活變得充實與忙碌,但這種感覺有點陌生,人生都是數十年如此刻嗎? 帶著這樣的疑惑,我對自己進行一連串的拷問,人生真的就是這樣嗎?只能不停地,重複著白天與黑夜的色彩? 圖片|《大人的童話:她》 有時候只是需要放慢速度或繞個圈 繞過彎彎曲曲的小路,打開一扇又一扇的門,時而快速離開、時而眷戀不已,每次的相遇都是無法重來的一期一會; 如果在這多繞個幾圈,是不是就不那麼迷惘與提不起勁了呢?或許迷路就是需要多繞幾圈,才能找到出口。 (延伸閱讀:療癒插畫|致迷惘的你:偶爾迷路也沒關係,路上也許有意想不到的美景) 圖片|《大人的童話:她》 不是迷路,只是我想在這多停留一會 迷路的那刻會記錄許多真實樣貌,或許會緊張、會迷惘,但那些都會成為過客; 就像是生命中曾相遇的那些人,離開的都會變成沿途的風景,陪伴自己走過一段路,而留下的,則緩緩滲入生命的一隅,成為最溫暖與厚實的擁抱。 圖片|《大人的童話:她》 我們都曾有過迷路的時候; 翻開《大人的童話:她》,細細找尋回家的道路 延伸閱讀(以下連結將導至站外) 重播幾遍都想看!童年經典漫畫 TOP 8,但願故事裡的他們也好好長大了 《秒速五公分》是成長的痛,有著我們眷戀的溫柔回憶與苦澀青春 幾米新作《地球寶寶晚安》是孩子的睡前故事,也獻給需要童心的每個大人 October 26, 2022 at 02:30A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oZFJTXB

被劈腿失戀後如何療傷?排解悲傷三步驟,讓負面情緒好好「代謝」乾淨 https://ift.tt/pVifgOQ 一段逐漸變質的關係,最後走向了被劈腿⋯⋯傷心之餘,透過三個方法將負面情緒好好宣洩,化悲傷敘事為正面教育,轉變創傷的意義。 文|陌熙 L 是我身邊五年的好閨蜜。 單身時的她,樂於享受一個人的盛世,一個人戴著耳機在校園悠閒散步,一個人外帶街邊小吃回宿舍配著影片大快朵頤,一個人去咖啡廳讀書,一個人去百貨公司逛街。 對她而言,愛情可遇不可求,就算一輩子沒那份運氣遇見真愛也無所謂,畢竟一個人的舒坦自在,遠勝過兩個人硬是在一起的孤單和疏離。 然而,談起戀愛的她,就像所有韓劇女主人公一樣單純。 會因為和男友(以下簡稱 C)短暫的離別而哭得雙眼紅腫、肝腸寸斷。會因為 C 記得自己喜歡的飲料品項,而開心得像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圖片|Photo by Annette Sousa on Unsplash 儘管高中時她曾發下毒誓說,自己這輩子要當一個獨立堅強的不婚主義者,絕對不可能生小孩,因為光看見自己的母親,為了家庭操勞到沒有自己的人生,她就壓根不敢想像有小孩的生活會是什麼模樣。 然而,在和 C 在一起一個月後,她完全改變了說法,像變了一個人似的。 她告訴我,現在她的目標就是畢業後和 C 結婚。甚至是她也和 C 在商量,婚後要生幾個男生、幾個女生,哪些孩子從父姓、哪些從母姓,該叫什麼名字比較好聽。 我和友人聞之,立馬大肆揶揄嘲笑一番,拿 L 過往曾發下的毒誓打臉她。 然而,L 在戀愛時的這份「純真」和「傻勁」不是因為她愚蠢,而是對於男方全然的「信任」。 而這份「信任」之所以可貴,在於它完全吻合社會學家 Eva Illouz 對於信任的定義和態度:「信任是一種願意承受損失的態度,而不是理性評估未來回報過程的結果。」 (你會喜歡:日網 IG 爆紅心理測驗!測你在愛情中的樣貌、會愛上什麼人:如果在路邊看到流浪貓,你會⋯⋯) 踏入職場實習後,逐漸變質的關係 一份過度計較得失、付出與回報是否對等的愛情,不會是踏實的愛情,而是一段如履薄冰、佈滿猜忌和懷疑的關係。 想要愛得踏實深刻,勢必得冒著讓自己受傷和委屈的風險,不過也必須時刻警惕自己,在一段關係裡自己所承受的痛苦是否值得,是否早已逾越了兩人相處時的愉快。 在 C 踏入職場實習後,他也完全變了一個人。起初,他會過度在乎上司對自己的評價,甚至對於任何細微的表情都異常的敏感,並開始將在職場上的焦慮和受挫情緒帶給 L。 逐漸地,C 聲稱自己有大量的公事要處理,無暇顧及到 L,兩個人之間的對話從一開始的無話不談,到後來一天傳不到二十則訊息,電話也講不到三分鐘就得掛掉,連一個禮拜見面兩小時都成了奢侈的享樂。 圖片|Photo by Ushico on PIXTA 這樣的狀況不但沒有好轉,反而每況愈下。 除了 C 無法撥出時間好好跟 L 相處以外,他也打破了過往說吵架時,絕不對女生惡言相向的承諾,開始在爭執地面紅耳赤時,拋出各種難堪穢語的排列組合。 甚至是在 L 被他無以克制的怒意重傷,崩潰到淚流不止時,他只狠狠地烙下:「妳還要哭多久?我明天還要上班。」語畢,便毫不留情地掛下電話,留 L 一個人夜裡獨自啜泣到天明。 L 並不是一個需要時刻有男友相伴的女生,她也有自己的生活重心和生涯規劃。 隨著這樣的情形日漸惡化,每次爭吵結束表面上兩人擬定共識,然而下次爭吵的原因卻總還是如出一轍。 L 向我說道,關係演進至此,她心底開始萌生一種想法:「自己單身時的狀態,可能都比現在還要好不知道幾倍。」 她知道自己不是沒有愛情就活不下去的那種人,與其陷自己於溝通無效的惡行循環,不如由自己俐落地了結這段關係,她是抱持著這樣的想法,和 C 提出和平分手的協議,她認為現階段兩人的狀態不適合在一起,只是在耽誤彼此的未來。 (延伸閱讀:戀愛是一種投資,3 個換乘戀愛的觀察,與其「裸辭」分手,不如等待好機會出現!) 分手後才知道,原來自己早已被背叛 沒想到,在協議分手的隔天。L 就看見男方的限時動態上,公開標註前女友並留下祝福的語句,彷彿是故意要向自己證明分手對他來說根本沒什麼。事發過後,L 在 Instagram 上找到了 C 前女友的帳號,帳號是公開的,主頁附有和 C 談戀愛的放閃精選合輯。 L 仔細核對了精選限時動態的起迄日期,發現 C 在和自己交往的期間早已出軌。她不甘心地撥通了 C 的電話,含淚質問他說:「你知不知道我們那時候還在交往啊?」 C 冷冷地回一句:「那是你以為啊!」 原來,C 口口聲聲說的公事纏身,主詞其實是小三。他早就知道 L 那天要和自己提分手,原先兩人約定要一起好好吃頓飯,但因為 C 早有意識,於是和 L 說自己有公事要處理,只能待一會。 圖片|Photo by Justin Snyder Photo on Unsplash 我永遠不會忘記真相揭發的那天,L 的神情有多麼黯淡悲慟,她像是一個被殘忍捏碎夢想,被無情蹂躪信任的小女孩,無助地蹲坐在校園角落一隅。而我能給的,只有擁抱和陪伴,僅此而已。 然而我更不會忘記,L 浴火重生的速度何其之快。她是這麼全心全意地投入一段關係,但同時,她卻能在關係幻滅、信任被踐踏後,以遠超於常人的速度自我癒合,重新找回自我定位與價值。 我身為近距離的貼身旁觀者,因此能精準掌握 L 排解悲傷的各個階段,以下細分為簡化後的三步驟供大家參考: 步驟一:不要壓抑負面的情緒,「適當且克制」的縱慾吧! 人在面臨排山倒海而來的劇烈創痛時,難免會透過「否認」或「克制」的方式處理強烈難耐的負面情緒。 然而,這樣做不僅無助於自己真實克服難關,更有可能導致心理疾病纏身,得不償失。因此,在面對短期內無法排解的悲傷時,就儘管用各種合法的方式宣洩個痛快吧! 舉例來說,在 L 被劈腿過後,她向我說:「我平常都這麼認真準時的去上課,我一個失戀被戴綠帽的女子,可以容許我曠一兩堂課吧?」於是,她就索性曠了一天的課,隨心所欲的到學校附近的咖啡廳坐坐,到附近的河堤公園晃晃,享受這種無拘無束,這種專屬於「失戀人士」的特權。 又比如說,找一群朋友喝酒唱歌狂歡,把所有堆積在心底的怨恨和委屈,通通透過酒精和歌聲找到出口。 圖片|Photo by Kelsey Chance on Unsplash L 將這類型的縱慾休閒維持在極其克制的狀態,不但沒有因此流連於各式聲色場所,甚至還兼顧了該學期的課業。 對她來說,這種瘋狂的迷醉狀態,只是一種排解情緒的管道,就像是正常生理機能的新陳代謝一樣,負面情緒同樣需要找到一個適合的方式好好「代謝」乾淨。 倘若無論怎麼做心底還是覺得鬱鬱寡歡,還是不斷被灰暗漩渦掠走的話,也不用羞於承認自己的心理狀態。 例如,當時 L 也曾經理智線一斷,傳訊息給前男友說:「你不是要我教你英文嗎,你也可以來問我呀,你很討厭我嗎,不要不理我啦⋯⋯」,或甚至落寞地對我說:「我覺得我的人生可能一輩子就這樣子了⋯⋯」 這都是誠實地坦白自我情緒的方式。畢竟人在極端悲傷的時候,本來就會出現各種極端的想法和感受。 這種時候,找個信任的朋友,一股腦兒地把自己最真實的想法說出來,其實有助於自我癒合的速度,因為你會意識到,自己最糟糕也就這樣了,不會再更糟了,沒什麼好害怕的。 由此,人們較有可能衍伸出無畏無懼、越挫越勇的氣魄與態度。 (猜你想看:對方想分手的前兆,美國行為學家分析 13 種徵兆:腳尖方向、性慾減、避談將來) 步驟二:反覆重新表述傷痛,試著用幽默的人生態度轉換視角 英國傑出喜劇演員卓別林(Charlie Chaplin)曾說過:「近看人生是一齣悲劇,遠觀人生則成了喜劇。(Life is a tragedy when seen in close-up, but a comedy in long-shot.)」 無獨有偶地,台灣知名主持人蔡康永,也在與理科太太的訪談影片中提及:「幽默感的來源是,你知道生活很悲慘,你知道世界上充滿各種糟糕的事,可是你還是覺得,拿它來開玩笑比較划算。」 我一直都認為,「幽默」的功效不單只在於引起眾人哄堂大笑,活絡現場氣氛。若只停留於此,「幽默」的價值便被低估了,「幽默」更應該被當作一種「舉重若輕的人生態度」。 當一個人幽默,便可以抽離「當事者」的位置,以「旁觀者」的角度觀影般地端詳自己,找出闡述同樣一件悲劇的其他角度。而自我和 L 相識以來,她便始終是一個「幽默感」十足的人,完全把「自嘲是最高級的幽默」奉為圭臬,落實於她的日常生活。 L 在和 C 交往的期間,從來沒有忽略關心身旁的知心好友,因此在眾多友人得知 L 的遭遇時,無不替她感到義憤填膺,安慰和鼓勵如雪片般湧進她的訊息匣。 圖片|Photo by Melissa Askew on Unsplash 而在 L 完整消化好內裡的悲傷後,她便反覆透過戲謔、荒唐和抽離的口吻,向朋友重述這段曾讓她心碎的往事。 在不斷陳述的過程當中,情緒不僅找到了理想的出口,也隨著敘事的次數增加,所有強烈的負面情緒漸漸被淡化,因而能重新找到了不一樣的觀看視角,重新詮釋創傷本身。 不僅如此,L 甚至是在被劈腿後兩個禮拜突發奇想,和我以及若干友人合作成立 Podcast 節目《蕭告告美婷》,以「蕭告」隱喻前男友,自己則以「美婷」匿名分享被劈腿的精采始末,並和聽眾透漏自己是如何神速走出傷痛,藉此翻轉了創傷事件本身的定位,讓它成為某種事不關己的奇人軼聞。 (註:在此特別強調要在「完整消化沉澱過後」,再試著透過此方式重新賦予創傷事件意義。) (同場加映:心理創傷修復最終曲——我應該原諒傷害我的人嗎?) 步驟三:維持生活重心或重新尋找目標,自我價值從不需寄託於他人 最後,想要和大家分享的是,不論單身與否,永遠不要把自我重心全然的寄託在他人身上。 舉個例子,多數人容易因為過度投身於屬於兩人的情侶世界,而忽略了原本和自己交情要好的朋友。而若是兩人的愛情關係不幸告終,身旁的朋友們因為自己的疏於關心,展開各自平行的交友圈時,便容易頓時失去傾訴對象。 當然,我的意思並非是指,先設想到分手後要找人傾訴的情況,才要刻意維持友情。 而是說,要意識到自己的愛本來就並非為伴侶所獨享和佔有,自己也該照料並顧及到原先的至親家人和朋友,保有自己本身的交友空間。 另外,L 在非單身時本身就有參與學校的社團和活動,也有自己的熱忱、興趣和欲追求目標。 她本來就擁有除了「被男朋友深愛」以外的,定位自己存在與肯定自我價值的其他方式。 以至於遭劈腿後,她不至於淪為「一無所有」的困窘虛無狀態,而是能倚恃著平常累積的人脈和事業,重新捲土重來。 上述的排解悲傷三步驟並非絕對的規律或是原則,是我根據觀察親近友人 L 所彙整出的三個階段,希望能帶給陷於感情苦海的你,一點方向和指引。 作者介紹|陌熙。喜歡文字、電影、木質香氛、灑滿陽光碎屑的泳池和咖啡廳裡靠窗的位置。期望在高速運轉的台北城裡,透過文字凝滯時間,鐫刻感受,陶冶靈魂。 October 25, 2022 at 10: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pVifgOQ

SPORT IS LOVE!專訪雙生 Yin & Yei:想把人生活成一部開心的電影! https://ift.tt/ZXu60Al Nike 成立 50 週年以來,為爭取多元族群於運動場上的權力不遺餘力,以彩虹為旗幟,「Be True」、「SPORT IS LOVE」為標語,傳遞運動所及之處,盡是愛與真實的自我實踐之地。 專訪雙生 Yin & Yei,談她們自我認同及成長之路,伴著對籃球的熱愛,她們深信,運動是使不同族群展現優異的戰場,亦是開放突破框架可能性的舞台。 專訪雙生當天,台北下小雨,入秋後的涼意帶著些許濕氣,滴滴答答,有點憂愁,又有點調皮。然而雙生入場,一搭一唱,搞怪與嘻笑,為室內撒下陽光,雨也漸停,留下的全是笑意。 雙胞胎姊妹 Yin 和 Yei 曾經同為 HBL 女籃選手,退役後各自曾在不同行業發展,爾後齊身 KOL 的行列,共同經營 YouTuber 頻道《雙生過日子》。做為多領域工作者的她們,面對成長過程中的未知與挑戰,總都帶著幽默反擊。 Yin 說,在社群上保持正向,一是姐妹倆給彼此的人設,二是兩人本身個性就帶著一點玩心,社群上的形象,雖說是包裝,但其實也是真實的自己,「曾聽別人說過,身為同志的狀態本身就是個悲劇,但我反而覺得我們兩個是一部很開心的電影。我們從小相伴,在成長過程中擁有彼此,是非常幸運的事。」 把悲劇轉為喜劇,用幽默化解困境,是 Yin、Yei 雙生一貫的方式,從家庭關係、成長背景到性別認同,雖不是處處順遂,卻也沒有大悽大悲。 運動員對於所愛之事的堅持與信念,在她們身上展露無遺,Yei 提到:「我們從未受到家人、朋友的意見綑綁,在運動及生命這條路上,我們從小被培養的正向能量一直都在,也持續成為我們前行的力量。」 雙生為鏡,鏡中是我也是妳 談起挫折經驗,雙生二人相視,笑著說成長路上好似沒什麼真正的挫折,話鋒一轉,提起幼時經驗仍歷歷在目,「小時候還沒有能力判斷他人對於外表、性向的批評,也曾經因為別人一句『只穿一個耳洞是不是同性戀』而去穿了另一個耳洞。選擇去迎合改變,卻又納悶自己為什麼要這樣,心情很複雜。」 Yin 笑說,年紀漸長,很多事情過眼雲煙,無謂的事情也無需記得,「其實我們只需要把生命中的『他人』歸類成兩類,一個是愛你、在乎你的人,另一個就是一面之緣的陌生人,分清楚後你就會知道,自己應該用什麼態度去面對這兩種人。如若是後者,你就完全不會想要浪費時間做無謂的反抗和辯解,因為那一點意思都沒有。」 雙生一路走來,並非與「歧視」和「不公」素未謀面,而是兩人一同琢磨出對抗它的方法。 Yei 的談吐之間,流露著放鬆與恣意,她聳了聳肩,認為年紀漸長,人總會想著如何將事情化繁為簡,不要這麼麻煩:「轉換自己的心態吧,我們也曾遇過非常偏激的人,你會知道吵下去會沒完沒了,索性就算了,應該把重心和力氣放在更重要的事情上。」 回過頭來看,雙生在性別認同這條路上,有著雙胞胎的靈魂震盪,神奇地是彼此不用出櫃,卻好像什麼都能理解,自然而然成為彼此想要成為的樣子。 從小玩在一起,隨著父親上山、下海和釣魚,一起偷偷藏起喜愛的玩具槍,戲弄被男孩子喜歡的對方。Yin 說,雙生彼此是面鏡子,Yin 看著 Yei、Yei 看著 Yin,都能映出自己的倒影,「所以我們從來不覺得自己『怪』或『不正常』,因為我們一樣剪短髮,一樣喜歡女生,一起打籃球,所有一切都可以心照不宣,彷彿本就該如此。」 你花得時間愈多,你的成就便在哪裡 回顧童年經歷,Yei 有點戲謔地說,爸爸也曾經想把兩人性向扳回「正常」女生的狀態,以至於什麼偏激的做法都試過了。 「最困難的事這個世界對於『女性』該長什麼樣子的刻板認定,想要跳脫這個框架非常困難,因為無論是家人、朋友,或多或少都會發出反對的聲音。」Yei 一面說,一面轉頭看向Yin:「我們覺得最重要的,是妳自己必須知道自己喜歡的事是什麼。但凡找到妳真心喜歡、全心投入的事情,才能讓妳堅持、走得長遠,而妳時間花得越多,妳的成就便在哪裡。」 平權路上,時有掙扎,有大義,但更多的是日常的柴米油鹽,必須自己面對的難題。雙生的哲學,在於找到願意付諸實踐的熱情,以及能夠同理他人的強韌內心。 「這個世界不可能沒有攻擊,但我們已經學會如何調適。」Yin 笑說,單純攻擊的字眼別看,只去聽取有價值的批評,將負面情緒轉正。 「很多人說,父母親沒有辦法接受孩子出櫃,該怎麼辦?以前會有反抗之心,但年紀愈大,愈容易去想,父母輩有他們自己的困境,正如同我們也許並不了解,2000 年後出生的孩子在趕什麼流行?把憤怒轉化為體諒,我們才有辦法去揉合那些正面與負面的情緒。」 運動是,即便困難仍永不放棄 運動場上的不公平,有時非常直觀,來自於身體的差異。 Yei 分享,女生若不是待在女籃球隊,想要報隊打球,也是困難重重,「比如說,在河堤或公園,想跟人家三對三鬥牛,除了男女身體素質不同而產生的藩籬之外,不同性別間強烈肢體接觸的運動,也會使得男生因怕吃豆腐,而排斥和女生混隊競賽,這同時也會衍生公平性的問題。」 男女難以同場競技,源自性別本身的身體差異,在男性較為活躍的主流運動項目裡,女生想要找到球場,自在地打球,困難度要比我們想像得更高。 於是,雙生創立 WoWo Court 女性友善球場的初衷,便是為了解決這項困境。「希望可以把彼此對籃球的熱愛延續下去,並解決女生打籃球所會遇到的諸多困境。WoWo Court 想做的,是以球會友,在這裡,我們沒有所謂能力高低、沒有籃球素質的分化,只要你喜歡籃球都可以來。」 圖片來源|NIKE 而運動場上平權,時常便從小事開始:為不同性別的參與者找到發揮之地,創造安全的空間,並為其驕傲且歡呼,WoWo 所欲傳遞的訊息,早已超越了僅有「球場」空間所能帶給女性的價值。 一路走來,即便已從 HBL 選手退役,雙生仍然相信,運動具備改變世界的推動力。今年(2022)年九月,Yei在全國總統盃健美健身錦標賽中,拿下「非二元性別形體組」冠軍,為非二元性別健美選手開創先河,從此往後的健身場上,女子並非僅能著比基尼參賽,而是可以依照自身認同選擇組別、參與競賽。 健美賽事的一小步,性別平權的一大步,Yei 說,「甚至有其它地方政府也希望能夠在自己城市推動非二元性別組的健美競賽,這無疑對多元性別族群來說是相當重要的里程碑。」 所謂性別認同光譜 LGBTQIA+ 後面還有更多,說的是性別探索本就是一趟無限性的旅程。我們都可稱之為人,但性別認同是無限的。 雙生過日子 穎(Yin)& 燁(Yei) 所謂運動之愛:隊友愛、敵手愛,還有滿心投入的熱愛 多年來,Nike 持續以「Be True」精神作為口號,傳遞支持多元族群勇敢做自己的信念,更透過「SPORT IS LOVE」標語向所有追求平權的人們致敬。 談到運動裡的「愛」,Yin 搔了搔鼻子,提起在HBL 的最後幾場戰役,「那幾場比賽非常重要,我可以感覺到其他隊員們相當緊張。當下我把大家圍了起來,告訴他們:盡情去打,勝負我來扛。」 Yin 笑說,自己不知哪來的勇氣脫口而出如此豪語,但其實自己的心底也怕到不行:「但隊友們聽我這麼說全都哭了。我和中鋒說,雖然我比妳矮,但我一定會幫妳搶到籃板;我又跟後衛說,妳就放手去打!只要往前看,我一定就在前面。雖然我也不知道自己究竟能不能做到,但光是願意做出這些承諾,就代表著我願意為她們去做任何事,那是隊友之愛,也是我們所能在球場上所獲得最珍貴的東西。」 以運動灌溉愛、滋養愛,是 Nike 持續透過運動員為世界傳遞的訊息。多年以來,Nike 持續於同志驕傲月(Pride Month)及同志大遊行期間祭出對多元性別族群的支持,以推動真實之力,去撐起愛無差異的真諦。 高掛「SPORT IS LOVE」及「Be True」的標語,搖擺彩虹的旗幟,Nike 以運動員之名,熱烈且持續地貢獻平權之力,相信一切運動的初衷——在於給人平等機會,以自身之力,追求自我的價值。 Yei 說,運動場上,SPORT IS LOVE,不光是隊友之間的團隊之愛,還包含與敵手間惺惺相惜之愛,亦有自己充分投入運動時的那份熱愛:「你會知道,當你真的非常喜歡一個東西、一件事情,你會在任何時候想盡辦法去完成它、超越它。滿腦子想著戰術、想著籃球,對我來說也是一種愛的展現。」 雙生談吐,一搭一唱,作為選手相互扶持;作為朋友不忘砥礪;作為姐妹心有靈犀。友愛之情的極致,展現於雙生之間,因有彼此才得以存在。為了給予世界與自己更好的未來,雙生以自身力量推動平權之途,他們不遺餘力。 「當你自身的光芒大過他人對你的刻板印象,那些批評就再也傷害不了你了,我們兩個希望能夠站在同志族群的前面,用力地去發光,讓大家知道,彩虹族群是很優秀的,我們並沒有不一樣。」 文|Yishin October 25, 2022 at 10:57A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ZXu60Al

2022年10月24日 星期一

《小女子》影評:「活出自己」不代表自私自利,三姐妹的屠龍之旅 https://ift.tt/kxWFDHp 韓劇《小女子》不僅是三姊妹「屠龍」的英雄史詩,更是學著如何「活出自己」的成長故事。她們在顧及珍愛之人同時,繼續朝夢想邁進;懂得尊重與他人間的分界,也將彼此的關係昇華到了最好的狀態⋯⋯ 文|陌熙 近期 Netflix 熱播韓劇《小女子》,迂迴離奇的故事情節,讓所有跟播的劇迷,幾乎每集都是張著嘴巴看完。 儘管認為《小女子》接二連三的反轉設定過於激昂澎湃,甚至出現不少與現實邏輯脫鉤之處,我仍覺得本劇女性角色的生命歷程與心理狀態之刻畫,有許多值得細細梳理及品味的空間。 圖片|《小女子》海報 三位女性的屠龍之旅 《小女子》表面上批判資本家和政治人物的醜惡,歌頌平凡女性的堅強、獨立、勇敢與慧黠,像部關於一群手無寸鐵的女戰士,如何憑藉己身力量,一路過關斬將,最終成功屠龍的英雄史詩。 然而,若是剔除本劇為了迎合觀眾喜好、收割商業利益而出現的離奇橋段,我認為《小女子》的戲劇核心在於呈現三位女性要角──吳仁珠、吳仁京和吳仁惠; 她們各自迥異的慾望與價值觀,以及他們之間懸殊的人格特質、天賦和能力如何引領他們踏上這段「屠龍之旅」。 《小女子》裡的三姊妹最大的共通特質即是「勇敢」和「果斷」,尤其是在面對自我的野心和慾望時更是如此,她們毫不踟躕猶豫,總是昂首闊步地朝著熱情與夢想邁進。 然而,事實上三姊妹各自的追求截然不同。 大姊仁珠鎮日的奔波勞苦為的是報效「家庭」;二姊仁京日以繼夜地趕稿與播報為的是回饋「社會」;老么仁惠筆下陰沉抑鬱的藝術創作,為的則是解放「自我」。 隨著結局的明朗,我們能發現三姊妹最後都在某種程度上兼顧了「家庭」和「社會」的層面,且找到了和真實「自我」之間最完美的平衡點。本文欲透過分析三姊妹各自的追求重新辯證何謂「活出自己」。 (延伸閱讀:該如何真正活出自己?生命沒有最正確目標,從這些內在探問找到自己) 圖片|《小女子》劇照 當金錢成為阻礙:我要過上沒有母親,仍精彩絢爛的人生 簡陋窄仄的舊公寓裡,住著揮霍無度的母親和勤奮生活的三姊妹,無論怎麼省吃儉用終究是入不敷出。《小女子》首集便開宗明義點出,「金錢」是三姊妹追求各自嚮往的生活最大的阻礙。 從母親夜半竊走仁珠和仁京為妹妹仁惠積攢的海外遊學基金時,三姊妹就下定決心要過一個沒有母親的人生,一個即便沒有母親還是能夠精彩而燦爛的人生。 大姊仁珠:為了帶給家人取之不盡的幸福,在所不惜 仁珠之所以貪圖花英留下的巨額贓款,並非全然出自於內心強烈的階級翻轉慾望,更多的是那份疼惜愛護家人的心。 出身貧寒的仁珠,過於明白金錢加諸在自己和家人身上的限制,資本主義社會高舉「消費」的旗幟,製造大量的需要和欲求,他們時刻被提醒著各種的「得不到」: 仁京滿懷求知欲卻不能出國深造、仁惠有著天賦異稟的繪畫才能卻無法至海外進修。 因此,之於仁珠而言,「金錢」是一切幸福的源泉,為了守護友人遺留給自己的財富,並帶給家人取之不盡的幸福,就算危及性命,她也在所不惜。 (猜你想看:細品《孤味》:來自家人的愛,為何最令人窒息,最難以拿捏?) 圖片|《小女子》劇照 仁珠的夢想是買一棟公寓,能容納三姊妹的寬敞公寓。 不論是自己抑或是家人的想望終究得透過「金錢」才得以實踐,所以打從故事的一開始她就注定會被自己的欲望捲進一場巨大的政治陰謀當中。 仁珠善良、誠實、透明而單純,是這些人格特質的集合,讓她淪為元尚雅邪惡劇本裡的主人公,和陳花英復仇計畫下的一枚旗子,但也是這些特質賦予她勇氣和韌性披荊斬棘抵抗世界的惡意。 她經歷了一連串的利益糾葛和權謀算計,卻沒有扭曲性格、步入歧途,或是拿更多冠冕堂皇的謊言文過飾非,反倒是最後在法官面前選擇坦白從寬: 「在數錢的時候,那份喜悅與私心,讓我激動不已⋯⋯庭上,是我沉迷於那份喜悅與私心。請你們懲罰我,我知道我做錯了,那筆錢害我差點沒命,也讓我失去所愛的人,有些則是險些失去,我也知道,那筆錢無法彌補我的人生,而現在,我認為我自己比那 700 億韓元還珍貴。」 圖片|《小女子》劇照 仁珠的生命是一具失衡的天秤,往「家庭」的方向傾斜,而讓自己成天暈頭轉向為了籌錢汲汲營營; 從沒想過為了「自己」而活,甚至有時會把自己對於家庭的片面想像強加在兩個妹妹身上,希望她們都能摒棄各自危險的追求和浪漫的嚮往,一起搬去窗明几淨的公寓大樓生活。 而當仁珠終於意識到自己的存在價值,遠超過那 700 億韓元時,她漸漸能在「家庭」和「自我」間取得平衡。 她明白人我間的分際和界線,允許兩個妹妹擁有各自憧憬的人生,也開始思考除了和家人共同生活以外,自己心中還懷揣著什麼樣的夢想。 二姊仁京:極富正義感,卻不懂為自己而活 同樣不懂得為自己而活,極富正義感的社會記者仁京,是韓劇裡典型的記者形象。 滿腔熱血、橫衝直撞,只要是她認定的真相便會一鼓作氣追查到底,對於官商勾結和佈滿政治謀略的媒體生態毫不畏懼。 她敢於反駁上司、敢於衝撞體制、敢於挑戰權威,亦敢於在記者會上拋出最一針見血的質問。 儘管隨著劇情演進,她歷經了接二連三的試探、角色與利益衝突,仍堅持以「新聞真相」作為武器揭發朴載相的惡行。 圖片|《小女子》劇照 然而,仁京卻在最後一刻拒絕了電視台的挖角,選擇和一直以來默默守護著自己的河鍾浩,相伴去美國留學深造。 設立目標和里程碑,以及追求事業的成功與閃耀固然重要,也確實是仁京人生裡的第一順位。 不過,在這趟極其險惡的「屠龍之旅」中,她漸漸發覺鍾浩的陪伴並非理所當然,也意識到自己對他的情感遠超過「令人感到舒坦自在的友誼關係」。 向來夙夜匪懈投身於新聞產製的仁京,在故事的最後,她停下自己倉促追尋的步伐,選擇傾聽並依循內心的感受,決定和鍾浩在一起。 (延伸閱讀:婚姻事業如何兼顧?《大長今》李英愛:「找到支持自己的另一半,婚姻反而成為力量」) 圖片|《小女子》劇照 仁珠和仁京,像是兩株各自攀附在「家庭」和「社會」的藤,儘管環境惡劣仍用盡全力抽芽生長。 只是「過於專注」,有時容易忽略了真正撐起生命的「根」,亦即「自我」,畢竟,人不可能終其一生只為了「家庭」和「社會」無私奉獻。 我們仍然必須在快步調運轉的現代社會中,稍稍停下腳步,沉澱自我,試著在自己心靈的角落裡,挪出一個位置,讓它長出不一樣的慾望和憧憬,如此方能實踐一個完整自我的多重可能,長出更豐碩富饒的生命果實。 小妹仁惠:逃離藝術裡的自溺狀態,追尋自我的同時依然兼顧家人 仁惠,一個有著極高藝術天分的女高中生,筆下的畫作總是披著一層神祕的薄紗,她的畫詭譎而陰沉,承載著自我不為人知的痛苦與扭曲。 精神分析學家佛洛伊德將精神分成三部分:「本我」(Id)、「自我」(Ego)和「超我」(Super-ego)。 「本我」代表原始的慾望,「超我」是一個人的道德判斷和社會規範,「自我」則負責處理現實世界的事情,並調和「本我」與「超我」之間的衝突。 借用佛洛依德的學說,我認為仁惠將自己的「本我」全寄託在藝術當中,無能的母親、困窘的家庭、過度溺愛自己而帶來壓力的姊姊,種種無以言喻的不滿和委屈,通通成為畫裡的人物、景色和物件。 圖片|《小女子》劇照 仁惠從一開始就想完全擺脫原生家庭的枷鎖,她希望能單純倚恃著自己的天資得到賞識和寵愛,而非姊姊們無條件的大愛,於是她無所畏懼地踏入一切如戲的財閥家庭。 而「繪畫」恰好幫助了仁惠,在充斥著惡意和算計的幽暗森林中,還有一曙光能照見自己,保有自己不輕易淪為遭他人擺弄的傀儡。 不過,或許也正因為「藝術」讓仁惠較於常人,更浸淫於自己的慾望和心緒。因此她常會陷於某種狹隘的自溺狀態,忽略了姊姊們對自己真實的善意和關愛。 舉例來說,在母親偷走仁惠的留學基金飛去海外後,仁珠和仁京想方設法地再度替仁惠籌錢,但她卻為此感到氣憤,認為姊姊們其實不用如此大費周章,因為她想要靠自己的才華去掙得出國的機會。 她甚至趾高氣昂地對好友藝琳說:「別人給的愛,我就一定要接受嗎?」 仁惠起初所展現的「忠於自我」,事實上是某種罔顧他人感受的「自私狀態」,不過隨著心智的成長,她開始願意和姊姊仁珠及仁京敞開心扉,調整彼此「拋擲愛」和「接收愛」的方式。 世上有萬千人,就有萬千種說愛的方式,無論何種形式的情感,對齊彼此傳遞愛的方式,乃是奠基感情的磐石。 讀者創作 陌熙 於是當仁惠決定攜手和閨蜜藝琳,一起逃出虛偽如舞台布景的華麗豪宅時,她向姊姊說:「直到自己換了一張面孔時,那時候我就會回去了。」 仁惠自始至終都在追尋最真實的自我,不論是透過藝術創作,亦或是逃離讓自己面目全非的財閥家庭。 (同場加映:張西專文|生活沒有正確答案,但每個選擇都讓你成為自己) 圖片|《小女子》劇照 在故事的尾聲,仁惠透過旁白交代鉅款的分配方式,她留給大姐仁珠最豐厚的錢財,她說希望仁珠也能替自己買一棟公寓,而不是給三姊妹同住的。 由此,我們能發現仁惠從懵懂稚嫩的自我中心狀態,蛻變成在追尋自我的同時,依然將珍視的親人納入考量的成熟狀態。 「活出自己」從來不等同於自私自利或為所欲為,那只是不成熟的自我中心罷了。人生不可能只有自己的需要和夢想,一定會存在自己在乎和重視的人們。 因此,真正的「活出自己」乃是在顧及珍愛的人們的同時,繼續朝著自己的夢想藍圖邁進。在保有自我的狀態下,我們也能更懂得尊重並拿捏與他人之間的分界,從而將關係昇華到最佳狀態。 作者介紹|陌熙。喜歡文字、電影、木質香氛、灑滿陽光碎屑的泳池和咖啡廳裡靠窗的位置。期望在高速運轉的台北城裡,透過文字凝滯時間,鐫刻感受,陶冶靈魂。 October 24, 2022 at 09: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kxWFDHp

中華電信創新育兒政策:減時不減薪、打造科技育兒園所,提升工作效率 https://ift.tt/0KPVU4Z 隨著台灣邁入少子化社會,有越來越多企業致力打造友善的職場育兒環境,像是中華電信從今年起實施獨步全台的育嬰工時制度,讓員工有更多的時間陪伴和照顧孩子。如果是你,會希望公司提供什麼樣的育兒制度呢? 走進中華電信南區服務中心旁的小門,嶄新明亮的空間映入眼簾,一排低矮的抿石子洗手台、鋪滿教室的淺色木質地板。這裡是八月剛開幕的中華電信仁愛職場互助教保服務中心。 任職於中華電信的黃爸爸,家中四歲的兒子將成為首屆新生,他談到,教保中心讓接送孩子變得相當方便,孩子也期待跟爸爸一起上班,還會主動詢問「我什麼時候可以去上學?」 台灣邁入少子化社會,政府鼓勵企業提供更友善的職場育兒環境。 中華電信設置職場互助教保服務中心,今年八月,在台北市、新北市、桃園市、台中市、台南市及高雄市六都設置九處教保中心,共開辦十六班、招收四百一十八名二到六歲學生。 中華電信教保中心最大特色就是結合自家資訊科技產品,打造科技育兒園所。 包括即時影像與監視管理系統,守護孩童托育安全,還有 App 協助老師掌握家長的接送時間;在園內,也有用來說故事、播放兒歌的 E  化機器人。 除了教保中心,中華電信最為人津津樂道的,是從今年起實施獨步全台的育嬰工時制度,讓家中育有三歲以下子女的員工,每天可減少一小時的工作時間,有更多的時間陪伴和照顧孩子。 圖片|許育愷;中華電信設置職場互助教保服務中心,並推動育嬰工時制度,打造友善育兒的職場環境。 中華電信行政執行副總經理洪維國表示,少子化是一個嚴肅的議題,也是國安問題。 身為企業,責無旁貸,從今年一月起,中華電信實施全國首創的育嬰工時制度,讓家中育有三歲以下子女的員工,每天可減少一小時的工時,提供彈性育兒空間,而且薪資照給、不影響全勤及考績。 洪維國指出,今年第一年推動育嬰工時新制,全台約有一千二百多名員工符合資格,其中有近九百名員工提出申請,員工可以自由選擇每天晚一小時上班,或提早一小時下班 「像是有深夜餵奶需求的父母,可以睡飽一點再來上班;若怕塞車影響接送,則可提早一小時下班。」 (延伸閱讀:「高學歷家庭主婦」在家育兒叫做可惜?賺多賺少,都該是一樣的話語權) 工時減少,工作績效反變好 「少一小時的上班時間,工作績效反而變好了!」洪維國說,員工在彈性工時下,不用處處掛心。 因為安心工作,工作更有效率,企業打造好的環境,員工也會用高效率來回報,還有離職員工為了這項新制,重新報考回鍋任職。 除了彈性育嬰工時,中華電信也推出多項優於現行法令規定的員工育兒福利措施。 像是提供企業的育兒津貼,員工在小孩六歲前,可每月領補助五百元,最多六年有三萬六千元; 《性別平等法》今年修法規定產檢假、陪產(檢)假從五天增加至七天,中華電信從今年八月起增至十天,並把政府補貼企業的兩天薪資,全數回饋給請假員工; 另提供育嬰留職停薪兩年措施,除了前半年可領法令保障的投保薪資八成薪外,後續一年半更加碼提供勞保薪資五成薪,光是去年就發出一千四百萬元育嬰留停津貼。 (猜你想看:錢錢與它的產地|新手家長理財懶人包:育兒津貼與生育獎勵加碼!從坐月子到幼稚園,申請補助、獎勵金) 圖片|Photo by Pixabay on Pexels 洪維國說,為減輕員工育兒壓力,零到六歲的員工子女,每年可領六千元育兒津貼,每年享有七天有薪家庭照顧假,還有從幼兒園到大學的子女教育補助費。 「希望打造一個幸福企業,讓員工在家庭、工作與生活取得平衡,也響應政府推動願婚、敢生、樂養的目標。」 育有兩子的賴姓員工說,近年來公司不斷推出新的育兒福利措施,的確有助於生育率,自己任職的部門,員工約一百人,最近就有三人生產請育嬰假; 雖然自己的兩個小孩已經就讀國小,但還是可享受教育補助津貼,「的確是很適合結婚生小孩的公司。」 育有兩女的黃姓員工表示,公司的各項育兒福利措施,都跟上政府的政策節奏,像是育兒津貼、留職停薪等,「自己生了兩個,很有感,所以常跟親友說,要生小孩先來報考中華電信。」 不過,她認為教保中心欠缺戶外活動空間,還是會幫孩子優先選擇公幼。 本文摘錄自《親子天下》2022年9月號「少子化浪潮下的新家庭、新教育ー為幸福而教」,由親子天下授權原文轉載,欲閱讀完整作品,歡迎參考原書。 《親子天下》2022年9月號 October 24, 2022 at 08: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0KPVU4Z

2022年10月21日 星期五

陳雪專文|在廢墟中完成寫小說夢想,我除了固執,也沒有其他東西了 https://ift.tt/sbyxK3d 大學畢業後,為了兼顧生計與夢想,陳雪應徵過各式各樣的工作,從船務公司會計到 KTV 服務生,還差點成為靈骨塔推銷員,然而數十年來,無論外在環境如何變化,她的夢想始終如一,她依然堅定地走在寫作的路上。 文|陳雪 大學畢業後因為想寫小說,沒有選擇教職或從事出版,我搬回臺中,租了一個小套房居住。 我的家當有幾百本書,一整套音響視聽設備,一點衣服,幾十張 CD,當時還有收藏幾個菸灰缸,就是我的全部。 小套房位於臺中親親戲院一帶的舊大樓,老舊電梯咿咿呀呀發出可怕的怪聲緩慢上升,我住在三樓的一個套房。 說是套房,也不過只有三坪大的空間,內裡有一扇面對天井的窗,一點陽光也沒有,一個磁磚砌的小流理檯,一個破舊的浴室,房租五千元。 我自大二從學校宿舍搬出來,就沒再與人一起分租過房子,因為住宿舍的回憶是不堪的; 我只能自己租套房,當時我也還不會騎摩托車,找上那個房子是因為小時候常去親親戲院看電影,記憶中有熟悉感。 如今回想,那個我視為避風港的小套房,狀況其實非常糟。大樓老舊不說,整棟樓散發出一種破敗氣息,樓道總是黑黑的,我很少看到鄰居進出,天井裡卻總是傳來各種聲響。 夜間的麻將聲,凌晨女人綿長的叫床,半夜打小孩,夫妻爭吵彼此咒罵,感覺住進這棟大樓的人都不快樂,都在互相憎恨、彼此埋怨中度過。 可當時我沒想到那麼多,只知道租了房子,把書安頓好,音響裝上,就是家了,對我來說外面的世界不重要,可以看書寫稿聽音樂就是我的世界。可是沒錢了,得立刻去找工作。 圖片│圓神出版 提供 我第一份工作是「行政人員」,也在北屯區。上班第一天,我穿了套裝赴職,辦公室裡幾十個像我一樣的畢業生,個個精神抖擻。 我們被叫到會議室上課,一連上兩天,第一天上的是心靈雞湯那種勵志課程,主題是如何迎向成功的人生,講師口沫橫飛,我卻一點也抓不到要領。 第二天講人際關係,這向來是我的致命傷,得好好聽聽才行,但講師內容依然令人捉不著頭緒。 第三天,先給我們一份問卷單、一張電話名冊,就要我們照著電話名冊,請客戶給我們三分鐘做問卷。 當時問卷內容就讓我起疑,我已記不得整體內容,但記憶中跟我上的課很像,圍繞著致富、成功、第二收入,幾項問題問完,就進行下一組。 第四天上班,主管終於說出了我們公司真正的宗旨,原來是靈骨塔傳銷公司。那些訓練是要我們照他們買來的電話資料逐一打,用問問卷的方式誘導他們來買靈骨塔。 吃午餐的時間我就走了。我是那種連跟室友都無法相處的人,要如何去推銷靈骨塔? 這幾天的薪水當然拿不到,我打電話給當時的戀人,說明情況,記得當時我站在馬路邊打公用電話,路上人車很吵。 我說,我被騙了,做了三天白工,他笑說,再做下去會被騙更多,搞不好自己買了靈骨塔塔位,倒貼。 但其實那時我身上只有幾千塊,不怕被騙。 (延伸閱讀:「做著成功的工作,卻始終不快樂」從跨國公司到編織藝術家 Michelle:遇上法式繩結編織,開始與自己對話) 圖片|陳雪 @ FB 身上存款就要見底,我立刻找了第二份工作,是「臺語字典編輯」,因為徵求的條件是大學中文系畢業,我的條件符合。 那是一家位於社區一樓的咖啡店,店鋪很小,老闆一頭長髮,頗有文藝氣息。 面試時他看了我的履歷要我當天就上班,那時薪水是兩萬五千塊,早上十點到晚上六點,有客人就煮咖啡做飲料,閒時就幫他編字典,感覺頗悠閒。 上班後我漸漸發現每天幾乎都沒客人,但每個月都會有一場聚會在咖啡店的地下室召開,原來咖啡店是幌子,老闆是開濃縮果汁工廠的,他胸有大志,想編一本臺語文字典,復興臺語文化。 可是對於如何編字典他好像也沒有方法,記得那時老闆給我一本他女兒的國語課本,要我每天就把那些生字抄寫起來,然後逐一用羅馬拼音翻成臺語。 我其實對他要做的事沒有興趣,當時我一心想寫小說,所以沒有客人時我若不是在抄生字,就是在看小說,空蕩蕩的店裡,只有躲雨的人或者需要解渴的業務員,我樂得輕鬆。 每天都有大把時間可以看書,安靜的店裡,我每天給自己煮一杯咖啡,翻譯一百個生字,打掃一下店裡,就沒事了。 我甚至開始在吧檯寫小說,感覺如果繼續這樣下去,很快我就可以寫完一本短篇小說。 事情當然沒這麼美,我上班第二個月,老闆就不堪虧損決定改為半天班,我只需上班四小時,薪水減為一萬二。 當時我房租就要五千塊,剩下七千怎麼夠生活,況且我是立志要存二十萬辭掉工作寫小說的。我慌了,又開始翻開報紙的求職版,逐一打電話。 (猜你想看:【工作力全開】暑假到,打工去? 玩社團?三個逆向思維,讓你建立個人高度差異化,未來求職成功勝出!) 圖片|陳雪 @ FB 我應徵過一個船務公司會計,公司就在我住處對面,是一棟非常老舊的大樓,電梯上升時會發出彷彿喘不過氣的聲音。 電梯打開,我應徵的公司大門外觀破舊,來開門的是一個非常非常胖的男人,狹窄的辦公室只容得下一張辦公桌,後面用屏風擋起來的地方好像就是他的住處。 屋裡都是菸味跟他的體味,我很想轉身就走,但又找不到藉口,就還是坐下來讓老闆面試。老闆說了好久,我才聽懂他做的是外籍漁工仲介,所以會計的工作很簡單,就是接聽電話,然後支付薪資。 他說公司的帳很單純,業務也不多,只不過他還有其他工作,一個人忙不過來。「有個伴也好。」他說。 老闆其實不可怕,胖大的身軀底下仔細看他也不過三十多歲吧,我突然有種他是在相親的感覺,好像是藉著面試想要認識女孩子。 「妳讀中文系啊,那一定很有氣質。妳看妳嬌嬌弱弱的,感覺就是很秀氣。」老闆自顧自地對我描述了一番,好像頗為中意。 他說薪水兩萬二,隔天就可以上班,問我有沒有其他問題,我說沒有,謝謝你。關上那扇門的時候,感覺背後好像有個黑洞突然咻地闔上了。 下樓時我不敢搭電梯,就走樓梯下樓,沒想到樓梯間比電梯更可怕,走道上塞滿了鞋子、舊家具跟腳踏車,地板的灰厚得踏上去好像會陷落似地,我真的是連滾帶爬拚了命逃出去的。 當然我第二天沒有去上班。 (延伸閱讀:「面試草率、待遇不明講?」社會新鮮人注意:有這 10 種狀況的公司千萬別去) 圖片|陳雪 @ FB 當時身上只剩下吃飯錢的我,立刻又找了份工作,幸好當時父親幫我買了輛二手摩托車,我記得它有個好笑的名字叫做火鳳凰。我騎著摩托車四處去應徵,我做過好多工作,幾乎都沒超過幾個月。 最後我去應徵了一家會員制的 KTV,當 DJ,那時的 KTV 還需要人工放片,小小包廂裡就只有我跟另一個男生負責。 公司位於臺中市區雙子星大樓,店剛裝潢好,一切都還在草創期,員工也不太穩定,當時我們是兩班制,我做夜班,下了班已經深夜一點鐘。 DJ 男總是約我去吃消夜,我去過一次,兩人面面相覷不知說什麼才好,他再約我我就不肯去了。拒絕之後,兩人在小房間一起工作有說不出的尷尬,我只好調到外場去當服務生。 當時的服務生有很多名,領班副理是個高個子,臉黑黑的,脾氣很好。櫃檯有兩個會計,都很漂亮。 當時我還抽菸,員工要抽菸都得到茶水間,那兩個會計也都抽菸,因此我們成了抽菸三劍客。 會計之一叫安妮,另一個叫美惠。安妮長得一雙水靈靈大眼睛,皮膚很白,總是一臉無辜的樣子,她抽菸也是抽好玩的,聲音非常甜美。 美惠是冰山美人,聲音很低沉,皮膚白玉似地,眉眼低垂,有一種難以形容的氣質。後來我才知道那是一種江湖氣,她的母親是酒店小姐,家裡幾乎都從事八大行業。 美惠性格豪邁,持著菸說話的模樣有一種帥氣,因為她們倆都是美人,在店裡特別受到注目。 店經理就非常喜歡纏著安妮,可是安妮跟美惠都喜歡跟我在一起,我向來以為自己沒有女生緣,或許在那種特殊場合裡,我看來很無害吧。 圖片|陳雪 @ FB 每天上班前,安妮都會騎摩托車來找我,一起吃遲來的午餐,吃完東西,小聊一會,才一起去上下午三點的班。 美惠很熟悉 KTV 的各種措施,當時副理為了會員卡的事苦惱,美惠一下子就看出問題,協助他把入會資格弄好了。 此後下班,副理都會帶著我們去吃消夜,安妮,美惠,我,副理,還有一個服務生叫小馬,小馬很機靈,每次到包廂去,客人沒喝完的XO 跟白蘭地威士忌等好的酒他立刻收起來,都堆在茶水間裡。 店裡規定不能收小費,但我需要錢,客人給我小費我立刻塞進制服的裙子裡。 有一回下班大家說要去唱歌,那時我很納悶,剛從 KTV 出來還要到另一間去,那豈不像加班了嗎?可是我也沒拒絕,跟著大家去了,因為隔天公休,大家唱到中午才罷休。 那次唱歌讓大家知道我擅長對唱,我們店裡沒有坐檯小姐,有時來了大人物說要男女對唱,副理就叫我去應付一下。 我握著麥克風站在門邊,陪那些客人唱歌,唱的都是〈雙人枕頭〉〈雪中紅〉之類的臺語歌,客人高興了,就給我小費,一次一千元,我全都塞進口袋裡,下了班就給副理兩百,讓大家買點心吃,人人盡歡。 那段時間,我與男友疏離,他始終覺得我在浪費生命,我有我自己無法向他傾訴的心願,我想存二十萬,然後專心寫小說。 當時在 KTV 工作,薪水加小費一個月能賺到四萬多,我預計做半年就辭職,什麼苦我都可以忍受。 圖片|陳雪 @ FB 那時我的世界變得很小很小,就是每天陪我吃午餐的安妮,以及茶水間裡聊天的美惠。美惠有很多心事,在酒店上班的母親養著小男友,小男友時常對她毛手毛腳。 美惠說母親愛美,非常怕老,對於女兒日漸成長竟然感到威脅,美惠給我看她們母女的照片,照片裡真的是姐妹一樣的一對母女。母親非常貌美,可舉止妖嬈,跟美惠全然不同。 美惠對我說,她對男人厭惡,這輩子大概不會結婚,她說著說著笑了,「可是我這個工作如果不做了,可能也要去酒店上班。」 我問她為什麼,她說:「討厭男人,才賺得到他們的錢。我想趕快存夠錢,自己搬出去住。」 安妮與美惠不同,安妮有個男朋友,一直想娶她,可男朋友比她小,她家人不答應,安妮私下對我說,其實她還有一個男朋友,比她大上很多。 「我媽都罵我,長這麼漂亮,交男朋友卻沒一個正常的。」 我問她為什麼?她吐了一下舌頭說:「算命的說,我這種長相,沒有正桃花。」我驚訝問她:「妳都聽算命的嗎?」安妮說:「不是我愛聽,是他準啊!」 副理後來知道我謊報學歷,履歷上我寫著高職畢業,其實我是大學中文系的,副理告訴我說他也是大學畢業,正在存錢想要考研究所。 他對我有種惺惺相惜的感情,對於經理的作威作福頗有微詞,這些那些,我也是聽聽而已。 我感覺自己就像一塊海綿,別人說什麼,我都只是安靜地聽。我正在感受世界的複雜,還來不及做判斷。 大家都問我:「大學生,妳來這裡幹嘛?」我笑笑不語。他們不知道我已經找遍了工作,這世上根本沒有適合想寫小說的大學畢業生可以做的工作。 能到 KTV 當服務生超過三個月,我已經很滿意了。 (同場加映:陳雪專欄|當關係陷入瓶頸:停下來,問自己還願意努力多少) 圖片|陳雪 @ FB 晨昏顛倒的日子我以為至少可以維持半年,讓我存夠了錢辭職去寫作。第四個月開始,安妮突然曠職了,我打電話給她,她說,她去洗手間時被經理強吻了,她害怕得不敢來上班。 我去告訴副理,副理也很生氣,但大家都拿不出什麼辦法。隔天安妮來上班了,原來是經理送了好大一束花給安妮賠罪,一切又都如常了。 隔週,換成美惠離職了,我打電話給美惠,她約我去她家見面,她家離店裡不遠,是個兩房小公寓,屋裡有一種熟悉的氣味,那是胭脂加上酒精與香菸的氣息。 她母親穿著漂亮的睡衣,一臉蠟黃,雖然仍有姿色,卻顯得憔悴。美惠正在收拾東西,她說找到房子了,要搬出去,母女倆鬧得很僵。 美惠把我找到房間去,送給我一個很漂亮的打火機,說她要去酒店上班了,我不知該回送什麼,她突然抱了我一下,好像想說什麼,卻也沒說出口。 「以後常聯絡吧!」我說。那之後我再也沒有她的消息。 圖片|陳雪 @ FB 有一日我去上班時,過馬路不小心被迎面來的摩托車撞了,人沒大礙,只是膝蓋受了傷,急診室的實習醫師不知為何把我整條腿都裹了石膏,說三個月不許亂動。 上了石膏我一個人就無法生活了,副理叫計程車把我送回老家,爸媽看見我的石膏腿還以為我骨折了,我跟副理說,等我腿好了再去上班,我爸生氣地說:「要去 KTV,還不如去夜市擺攤。」 後來在街上的診所,醫生把我的石膏拆掉了,說膝蓋無礙,腿也沒事,休養一陣子,皮肉傷好了就能走。 我在家裡住了兩個星期,完成了一篇短篇小說,就又回到我的小套房去了。 後來我不曾再見到那間店裡的人,但經過那棟雙子星建築,我偶爾會想起在二十六樓的那家奇妙的 KTV,想起我那間廢墟裡的小套房,想起打工的歲月。 我記得當時有一陣子上班到凌晨五點,騎著摩托車回家的路上,周遭一切都還濛濛的,天色逐漸要變亮起來,我一直想著這樣的生活要到什麼時候才會變好? 但我想不出答案,我只是騎著我的火鳳凰,在清晨或黑夜的街道上奔馳,我心裡有很清楚的聲音在喊著,這是屬於我自己的生活,不管多麼辛苦,我都要寫小說。 未來遙遠而不可測,小說也像一個不可能的夢,可是我繼續奔馳著,在通往未知的馬路上,我繼續騎著車,感覺前方越來越渺遠,神情漸漸恍惚起來,我想我可能太固執了,但除了固執,我也沒有其他東西了。 本文摘錄自陳雪《少女的祈禱》,由圓神出版授權原文轉載,欲閱讀完整作品,歡迎參考原書。 《少女的祈禱》 October 21, 2022 at 10: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sbyxK3d

「就算體重回升,還是比從前快樂」打破美的迷思框架!不再嚴格控制每一餐 https://ift.tt/dWpSZxT 看著體重計上的數字斤斤計較,被社會限縮的「美」的概念,能為身材焦慮的女孩們帶來真正的快樂嗎? 文|薰 「美是什麼?」 這個問題一項見仁見智,換個國家、換個時代、換個人問,得到的答案都可能天差地遠。 以身形為例,在物質相對匱乏的古代而言,能吃飽穿暖便是至關重要的,自然而美,美的標準也和物質掛勾,能吃是福,豐腴為美。而在物質相對富庶的現代呢?瘦、還要瘦得剛好,太瘦反而會給人一種乾癟的感覺。 或許,人們總是認為難以企及的,才叫做美吧? 為了瘦下來,好久沒有好好吃一口飯 筆者曾因為體重問題而感到自卑,很認真的少吃運動,儘管體重確實瘦了下來,可在某天不小心吃多了的時候,我的第一個念頭,竟然是好久沒這樣大口吃飯了,好開心。 這讓我想到曾經看過的,書中的女主角為了擠進 S 號婚紗,拼死拼活地減肥,結果男友因為找到一個能穿 SS 婚紗的女人就拋棄了她。女主角情緒崩潰,等到回過神時,她已經從頂樓一躍而下。 幸運的是,她重生了,而重生過後的她,在好不容易吃上一口白米飯後哭得傷心欲絕。理由是為了瘦下來,她已經好久沒有好好吃一口飯了。 這個故事劃過我的腦海時,我不禁有些害怕。 這真的是我想要的嗎?為了瘦下來,連吃東西也不能盡興,每天得為了多吃一口飯而斤斤計較? 圖片|Photo by Fast&Slow on  PIXTA 所以我漸漸不再那麼嚴格地管控我的每一餐,儘管體重回升了一點,我卻發現自己比以前快樂許多。 並不是說,我放棄減肥我就從此放棄了讓自己變美,而是我選擇其他同樣能變美,卻不會讓自己痛苦的方法。 像是能運動時多運動、不餓時不要貪嘴等等,或許效果不如節食,但於我而言,總比得承受節食時的痛苦要好。 簡而言之,我認為變美應當是一件令人快樂的事,尤其是發現自己最美的樣子時,那應該是喜悅,而不是整日膽顫心驚,或是每天斤斤計較著昨天多吃了兩口飯。 (編輯專訪:穿搭像戀愛,知道為何買錯,就在更好的路上!專訪流行預測師 Emily:從衣櫥開始玩出最美五套) 你真的認為那樣是「美」嗎? 暫且不提其他林林總總的審美標準,儘管「美」,本身是美好的一件事,但許多人就為了契合「美」,硬生生給自己添了不少麻煩。 有人認為化妝是美,所以每天花不少時間化妝卸妝;有人認為胸部大是美,所以花錢隆乳;有人認為苗條是美,所以運動外加禁食,希望能維持身材。 我這麼說,並不是想評斷這些方法的好壞,我只是懷疑,你是真的認為這樣是「美」嗎? 基本上,我認為沒有人能毫無疑慮地說出:我的審美標準不曾受到社會的任何影響。我們活在什麼環境裡,我們自然就會被那個環境影響,不論好壞。 在把厚重的粉底塗上肌膚前、在眼巴巴看著甜點卻只能告誡自己要忌口前、在簽下整形手術書前,不妨先想想,你真的認為這樣做能變美嗎?還是你只是盲目地追尋社會上對於美的標準,強硬地把自己塞入那個框架中,然後變得越來越患得患失? 圖片|Photo by Raphael Lovaski on Unsplash (你會喜歡:「美麗不是長得好看,而是你感覺自己美好!」Harry Styles 穿女裝、塗指甲,自創美妝打破性別框架) 我認為大部分人都有獨屬於自己的美,可說是從來不去思考自己為何追尋,那你追尋的不是美,你只是享受眾人的眼光、享受那種近似於待在流行尖端的快感。 流行轉瞬即逝,今天流行煙燻妝,搞不好明天就換成流行淡妝,為了追尋大眾標準下的「美」,你便跟著流行起舞,這樣疲於奔命,值得嗎? 或許你會覺得,應該也沒那麼誇張,不過就是化妝、不過就是節食,哪有那麼嚴重? 但不要忘了,溫水煮青蛙,等到被燙到時想跳出來早已來不及了。節食減肥減到變成厭食症的案例絕對不少,不化妝就焦慮不已的也是大有人在。 不妨問問自己,做什麼的時候覺得自己最有自信也最美麗?是化妝的時候嗎?是餓著肚子節食的時候嗎?還是做完整形手術,看著全然不同的自己的時候?如果都不是的話,那做這些的意義又是什麼呢? 倘若追求美好,已經成了痛苦的泉源,那本身便是一種謬誤。 讀者創作 薰 作者介紹|薰。喜歡聽故事,也喜歡說故事,希望能把自己的想法以更好的方式呈現出去,也希望能聽到更多不同的想法,今天,也是閱讀的好日子。 October 21, 2022 at 09: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dWpSZxT

三分鐘讀性別|男生不能當牙醫助理? https://ift.tt/Rc36hvs 一名護理科男同學在網上發文表示,自己因為性別應徵牙醫助理被拒絕;對此,你的想法是什麼呢? 一名護理科男同學在網上以「為什麼牙助都是女生?」發文表示,自己因為性別應徵牙醫助理被拒絕,引發網友熱烈討論。 不讓男性應徵牙助,違反性別平等法 依照就業服務法第 5 條第 1 項規定「雇主對求職人或所僱用員工,不得以性別、性傾向、年齡、婚姻、容貌、身心障礙等予以歧視;其罰則為 30 萬元~150 萬元不等。」 網友怎麼說? 有人打抱不平,當然也有網友認為女性更適合當牙醫助理,因為助理是女生,比較不會因為不小心碰觸有性騷擾爭議。 不過,相信醫護人員的專業,不需要質疑他們的性別。 在醫療工作裡,不只有牙醫助理會觸碰到病人。為什麼這份工作,卻往往只限女性呢?一起來思考。 圖片|Photo by Bakytzhan Baurzhanov on Pexels 女人迷多元共融願景獎|全球工作重組,DEI 成為吸引人才關鍵因素,台灣首屆多元共融願景大獎,表揚企業,加速台灣職場DEI 文化正向變革!詳情請看:https://womany.net/dei/awards October 21, 2022 at 08: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Rc36hvs

2022年10月20日 星期四

蔣萬安專文|最快樂的是有妳在,偶爾放鬆、偶爾脫線 https://ift.tt/3z7nWHQ 這是蔣萬安和妻子石舫亘相伴十年、相知相惜並成為彼此力量的故事。當拘謹務實的魔羯男子,碰上活潑溫暖的漂亮學姊,兩個人會擦出什麼火花? 文|蔣萬安 有妳在,我才能放鬆、偶爾脫線 舫亘和我同年,但卻是我的學姊。十月出生的她順從當年流行的早讀風潮,比我早一年經由推薦甄選考上政大外交系。 隔年我入學後,參加了大一、大二組隊的校際啦啦隊比賽,一連三個月不分晴雨的團隊練習過程中,很難不注意到這位活潑漂亮、既有領導力、又很照顧人的學姊。 只是我的個性比較慢熱,平常話也不多,只敢把這份欣賞放在心裡。 一開始我先透過 BBS 網路論壇傳訊息跟學姊聊天,慢慢知道彼此互相喜歡的心意。 最後,我透過「丟水球」告白,並且告訴舫亘,隔天我將參加校際游泳比賽,我一定會拿第一,並在慶功宴上告訴大家:「我們在一起了!」 圖片|天下雜誌提供 比賽當天,我果然看到舫亘在池畔吶喊加油,自然是電力滿滿、輕而易舉奪得第一,但最後卻沒有拿到獎牌,為什麼呢? 原來我太興奮了,一口氣衝向終點、全程忘記換氣,因此不符合比賽規定而被取消資格,搞了個大烏龍。 大學時我雙主修法律和外交,這兩個系的功課都不算輕鬆,我也很早就決定未來要出國唸書,除了準備兩個系的作業和報告以外,還要準備托福考試。 而舫亘也很忙碌,一方面要身兼多種打工,另一方面也要準備研究所考試,因此,我們在大學時期的戀愛約會,大概有八成的時間都是在學校圖書館裡度過。 唯一的娛樂就是在期中、期末考後的那一天,兩個人一起去逛逛景美夜市,我最喜歡拉著舫亘共食一碗我最愛的粉圓豆花。 隔天找個戶外景點一起出門走走,第三天我們又坐回圖書館繼續唸書,但舫亘從來沒有抱怨過。 (延伸閱讀:看孫藝珍《三十九》40 歲前我懂得的 4 件事:喜歡就告白、學會道永別) 十年相伴 十年戀愛,自然免不了起起伏伏。大學畢業後,我先一步赴美唸書,舫亘則留在國內工作。 遠距離戀愛對我們的感情投下考驗,雖然我們努力克服時差每天通電話,但一年也只能在我放寒暑假短短回台兩週的時間可以見面; 要說沒有爭吵,那是騙人的,中間我們也會鬥嘴、吵架,也經歷過分手一個禮拜又復合的情況。 但不變的是,我們知道彼此都很在意對方。後來舫亘也到美國攻讀 MBA,這才讓我們兩人至少每個月都能見面,就這樣一路維繫了將近十年的感情。 活潑的舫亘正好調和了我的拘謹,跟她在一起的時候,我總能徹底放鬆。不過,或許就是太放鬆了,舫亘也是少數見識過「脫線版」蔣萬安的人。 (猜你想看:如何感知對方的需求?用愛的 5 種語言,找到伴侶間最合適的相處情境) 圖片|蔣萬安 @ Facebook 大學時,想透過游泳比賽奪冠告白,結果忘記換氣被取消名次就是一個例子,後來,我們在美國發生了更脫線的事件。 那時候,為了慶祝我好不容易通過美國律師資格考(Bar Exam),舫亘和我及另一對朋友規劃了一趟公路旅遊,從北加州開車到南加州,最後到拉斯維加斯度假。 當時我趁舫亘不注意時,匆匆忙忙跑到百貨公司買了一條項鍊,心想,舫亘曾經小小碎念摩羯座的我不解風情,一定沒想到我會給她驚喜! 但她打開那個盒子,表情卻愣住了。原來⋯⋯盒子裡竟然是空的! 大家以為這是我故意設計的橋段,但不是,當下我也楞住,心想,怎麼會這樣?項鍊呢?我趕忙著急的四處翻找,是不是掉在背包夾層裡?還是放在口袋裡? 最後大家陪我回到昨天購買的專櫃詢問,才發現是店員忘記把項鍊放進去,就直接把盒子包了起來,唉,我可是好不容易才鼓起勇氣耍浪漫,真沒想到結果會買到一個空盒子,實在是很瞎! 還好舫亘不在意,安慰我說,這樣反而成為更難忘的回憶。 (同場加映:如何處理遠距離戀愛的分離焦慮?6 個行動準備,建立求助清單) 圖片|蔣萬安 @ Facebook 雖然我這輩子難得的幾次浪漫都以「掉漆」告終,但是好在最重要的求婚成為少數成功的浪漫經驗。 那時我們兩人在矽谷的工作都已經穩定,一路走來將近十年的時間,也該是成家的時候了。 趁著相偕到紐約訪友的機會,我趕快訂了位於洛克斐勒中心的 Rainbow Room Restaurant。 見到一向節省的我竟然預約了景觀餐廳,舫亘確實有點意外,不過,她完全沒想到我會求婚。 在璀璨夜色的襯托下,我向著舫亘單膝跪下,並且拿出事先準備好的戒指。霎時間,餐廳裡的其他客人也很興奮地將目光聚集在我們身上。 氣氛非常浪漫但我緊張得滿臉漲紅,準備許久的求婚誓詞全都忘了,只是木訥地說了一句:「嫁給我。」舫亘很驚訝,一邊啜泣一邊笑著點點頭。 YES!她答應了!當時餐廳裡鄰座的客人看到這一幕也立刻鼓掌,為陌生的我們送上祝福。這個羞澀又緊張的回憶,至今想起來還是很興奮。 攜手十年,舫亘深深知道,對一個不浪漫的摩羯座來說,要鼓起勇氣在眾人面前求婚有多不容易。能夠接受不浪漫的摩羯座男子成為她的丈夫,我的感謝更是無法言說。 親愛的舫亘,如果今天我還有一份可為社會貢獻的力量,妳就是那力量的源泉,能與妳攜手前行,是我的幸運。 本文出自蔣萬安的《台北.萬安︰永遠選擇跳脫舒適圈,走自己的路,做正確的事》,由天下雜誌出版授權原文轉載,欲閱讀完整作品,歡迎參考原書。 《台北.萬安︰永遠選擇跳脫舒適圈,走自己的路,做正確的事》 October 20, 2022 at 11: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3z7nWHQ

異國離婚訴訟之路|令人稱羨的移民婚姻之後:離婚攻防不是最佳解,但能帶來解脫 https://ift.tt/sCaApEI 家暴、離婚、訴訟、哭泣的孩子、俱疲的身心⋯⋯沒有人希望一段親密關係會落到對簿公堂,然而這段路得開始走,痛苦才能看到盡頭。 (第一篇:遭家暴打傷離婚,卻被指控「覬覦男方財產」:離婚這條路,是讓你更認識自己的修煉) (第二篇:女人的離婚計畫:當小孩監護權、財產分配成為了兩難) 文|唐橖 「妳怎麼可以拋下這麼小的小孩,只想跟朋友出去吃飯?妳這樣是好媽媽嗎?」 前夫這麼說的時候,我已經除了走到家門前十步的小公園之外,沒有跟嬰兒以外的人類實體互動三個月了。他總有無數個加班晚歸的理由,以及讓我感受到孩子的存亡與母親相繫的說法。  曾經隻身前往前夫讀書、工作的美國城市幾年,我以為在台灣學經歷皆屬佼佼者的自己,足以應付全新環境的考驗。只要憑著一向的努力與樂觀,即便是在沒有任何社會資源與親友後援的處境,婚後隨即懷孕、育兒,異地生活應該依然過得有聲有色才是。 可惜,有形、無形的暴力,正悄悄入侵我的婚姻與生命⋯⋯。 圖片|Photo by Flávia Gava on Unsplash 生了孩子後的女人只能是好媽媽,被剝奪了自己  「妳出門的話,我不知道她幾點要吃什麼?妳會放心嗎?」、「她哭的話,我就只能讓她哭,我也沒有辦法,這是妳要的嗎?」 為了聽從省錢的家規,我在完全陌生的國度,沒有手機可供聯繫,他真正掌握了我心繫孩子的情緒,一頓飯下來,忐忑不安。  「她就哭了兩個小時啊,我只能看著她哭。」回到家時,他語氣平淡告知。  爾後,我不敢再獨自出家門,他綁架著我和孩子,如同連體嬰,不得分開。 再後來的後來,那些爭吵時,我要求可以呼吸呼吸新鮮空氣的自由,都演變成他強力壓著大門的命令,不准我踏出腳步(只能在某個房間冷靜?),或是把我鎖在門外(因為「這是我買的房子!」),伴隨屋內孩子的哭泣聲「反省」。  家暴的開始,經常是包裹著道德教誨的糖衣,訓導女人如何聽話地相夫教子,恪守本分。 妳極其相信枕邊人,選擇拋下一切,陪老爺在異國打拼,沒想到卻落得身心傷痕累累,只得逃回家鄉,最後憤起提告。  我作為原告的離婚官司,已然纏訟一年半,不僅因對方持續無的放矢,而判決尚無進展,還經常在午夜夢迴,質疑自己是真正做錯了事的人。 (延伸閱讀:「離婚不是多一個仇人,而是讓生命中多一個朋友」關係心理學:好好離婚的 5 個心態) 令人稱羨的移民婚姻,實則千瘡百孔  也許移民的不易,充滿不為人知的心酸;然而回首過去,更加肯定的是,前夫對我英語能力的貶抑、無法快速通曉美國文化的負面評論、企圖「訓練」我展現強國人自信的種種言行,才是我成天脹氣不舒服、後背堅硬痠痛、有時甚至喘不過氣來的病因。 娘家一直地替我繳納健保費,回台灣的時間,或長或短,或內科,或外科。我懷抱著找出特定疾病的想法,幾次進入手術室;卻在被麻醉的一刻,但願自己不再醒來。  就連醫學健檢中心,亦饋贈過我幾句:「恭喜您健康狀況良好,歡迎下次回國定期複檢。」彷彿水土不服,是這些年唯一的正解,沒有醫生查出我身體的異狀,沒有人打開盒子裡的秘密。  第一次開庭的那個月,我的經期也生平第一次延遲了。雖然只是調解庭,沒想到身體有那麼大的反應。身心健康,果然是相連的。出入法院,畢竟不是一般人會經歷的事。  圖片|Photo by DANNY G on Unsplash 四面八方的官司攻防戰,意圖讓單親媽媽投降 因肢體家暴提出離婚訴訟,到正式於庭上見到家事法官,已經是超過半年後的事了。 在那之前,強制調解的流程,不外乎針對是否同意離婚、子女監護探視及夫妻財產分配等三項,在法院調解委員的協助下,盡力化解對立與衝突。  然而,當一方試圖以法律途解決關係的破裂,通常已是退無可退,擊鼓鳴冤才會是最後的希望。但是尚未見到執法正義的大人,更多因官司攻防的招式,早就火力全開。  地方檢察署刑事傳票、地方法院家事庭通知、郵局存證信函、律師函等等,你來我往,妳一旦提告,他也反告你,尤有甚者,對方如果不服裁定,再繼續上訴⋯⋯沒完沒了的出征和迎戰,消磨人的體力與意志。  (同場加映:離婚是媽媽的自私?何妤玟:若一個母親受傷了,可以選擇不對孩子隱瞞) 「在法院打離婚官司,及爭取子女主要照顧者的高衝突父母們,正處於受創,或生命改變程度第二強的負面經驗(據 Homes&Rache 的研究,強度第一位是喪偶或父母過世)。」[1] 所以,我一邊進行官司,一邊持續地掛身心科的診,努力讓自己撐得下去:「我知道他非常不能接受,我用驗傷、報案,申請保護令的方式⋯⋯我只想好聚好散,可是他不願意⋯⋯,對他來說,可能一時無法答應,因為⋯⋯。」  「為什麼妳到現在還在替他說話?最不想對簿公堂的人,其實是妳自己,不是嗎?」我試著說明對方仍無法協議離婚的來龍去脈,醫生澄明的一句話,讓我混亂的心思,即刻風平浪靜。  圖片|Photo by Graphs on  PIXTA 身心俱疲地走向孤獨的診間、爭訟自由的道路  對官司結果的不確定感、必須兼顧工作和教養孩子,種種生活與經濟壓力,直接掩蓋了我來不及處理自己因這段過程,所產生的傷痛與失落,遑論過去尚未癒合或封存的記憶。  有人會問,婚姻期間妳在國內外看心理諮商,不能作為家暴的證明嗎? 我想,大家要明白,為他人作證、直截了當地開診斷書,對非親非故的醫療人員來說,不是件容易的事。他們只能治癒病症,或陪妳走一小段路。 法律途徑,對任何善良的人來說,都太沉重。  讀者創作 唐橖 (專欄閱讀:【小鬱亂入】身心疲勞,卻無法好好睡著?面對焦慮和憂鬱,你不是孤單一人) 「包括妳長期的咳嗽,也跟這些官司有關,我們之後可以再做一些練習,平常必要的時候,妳能提醒自己。」實際的操作方法,讓人有所依靠。  我在小小的診間裡,以微弱的氣息,吐出對「對造答辯」的疑惑,讓一個第三者看穿他的話術,與我的脆弱。否則法庭上的巨象,如影隨形,壓得我呼吸困難,更以為自己瘋得不明白人世。  以西醫科學,確認自己的「正常」後,我走往中醫診所,關注婦科情形。  「氣鬱於內,憂思過度。」我如何向老醫師坦承,對對方的睜眼瞎話,保持緘默,是穩定情緒的下下之策。一切如呈堂證供,如狀所述。閉上嘴,等過一回,又一回,讓證物為我言語。  心裡的傷或許很難療癒,但身體的病痛可以先被治理,我們才有機會看到未來的陽光。 離婚,訴訟絕對不會是公平正義的最優解方,可是路開始走了,才會看到盡頭。  離開所有醫療場域,唯有自己能讓自己好起來;結束每一場出庭,妳的日子,要如常,堅持運轉。  作者介紹|唐橖,單飛媽媽認識自己的旅程上,充滿權與勢的荊棘。文字是一百零一種救贖自己的方式,願能療癒我心,也療癒還在路上的妳。 參考資料|[1]《合作父母與親子會面——一群本土社工的看見,臺北市:啟示出版,2020 年 8 月,頁 11。》 October 20, 2022 at 10: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sCaApEI

那些日子,陪伴我的動漫|《四月是你的謊言》逝者遺族如何與悲痛和解?四步驟拾回平靜 https://ift.tt/O6lSs5F 要如何面對深愛之人的離開?《四月是你的謊言》為哀傷的人們,找到新的詮釋與意義,透過四道人生課題「道謝、道愛、道歉、道別」,再鼓起勇氣好好走下去! 「不用再以笑容隱藏你的哀傷了,因為那些無可計數的閃耀繁星,都會照亮你的前方。」——《四月是你的謊言》片頭曲 圖片|《四月是你的謊言》劇照 如果你喜歡古典音樂,或者是對於哀傷的議題有共鳴,《四月是你的謊言》(四月は君の嘘)這部動畫,絕對讓你有許多深刻的內心波瀾,是你不容錯過經典作品。 《四月是你的謊言》為日本漫畫家新川直司,於 2011 年開始連載的作品,並在 2014 年動畫化。講述從小接受音樂教育訓練的國中生「有馬公生」在學習鋼琴旅途中,充滿哀傷與失落的故事。 小時候的公生,因緣際會下受到母親友人的啟發,發現了他與眾不凡的音樂天賦,就此步上成為鋼琴演奏家的人生。 天有不測風雲,公生的母親因病纏身,行動逐漸不便,生命將進入末期,而也讓母親的教育方式日漸嚴格。在母親的強烈要求下,必須照著每一個譜面、音符、節奏、強弱,完美且零誤差的重現演奏每一個作品。 公生慢慢沒有了自己的生活,童年每天唯一的課題就是練習。身上那些因為受到嚴厲訓練而出現的瘀青與傷口,只能常常穿著長袖,來避免別人看見。 雖然公生在母親嚴厲的要求與音樂的天賦之下,公生皆能完美重現樂譜上的每一個細節,因此被外界稱為「母親的操線人偶」「人體節拍器」「樂譜的奴隸」。但對公生來說,這些都不重要。只要能讓母親快樂、加速痊癒,這才是自己演奏的意義。 然而不久後,公生母親離世。對於母親的遺憾與音樂此時結合在一起,心想自己沒有達到母親真正的期待,也無法拯救受到病魔折磨的母親。 因此日後演奏鋼琴時,就如同墜入深海,只感受地到自己手指「敲打」按鍵的觸感,但已無法聽見鋼琴發送的「音樂」,這讓公生在母親過世之後,不敢再次演奏。  「彷彿身處寂靜的大海深處一般,身旁空無一人。好黑暗⋯⋯好黑暗⋯⋯」——有馬公生《四月是你的謊言》 對於公生來說,音樂帶走了自己最親愛的家人,即使自己不斷地努力,仍是無法讓母親回到健康的狀態。 讓他持續問自己「是不是我還做得不夠好呢?」泉湧不斷的罪惡與愧疚也在母親離世的瞬間,達到了最高點。 圖片|《四月是你的謊言》劇照 親人死去的哀傷 對於公生而言,音樂連結了自己對於母親的罪惡、對於鋼琴的喜悅,無論自己多麼努力、全心全意,卻還是無法讓母親滿意,或是拯救母親的生命。這讓公生對音樂產生了「音樂總是會帶走我最愛的人」的想法。也是公生在母親離世之後,遲遲不願再次彈奏鋼琴的原因。 雖然偶時仍以打工兼職,間接地碰觸鋼琴,但這或許是公生最大限度,能夠再次與母親接觸的方式。 我們在遭遇親人離世的哀傷後,可能會有如下的強烈心理反應: 負面情緒反應:哀傷、憤怒、自責、麻木、無力等 不斷且非自願地被哀傷記憶所侵入,而感到困擾 感到哀傷事件如同再次發生一般,重現於當下 接觸到與逝者相關的提醒物時,會有強烈的心理痛苦反應 會想努力避開或逃離與逝者相關的記憶、思考、感覺、提醒物等 對於自我和世界的持續性負向想法 對於哀傷者,不斷重演閃現的回憶與場景,是難以忘懷且痛苦的。這容易讓我們失去對於相關刺激的適應性處理,哀傷記憶也會不斷地以負面的方式被記住與反芻。 在還沒有跟逝去的摯愛好好地告別之前,回憶就會不斷地陷在無法逃脫的循環裡。 在劇中,只要提到鋼琴、比賽等與母親有關的事物時,公生總是會想起以前那個對自己嚴厲不已的母親,哀傷的回憶如同未經過同意一般侵入自己的大腦。 在演奏鋼琴時,也好像回到了被母親注視著的壓力現場,開始逃避了對於鋼琴的演奏。對於自己無法彈奏鋼琴的狀態,也呈現了對於自己和世界的無力及罪惡感,這些都是常見的喪親哀傷反應。 「悲傷使人成長,公生如果要有所成長的話,或許要在失去中前進吧。」——《四月是你的謊言》 (同場加映:那些日子,陪伴我的動漫|《神隱少女》千尋與白龍:愛是溫柔羈絆,也是獨立成長的勇氣) 相信自己終究會遇到能理解的人 此時,本作女主角「宮園薰」,就出現在公生的生命裡。 同樣是演奏家的薰,支持公生鼓起勇氣參加許久未觸碰的全國性比賽,再次在舞台上演奏。 公生雖然仍有些顧慮,而且在第一次嘗試裡,也無法完全擺脫自己對於母親的噩夢與回憶。但隨著薰的支持與接納,讓音樂能開始表達自己的心情與哀傷,將自己的情感展露在琴聲中。 公生不再只是人體節拍器,而是能慢慢地將自己的感情,投注在鋼琴之上的演奏者,讓聽眾都能進入自己的內心世界。雖然赤裸,也因此讓音樂更加五彩繽紛。  「就算悲傷難以壓抑,遍體麟傷地處於谷底,也不能停止演奏。只有這樣,我們才是真正活著的」——宮園薰《四月是你的謊言》 (你會喜歡:那些日子,陪伴我的動漫|人與 AI 沒有不同,活著是尋找一生「傾注心意」的事,你也曾迷失方向嗎?讓心理師陪你找回自己《Vivy-Flurite Eye’s Song-》) 圖片|《四月是你的謊言》劇照 與自己和解 在某次的演奏裡,公生彈奏了克萊斯勒的「愛的憂傷」(拉赫曼尼諾夫編曲之鋼琴版),這首曲子是最接近母親,也是自己從小到大的搖籃曲,其中充滿著與母親的回憶,有幸福洋溢,也有痛苦深刻。 但是公生在以琴聲「訴說」自己的哀傷後,逐漸進入了療癒的路途,除了薰的理解與推動,也讓自己將過去的記憶重構,與自己和解、與母親告別。 彈奏到最後一個音符,公生壓抑已久的情感也就此宣洩與紓解。 對於哀傷而言,那是一種壓抑且深不見底的深淵之道,然而在音樂的引導及支持下,陪伴自己一起往深淵的光亮處前進,在這段深淵的旅途上更加清晰,讓自己與過去和解。 「我知道的。媽媽的亡靈不過是我自己想像的影子。那是我逃避的理由,是我的懦弱。媽媽已經不在那裡了,媽媽在我的心中。」——有馬公生《四月是你的謊言》 圖片|《四月是你的謊言》劇照 四道人生的課題 在人生中當我們面對死亡,我們該如何做到生死兩相安,不讓彼此都有遺憾? 透過人生「道謝、道愛、道歉、道別」的四道課題,好好地與對方告別。 謝謝你出現在我的生命裡 我喜歡你為我做的一切 很抱歉不能陪在你身邊了 再見了,希望我們能重新遇見 公生在自己的生命裡,逐漸完成了與母親的四道人生。 所謂四道,並不一定是面對面的交談,就如同公生,是以鋼琴與音樂做為媒介,讓自己與母親兩人都能心領神會,對於這段關係好好地道別。 「因為有音樂,才有相遇的瞬間、相會的感動、相逢的人們、邂逅的思念。這些全都是教我彈鋼琴的媽媽,所留下來的回憶。媽媽,我很幸福喔。謝謝你⋯⋯謝謝你⋯⋯再見了⋯⋯」——有馬公生《四月是你的謊言》 (推薦閱讀:親愛的,你與孩子做的任何事,都不會是白費力氣:每天 5 分鐘就能做的 8 個親子增進術) 圖片|《四月是你的謊言》劇照 動畫心理學的啟示 哀傷有時是一種墜入深谷的痛苦與撕裂,是深不見底的深淵。逝去所愛之人的悲傷,是難以忘懷的傷痛。 讓我們以四道人生的哲學,令彼此的關係永遠連繫在一起、讓哀傷被接住,並且由此復原與成長。 薰在動畫的最後也因病去世,在由父母遞交給公生的信裡,也為我們示範了何謂對於所愛之人的四道,雖然充滿哀傷,也同時珍貴。 「有馬公生,我喜歡你!對不起,沒能吃完你送的可露麗。對不起我老是打你。對不起我總是任性。很多很多⋯⋯都很對不起。謝謝你。」——宮園薰《四月是你的謊言》 在深淵徘徊之時,我們也能跟公生一樣,在伸手不見五指的谷底,找尋屬於自己的力量。將痛苦化為動力,向前找尋自己的路: 1. 接納哀傷的影響 當我們回憶起哀傷的內容或細節時,總是會有許多的生理心理反應,例如胸悶、頭痛、憂鬱、焦慮、易怒等。 此時讓自己意識到,在我們想起那些苦痛的記憶時,有這些反應是很正常的。嘗試接住這些痛苦的感覺,與其共處,撫摸自己脆弱的傷痕。 (編輯推薦:總是活在焦慮裡,無法享受當下?跳脫注意力偏差,心理師的三個練習法) 圖片|《四月是你的謊言》劇照 2. 找到自己相信的人 就如同公生與薰的相遇,讓自己相信在這個世界上,會有一個人能夠真正聽懂我們的哀傷,看見我們的傷痕。 世界很難,但你會找到願意與你一同走過的存在。 3. 記錄你的回憶 運用任何的方式,將屬於你的傷痛記錄下來,可以是畫畫、鋼琴、書寫、跟信任的人訴苦⋯⋯等。讓自己將哀傷經驗,用不同方式重新建構,你會發現在這些經驗裡面,會有一絲希望與微光。 4. 療癒是漫長的旅途 每個人的哀傷經驗都是獨特的,沒有人能完全複製別人復原的過程。所以讓自己慢慢地緩下來,好好地生活,不強求復原的速率。 當你能夠讓自己緩下心神,重新組織自己的故事,治癒就會在生命中悄悄現身。 如果哀傷記憶是破碎的,我們就難以為它書寫新的意義。 女人迷創作者 張鈞皓 臨床心理師 哀傷復原的歷程,一直以來需要的都不是遺忘,而是讓自己隨著時間,找到生活的意義,重新建構與改寫,與哀傷同在。 圖片|《四月是你的謊言》劇照 希望《四月是你的謊言》,能為正處於哀傷的你,找到新的詮釋與意義,譜出屬於自己的獨特樂章。 「我不斷地確認你遺留下的東西。它們沒有消失,都還在這裡閃耀著喔!」——《四月是你的謊言》片尾曲 劇照與台詞來源​| 1. 《四月是你的謊言》:「巴哈姆特動畫瘋」網站。​ 2. Goose house(作曲)、Goose house(作詞)(2014)。《境界線》(歌手 :Goose house)。動畫《四月是你的謊言》OP1。​ 3. MICHIRU(作曲)、MICHIRU(作詞)(2015)。《境界線》(歌手 :7!!)。動畫《四月是你的謊言》ED2。​ October 20, 2022 at 08:33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O6lSs5F

2022年10月19日 星期三

茁劇場《誰說媽媽像月亮》刻畫三種母親的模樣:單親、控制狂、草根性 https://ift.tt/Pqza5Vw 茁劇場《誰說媽媽像月亮》短短六集卻深度刻畫三位母親與子女的相處,透過司法審判的進程,看到母親內心不同的轉折與選擇⋯⋯我們的媽媽,是否也像她們一樣? 茁劇場第三部劇集《誰說媽媽像月亮》在 2022 年十月中迎來完結篇。 導演王小棣從律師高秉涵的自傳體小說《山東少年傳奇》出發,以來自山東的人權律師高秉涵對永隔兩地母親的思念及逃難的記憶為貫穿全劇的主軸,同時透過高秉涵的律師事務所所接到的幾起弱勢官司,看見三個不同的台灣母親形象,涵蓋了不同的族群、階級和情感的表達方式,頗有以眾生相觀察台灣家庭親子關係的意味。 高秉涵幼年的逃難記憶不斷回溯,潛藏著對離散母親的思念 圖片|《誰說媽媽像月亮》劇照 尤其姚坤君飾演的謝淑媛一角,是少見具有豐富面向的中產階級母親角色,和女兒、丈夫之間的關係都值得玩味,也是這位劇場女神少見的電視劇吃重角色,而坤君老師的表演本身就十分值得一看。 而紀曉君首度演出母親角色,也把這位充滿母愛的原住民單親媽媽詮釋得讓人覺得可愛又心疼,可說是劇中兩大亮點。 本篇文章試圖以劇中的三個媽媽跟她們涉及的案件,來側寫劇中描繪親子關係與期待落差,以及身為母親的彈性,如何因著對子女的愛,最後找到新的和解可能。 原住民單親媽媽江美恩:即使不了解,媽媽還是愛你! 紀曉君飾演的江美恩總是樂觀開朗,即使有淚也會往肚裡吞。圖片|《誰說媽媽像月亮》劇照 由紀曉君飾演的原住民單親媽媽江美恩獨立撫養兒子安紀魯長大,有自己的工作與姊妹淘,也嚮往著自己的感情生活。 安紀魯和媽媽的生活沒有太多交集,但在媽媽心中安紀魯還是又帥又乖的好兒子,她總是以大辣辣的行事風格來支持兒子,但和兒子個性大不相同的她,卻常常抓不到兒子在意的點。 (延伸閱讀:專訪歌手阿爆:希望大家的歌單裡,都有一首原住民語流行歌) 在兒子捲入被誣告的案子後,不甚了解法律的她不但努力和高秉涵律師溝通協調,也親自出面去跟告兒子的張家媽媽謝淑媛會晤,但謝淑媛高高在上的態度卻讓她更心疼兒子而決心與其對抗。 江美恩是個會犯錯、也會反省的媽媽,她直來直往,對自己的錯誤也可以直接了當地承認。 隨著劇情發展我們會看到,當她更願意去聆聽並了解安紀魯,而不是以自己的方式去「愛兒子」,她自然地成為更好的媽媽,母子關係也自然地產生了改變——而這或許是他們一起走過這誤打誤撞的官司、從未放棄彼此所帶來的禮物。 結局揭曉了她「戀情」的走向,更讓人看到她直率誠實的一面,她努力想讓事情變好,也許無法都如人意,但她也能勇於直面錯誤,只要兒子能夠理解她,她什麼都夠了,這點讓人看到她不求兒子回報的豁達,可說是劇中最可愛的媽媽無誤! 中產階級控制狂媽媽謝淑媛:其實,我多想了解你⋯⋯ 圖片|《誰說媽媽像月亮》劇照 姚坤君飾演的媽媽謝淑媛一開始看來有些不近人情,最後卻發現她其實還是愛著女兒、會為了女兒去改變的,只是一開始用錯「愛」的方法。 姚坤君飾演的謝淑媛則是一個典型中產階級富人家庭的媽媽,家庭關係既疏離,但又對自己明明已經上大學的女兒仍然過度保護、過度控制。 加上富商丈夫張晉達也是習慣用上對下的模式與她相處,劇集前半段她彷彿也複製了這樣的高壓統治,對女兒和安紀魯的關係迂迴地用調查電腦、侵犯隱私的過激手法來盤查,也不願意好好跟女兒坐下來談,道盡中產階級家庭的沉痾。 (你會喜歡:【如何讓父母認可伴侶】媽寶不會橫空出世,那些逼退兒子女友的媽媽究竟在想什麼?) 有趣的是隨著劇集開展,似乎隱約受到安紀魯母子和胸懷廣闊的高律師影響,謝淑媛慢慢打開了自己封閉的心房,開始願意交流更多情感,也走回了真正去保護、了解女兒的路。 這個角色從一開始看起來非常有距離、好像出發點都很自私,但到最後卻發現她其實也是在既有的框架內受到有限視角所困,而並不是完全不願意打開心房。 結局和高律師那段的坦承自白,讓人看到她在壓力底下的真實心事,溫暖而令人動容,也看到某種更複雜的母親角色:也許她會做錯事、甚至是做出一些很難讓人諒解的行為⋯⋯但回過頭來,她心裡還是真心為了子女好,而非不能跳出自己原有的框架的。 苦幹實幹的草根媽媽洪李金滿:即使全世界都誤會你,我也要當你的後盾! 圖片|《誰說媽媽像月亮》劇照 由呂雪鳳飾演的洪李金滿和由王鏡冠飾演的兒子洪敏龍,則是三條線裡最悲傷卻也感人的一條。 劇中洪敏龍因長年患有怪病,導致他不為社會理解接受,在法庭上無人採信的結果,是從外人到自己家人都不諒解他,把他當成一個不願意工作的廢材,認為那些都只是藉口。 洪李金滿是唯一一個相信兒子、支持兒子,在沒有資源的狀況下也從不放棄,才找到高秉涵律師幫忙。 這則改編自真實事件的法庭案件,不僅傳達了洪李金滿這位母親的毅力和不變的母愛,也讓人看到司法過程中常造成的冤案與誤判,如何來自第一線現場於對當事人的成見、誤解和未審先判。 (同場加映:練習與原生家庭和解:沒有人天生懂得當一個母親,那些年妳所受的傷,其實也是媽媽受過的傷) 《誰說媽媽像月亮》以六集娓娓道來高秉涵律師和三位母親的互動,也透過三對不同的親子關係,去折射司法案件審理過程中複雜的人際關係、庭內與庭外的互動。 經過三週的舖陳與轉折,終於劇中幾個司法案件在法庭內和人情上都得到圓滿解決,也讓人看到母親內心的不同轉折與行為選擇。 她們既不是「天下無不是的父母」,卻也不是那種嘴上說「我是為你好」但其實「只想到自己」的母親,她們就像你我的母親,會犯錯、但也愛你,於此《誰說媽媽像月亮》完整刻畫出台劇少見的立體母親形象。 October 19, 2022 at 11: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Pqza5Vw

為你點歌|張宇《趁早》:只要有愛,必然有傷!別讓情緒勒索折損了愛人的能力 https://ift.tt/ErcKjaT 面對一段不再合適的關係,有時候狠下心做的困難決定,反而比那些表面看來善良的選擇,能給雙方帶來更好的結果⋯⋯ 親愛的海苔熊: 她是我的初戀,我相信她也會是我最刻骨銘心的一段。我們交往了將近 5 年,但是我覺得我們真的在一起的時間頂多一年吧。 和她在一起的時間,我都變得不像我了,我變成了她喜歡的樣子,做她喜歡我做的事,為了她我忘記了我自己是誰,但是她始終沒有看到我,然後她說她對我沒感覺了,於是我離開了。 在我離開後,她說她還愛我、是她錯了,想要我回到她身邊,在苦苦哀求後,她用自己的身體威脅我。 「到後來才發現愛你是一種習慣 我學會和你說一樣的謊    你總是要我在你身旁 說幸福該是什麼模樣    你給我的天堂 其實是一片荒涼」 我太傻了,也太愛她了,我讓她知道這種方式管用,我回到了她身邊,每當我想離開時,她就用這種方式將我留下。 我只是想樣好聚好散,我只是想要珍惜這個我曾經愛過的人,但是我不知道我的溫柔和執著或許正在傷害她,傷害自己。 後來她覺得自己也改變很多,她覺得我們會有未來。然後我醒了,我知道我不能再讓這個夢繼續下去,於是我告訴她,我真的要走了。我們最後一次見面是在醫院。 警笛聲劃破了寂靜的夜,當我從醫院離開後,我再也沒見過她。 (延伸閱讀:「為什麼兩人之間,只剩下義務?」關係心理學:健康的關係,不會用罪惡感勒索你) 圖片|Photo by MART PRODUCTION on Pexels 「要是我早可以和你一刀兩斷 我們就不必在愛裡勉強    可是我真的不夠勇敢 總為你忐忑為你心軟    畢竟相愛一場 不要誰心裡帶著傷」 這首歌一直在我的手機裡,但是我從來沒有好好聽過它,直到我們分手後的幾個月後,我才發現這首歌根本是我們的故事,每一句歌詞和無奈,都太貼切了,至少它是我版本的故事。 或許這個「趁早」該是說給自己聽的。她很好,她在她的世界裡活得很好,但是我不好。 她不會放我走的,所以我應該早點發現,早點發現我們根本不可能好聚好散,發現她根本只是想要有人留在她身邊而已,不管是誰都好,該趁早離開的是我。 ——by Leacy(點播時間:2016/3/31 下午 12:45:42) 親愛的 Leacy: 有時候自以為的對她好,反而讓彼此都成為孤島。 些時候說再見,比起說在一起更為困難。因為彼此已經相處一段很長的時間了,在關係裡面投入的時間,金錢還有兩個人過去曾經親密的模樣。 突然要說斷就斷,對彼此都是不容易的考驗。然而,當一段關係已經變質,或者已經和當初想的不一樣的時候,繼續這樣勉強地相處下去,對兩個人也是一種拖磨。 ​​歌詞的第一句就說:「到後來才發現愛你是一種習慣,我學會和你說一樣的謊」,習慣了有對方在身邊陪伴,有人一起吃飯,早上醒來的時候可以看到對方的側臉,傳訊息的時候,他總是在第一個等候。 可是這些習慣,會不會有一天變得「只是習慣」而沒有喜歡了呢?當兩個人都發現感情開始有點變質,為了維繫這段關係,維持本來的狀況,可能就會開始對彼此說謊。 (猜你想看:當愛充滿謊言,明明都是「不讓她知道比較好」,不同的說謊為什麼不一樣?) 圖片|Photo by RODNAE Productions on Pexels 我們來想像一下 A 跟 B 在一起一段很長的時間。A 已經覺得感情裡面剩下習慣了,好像對彼此都已經沒有愛了。 當 A 說:「我愛你」的時候,B 聽到了,可能覺得很開心。但是 B 其實心裡面默默的或許也已經知道 A 已經對自己沒有愛了,兩個人目前只是維持著假象的和平,兩個人其實就是在說著一樣的謊。 A 說的謊:「其實我不愛你了,但是我還是說我愛你。」 B 說的謊:「其實我知道你已經不愛我了,但是每當你說你愛我的時候,我還是假裝自己相信了。」 兩個人「共謀」一起去說這個謊有什麼好處呢?至少身邊有一個人陪伴,至少在孤單的時候,還有人可以依靠,但是其實他們心裡都知道,這樣的日子是無法長久的。 我第一次看到十一郎這段歌詞的時候,本來是這樣想的,但後來發現其實還有另外一個角度的解釋。 以 Leacy 的故事來說,或許在女友的心裡面,早就已經知道自己要的並不是 Leacy 這個人,只是一個「有人能夠陪」的關係,這個陪伴的人是誰都無所謂。 但她卻要演出在這段關係裡面非常需要 Leacy,甚至會以死相逼,並不是因為自己太愛 Leacy 了,而是因為太害怕一個人孤單了。 或許她早就嗅出來,Leacy 疏遠的那種感覺;或許他很努力的想要讓自己變好,希望關係有未來。只是當時她繼續用以前覺得有效的方式,來維繫這段關係。 (延伸閱讀:「我這麼做是為你好!」威脅與勒索並不是愛,破解情緒勒索者的慣用台詞) 圖片|海苔熊 提供 心理學 OK 繃 關係中衝突的輪迴形成慢性的壓力。 女友感覺到關係可能會結束。 女友拿生命作為賭注。 Leacy 心軟,重修舊好不分手了。 女友得到增強,原來這種方式可以讓對方留在自己身邊。 Leacy 得到增強,原來順著對方的情緒勒索,悲劇就不會發生。 女友溫柔回應,甜蜜期可能會維持一段時間 等到下一次對方在說出一些有可能會結束關係的話題,甚至是當女友感覺到會被拋棄的時候,同樣的行為同樣的事情可能會再次發生;劇本從這裡就開始不斷的輪迴,長久下來就會累積成一種心理上面的疲累。 在心理學上面有兩種壓力,一種是「即時性的壓力」,比方說老闆突然交辦你一個很大的業務,然後你可能要花很多心力去處理它,並且很害怕自己會做不好; 另外一種是「長期的壓力」,這個長期的壓力可能平常你沒什麼感覺,但隨著時間他會越來越重,越來越重。 (同場加映:心理測驗|8 種隨筆塗鴉,透露現在的你,真正的壓力來源是什麼) 圖片|Photo by Snapwire on Pexels 之前一個前輩跟我分享了一個小活動,我們來玩玩看!下列兩個選項,你會選哪一個執行? 第一個選項:拿一本書,但是得拿著 10 分鐘不可以放下來。 第二個選項:拿 12 本書,但是拿這 12 本書,你可以在 1 分鐘之後就放下來休息,然後等到你休息夠了再拿起來。也一樣要拿 10 分鐘。 我們先前進行活動時,很多小朋友都會覺得第一個選項「拿一本書」比較輕鬆,所以就選擇了第一個。 結果,那些拿一本書的小朋友大概在第 3 分鐘到第 5 分鐘之內就開始哀哀叫,因為要把手一直放在半空當中,然後不可以讓那本書掉下來,這件事情本身也是一種很辛苦的考驗。 後來,前輩就跟大家分享說,就算是一本書的重量,也有可能讓你覺得疲憊,只要它持續一直在那裡,你就有可能會扛著這個重量,繼續讓自己感到痛苦。 而且最可怕的是,你可能會覺得:「我並沒有承擔什麼壓力啊!其實好像也還好啊!」相較於旁邊那一個拿 12 本書的人,我這一本書算少的吧? 我們把上面這個活動延伸到這個故事當中,你就會發現,其實當一個人累積了一段關係中小小細微的壓力夠長的時間以後,就像是這一個拿一本書的小朋友拿了 10 分鐘甚至 20 分鐘。 在別人的眼裡可能會覺得:「欸,好像並不算是很大的壓力啊,都已經這麼久了,你應該也習慣了吧?」可是正是因為這個習慣產生了巨大的壓力。 圖片|Photo by Matheus Bertelli on Pexels 「可是我真的不夠勇敢,總為你忐忑心軟。畢竟相愛一場,不要誰心裡帶著傷」 其實,只要你開始去愛,你心裡就一定會帶著傷。 這裡的傷分成兩個,一個是過往你在其他的經歷當中所遭逢過的傷口,包含你和前任你和原生家庭之間的關係,早期一些長輩朋友之間的相處都有可能是你的舊傷口; 另外一個傷是兩個人相處的過程當中,或多或少都有些時候,你會讓對方失望,或者對方要期待你做某件事情,你沒有做到,這個彼此失望的過程也是一種傷口。 但對彼此失望,其實反而是一件好事,我們可以透過「我對你失望一點,你對我失望一點」,慢慢的去調整彼此對於對方的期待。 那些表面上看起來善良的選擇,不一定能夠帶來美好的後果,而那些帶來美好後果的,或許一開始是狠著心,做出一些困難的選擇。 當你覺得很徬徨,不知道該怎麼辦的時候,你可以聽聽自己心裡面真正的聲音是什麼?你可以問自己說我該離開他嗎? 當你問完這句話,內心冒出的第一個答案,或許就是你真正的想法。 October 19, 2022 at 10: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ErcKjaT

2022年10月18日 星期二

別再使用「欲擒故縱」追求術:曖昧關係裡,已讀不回真的好嗎? https://ift.tt/lkYxANW 「已讀不回」能讓曖昧增溫,還是扼殺戀愛中的幼苗?又或者結果吸引到「錯的人」到生命裡呢⋯⋯? 文|薰 以前曾在 YouTube 上看到一個廣告,內容是有關女孩在心儀的學長傳 LINE 時的種種小心思,像是已讀不回想讓對方焦急,或是假裝自己很忙排不出時間等等。 而我看到已讀不回的那段的時候,只覺得好氣又好笑,傻氣又可愛的女孩啊。 我記得曾經有一陣子,常常聽人說女生回訊息不要秒讀秒回,要放著不看,或是乾脆已讀不回。 至於原因,五花八門。有的說這樣女生才能自抬身價,也有的說「不容易得到」男人才會珍惜,但不管原因為何,我實在不能認同。 聊天這種事,不就是有來有往才有意思嗎?一天到晚已讀不回或是不讀不回的,那不叫聊天,那叫玩放置遊戲。 讀者創作 薰 以下簡單提及三點為何不該已讀不回的原因,不知是否能讓堅持已讀不回的女孩們改觀。 圖片|Photo by cocoa on PIXTA 已讀不回,就像假裝若無其事 首先,假設是你先傳了訊息過去,卻在對方回覆後故意已讀不回,一開始可能還好,但次數一多,對方自然也會覺得不耐煩。 若是把這個情景轉成兩個人面對面聊天,這就好像你拍了拍對方的肩膀,卻在對方回頭時假裝若無其事,這不是莫名其妙嗎? 而若是對方先傳訊息過來,你已讀不回,一次、兩次⋯⋯漸漸地,你就會發現對方越來越少傳訊息過來了。 原因也很簡單,基本上,沒人喜歡熱臉貼人家冷屁股,你一直不給回應,那自然就沒有下次了。 (同場加映:「慢回的他,在想什麼?」12 星座已讀不回,背後隱藏的意思) 已讀不回,容易讓人打退堂鼓 再來,已讀不回可能會讓原本對你有興趣的人,打退堂鼓。 比如說,一個對你有點喜歡你的男生,小心翼翼地發了訊息給你,卻被你已讀不回。或許他能越挫越勇、力爭上游,但大多數的人,在被打槍幾次後就會黯然放棄,並認為對方一定不喜歡自己才會一再地已讀不回。 這就好像是一個害怕玩水的小朋友,好不容易鼓起勇氣穿上泳衣戴上蛙鏡,準備踏出第一步了,結果海浪就這麼無情地拍了過來,把他嚇得不敢再靠近水邊一步。 而這時候,若是你其實也有點喜歡他,就這麼親手推走了自己喜歡的人,那不是很可惜嗎? 圖片|Photo by Miu Kohinata on PIXTA 戀愛中的小手段,可能本末倒置 最後,可能後果也是最嚴重的一點,你反而會喜歡上深諳此道的人。 若是這人只是單純知道你的小手段,而且他願意遷就你,那就不算什麼大事。可若是遇到的是個花花公子,那事情就不好了。 他可能早在前幾段感情中經歷過女生這種已讀不回的手段,所以早已應付地得心應手。因為在他看來,只要假裝足夠耐心、假裝真的因此而焦急,女生就會暗自竊喜,覺得這個人很喜歡她,然後漸漸越陷越深。 等你回不了頭的時候,才知道那一切都是假象,可是,已經來不及了。 而如果事情真的發展到這種地步,你可能會得到一場不甚滿意,甚至是痛苦的感情。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原本你以為的絕佳利器,最後可能反過來變成別人傷害你的凶器。 “All is fair in love.”這是一句英文俗語,意思是在戀愛中耍什麼手段都是合理的,但若是因為已讀不回讓喜歡的人灰心喪志,或是讓沒那麼喜歡你的人趁隙而入,那不是本末倒置了嗎? 作者介紹|薰,喜歡聽故事,也喜歡說故事,希望能把自己的想法以更好的方式呈現出去,也希望能聽到更多不同的想法,今天,也是閱讀的好日子。 October 19, 2022 at 12:30A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lkYxANW

「因為你值得,所以我們存在。」女人迷手帳 time to start 陪你玩時間,活出精彩一年 https://ift.tt/94VBnJX 這是一本不需要你填寫得完美的手帳!人生本來就有諸多不完美,而我們需要的是擁抱真實、接納自己,從中感受到真正的自由~ 「女人迷想要你相信,你就是值得這麼美的手帳。」——女人迷創辦人 張瑋軒 每到年末,就是品牌手帳百花齊放、競相推出的白熱化時節,而其實在台灣原創手帳選擇相對稀少的六年前,女人迷就開發出了第一本的自有品牌手帳。 源於對讀者群的深入觀察,並以貼合使用者書寫習慣與充滿質感的設計,女人迷手帳在當時以歐日品牌為主流的手帳市場中,是個獨特的存在,一上市便成為女人迷電商中最熱門的商品。 即將邁入第七年的女人迷手帳,在今年還收到了來自西班牙與荷蘭的海外訂單,成為許多使用者每年都必須擁有,代表著台灣文化與生活質感的手帳品牌。 做一本擁有真實生活感的手帳 創辦人瑋軒談到,女人迷當初開發手帳的起心動念,源自於某一年逛誠品手帳展,看著遠從日本、歐洲而來,設計精美的手帳逐一映入眼簾,當下飛過腦中的念頭是:為什麼台灣沒有屬於自己的手帳? 手帳是根基於時間,每日陪伴使用者的生活物品,而生活的累積就成為文化。 像是台灣的本土節日與節氣、以及符合台灣生活習慣的使用格式,這些對使用者來說都是很重要的手帳元素,然而當時卻沒有見到台灣手帳出現在展台,成為消費者的選擇,這是非常可惜的事。 女人迷手帳是在這樣的理念下誕生的。 (延伸閱讀:女人迷 2023 手帳|團隊真心話:每年製作不容易,就是想陪你走過每一天,更好地成為自己) 跟時間玩耍,展現人生自由 作為一本貼合台灣生活文化的手帳,除了包含台灣節日與節氣之外,女人迷手帳還有許多獨有設計,像是特別標示了「國際女性科學日、世界人權日」等,切合女人迷理念的特別節日。 除了讓手帳成為生活管理的工具,女人迷更在意的,是讓使用者設計自己的人生與生活,展現真正的時間自由,因此每年的女人迷手帳都有不同的命名,但共同點都與「時間」有關。 2023 年的手帳名稱是 「play with time」,起源於希望使用者能夠透過手帳的專屬設計,好好的與時間玩耍。 「而不是被時間玩」瑋軒笑著補充。 (猜你想看:張瑋軒行筆|2 招時間管理術,幫你減少壓力、發揮最大潛力!) 原創格式,讓使用者設計生活 在女人迷心中,手帳的意義不僅是文具,而是做為一個代表時間與空間的載體,因此 play with time 裡有女人迷專屬的行事曆格式: 無論直書或橫書,或是當成一張空白的畫紙作為塗鴉,都能夠隨心所欲的使用, 因為女人迷在意的,是使用者成為掌握生活的主人,而不是依照手帳給出的既有格式,填入自己的生活。 今年的手帳中融入了「設計習慣」的概念,讓使用者在翻開手帳的初始,就能預先想像自己新一年的理想樣貌; 跟著手帳提示,填入期待的生活節奏與習慣,透過日常的細小累積,讓手帳作為一種溫暖的陪伴與叮嚀。 (同場加映:生活整理術|現在開始,用這三個手帳筆記法拿回生活主導權) 不追求完美手帳,只需要真實人生 女人迷曾經收到手帳購買者的回饋是,因為手帳太美,怕寫壞了所以遲遲不敢下筆,或是擔心自己沒辦法好好善用手帳,將它寫好寫滿。 而女人迷想告訴大家的是:「請你相信,你值得這麼美的手帳。」 瑋軒提到許多讀者說過,女人迷陪伴著他們從沒自信到有自信、從失戀到最終知道自己是誰、從女孩成長到女人。 對很多人來說,女人迷的意義一直都在於「陪伴」。 人生本來就有諸多不完美,而我們需要的是擁抱真實、接納自己,從中感受到真正的自由。 這是一本不需要你填寫得完美滿分的手帳,從到達使用者手中那刻起,它就成為了人生故事的現在進行式,有著真實而自在的新生命。 歡迎加入女人迷臉書手帳社團,一起和時間快樂玩耍、掌握精彩人生! 女人迷 2023 play with time 手帳 October 18, 2022 at 09: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94VBnJX

拿 A+ 卻進不了實驗室的女高材生,諾貝爾化學獎得主 Carolyn Bertozzi 的傳奇故事 https://ift.tt/rXvdK3e 女性諾貝爾獎得主 Carolyn Bertozzi ,過去曾是拿 A+ 卻進不了實驗室的高材生,儘管在科研路上因性別而遭遇重重阻礙,她仍不依不撓、用畢生堅持來證明,一個人的優秀,無關性別。 文|George 今年科學界的盛事「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已於 10 月 5 日出爐,很高興此獎由頂尖的科學家們:美國學者 Carolyn Bertozzi、美國學者 Barry Sharpless,以及丹麥學者 Morten Meldal 共享殊榮。 每當筆者點開女性得主 Bertozzi 的受訪影片,從她的口吻和肢體語言中,總能感受出自信、亮麗、衝勁滿滿的一面,殊不知她是撐過了滿佈歧視的荊棘之路,才獲得這項殊榮⋯⋯。 圖片|Nobel Prize @ Twitter 叮咚,您的諾貝爾獎請簽收 凌晨 1 點 43 分,一通電話,將美國史丹佛大學的化學家 Carolyn Bertozzi 從睡夢中吵醒。 「您有 50 分鐘的時間清醒一下,接下來您的生活將迎來巨大的變化!」諾貝爾獎執行委員會的人員親切地告知她,您獲得諾貝爾獎了! 喜從天降,但 Bertozzi 被要求暫時封鎖消息,只能偷偷與最親近的家人分享喜悅,於是她悄悄撥了通電話,給 91 歲的年邁父親,老父親興奮極了,這可是世界級的榮耀。 Bertozzi 的研究領域橫跨化學與生物科學,近年特別專注於細胞表面醣分子相關研究(Cell Surface Sugars),應用於治療癌症、肺結核,甚至是近年造成嚴峻疫情的 Covid-19。 未來對於人體免疫、腫瘤相關疾病的新型診斷與治療,將很有幫助。 儘管 Bertozzi 在化學與生物科學的研究領域大放異彩,如今更受到諾貝爾化學獎的肯定,然而,她的科學研究之路,卻總是在對抗某些難以名狀的——充斥著性別歧視的敵意中,連滾帶爬撐了下來。 (延伸閱讀:百年諾貝爾文學獎僅 14 位女性得主:女性寫作辛苦,是因為少了這些支援) 圖片|Photo by Ron Lach on Pexels 貼一張海報,遮一點歧視的目光 回顧 Bertozzi 的童年,她成長於美國麻薩諸塞州,在三姊妹中排行第二。 父親作為麻省理工的物理學教授,認為三姊妹都會上大學是毫無疑問的事,而她們也確實做到了,不過,夢想中的大學卻不如夢想中美好⋯⋯。 1980 年代後期,大約是 Bertozzi 進入哈佛大學就讀的時代,女學生通常只佔全體學生的 10%,當時的學術界充斥著性別歧視,對女性的敵意更是赤裸裸的。 Bertozzi 在某次訪談中提及,當時唯一的女教師,總是其他老師們私下閒聊時,成為每一個笑話的焦點,為什麼呢? 因為在當時美國所有化學相關的研究領域中,有機男(Organic guys,泛指當時研究有機化學的男性學者們)是出名的大男人主義,性別歧視的情形也最嚴重。 負面影響自然而然,從教師端波及到學生端,這種「陽剛」的歧視似乎充斥在所有地方。 例如:某天有人喝醉酒跑到 Bertozzi 的宿舍樓下脫衣服,半裸著大吼大叫,又或者女學生被協助課程的助教,用一些令人不舒服的方式對待,這些侮辱屢見不鮮。 Bertozzi 曾嘗試每個月辦一次女生聚會,讓系上所有的女同學可以彼此打氣,在那個網路還不盛行的年代,她們甚至親手製作海報宣傳,這個聚會就像小小的燈火,讓居於弱勢的人們得以相互取暖、稍稍喘口氣。 「即使如此,我還是喜歡有機化學。」Bertozzi 充滿熱忱地說道。 (猜你想看:第一位拿下諾貝爾獎的女性的傳奇人生!《居禮夫人:放射永恆》:我這輩子,都在追尋新事物) 圖片|維基百科 A+ 成績的學生、C- 待遇的環境 無情的現實又狠狠賞了一巴掌,「我有一門課的成績是 A+,這意味著我在多達 400 人的課程取得最高分,但我依然無法加入任何一間有機化學實驗室。」Bertozzi 無奈又沮喪地如此說道。 很奇怪,拿著 A+ 的成績單,卻敲不開任何一位教授的大門,Bertozzi 找不到願意收留她的教授,這也意味著她無法進一步學習任何實驗的技巧。 現在看來,Bertozzi 受到的待遇真是一件弔詭的事。 放在臺灣來看,這就好比有一位在頂大就讀,而且拿下書卷獎的頂尖學生,挨家挨戶敲著系上每一位教授辦公室的門,說著希望可以加入教授的實驗室做研究。 正常來說,大多數教授肯定很樂意,邀請這位聰明的學生加入自己的團隊,但她卻不約而同被系上所有的教授婉拒,如此難以置信的事就在 Bertozzi 身上真實上演。 「我只能絕望地認為,自己無法成為一位有機化學家。」Bertozzi 遭遇的逆風強烈到令人挫敗。 只因為女性的身分。 (同場加映:新冠疫苗怎麼來?致力 mRNA 研究的女科學家卡利科:我曾想像自己能治療所有疾病) 圖片|達志影像 美聯社 為求發展而出走,成就一面金獎牌 為了尋找可以讓女性一展長才的地方,Bertozzi 在多方探詢之下,選擇前往另一間可以讓女性的身分,不再成為桎梏的學校——柏克萊加大(UC Berkeley),完成她的化學博士學位。 儘管一路波折,她終究闖出了自己的一片天。 回首她的每一個抉擇,不難發現她總是遵循三個致勝原則: 選擇自己所愛的夢想,撐下去! 判斷自己身處的環境,不行?那就果斷改道。 先不管自己好不好,總是拉別人一把。 Bertozzi 選擇了科學研究之路,一如她的父親,這是她的夢想,不管怎麼苦,她都會撐下去。 但她也是個善於審時度勢的決策者,畢竟夢想也要有養分才能發芽,當她發現環境真的太糟糕,她不會執著,她勇於放棄手上握著的,徑直跑向下一個機會,一如她毅然決然離開自己熟悉的哈佛。 最後,Bertozzi 不是成了諾獎得主才樂於助人,早在她成名之前,她就很積極幫助,和她一樣深受歧視所苦的女同學,而當上教授之後,她也特別重視怎麼提供女學生更友善的資源與環境。 如今,身為一位科學家,她是史丹佛大學最閃亮的一顆星;身為一位企業家,她正著手籌備自己的第十間公司。 而作為一位女性諾貝爾獎得主,她將自己在求學路上的艱辛化作養分,鋪撒在時至今日,對於性別平等觀念仍舊有些貧瘠的學術土壤上,盼能幫助更多女性研究員與科學家,美麗的綻放。 作者介紹|George,熱愛行為經濟學與認知科學,喜歡各種非理性的行為實驗,平時也關注企業永續、淨零轉型等議題,曾任永續管理顧問,現為新手部落客,經營自己的小天地:George 的私房筆記、George 的數據讀心術。 參考資料| 1. Nathan Collins And Taylor Kubota (2022) Stanford’s Carolyn Bertozzi wins Nobel in chemistry. 2. Standford News (2022) Congratulations from the Farm and beyond. 3. Andrea R. Maestrejuan (2003) Oral history interview with Carolyn R. Bertozzi. October 18, 2022 at 08: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rXvdK3e

2022年10月17日 星期一

為你挑劇|《非常律師禹英禑》成為一個可愛的人,需要友善的環境 https://ift.tt/pziA4Ex 現實有它不近人情的一面,因此要成就一個可愛的人,周遭環境的友善及包容是非常重要的,就像禹英禑身處充滿溫暖和愛的人際網絡,才能讓她在一次次的挫折中,依然保有原本的樣子。 如果要討論一齣劇如何留住觀眾;我想最重要的會是有個形象與角色設定吻合,同時具備討喜及擁有觀眾眼緣的演員。 會這麼說,是因為要不是主角禹英禑真的太可愛了,我可能差點就要放棄《非常律師禹英禑》這齣劇。 所以,膚淺的我是為了禹英禑的可愛看了下去,然後才走進了這部輕鬆與內容深度兼具的好劇。 非常律師的劇情非常簡單扼要,在述說一名身世與法律牽絆在一起的自閉症律師的職涯之路,也可以看成是一個未經世事的孩子在接受社會的洗禮後,逐漸蛻變,進而適應群體社會的過程。 圖片|《非常律師禹英禑》劇照 可愛有很多種像樣貌,如果說撇開外表的話,禹英禑的可愛是哪一種呢? 關於這個答案,我想到了非常律師裡面一段非常能代表禹英禑的一個場景。 在辦公場域的電梯裡,律所的代表韓宣榮與禹英禑先後走了進去。 「禹英禑律師,狀況都還好嗎?能不能適應的來?」代表不經意的向禹英禑表示關心。 「我有煩惱,但那是我私人的問題,不太方便跟妳說。」 「律所裡律師的煩惱,就是整間律所的煩惱,那麼也是我這位代表的煩惱,妳說看看吧,沒有關係的。」代表表現出更真切的關懷。 禹英禑漫不經心地說起:「接吻的時候,如果要避免碰撞到對方的牙齒,就必須要把嘴巴張開,可是把嘴巴張開就不太好呼吸。那是否有辦法在接吻的同時保持呼吸,這是我的煩惱。」 緊接而來的,是代表一時不知如何應對的尷尬,而反觀禹英禑則是依舊自在的四下張望,等到電梯開門後,得體的打了聲招呼後就逕自離去了。 (延伸閱讀:《非常律師禹英禑》影評:讓人「感到孤單」的戀愛,還要繼續下去嗎?5 道人生選擇題) 圖片|《非常律師禹英禑》劇照 禹英禑所擁有的就是這種可愛,那是如同孩童般純粹的樣子, 她們對於人際互動間的政治與分寸還尚未熟捻,使她們能在社交行為中展現出一種超然、無所畏懼的感覺,搭配上她們本性中的純良,以及對任何事物都認真、都專心致志的態度。 這幾項因素的相互結合,構成了一種樸實的美: 那是一種難以言喻的美。若有幸偶然遇見了,當下可能會讓我們有種招架不住的錯愕感,但沈澱下來後,會驚覺「那似乎才應該是做為一個生命該有的樣子——單純、簡單、乾凈。」 圖片|《非常律師禹英禑》劇照 事實上我們大多數人都曾有過上述的狀態,只是隨著我們所處環境與際遇的不同,在逐漸成熟以及逐漸掌握社會的規則與秩序的同時,慢慢的也就遺忘了。 但我相信,只要我們還存有欣賞這種美的能力,就說明我們的內心對最原本的自己還是有所眷戀的。 有的時候現實是調皮的,它不會給予我們想要的土壤,滋養我們去發展我們想要的樣子; 而一個可愛的人,要能夠持續保持自己原本的樣子,是非常需要周邊環境包容的。 在「非常律師」的劇中,禹英禑能夠維持這樣美好的樣子,讓我們發現她的可愛,其實更多是受惠於她周遭的朋友、上司、同事、戀人以及父親。 可愛的禹英禑擁有了很多常人渴望卻不容易得到的事物。 一位笨拙卻重視義氣的朋友、一位明理容許下屬犯錯的上司、一位明白人際分寸具正義感的同事、一位懂得欣賞禹英禑美好樣子的戀人; 還有,一位把女兒放在自己生命首位,卻也懂得尊重女兒自主性的父親。 某個層面上來看,禹英禑是個幸運的孩子。 處在一個包容、友善的環境中,得以自在的發展自己的適性,挫折來襲時,也能有相對應的人能夠給予支持與協助,這都是相當重要的環境因子,支持著禹英禑維持這麼美好的狀態。 (猜你想看:《非常律師禹英禑》影評:幸福來自於,你開始欣賞自己的特別) 圖片|《非常律師禹英禑》劇照 最後,讓我們回到整個話題的開端, 我一開始會有想放棄「非常律師」這齣劇的念頭,是因為,我覺得這齣劇有點美好的太不真實了,觀看前幾集的時候,我不斷地在否認有這麼美好的人、事、物實際存在。 這樣負面的解讀,也與我當前的生活狀態有關,過於忙碌的生活,有的時候會讓我們不自覺的憤世嫉俗了起來。 但隨著走進並且深入「非常律師」的劇情,我開始能跳脫眼下生活的焦躁,找回自己原本想要的樣子。 承著我們前段所提及的,要成就一個可愛的人,周遭環境的友善及包容是非常重要的。 而我們既是一個需要環境的獨立的個體,也同時是環境組成的一部分,那麼塑造一個友善且具備包容度的環境,對於我們來說就是相當重要的使命。 叔公期許自己,也希冀讀者們都能夠成為一個可愛的人,共同塑造一個友善的環境,包容更多元的人、事、物,讓一切美好的事情都能夠真實的在生活中發生,而不僅僅存在在影視作品中。 (同場加映:為你挑劇|非常律師禹英禑:淺談自閉症譜系、南韓墮胎禁令修法,那些跋涉中國墮胎的女性們) 圖片|《非常律師禹英禑》劇照 October 17, 2022 at 10: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pziA4Ex

內褲怎麼洗?不隔夜、不陰乾,漂白水比例這樣抓,6 招還你乾淨小褲褲! https://ift.tt/gqaLEyO 明明才剛換新的內褲,私密處卻又開始生病了嗎?也許是你的清洗方式錯囉!看看下面 6 招內褲清潔小撇步,幫自己找回乾淨小褲褲! 真正的時尚愛好者除了要會買衣服之外,也要學會保養衣服,因為這不僅能延長衣服的壽命,也會直接影響到你、我的健康。 特別是最私密的內衣褲更是如此,像是如果內褲長時間處在髒汙的狀態,不僅會引起私密處異味的情況發生,也會造成反覆性的尿道炎、婦科病變的疑慮,所以儂編今天就要告訴你 6 個洗內褲的正確方法! 圖片|Photo by Karolina Grabowska on Pexels 不要隔夜洗 為了貪圖方便,許多女孩都會把髒衣服的量累積到一個程度,再一起清洗。但你知道嗎?內褲絕對不能隔夜洗! 因為細菌是會呈倍數增長的,長久下來陳年細菌會直接住進纖維裡面,這樣就算之後洗得再勤,也沒辦法完全把內褲洗乾淨喔~ 圖片|Pinterest 1:1000 再來是在洗衣服之前,一定要把內衣和內褲分開,不要讓彼此的細菌交叉感染。 再來則是用稀釋過後的漂白水浸泡半小時,在這邊的比例是漂白劑和清水1:1000,然後浸泡約 10 分鐘殺菌,所以建議選擇沒有過度染色的內褲為佳。 (延伸閱讀:上班族女性必吃 8 種莓果!藍莓枸杞護眼、蔓越莓照顧私密處,葡萄有益大腦健康) 圖片|Pinterest 沖乾淨更重要 再來是先把內褲上的漂白水沖乾淨,然後再以冷洗精搓洗,每一件搓洗約 3 ~ 5 分鐘,特別是直接接觸到私密處的內褲底部,更需要特別花心思。 除此之外,有另一個重點是大家常常會忽略的,就是沖洗乾淨比洗乾淨更重要,因為如果沒有用流動的活水把上面的清潔劑沖掉,即便你一開始搓到手抽筋也是枉然。 圖片|Pinterest 水煮15分鐘 若還是擔心內褲會有洗不乾淨的問題,還有另一個偷吃步就是在洗完之後,把內褲丟到滾燙的清水裡煮 15 分鐘。 這個道理就像許多媽媽會將嬰兒奶瓶和奶嘴煮沸消毒一樣,透過高溫殺掉我們肉眼看不見的細菌。 (猜你想看:擺脫尷尬煩惱!59S 推出內褲消毒收納袋) 圖片|Pinterest 不要陰乾 洗完之後,下個步驟當然就是曬衣服囉!延續高溫殺菌的概念,盡量把內褲拿到室外曬太陽利用紫外線殺菌。 避免把內衣曬在陰濕的室內,以免因為潮濕而使內褲上的黴菌、細菌量上升。 若真的曬不到太陽,建議使用烘衣機、熨斗或是吹風機高溫殺菌。 (同場加映:【成人展攝影紀實】 慾望展場的祕密:躺胸、接吻、原味內褲) 圖片|Pinterest 正曬至上 再來則是很多人擔心,內褲在陽光下曝曬會造成衣物褪色、受損,但其實把內褲翻曬反而會讓空氣中的灰塵、細菌沾染在內褲上。 這樣就等於前面的努力都前功盡棄了,成為另一個間接引發婦科發炎的原因。 ​​​​​​​圖片|Pinterest 原文出處:內褲清洗方式別搞錯!專家教你6招,不可隔夜洗、用 X 的最乾淨! 延伸閱讀(以下連結將導至站外) 連洗衣機都洗不掉的臭味怎麼辦?這5招教你夏日依舊香噴噴 內衣到底能不能丟洗衣機?8大常犯的清洗問題,原來內衣壽命不在於洗而是怎麼曬 October 17, 2022 at 08: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gqaLEyO

心動的瞬間沒有邏輯!脫口秀演員瑞恩 X 作家劉中薇對談 https://ift.tt/OLrP1J0 「以前覺得相愛是要膩在一起,現在覺得理想關係是我們能是彼此,也能是個體。」女人迷原創節目「女人的多重宇宙」與 I-PRIMO 共同邀請到脫口秀演員瑞恩與作家劉中薇,暢談自己的親密關係,並且一起學習如何在關係裡製造幸福瞬間! 心動是毫無邏輯的瞬間,比如早餐店的草莓果醬吐司加顆蛋,比如前一秒覺得他滑稽可笑,下一秒卻因為他的一個微笑怦然不已;又比如,對方輕輕說出那句「你願意嫁給我嗎?」 此次女人迷原創節目「女人的多重宇宙」,攜手女人迷之友——日本婚戒品牌 I-PRIMO,邀請到脫口秀演員瑞恩與作家劉中薇,在女人迷總製作人婉昀的主持之下,談談他們在人生不同階段裡對親密的想像,更談如何在關係裡擁有幸福感,也保有自我—— 原來最幸福的關係,不是與你天天膩在一起,而是在互相擁抱之後,謝謝你還可以是你,我也可以做我自己! 心動的瞬間不可理喻,卻又如此自然而然 婉昀開場便引述哈佛大學長達 75 年的研究,提到人要活得幸福快樂,最重要是擁有良好的關係,而與伴侶的親密關係便是其中一環。從相遇到確認關係、求婚、共同生活⋯⋯每個人在關係中不同時刻,都有各自幸福的瞬間。 劉中薇與瑞恩兩人各有伴侶,且分別處在不同階段。已經結婚十年的劉中薇笑著分享,遇到先生當下就覺得對方是對的人,於是四個月就閃婚:「其實我大概知道我是什麼樣的人、我適合什麼樣的人。所以我看到他的瞬間,就覺得是他了。」 而瑞恩與另一半則從同事開始,漸漸開始習慣對方的陪伴:「因為他剛好陪我經歷我父親過世的那段時間。當時我很難馬上進入另一個承諾的關係,但他也沒有想要確定關係,僅僅陪在我身邊,就給我很大的支撐。」於是陪伴直到某一天,她開始意識到,已經無法想像沒有對方陪伴的生活。 關係的開始,可以單刀直入,也可以細水長流。然而說起來兩人對伴侶心動的瞬間,卻都魔幻得可以。 明明前一秒覺得對方非常幼稚,然而一起走往星巴克的路上,劉中薇就莫名的心動! 瑞恩也笑著說,自己還曾跟伴侶說「誰跟你在一起誰倒楣」,下一秒就因為伴侶到大橋頭幫她買油飯而心動不已,甚至大喊:「我覺得我太容易把自己嫁掉了!」 原來,婚還可以這樣求! 伴侶之間確認關係,往往各自有不同儀式,也許是在一頓精緻晚餐後,對方拿出戒指向你求婚;也可能,是喝完啤酒後他順手扯下拉環,問你願不願意共度餘生。 一如日本婚戒品牌 I-PRIMO,曾在許多幸福的求婚場合裡,成為見證戀人們許諾彼此的重要信物,對人來說,戒指一對,象徵著互許終身的伴侶,彼此間無止盡的愛意。 對劉中薇與瑞恩來說,戒指也有什麼特別的含義嗎? 劉中薇回憶起先生求婚的片段,當時兩人才聊天聊到一半,對方就從腰上抽出皮帶,用皮帶上的扣環向她求婚,讓她好氣又好笑道,「超級沒誠意,但又超有創意。」 瑞恩則是尤其喜愛透過戒指確認關係,「我非常喜歡讓交往的人送我戒指,」瑞恩笑著說:「因為我還滿享受被套牢的感覺。」 他打趣道,在關係確認的初期,自己就曾三番五次的暗示對方,手上有點空囉。 因為對他來說,戒指就像是為心定錨:「它讓我知道,我不是一個人。」不論人到何處,套上戒指,你知道心之所在。 也因此每當他感到焦慮、緊張時,總是會習慣性摸一摸手上的戒指,讓自己知道,還有一股力量和愛在支撐他。 儘管現在瑞恩與伴侶還沒步入婚姻關係,但在他心中,伴侶為自己戴上戒指的那一刻,就代表雙方已將自己的承諾給了對方。 圖片|I-PRIMO 獲得幸福感的百種方法,第一種:每天用力抱一個! 與對的人在對的關係裡,我們總是能找到自己最舒服的姿態,也更加意識到,幸福未必需要刻意營造的驚喜,而是每一個能和你相處的時間,就是幸福。 譬如對瑞恩來說,幸福是每天早上起床,與對方互相說一句「我愛你」,接著為對方做早餐,兩人在餐桌前專注於彼此,聊著各自的生活。 幸福也可能像是劉中薇那樣,在婚後多年,偶爾仍保有自己的空間,在家裡附近的麵館,一份青菜一份鵝肉,靜靜吃完一碗麵。 「我以前覺得,理想的關係是兩個人黏膩在一起,什麼喜怒哀樂、生活瑣事都要跟這個人共享,」瑞恩說:「我現在只覺得,理想關係是可以是彼此,也可以是個體。」 要在關係裡獲得幸福,兩人都認為馬上可以開始的方法,就是去擁抱身邊你愛的人,感受並珍惜當下的情緒。 儘管只是短暫的擁抱,卻能讓幸福成為永恆。正如 I-PRIMO 所蘊涵的意義,在每個套上戒指的瞬間,不只是紀念當下的告白,更是深深地、許諾未來。 同場加映| 如何在關係裡獲得幸福?讓你有幸福感的時刻是什麼呢? 別忘了讓每個生活的枝微末節,都成為你心動幸福的細節 >> 戴上 I-PRIMO,讓幸福一直都在   文|JT October 17, 2022 at 03:48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OLrP1J0

2022年10月16日 星期日

《台北女子圖鑑》影評:願做台北人,就須受淬煉,讓台北成就台北女生 https://ift.tt/ocYiA1R 《臺北女生》作者許菁芳評《台北女子圖鑑》,女人總是在愛情裡經驗最深刻的痛苦,也生長出最強大的力量。從麵攤男友、總監男友,到開放式關係——女人的力量是無論如何都要長的,差別只是在關係裡成長,還是在下一段關係裡成長。 自九月下旬上線以來,《台北女子圖鑑》已經成為話題焦點。不過,這部劇雖是眾所矚目,一開始卻是批評多於讚賞,隨著劇情發展,才略有扳回一城的支持聲浪出現。 影劇之好,是在投射裡顯現出真實來。人追劇,是為了要在劇裡看到自己,隨著人物的愛恨情仇,抒發在現實生活中壓抑的情緒,療癒在現實生活中未經驗完全的痛苦,再現生活中所企求的喜悅與樂趣。換句話說,投射之美是本於真實,也必須本於真實,才有投射的空間。 君不見政治人物看政治劇,會說其實我們生活沒那麼刺激,但連政治人物也愛看政治劇,因為劇裡的人物脫胎自現實生活而比現實生活更精巧。白宮風雲 (The West Wing) 裡頭的巴勒特總統 (President Bartlet) 是許多人心中最好的美國總統,因為他的自由論述脫胎自、而可直接適用於現實政治,但他的智慧、正直與幽默,卻是現實生活中政治人物難以企及。 《台北女子圖鑑》起手式受批評,是因為投射裡落不到現實。台北人不很像是台北人,台南人也不很像是台南人。這劇裡諸多台北人,有點看不出是哪裡的台北人?中永和的台北人與民生社區的台北人已經顯有不同,而天母的台北人相比於三重的台北人,絕對不是能夠放在同一個類別裡的台北人。 台北人裡的分類千百種:平平是私校、好學校,讀延平中學的台北人跟讀復興中學的台北人就不一樣,讀美國學校的台北人跟北一女數理資優班的台北人也不一樣。對於我們這些北上讀書求學、工作求職的林怡姍而言,心裡當然對於誰是台北人(而我不是台北人)有一份雪亮亮的明白,但劇裡的台北人令人捉摸不清,這台北人是哪一種台北人? 圖說|《台北女子圖鑑》劇照 這「哪一種」台北人的疑惑,挖深了,是另一個《台北女子圖鑑》的根本議題:圖鑑牽涉到分類,但劇的分類並不明確。 事實上,《台北女子圖鑑》本身的敘事方式,不容易讓觀眾看清它對自己的定位。這是一部女性成長的戲劇(因此是線性敘事),還是台北版的慾望城市(因此是人物寫真),抑或是如原本《東京女子圖鑑》的都會巡禮?劇要是好,可以以上皆是,但觀眾其實最害怕的是以上皆不是。也見得有人說,台北終究沒有東京那麼大,也沒有北京、上海大,所以難以做出同等級的故事。 此言差矣。任何社會必有其深層的階級結構與文化分野,而這些差異也必然會有某種地理區域的分佈。別的不說,台北捷運六條線,每條線有每條線的氣質(北捷擬人化)。台北的人口與土地面積不若東京是一回事,但台北所乘載的社會複雜度,不會亞於東京;起碼不會少到說不出一個年輕女子都會歷險的好故事。 於是,《台北女子圖鑑》行至四五集扳回一城,又獲好評的原因也很清楚。表面上看來,是因為林怡姍終於逐漸追上了桂綸鎂,在年紀與氣質上都變得有說服力。 但更深層的原因是,女性在愛情中成長的主軸終於清晰,細節逐漸落地,觀眾終於比較看懂了這是一部從都會感情關係裡談成長的劇。 圖說|《台北女子圖鑑》劇照 女人在感情裡的渺小會從兩個面向展現。第一是她嫌男友不夠好,第二是男友會嫌她不夠好。通常這兩種男友會交替出現。看似是兩種男朋友,但其實是反應女人內在的同一個問題。 林怡姍的麵攤男友說來沒什麼不好,努力願打拚、貼心有承擔,在台灣做小籠包都可以做到世界第一等,做麵店做到上櫃上市也不是不可能。 林怡姍不滿意的不是麵店男友,她不信任的是她自己,她需要比麵店老闆娘更大的頭銜,來彌補她還沒有克服的自卑。 圖說|《台北女子圖鑑》劇照 林怡姍的總監男友說來也沒什麼不好;要說控制,所有人在感情裡都想控制,要說自以為是,其實哪個男人沒有自以為是。總監男友那看似呵護實則控制,號稱幫忙實是貶低的行徑,在所有男人的缺點當中,也只是最普通的那一種。換句話說,若要因男人耍大男人而放棄男人,那真的只能放棄所有男人。 我想林怡姍痛苦的不是這個男人控制,而是氣自己沒有力量掙脫——最終她選擇了掙脫,掙脫是一種長力量。女人的力量是無論如何都要長的,差別只是在關係裡成長,還是在下一段關係裡成長。  圖說|《台北女子圖鑑》劇照 這麼說來,林怡姍做第三者(或者是第四者、第五者?),似乎也不令人意外。因為沒有信任自己值得一份完整的愛,所以允許自己擠入一份已經穩定的關係,在本來就沒有位置的地方,硬撐一種危險的平衡,又在陰影裡深感侷促與痛苦。 圖說|《台北女子圖鑑》劇照 每一次林怡姍的分手都有一段真心的眼淚,那眼淚不是為他人,確實是為自己:哭自己的渺小,哭自己的無能為力,哭自己為什麼沒有看得起自己。 不知道第六集、第七集的林怡姍,會走到哪裡?沒有暗夜哭泣,也沒有光明磊落的頂天立地。女人總是在愛情裡經驗最深刻的痛苦,也生長出最強大的力量。要做台北人,就要在台北受淬煉,讓台北成就人做一個台北女生。 《台北女子圖鑑》發展至此,或許可以從更後設的角度思考它的價值。這部劇的意義或許並不在於它本身,而在於它成為一個絕佳的文本,引起迴響,讓所有人都可以在那有問題的似是而非當中,以那「部份的真實」為基礎,開啟一個關於台北的討論。 《台北女子圖鑑》即使是雷聲大雨點小,也終究提供一股涓涓細流,每個人沖刷出一份屬於自己的台北記憶。每個人跟台北的緣分都不同。但有感受,就是緣分;《台北女子圖鑑》帶來的迴響,不如視為是我們飄居台北集體記憶的一部分。 畢竟,不可能會有單一一部電影能詳實紀錄你我的台北故事。對我而言,台北是《一一》裡隱約的台大校園,《女朋友・男朋友》裡的運動街頭,《美國女孩》裡逼仄的公寓,以及《海角七號》裡那一聲我操你媽的台北。 台北的故事扣人心弦,招人評論是因其涵納了眾人眾多心力與能量。人人都對劇裡描繪的台北有所不滿,那是因為人人都希望能在劇裡找到自己,期待關於台北的劇能說一段自己的台北故事。 台北的故事如今多了一篇關於女子的圖鑑。這是眾多台北故事的之一。我帶著尊重的眼光閱讀這一部作品;不因為這個故事精彩,而因為這是台北的故事,無論它好或壞,都將歸入關於台北的影史,也將成為我們的台北故事。 October 17, 2022 at 10:23A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ocYiA1R

2022年10月14日 星期五

為你挑片|《沼澤謀殺案》:你就是客觀事實!再多標籤,都不足以定義一個人 https://ift.tt/1L80fbX 《沼澤謀殺案》在優美詩意的沼澤中,透過女主角「沼澤女孩」奇雅驚奇的一生,帶出愛情、公平與追尋自我平靜的議題。 《沼澤謀殺案》是一部充滿詩意的電影,透過女孩奇雅的一生,細細描繪生存與自然、愛情與孤獨、霸凌與公平等議題。 北卡羅萊納州,在溼地的最深處,一位名為奇雅的女孩獨自生活。但人們不叫她的名字,不僅把她形容成各種變異的怪物,更稱之為「沼澤女孩」( “The Marsh Girl”)。她是小鎮的邊緣人,是外來者,是怪物,更是人們取笑並捏造故事的對象。 無法走入人群的她選擇獨居。她也曾有家庭,溫柔賢淑的母親,友愛的哥哥姊姊們,但他們無法忍受長年對他們暴力相向的父親,紛紛離開家園。只留下年紀最小的奇雅。 不被小鎮所接受的她,回到沼澤謀生,沼澤是她最好的老師,教她如何生存。但沼澤卻沒辦法教會她人情世故。她先後遇見了兩位男孩,經歷情感糾葛,又意外捲入了一起鎮上富家子弟的謀殺案,面臨殘酷訴訟⋯⋯事情的真相,究竟為何? 圖片|《沼澤謀殺案》劇照 2022年上映的《沼澤謀殺案》(Where the Crawdads Sing),是一部充滿大自然色彩,優美而懸疑的犯罪劇情電影,改編自迪莉婭.歐文斯現象級暢銷小說《沼澤女孩》。 電影由奧利維亞.紐曼執導,影集《正常人》中飾演瑪麗安的黛西.埃德加–瓊斯、泰勒.約翰.史密斯、哈里斯.迪金森主演。 片頭以沼澤深處一起離奇的死亡案件鋪陳,展開對嫌疑人奇雅的調查。電影節奏平緩,娓娓道來女主角奇雅的童年、少女時期、長大成人,卻一點也不枯燥,反而令影迷沉浸於奇雅的成長歷程,深深疼惜與同理。 隨著案情推移,懸疑色彩愈發引人入勝。更令人驚豔的是,電影片末高潮反轉,答案直到最後一刻才揭曉。 這是一個優美而令人不可思議的故事。隨著奇雅的一生,感受生命中的愛與孤獨。 (延伸閱讀:《日日是好日》:很多事情不是靠「想」出來的,而是透過用心「體驗」) 「我」的存在:沒有人能定義你是誰 家人全都離開家園後,奇雅感到前所未有的孤獨。她是誰?她是否還存在這裡? 毫無聯繫,缺乏認同,更沒有陪伴與理解。她被小鎮人們孤立,彷彿被世界嘲笑,只有大自然和這片沼澤地穩穩接住了她。 她沉迷於自然界的驚奇,鳥兒在清晨的鳴唱,撿拾貽貝以物易物,鳥類羽毛展現各式美麗色澤,不同水灣棲息的生物也大相逕庭——大自然是豐饒的,令她的心靈不至於頹敗,而是蓬勃著希望。 被孤立又如何?她找到了屬於自己的歸屬——她並不渴望離開這裡,儘管人們總說,她不可能永遠都住在沼澤地。但如果這裡,就是她命中注定的渴望呢。大自然永遠能給她探索不盡的禮物,而她也潛移默化成一位「生物學家」。 圖片|《沼澤謀殺案》劇照 她所畫下的自然生態,宛如百科全書。沒有人比她更了解這片沼澤地,比她深入自然生態,但她的知識需要透過語言被「翻譯」——直到遇見了教她識字的男孩,讓她得以將寶貴知識訴諸於文字。 她終究成為了她自己。沒有因為人們的嘲笑而化身為孤僻的怪物,沒有因為孤獨而放棄了追尋美好,她讓自己也成為了這個生態的一環,遵循自然法則。 我不知道大自然是否有陰暗面,但它會極力忍耐,克服一切困難。 電影《沼澤謀殺案》 沒有人能定義你是誰,也沒有必要活在他人的口中。「我」的存在,是透過歲月凝鍊和自我追尋,由自己來定義。 如果你曾經感到孤獨,不明白自己存在的意義為何,別害怕,答案就在你的旅途中,相信自己有著獨特力量,能一步步走出來。 (同場加映:那些日子,陪伴我的動漫|《神隱少女》千尋與白龍:愛是溫柔羈絆,也是獨立成長的勇氣) 兩段感情:不同出發點注定了不同走向 不抱持偏見,單純地和一個人相處,說來簡單,但在現實社會裡,似乎並不容易,因而難能可貴。 人們表現出來的,未必是最真實的一面,更多是出於防備的包裝;然而,泰特在奇雅面前,毫無偽裝,而是真誠相待。 他不將她視為小鎮異類,只是一個在大自然中成長的女孩;他為人們孤立她而打抱不平,並出於真心教她讀書識字。 出自於真心的交往,同樣的興趣、對自然的喜愛,令兩人從陌生逐漸打開心扉,一同度過美好時光。 圖片|《沼澤謀殺案》劇照 泰戈爾曾說:「愛是理解的別名。」真正的愛來自於理解,而非試圖改變對方,或把對方塑造成自己想像中的模樣。真正的愛是尊重,讓對方成為真實的自己,以單純的真誠靠近,彼此間相互扶持又各自獨立。 泰特與奇雅的相處,是出自於愛而單純地給予,不向對方企求或索取,而是欣賞、分享、讚嘆著彼此認知的世界。 反觀柴斯,多年後,他再次開啟奇雅的心扉,卻以欺瞞和玩弄作為出發點,刻意接近奇雅。 因為孤獨而踏入一段感情,這是許多人曾有的經驗,但這不是愛,只是撫平孤獨暫時的解藥。柴斯的出現,給了奇雅陪伴的安慰,而不懂人心險惡的奇雅,誤以為這是愛情。 他們始終不在同一個頻率裡,卻以為彼此依偎就是愛情,輕率承諾就是永遠。當謊言被戳破以後,奇雅發現,柴斯像是自然界中的捕食者,打亂了奇雅平靜的生活。 「孤獨地活著是一回事,活在恐懼中卻完全是另一回事。」——電影《沼澤謀殺案》 圖片|《沼澤謀殺案》劇照 為什麼有些感情從一開始就注定會失敗?懵懵懂懂地踏入一段愛情,彼此的頻率卻始終不同,勉強在一起,也只會漸行漸遠——不合適的兩人,不會因為磨合而變得適合。 但這些失敗的感情經歷,儘管曾令我們傷痕累累,也教會我們什麼是「愛」。如張小嫻所言:「愛,從來就是一件千迴百轉的事。不曾被離棄,不曾受傷害,怎懂得愛人?」 愛,更像是一個破繭而出的過程,經歷傷痛以後,逐漸了解愛情的模樣,甚至,我們會感到慶幸——對的人,沒有太早到來,而是在剛好的時間出現。 (你會喜歡:為你挑片|《餘命10年》:人生只有一次,能遇見自己愛的人,本身就是奇蹟) 無懼標籤:遲來而諷刺的公平,從來都不影響真實的我 被視為外來者的孤獨與嘲諷,伴隨奇雅成長,人們不會在乎她真正的模樣,而是以標籤固化她在大家心中的印象。 「怪物」、「狼女」、「異類」、「巫婆」⋯⋯以訛傳訛,甚至以此判定奇雅有罪,正如奇雅所說,陪審團不是在審判她,而是在審判他們自己,和長久以來被泯滅的良心——毫無理由地憎惡一個人,如今,仍想在沒有確鑿證據的情況下,判定她殺人。 隨著案情推移與證人的供辭,在觀影時可以感受到小鎮人們心中搖擺不定的正義,為劇情增添了懸疑和緊張,在關鍵一刻,人們能否不帶標籤,而是根據「客觀事實」去評判奇雅? 被貼上的標籤,始終都不是真正的自己;再多的標籤,都不足以定義一個人。 女人迷創作者 晴暄 Ronna 奇雅始終忠於自己,不被外在的標籤所禁錮。她與眾不同,遺世獨立,害羞,卻又冰雪聰明。她生在大自然,遵循著自然規律和生存法則。她獨立,自由,徜徉於沼澤深處,盡情探索大自然的奧祕,用她的所見所聞集結成寶貴的新視野。 她的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人的靈魂,是在追尋生命的過程中扎實的,是在迷惘和探索中茁壯的,是在浩瀚的孤獨中接納的,不由人蹂躪的自尊,只有自己能拾起,能捍衛,能抵禦,並存活下來——由自己定義,真實的「我」是什麼模樣。 《沼澤謀殺案》,一部優美、詩意、懸疑而帶著諷刺深意的電影。闡述生而為人的孤獨,描繪大自然瞬息萬變又永恆不變的包容,感受兩段感情所經歷的青春回憶——無論再看幾次,仍然深深動容。 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人能定義你的模樣,除了你自己。 晴暄,寫下溫暖療癒的文字。看更多電影|動畫|語錄,歡迎至 IG: October 14, 2022 at 10: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1L80fbX

《童話.世界》影評:是女孩的警世寓言,還是墮落王子復仇記? https://ift.tt/3BtZeIn 《童話.世界》在狼師的陷阱中,女孩們能否分得出是師生戀還是誘姦?面對權勢性侵,被害人是否有說「不」的權力?(內有劇透,請斟酌閱讀) 《童話.世界》電影描述律師張正煦(張孝全 飾),意外接下了擔任社工的妻子(夏雨喬 飾)所引介的一起補習班性侵案,而這起案件的被告人,正是過去曾經雇用他擔任辯護律師的補教名師湯師承(李康生 飾)。 初出社會,急於證明工作能力的張正煦,在當時負責湯師承案時出賣了自己的靈魂,以殘酷的手段贏得官司,卻也因此傷害了心儀的對象陳新(江宜蓉 飾),鑄下一輩子難以彌補的錯誤。 多年後,當他再次遇上同樣的事件、同樣的人,這次他會如何選擇? 圖片|《童話.世界》劇照 面對權勢性侵,被害人是否有說不的權力? 片中補教名師湯師承,不斷周旋於女學生之間,以禮物、溫馨接送等攻勢,「追求」學生並與之發生關係。 湯師承的辯護律師以雙方為自由戀愛、合意性交之論述,包裝湯師承與女學生之間的關係,而檢方則是以「權勢性侵」,控訴湯師承以不對等的位階身分,誘姦未成年少女。 刑法中 228 條載明「對於因親屬、監護、教養、教育、訓練、救濟、醫療、公務、業務或其他相類關係受自己監督、扶助、照護之人,利用權勢或機會為性交者,處六月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由此可看出,權勢性侵不僅發生在雙方具有利害關係時,各種階級不對等關係下所發生的性行為,都可能有被認定為權勢性侵的疑慮。 在這個定義之下,雙方的意願可能更為關鍵。 圖片|《童話.世界》劇照 然而,在片中我們卻看到,所謂合意與強制性行為,其區別經常以被害人是否有做出明確拒絕的行為當做主要考量,但在權勢不對等的關係中,有時可能連被害人都難以認定自己是否真正給予同意或不同意,或更重要的是,在事件發生的當下,她是否真的有說「不」的空間與權力。 圖片|《童話.世界》劇照 父權意識如何助長權勢性侵,並操弄與噤聲女性口中的真相 片中用童希真、郭詩琦(王渝屏 飾)及陳新三位不同女學生的經歷,刻劃湯師承如何以慣用手法接近、追求並與之發生親密關係。 無論她們是否真正認為自己遭到狼師利用權勢地位誘拐進而性侵,最終這些女性皆無法說出她們口中的真相,而父權結構更使用各種手段,讓她們只能選擇壓抑噤聲,進而走向瘋狂。 早期由張正煦和他的上司杜律師(尹馨 飾)負責辯護的案件,被害人童希真控告湯師承性侵,張正熙為贏得官司,利用了檢討被害人的角度切入,以再熟悉不過的蕩婦羞辱,攻擊童希真的日常穿著,亦以女方收下了湯贈送的高價禮物,影射其同意出賣自己感情或身體做為回禮的意含,擊潰了童希真的心防及控方的論述。 圖片|《童話.世界》劇照 而後張正熙遇到的郭詩琦,出身保守傳統的家庭,知道女兒遭到侵犯,郭詩琦的父親卻更為在意若事情鬧大,女兒未來如何嫁人。 同時,辯方杜律師亦利用法律遊戲,反控郭詩琦通姦,妨礙家庭等,讓被害人一夕間成了共犯。 這個社會對女性的制約,讓郭詩琦最後放棄爭辯,啟動心理防衛機制,半催眠半哄騙自己,她與老師之間是真心相愛,什麼性侵、誘姦,在愛的大前提之下,都不再有意義,但這樣的愛是什麼?她只能沉默不語。 (延伸閱讀:狼師性侵與 PUA 慣用手法高度相同!三解析帶你拆解陷阱) 圖片|《童話.世界》劇照 片中用較長的篇幅描述陳新與湯師承之間的關係,因為師生戀普遍被視為禁忌,陳新在關係中所遇到的問題難以與他人分享,直到湯師承與童希真的案件曝光後,陳新才終於知道兩人的之間可能並不是單純的在戀愛。 從認為彼此正在交往,到發現自己可能是被誘姦的受害者,面對這樣複雜的心境轉折,最後陳新在法庭座位上哭的椎心刺骨,把理智與情感一併隨眼淚埋葬。 遭逢情感上的辜負、身體上的傷害,好不容易鼓起勇氣說出真相,這些女性卻發現,於情、於理、於法,這個社會都不願意伸手承接她們的傷痛,父權的惡意化身無禮的警察、關說的議員、死板的律法和想出頭的律師,打壓她們的主體性,讓反擊之路窒礙難行。 (猜你想看:為何性暴力倖存者不敢發聲?倖存者更害怕的,是羞辱文化:傷害可能大於性侵和霸凌本身) 與父權同盟,是否為生存的惡之必要? 觀察《童話.世界》中的女性角色,會看見一貫典型的套路,片中的女學生,展現出青少女的脆弱、無助與感情用事,性做為她們的最大弱點,是狼師覬覦的祭品,以性而言她們是慾望的客體,是被動的、是關起門被侵略的。 而片中的杜律師,做為湯師承長期合作的律師,近似魔鬼代言人的刻劃,高冷、理性,面對性侵案件如家常便飯,難以察覺她是否對於受害者展露一絲同情。 在法庭上,她具有高度侵略性,並主動以性做為她開門見山的武器,完整體現了蛇蠍美人的樣貌。 若對照這兩組女性形象來看,就如同童話故事徹底幻滅之後,公主成了後母,原本的無邪天真,轉變成在現實社會中生存的惡之必要。 圖片|《童話.世界》劇照 女孩的警世寓言,男性霸權的再鞏固 對於《童話.世界》的敘事鋪陳,我始終帶著矛盾的看法。在林奕含、台中資優班案這類事件不斷發生的情況下,電影無疑能夠喚起人們對於權勢性侵的重視。 然而片中所刻劃的虛構故事,卻讓我不免擔憂,這又是一部女孩的警世寓言,對於男性的告誡與懲罰,遠遠不及對女性的保護與約束。片中再現的男性與女性樣貌,也多少鞏固了男強女弱的意識。 電影結尾成為男性戰場,張正熙的墮落英雄復仇大業,他鐵了心要讓湯師承身敗名裂,這樣的不顧一切,可能忽略且背離了受害者的意願。 在對女性的污名及壓迫尚未消弭以前,這樣的赤裸揭露,是否可能對她們造成二次傷害?而在張正熙挾怨報復之後,湯師承是否會再一次改名崛起,重覆過去的惡性輪迴? (編輯推薦:為你挑片|《童話・故事》談權勢性侵:權力不是要人做什麼,而是它能讓人做什麼) 圖片|《童話.世界》劇照 《童話.世界》說,女生要懂得保護自己,不要輕易受騙上當,不要接受陌生人的禮物,切勿相信童話故事般的愛情。 而曾經迷途的白馬王子,會穿戴閃亮盔甲,為沉睡的公主展開華麗復仇。 但當然,這一切最後可能都不關公主的事了。 October 14, 2022 at 09:30PM 女人迷 Womany


via 女人迷 Womany https://ift.tt/3BtZeIn